2016新农村建设名单马路分主路辅路?

您现在的位置是:
新农村规划
新农村规划-车耳营
发布时间: 【字体:
1. 现状情况简介
1)土地使用情况
车耳营村村域总面积255.4公顷,其中村庄建设用地11.43公顷,果园总面积68.8公顷,山林地与水域面积170.87公顷,此外,在村庄范围内还有包括城市建设用地1.3公顷。
2)村庄人口情况
村庄现有常驻人口316人,登记户数125户,户均人口2.5人/户。其中,0-18岁人口52人,19-30岁人口49人,31-60岁人口161人,61岁及以上人口54人。村内小学文化程度者94人,初中文化程度者137人,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者85人。受初中以上教育人口约占总人口的66.3%,受高中以上教育人口占总人口的26.9%。村内近三年出生人口为4人,近三年死亡人口为0人,近三年迁至本村人口为6人,近三年迁离本村人口为27人,村庄总人口数为递减趋势。
3) 村庄社会经济情况
村庄现有主要产业为果园种植业和民俗旅游接待产业,村内尚无第二产业。2005年村集体总收入432万元,其中果园收入76万元,民俗接待旅游收入356万元,民俗旅游业是村庄主导产业。村内现有34户民俗旅游接待户,占全村总户数的27.2%,现有床位数约380个。根据调研问卷初步统计,村庄2005年人均纯收入9000元/人.年,与网上相关数据 比较可知,村庄农民人均收入高于北京市农民人均收入水平,但略低于海淀区农民人均收入水平。
4) 村庄历史沿革
车耳营村始建于明代。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俺答犯京师,蓟州成为边防重地。戚继光从军事角度出发,设立车营并延续至清代。《光绪昌平州志》书载:&车儿营距城四十里。东至聂各庄四里,南至山,西至山,北至山。东南至西埠头五里,西南至山,东北至抬头五里,西北至山&。《光绪顺天府志》称&车儿营&。 1953年《北京市街巷名称册》称&车耳营村&,首次将&儿&换成&耳&,去掉儿化音,添耳,造成词义难解。
5) 村庄自然状况
车耳营所属地区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1℃,春秋两季平均气温25℃,一月份平均气温负4.4℃,七月份平均气温仅25℃。年平均降水量542.7毫米,年无霜期189天,年生长期211天,年日照时数2662小时,年平均风速2.7米/秒。全年四季分明。
车耳营村位于凤凰岭景区山体中部。凤凰岭属于太行山脉的余脉,山体岩性为侏罗系花岗岩、岩浆岩,山石奇特,山形优美。村域范围内地形复杂,包含有山林地、果林地、山沟和山石陡崖等多种地形,景观变化丰富。
2. 现状问题综合研究
2.1 总体定位
依据《海淀北部新区整合规划》的要求,海淀北部地区定位为:&中心城整体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北京高新技术研发与创新的重要基地,是城市西北部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的旅游区。&简而言之,海淀北部地区要建设为&生态型、田园式和现代化&的综合城市新区&。车耳营所在的大西山地区正是北部地区最重要的生态保护区和休闲旅游区之一。
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车耳营村的自身定位必须延续生态保护和休闲旅游的总体基调。同时,城市化进程的不确定性也要求我们在本规划中必须考虑村庄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的衔接问题,既要满足村民当前生活需求又要兼顾城市整体建设的经济合理性,避免建设浪费。
2.2 产业定位研究
2.2.1 产业发展方向的选择
车耳营村地处大西山旅游区内,自然与人文资源丰富。受生态环境保护、土壤、地质等多种条件约束,村庄产业不宜选择有环境污染、占地需求和用水需求过大的产业。目前村庄开展的民俗旅游产业和果树种植产业适合村庄具体发展情况,应予以保留和发展。
2.2.2 旅游产业发展现有问题
① 村庄旅游产业发展定位不够清晰;
车耳营村属于大西山地区苏家坨镇镇域范围内。根据《大西山控制性详细规划》和《苏家坨镇域规划》的相关内容,在车耳营村周边地区布局了多个不同档次的休闲旅游度假区。车耳营的旅游发展将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为此,对车耳营村产业方向的准确定位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村庄的旅游产业发展定位尚不够明确。为此,必须综合考虑村庄特色和自身发展条件,强调村庄旅游产业和山下旅游产业的差异性。由于受水、电、土地、交通便捷度等条件的限制,车耳营村不适合开展过于高档的旅游项目。
② 民俗旅游经营模式单一、低层次重复开发;
目前,车耳营村开发的民俗旅游项目仅有观光果园采摘和民俗旅游接待两类,其经营模式过于单一,不足以应对北京民俗旅游业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据网上资料显示:北京市共有12个区县321个村开展了乡村旅游接待工作,其中市级民俗旅游村110个,乡村民俗旅游户已发展到17359户。仅就观光农业园一项而言,在北京乡村旅游网上注册的观光果园仅海淀区就有20多家。车耳营村的观光果园虽然起步较早但是与其他果园相比并不具有绝对优势。旅游资源的独特性是旅游业发展具有竞争力的关键。车耳营村周边高度重复开发的旅游项目所造成的同位竞争将极大降低村庄旅游产业的获利空间。此外,村庄现有农家乐旅游项目开发档次过低,获利空间有限,且不能满足多层次旅游者的消费需求。
③ 村庄对外旅游交通联系不便;
村庄尚未有直达的公共交通与旅游专线,来村庄旅游的游客以自驾车旅游者居多,这无疑限制了村庄客源市场的扩大;
④ 旅游资源利用不充分,旅游点组织散乱;
车耳营村具有丰富的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但就目前情况而言,村庄的现有资源缺乏整体策划且利用不充分。村庄现有旅游景点之间没有明确的流线组织,部分景点没有指引难以寻找。村庄无形旅游资源(如:民俗节庆活动、民俗文艺表演、手工艺品制作等)的保护和利用更为不足。村庄旅游资源有待于进一步整合。
⑤ 村庄民俗旅游对外宣传交流不足,未能有效进入北京市旅游发展整体推广和管理体系之中;
目前车耳营村的民俗旅游尚未能有效进入北京市旅游发展整体推广和管理体系之中。作为市级民俗旅游村,车耳营村虽然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但是村庄对外信息交流渠道不畅,对外宣传力度不足。村庄至今无法像其他类市级旅游点一样为游客及时提供交通、客房预定等信息服务。
⑥ 观光果园、农家餐饮住宿的产业经营方式易受天气、自然灾害等外在因素影响;
⑦ 旅游服务配套设施不足:缺乏污水收集体系,垃圾点未实现定点收集,公共厕所建设标准低;
⑧ 旅游管理散乱,旅游从业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2.2.3旅游开发模式比较研究
1)四川民俗旅游经营特色
四川&农家乐&旅游服务项目丰富多样,项目选择注重因地制宜。除一般餐饮服务项目外,四川&农家乐&经营者还增设了保洁、抬滑竿、旅游商品经营、摄影等多种经营项目。此外,政府还帮助农民开发特色旅游产品使农民直接增收,如:蜀南竹海景区周边有500多农民利用竹根制作根雕纪念品,面向全国市场销售,成为独具特色的旅游商品;峨眉山以猴子闻名,当地农民就开发出布制的灵猴旅游产品,销路也很好。不仅如此,四川&农家乐&旅游还带动了四川农产品出售和加工业的发展,帮助推广了四川高原地区的牦牛肉、凉山州的苦荞粉、一些山区的腊肉、峨眉山的竹叶青、蒙山的蒙顶茶以及地道的中药材等。
简而言之,四川&农家乐&旅游的经营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① 民俗旅游项目类型多样,各具特色;
② 丰富旅游经营项目,创造多种盈利增收渠道;
③ 以旅游产业为龙头,带动具有本地特色的其他产业发展;
④ 将生态农业成果和旅游开发有效结合;
⑤ 以旅游纪念品的开发直接促进了农民增收;
2)与北京同类旅游村的旅游经营特色比较
在(北京)乡村旅游网的网民票选排序中,岭角村在民俗旅游村排行榜中名列第一名。现拟将两个村庄的旅游开发模式比较如下:
① 共同点:
? 均依托一个市级风景区:岭角村依托&灵溪风景区&,车耳营依托&大西山风景区&;
? 距离市区较紧,交通相对便利;
② 岭角村的优势与特色:
? 主要景观特色:植被茂密,常年溪水不断;
? 观光项目:沿溪流观看岭角村古代水车、都江堰式的石笼、小流域治理示范区、全国各种量水堪模型以及北方山区沟谷中的湿地等等;
? 特色饮食住宿活动:扎帐野营、野炊、烧烤;
? 农业种植类型:樱挑园、核桃园、香椿园、红果园以及药材种植园;
? 空间环境建设:以古朴为主要特色,村中街道均以青石板铺设;
? 基础设施建设:生活污水都进行了集中处理,达到了国家一类排放标准;农家户的厨房、厕所均以完成装修改造;
? 旅游产品:蜂蜜,村庄与企业合作开发&绿纯蜜蜂文化园&
3)台湾宜兰农业观光旅游经营特色
? 多方面地宣传,包括网站建设,加强对外沟通;
? 以提高农民收入为出发点,以旅游带动农家农事作业和收获运销;
? 旅游活动项目丰富多彩:除开展住宿、餐饮、教育解说等旅游活动外,更由地方政府设置产业文化馆以推动开展多种主题的文化类活动;
? 联合经营,协同发展,统一管理:组建农户经营策略联盟,推动民俗旅游的规范化和联动协作发展;
? 将民俗旅游纳入整体旅游发展体系之中,使之与其它类旅游项目捆绑发展,共同形成同异业套装旅游营销;
4)旅游经营模式的经验总结
① 以民俗旅游业为龙头,多种产业偕同发展;
② 民俗旅游类型应丰富多样,增强竞争力;
③ 同类旅游点的经营项目也应有所差别,旅游活动应多样化并兼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
④ 以特色农业促进民俗旅游发展;
⑤ 改革经营管理模式,以集体连动代替散户经营;
⑥ 注重空间环境建设,保持乡村空间特色;
⑦ 多方宣传,加强对外沟通;
⑧ 保护现有旅游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⑨ 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⑩ 改革现有经营管理模式,开展企业化、联盟式管理;
(11) 注重开发富有特色的旅游纪念品;
2.3 空间建设问题研究
2.3.1上位规划的建设控制要求
车耳营所在的大西山地区在《北京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属于北京市的第二道绿化隔离带地区,因此村庄的建设和发展必须符合&第二道绿化隔离带地区&对于生态保护和建设控制的相关规定。
此外,对车耳营村提出具体建设控制要求的上位规划有:
? 海淀新区整合规划
? 苏家坨镇域规划
? 大西山控制性详细规划
综合上位规划的要求,海淀山后地区的建设须遵循以下特点:
? 注重与周边自然山水格局相协调;
? 以优化、整合、完善现有的发展空间为主;
? 高品质、组团式的发展模式;
? 严格控制整体建设密度,合理确定开发强度:大西山地区在《海淀北部新区整合规划空间研究》中属于一级敏感区,区内建筑高度以9m为主;
2.3.2现有空间建设问题
? 村庄空间特色正被逐渐淡化;
? 现有部分建筑风貌、体量、色彩需协调;
? 小型开敞空间缺少识别性和吸引力;
2.3.3 村庄空间结构分析
1)带状分布
车耳营村整体以一条东西向的主要道路贯穿始终,呈带状分布的状态。村庄的中部、关帝庙西侧是村民集中居住的区域,也是村庄早先形成时的村民聚居点,属于居住核心区。随着村庄人口的增加,村庄建设逐渐向西发展,开始呈带状分布。村庄的后续建设拓展受地形的限制,需向东发展,带状分布的特征将更加明显。
2)山体环抱
村庄的西面是大西山凤凰岭景区,南面和北面都有山脉的延续与平地衔接,而以南面延伸最多,使整个村庄环抱于自然山体之中,在地势上整体随山势呈西高东低之态。在村庄外围山体中亦有几个重要的观景点,可以俯瞰村庄的全貌或局部。沿村庄北侧的景区道路中,游人可以连续观赏村庄的自然风光。
3)空间节点
整个村庄沿内部主要道路有五个空间节点,主要分布在道路交叉口或道路转折点。这些空间节点内或有大树形成地标、或有场地供村民活动、或有传统形式的居住建筑以形成良好的视觉景观。上述空间节点应在村庄整治改造过程中予以充分重视,提高其环境品质。另外,村庄周边现有四处重要旅游景点,分别为:关帝庙、魏太和造像塔、神蛙石和吕祖洞。这四个景点是游客对整个村庄空间形成认知的重要参考,在村庄的环境整治中需重点考虑,并合理开发提升旅游价值。
4)肌理特征
村庄内的建筑分布与道路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三种基本形态。第一种基本形态是道路与单边建筑的组合,受地形限制形成,分布在村庄西侧,靠近自然山体;第二种基本形态是道路与建筑的双边组合,分布在村庄核心区的两侧;第三种基本形态分布于村庄核心区内,为主次道路与建筑的网格式组合。
这三种肌理特征之间存在一定的演变关系,村庄在最初形成时选择了较平坦的地块,即村庄的中央核心区,建筑布局特征如第三种基本形态所示。村庄后续的发展受到地形的限制,逐步采用第一和第一种基本形态。这三种基本形态应作为车耳营村在规模扩大后新建住宅建筑时的布局参考。
2.4 交通问题研究
2.4.1 外部交通问题研究
1)道路结构
车耳营村外部道路现状为&三横两纵&结构:&三横&中最南面的道路自颐阳路出发,经聂各庄村到车耳营村;中间道路自颐阳路出发,沿南沙河经台头村南到凤凰岭自然风景公园;最北面道路自颐阳路出发,到梁家园村。其他横向支干路还有:从台头村小桥沿南沙河北岸到铁道,往西为防火路。&两纵&为村庄东侧沿运河向北的颐阳路和经过农场场部的温阳路。其他支干道有从华联鸡场出发到实创培训中心的水泥路,西面连接凤凰岭公园3条游线路的水泥路。
上位规划在车耳营村周边布局了6条道路,与市区及周围地区联系较为便捷。东部安阳路南接颐和园,北接昌平县阳坊镇。经北清路从八达岭高速路可到达市区。聂各庄路、龙泉路、聂各庄东、西路分别与周围地区的北安河乡、苏家坨乡及阳坊镇相连。六环路在苏家坨镇附近设有一个出口。
2)公共交通
现状车耳营村对外联系的公共交通主要为从颐和园直达凤凰岭的346路公交车。
《海淀新区整合规划》在聂各庄组团和苏家坨镇附近设立了两个公交首末站。
3)铁路西北环线的改造利用
在车耳营村附近还有一条由南向北的铁道。1999年此铁路线开通生态旅游列车,从苹果园出发每天有5趟经停聂各庄乡站和凤凰岭站,路程约1小时。《大西山控制性详细规划》建议在靠近车耳营村的聂各庄组团附近建设一个旅游专线列车站。
4)停车与旅游换乘设施
现状车耳营村西北方向有一旅游停车场。
上位规划增设的外部停车与换乘设施较多:《大西山控制性详细规划》于聂各庄旅游车站附近设有一个社会停车场,另于聂各庄组团附近、凤凰岭北入口附近、车耳营村东北侧等共设有四个旅游停车场。
2.4.2 内部交通问题研究
1)现状交通结构
现状车耳营村庄南侧有一条水泥路,村庄北侧有一条柏油路,两条路已在西侧&金宏苑山庄&和东侧&中心广场&处连通成为环路;2003年村里规划动工华联鸡场至中心广场的道路,此路向北至龙泉寺,向南可进村,现状路面最宽处约3米,最窄处约1.5米,地下基础比较坚实。
2) 村庄内部交通问题
? 村内现有交通流线混杂,不利于开展各类民俗旅游活动
? 停车空间不足
? 道路两侧缺乏绿化,景观特色不鲜明
? 现有路面材料既不便于维护又缺乏乡村特色
2.5 公共设施问题研究
2.5.1 现状公共设施使用问题分析
现状车耳营村公共设施建设尚有不足,根据问卷调研显示,村内急需解决的公共与基础设施排序如下:
①污水处理设施;②老人活动中心;③广场、绿地;④娱乐设施;⑤垃圾转运站;⑥停车场;⑦卫生站;⑧百货店;⑨集贸市场;⑩小学;○11邮局;○12银行;
现状村庄可提供的公共设施主要分布在聂各庄、北安河、温泉三处,其具体布局为:
① 聂各庄:设有卫生院、银行、超市、小学;
② 北安河、温泉:设有邮局、幼儿园;
由车耳营村至北安河距离约5000米,至温泉约8000米,至聂各庄距离约3000米。由于没有便捷的公共交通联系,村民使用上述公共设施并不便利。而车耳营村村庄自身规模较小,不足以支撑过多的公共设施建设。
2.5.2 上位规划可提供的公共设施
通过对上位规划相关公共设施设置的研究可知,自车耳营村至规划的聂各庄组团距离3000米,其设置有如下设施:①小学;②幼儿园;③超市;④银行;⑤邮局;⑥敬老院;⑦医院;⑧文化娱乐设施。
自车耳营至苏家坨镇域中心距离5000米,其规划有以下设施:①镇政府;②区级中心医院。
2.6 基础设施问题研究
2.6.1 村庄基础设施现状问题
根据调研问卷显示,村庄现有电力、电信设施建设较为完善,煤气和环卫设施陈旧,村内太阳能利用较为普遍,利用方式以日常生活用水加热为主。此外,村庄基础设施方面的主要问题有:
? 没有污水收集系统,污水不合理排放,污染环境;
? 垃圾投放点建设不完善,垃圾未实现&定点投放、统一收集&;
? 目前村民饮用水源为村西南的自打机井,蓄水于金宏苑山庄以西三乡引水池,并引自来水管道入户。村庄现有蓄水池5个,分别为:蓄水量1万立方米的三乡蓄水池、关帝庙路南蓄水量约1万立方米蓄水池、村东北的杏园内两座小蓄水池和在现有青年水库基础上改造的蓄水池。目前村庄饮用水水源能满足需求,但由于自然降水量的限制,现有果园浇灌水源仍显不足。
? 公共厕所总量不足,现有厕所卫生标准低,对周边环境污染严重
2.7 村庄防灾问题研究
车耳营村庄建于两条季节性排水沟&&车耳营排洪沟和磨镰石河排洪沟之间。村庄现有部分房屋建设选址不当,对村庄防洪具有一定影响。
1. 规划目标与定位
① 丰富村庄产业结构,建立以民俗旅游业为龙头,以果园种植业为基础,各类产业协作发展的综合产业经营模式,提高农民收入。
② 科学分配村域土地资源,严格控制农村非农建设用地和其他建设用地规模,保护生态环境。
③ 加强农村市政及公共配套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活居住环境,提高村民生活便利程度,满足村民生活的合理需求。
规划认为:车耳营村应定位为海淀区乃至北京市的民俗旅游与生态保护的&示范村&。
2.规划原则
① 在经济发展、土地利用、村庄建设和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针。
② 坚持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20字方针,尊重农民的切身利益与要求。
③ 贯彻和落实各层次上位规划相关要求。
3. 村域用地规划
3.1 建设用地范围的选择
根据《海淀新区整合规划》,车耳营村作为特色旅游村予以保留。村庄部分人口迁入规划聂各庄居住区。规划确定:车耳营村的建设用地总面积不多于17.86公顷。在落实《海淀新区整合规划》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村庄可建设用地尚需受如下三个条件的制约:
① 坡度大于25度为非建设区的要求
根据《大西山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运用ARCVIEW的生态敏感度分析,坡度大于25度的山林地属于山地保护区,不用作各种设施的开发建设;高程在50-150米的重要的生态敏感区为山前生态缓冲带,需严格控制土地使用的性质、规模和强度。
② 村域防洪规划设定的防护范围
现有村庄南侧的磨镰石河排洪沟为村域范围内最主要的一条排洪沟。沟底至排洪沟两岸相对高度最小约为1米,最大约为7米。从保护生态环境和景观环境的角度,在排洪沟两侧必须保留一定的防护距离。
③ 穿过村庄的高压线防护范围
现状村域范围内有一条220千伏高压线和两条110千伏高压线穿过。在上述三条高压线的防护距离内的土地,不适宜作为村庄的建设用地使用。
通过对村域范围内地形的ARCVIEW地形分析图、村域防洪规划和村域内高压线防护范围的叠加分析,规划最终确定村庄可建设用地总面积为17.8公顷,略小于《海淀新区整合规划》所允许的建设用地面积。本次规划所确定的建设用地基本布局与《海淀新区整合规划》相同,但局部地块的边界有所调整。
3.2 村庄生态环境容量与人口规模预测:
3.2.1 村庄生态环境容量预测
1)村域游憩用地生态容量法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风景区规划规范》的规定,将车耳营村村域范围内的游憩用地可容纳游人数统计如下:
村庄外围总共可容纳游客1570人/日,加上村庄现有人口316人,则村域范围内可容纳的总人口约为1900人/日。
2)游览景点面积法
根据上位规划的要求,村庄旅游度假用地和用于旅游参观的文化宗教用地总计约为12.5公顷,其他用地约27.5公顷。按《中华人民共和国风景区规划规范》中的相关计算方法,将旅游度假用地和用于旅游参观的文化宗教用地视为主要景点用地,可容纳人数按100m2/人计,其他类用地视为一般景点用地,可容纳人数按400m2/人计。
3)村庄用水量需求预测法
村内现状饮用水源为位于村西南约300立方米的山泉蓄水池,通过三乡引水池,用管道送入村内居民家中供给使用。按小城镇人均综合用水量指标不超过0.3万m³/万人&d测算,村内现状人口应控制在1000人规模以内。
村内远期用水需求,通过建设供水连接管道,利用邻近的聂各庄乡市政供水管网满足需要,人口发展规模(含旅游人口容量)不受供水条件限制。
根据上述三种预测方法,规划认为,村域内最终可容纳人口应为1900人/日,村庄如果未能接入邻近的聂各庄乡市政供水管网,则仅可容纳人口为1000人/日。
在供水问题解决的前提下,村庄人口316人,可容纳游客1570人。预测其中约有80%的人会留在村庄中住宿,则村庄现有床位总数上限为1260床。扣除民俗旅游接待床位825床,则承担游客住宿接待的村庄旅游度假用地应有床位数为435床。
村庄近三年新出生人口为4人,村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26%。至2020年,村庄人口约增长至380人。在远期,现有村庄的80个自然院落将完全转为民俗旅游接待院落。为了民俗旅游接待的方便,拟保留80户于村庄中居住。村庄现有户均人口2.5人,则至2020年,村庄保留居民约为200人,其余180人口搬迁至山下居住。
至2020年,村内保留总人口1900人,其中民俗旅游接待人数为1200人,村庄旅游度假用地可接待人数为500人,村庄保留居民200人作为服务接待人员留本地居住。
3.3 村域规划用地布局
村域范围内规划用地分为果园用地、村庄建设用地和山林地三类。出于村庄发展旅游业的需要,依据现状情况,规划划定9.58公顷土地作为村庄旅游度假用地。
村庄现有人口316人,根据北京市人均用地面积150m2的要求,村庄用于居住的建设用地面积为4.74公顷。根据后续村庄旅游策划,预测车耳营村的民俗旅游接待床位将由2004年的360个至2008年增长为825个,民俗旅游接待户由30户增长为55户。由于民俗旅游接待的需要,按民俗旅游接待户户均15个床位计算,民俗旅游接待户比非民俗旅游接待户的户均宅基地面积需增加约250m2。因此规划认为,村庄用于民俗旅游接待的用地总计1.37公顷。村庄总宅基地面积为6.1公顷。村庄公用设施用地0.26公顷。
村庄规划果园总面积67.8公顷。根据后述旅游策划,休闲果园、玫瑰园等6种农园共计64.8公顷以现有果园为基础做进一步开发,野生果园3.0公顷利用目前村域西北部坡地和谷地开发。
4. 村庄建设用地规划
4.1 村庄功能结构与整体布局
村庄空间建设沿地形东西向轴带式发展。村庄北侧现有道路规划为交通主流线,沿村庄南侧道路规划为游览主流线。沿南北两条轴线,规划串联了三类功能区四个组团。这三类功能区分别为:村庄旅游发展区、村庄公共服务区和居住与民俗旅游区。
4.2 村庄景观与空间结构
沿规划的轴带式空间结构可将村庄分为三个景观风貌区:旅游商贸区、民俗居住休闲区和旅游度假休闲区。
4.2.1 景观风貌分区控制
1)民俗居住休闲区:是体现村庄民俗风貌,开展农家乐民俗旅游的核心片区。区内建筑应延续村庄传统北方民居特色,现有部分建筑需调整形态和建筑色彩以符合整体空间风貌。本区建筑均为1-2层坡屋顶建筑,局部建筑可为3层坡屋顶。区内新建房屋和改造房屋建设需参考本规划的建筑外形设计图示。区内应充分利用院落和街巷空间进行绿化建设,并通过悬挂展示农家器具等方式塑造民俗休闲氛围。
2)旅游商贸区:是民俗工艺品制作、贩售、展示的核心区。规划拟利用关帝庙和现有部分农家院落的搬迁改造,塑造热闹的旅游商贸氛围。改造现有建筑外立面,平顶建筑应做平改坡处理。区内新建建筑不得高于2层,建筑外形参考本规划的建筑外形设计图示,延续传统北方民居特色。注重道路两侧的绿化景观建设,可多选择榆叶梅、樱花、丁香、金银木、紫叶李、山桃、玫瑰等观赏性高的植物品种。
3)休闲度假区:是村庄发展休闲旅游的核心区。区内建筑体量不宜过大,排洪沟南侧区内建筑不得高于3层,排洪沟北侧建筑不得高于2层,建筑应尽量选择坡屋顶。建筑风格应注重延续当地建筑文脉,避免选择欧式、徽式等不恰当形式。由于本区地形起伏相对较大,新建设应尊重地形,不宜对地形做过大改动以保持山地村落的特色。区内绿化应尽量保留现有树木造景以取得与自然相融合的景观效果,后续种植的外来植物不宜超过总量的1/4。
4.2.2景观节点规划
规划还在村庄中设两个主要景观节点,四个次要景观节点和七个一般景观节点:
1)两个主要景观节点
① 主题广场节点:节点位于村庄东侧南北两条交通主路的起始处,规划利用现有地形高差,以现状蓄水池造景,将局部空间开敞,设古代战车雕塑,打造以车耳营村庄历史沿革为主题的村庄景观主广场。广场背景为规划中玫瑰园。
② 石佛殿节点:节点以魏太和造像塔为中心,建设集村民活动、民俗展示和游客休憩的动静结合的多重功能空间。搬迁现有居民,将部分房屋改造为民间石刻艺术与民俗展览室。利用现有地形特点,在魏太和造像塔东侧扩展一个开放空间为露天村民文艺活动场,并结合布置村民户外体育运动及健身场地。节点景观绿化应尽量保留现有树木,以保护环境并塑造与自然相融合的景观效果。
2)四个次要景观节点: 关帝庙节点、望山亭节点、吕祖洞节点和玫瑰园节点。
① 关帝庙节点:是进入车耳营的第一个重要节点空间,起门户作用。规划拟调整关帝庙入口处道路选线,将庙前古松为景观核心建设休闲广场。改造关帝庙东侧蓄水池,加大绿化景观建设,使之兼具景观功能。
② 望山亭节点:是自车耳营村眺望凤凰岭山色的重要观景点。
③ 吕祖洞节点:是村庄重要的景观节点,下洞对面山顶小亭是眺望村庄全景的最佳空间。
④ 玫瑰园节点:是搬迁安置区的核心景观空间,规划拟以玫瑰园为背景,建设一个以花卉为主题的休闲空间。
3)七个一般节点:如规划景观结构图所示。
4.3 建设用地的分类与建设标准
规划将现状7类村庄建设用地进一步划分为10类,其中村庄文化宗教用地、防护绿地和村庄西侧的停车场用地在上位规划中被确定为城市用地,不计入村庄总建设用地统计之中。村庄总建设用地17.79公顷,总容积率0.3,总建筑密度16%,总绿化率38%。村庄绿化率指标高于市级民俗旅游村绿化率30%的要求。
1. 村庄核心特色
车耳营村地处具有丰富历史文化积淀的海淀西北部地区。车耳营村的民俗文化以深厚的历史文化为背景,因而内涵丰富独具特色。而村庄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便捷的外部交通条件更给村庄的民俗旅游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简而言之,车耳营村的核心特色可以总结为三点:
① 交通便捷,城市边的休闲绿岛;
② 背山环抱,近可看&山&远可观&城&;
③ 民俗文化与传统历史文化的有机融合;
2. 产业发展对策与策划
2.1 产业发展对策
目前,车耳营村中基本没有第二产业。村庄主要收入来源于由旅游业牵头的第三产业,第一产业产值相对较低。去年村集体总收入432万元,果园收入仅76万元。
村庄的产业发展策略主要有以下三点:
? 以民俗旅游业为龙头,带动多种产业并行发展:民俗旅游业是车耳营最具优势和发展前景的产业,规划认为应充分利用民俗旅游业的宣传作用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 利用海淀科技优势打造特色休闲农业:由于村庄现有土地面积、土壤条件和灌溉水源等条件的限制,村庄的果品种植业自身竞争优势尚不明显。未来村庄的果品种植应注重利用现代农业科技提高果品种植水平,引进具有多种开发潜力的特优果品种植、无公害果品种植、玫瑰花种植和山野菜种植等。休闲农业的有效提升对于推动村庄民俗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 发展简单的旅游工艺品加工业:在第二产业发展方面,村庄可考虑利用村庄现有资源,发展简单的手工艺品加工业,如:手工编织品、石头手工艺品、山核桃工艺品、山桃果核工艺品、桃木杖、花雕木制工艺品、面食工艺品等。
2.2 旅游产业发展策划
2.2.1 旅游产业规模预测
2004年车耳营村民俗旅游户30户,接待床位450床。村庄计划于年间将村庄民俗旅游接待户增加至40户。按照每个民俗旅游接待户提供15个床位计,村庄增加民俗旅游接待床位150床,床位总计450床,床位增长率为33%。根据《北京市&十一五&时期乡村旅游发展规划》,2007年北京乡村旅游的游客增长幅度为15%,2008年北京乡村旅游的游客增长幅度为10%。车耳营村作为海淀区唯一的市级民俗旅游村,其游客增长幅度应略高于上述估算值。为此,规划预测2007年车耳营村游客增长幅度为20%,民俗旅游接待户增长至48户,床位数增长至720床;2008年游客增长幅度为15%,民俗旅游接待户增长至55户,床位数增长至825床。村域内旅游度假用地1需担负旅游接待住宿功能,近期接待游客约435人。
至规划远期2020年,村内按现有自然院落划分,保留80户开展民俗旅游接待。以每户接待15个床位计,则村内可接待民俗旅游人数约为1200人。村域内旅游度假用地1可接待约为500人。保留村庄约200人在本村居住并从事各类旅游接待服务。
2.2.2 民俗旅游产业发展策划
为丰富车耳营村民俗旅游经营项目,增加民俗旅游吸引力,拓宽旅游客源市场,规划为村庄策划了六种特色农园、四种特色农家乐住宿模式、九种特色休闲项目和七类主题策划活动,其主要内容如下所示:
1).六种特色农园
① 自助果园:将部分靠近村庄的果园划分为5-10棵果树为一组的小果园出租给城市家庭。租赁者可不定时来租赁的果园中游玩、照料果树,学习农业知识,秋季自助收获。平时果园可由村民代为看护。园内所需设施为:公共厕所、可饮用水、小凉棚。
② 休闲农园:将部分果园转型为以休闲体验、花果观赏等功能为主。园内果树杂种,注重园内植物造景,果树品种选择注重观赏性。注意削弱园内的肥料气味和蚊虫叮咬带来的干扰,园内提供休闲凉棚、公厕、小茶社、户外烧烤场地、露营场地等必要设施和清洁的可饮用水源,创造休闲气氛。
③ 特优果品园:采用最新农业技术,小面积种植特种果品,供参观、科研和高价出售,园内所需设施为:公共厕所、农业技术检测站。
④ 野生果园:采用现代生态技术种植多种野生果品,并利用现有地形营造野趣。
⑤ 生态果园:改善现有土质,采用生态农业技术,种植无公害果品。兼营果品采摘与无公害水果销售。园内所需设施为:公共厕所、生态果品种植技术展示廊。
⑥ 玫瑰园:车耳营村素有种植玫瑰的传统,规划在现有果园内开展以玫瑰为主的多种花卉种植,将花卉的种植贩卖和旅游观光、村庄造景相结合。本园应划分为两个部分:部分在高压线防护范围内的果园为生产种植性果园,防护范围外的果园可做休闲用途。园内所需设施为:公共厕所、可饮用水、小凉棚。
2)四种特色&农家乐&住宿模式:
① 自助式&农家乐&:农户仅提供住房和必要的生活器具,游客自助烹饪农家饭;
② 休闲旅馆式&农家乐&:农户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旅馆服务;
③ 度假公寓式&农家乐&:游客租住与农户院落相对分隔的农家小院,农户协助管理和维护院落
④ 休闲餐饮式&农家乐&:游客在较为开敞的农家庭院中享受农家餐饮和娱乐服务,不以住宿为主;
3)九种特色休闲项目
① 果品采摘、采购
② 农家餐饮住宿
④ 四季赏花
⑤ 民俗文艺表演:在村内定期开展各类民俗文艺表演,如:表演小车会、跑驴、民间舞蹈扑蝴蝶(与后沙涧村合作)等。
⑥ 香道健身探幽
⑦ 参与特色手工艺品作坊制作:开设手工艺品作坊使游客不仅能购买手工艺品更能参观甚至参与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从而加强休闲活动项目的知识性和趣味性。
⑧ 参观民俗艺术和民间石刻艺术展览
⑨ 小动物饲养:利用畜产以及家禽饲育(如:小羊、迷你猪、兔子等)吸引游客;
4)七类主题活动策划:
① 青少年农业知识夏令营
② 古代兵营知识展览:挖掘车耳营村的村庄历史价值,以纪念戚继光和研究古代军事文化为主线开展相关主题活动。
③ 魏太和石佛、黄普院进香
④ 古香道探幽与健身拉力赛
⑤ 玫瑰谷欢度情人节
⑥ 各类果品&果王&、&果后&选拔赛
⑦ 游客水果采摘竞技赛
2.2.3 旅游发展管理模式
建议车耳营村的旅游发展管理应采取&公司+村委会+农户的模式&和&股份制模式&相结合的方式:
① &公司+村委会+农户&的模式:公司先与村委会进行合作,通过村委会组织农户参与乡村旅游,公司一般不与农户直接合作,但农户接待服务、参与旅游开发则要经过公司的专业培训,并制定相关的规定,以规范农户的行为,保证接待服务水平,保障公司、农户和游客的利益。
② 股份制模式:车耳营村位于生态环境的敏感地区,车耳营村的民俗旅游发展必须依托周边自然环境的有效保护。为了合理地开发旅游资源,保护乡村旅游的生态环境,可以将乡村旅游资源界定为国家产权、乡村集体产权、村民小组产权和农户个人产权4种产权主体。在开发乡村旅游时,可采取国家、集体和农户个体合作,把旅游资源、特殊技术、劳动量转化成股本,收益按股分红与按劳分红相结合,进行股份合作制经营。本村规划应特别强调:在旅游发展的过程中,根据生态资源在旅游开发中的使用情况抽取部分旅游经营利润,建立公益基金用于保护生态环境。
1. 外部交通规划建议
1.1 近期建议
目前,车耳营村对外交通联系主要依靠以凤凰岭主入口为首末车站的公交346线。为便于村庄与外部的交通联系,建议公交346线于早晚各开设两班特殊车次,调整线路沿龙泉寺西侧南北向道路至车耳营村,再由村东东西向道路至聂各庄村中心。
对于自驾车旅游者而言,目前车耳营村的村庄外围道路没有指示牌,难于辨认。规划建议在村庄东侧三条入村道路及其与其他道路的交叉点处均设置入村指示牌。
1.2 远期建议
通过远期道路建设,车耳营村沿规划道路至聂各庄组团中心距离5000米,至苏家坨镇中心6500米。为了加强车耳营村的对外联系,规划建议开设由车耳营村通往镇中心的班车,班车线路为&8&字型环线,连接聂各庄组团中心和苏家坨镇中心并经过规划中的旅游专线列车站。
2. 村域内部交通规划
现状村庄主要道路两条,分别为村南水泥路和村北柏油路,现状路面宽度约5米。两条路在村入口处、村委会和村西金宏苑山庄三个地段相通。规划主要对现有村庄道路进行拓宽和路面改造,提高路面质量并营造村庄风貌特色,同时在部分转弯处适当加大转弯半径保证路面的畅通。
根据上位规划要求,规划对外交通主干道3条,向北可通龙泉寺,向东可通台头村,向东通聂各庄村。道路红线宽度15米,路面宽度7米,在道路两侧进行绿化栽植。规划对外交通次干道1条,向东南与环绿艺苑南侧道路相连,道路红线宽度5米。规划村域内部支路5条可连接村域各类果园,其中南北向支路3条,东西向支路2条,。
根据人车流量以及使用功能的不同,规划村庄内部道路共分主路、次路、防火道、村庄内部支路4级。规划主路6条,道路红线宽度7米,路面宽度5米,道路两侧绿化带各1米。规划次路10条,道路红线宽度5米。根据现状条件限制,规划步行路红线宽度3米。保留现有村域内防火道,红线宽度6米。保留村内现有道路并进行路面修整。新建6号路、9号路、10号路等(详见规划道路一览表)。
规划利用村西侧现状景区停车场1处,并规划于村庄主要入口东西两侧、村庄次入口附近以及村民活动中心东侧分别规划集中停车场4处,总面积0.44公顷。
增加道路附属设施建设,在村庄主要道路两侧每间隔8米均需设置路灯。主要游览道路两侧每间隔50米需设置果皮箱。
3.村庄游览线路规划
规划根据现有景点和道路交通布局,规划了四条特色游线,分别为:宗教文化观光游线、徒步探险游线、果园采摘游线和休闲度假游线。宗教文化观光游线自龙泉寺向南串连了关帝庙、村庄主广场、石佛殿、双泉茶棚、吕祖洞、石门、神蛙石、妙觉禅寺、黄普院等主要景点。徒步探险游线主要为自助游旅客设计,提供了参观魏太和造像塔、关帝庙、吕祖洞、体验农家风情等项目,并设计沿村域现有步行路和古香道通向阳台山和妙峰山。果园采摘游线串连了村庄的各类特色果园,并设计通过村庄的主要民俗旅游区,方便游客在采摘之余品尝农家饭。休闲度假游线主要串连了村庄的休闲度假用地。
1. 村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划
规划村庄应建设的公共服务设施11项,所需总投资约118万元。其中,需政府介入投资的项目8项,所需投资112.4万元。考虑到村庄未来发展过程中与上位规划的衔接问题,规划拟订村庄近期建设项目的同时也考虑了这些项目如何在远期转换使用用途,如下表所示:
2. 村域果园设施建设规划
规划根据村庄果园发展休闲农业的需求,在果园中配置适当公用设施与休闲设施。规划设施总建筑面积1800 m2,其中临时性建筑550 m2,非临时性建筑1250 m2。休闲果园总面积32.5公顷,平均每公顷果园内设施建筑面积55 m2。果园设施总占地面积约3750m2,平均每公顷果园中设施占地115 m2。
1. 村庄文化古迹保护规划
村庄历史悠久,村域范围内的历史文化景点主要有:
? 妙觉禅寺&&又名明照洞瑞云庵遗址,位于车耳营村西,驻跸山南麓。山门右侧有一天然巨石,名&金刚石&,石上建有一座高约2米的六角七层密檐式砖塔,塔基各角饰有砖雕兽头。这座金刚石砖塔堪称北京一大奇观;
? 石门&&位于妙觉禅寺西南,系辽代墓冢;
? 黄普院&&又名圣水院,是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为京西八大水院之首;
? 上、下洞&&位于车耳营村西部一条东西绵延的山梁上的两个石洞,其中位于山梁东端的吕祖洞内有吕祖石佛像;
? 北魏石佛,又称魏太和造像&&位于车耳营村内北侧高台地上,原有的石佛像雕于北魏太和十三年(公元489年),距今已1500多年,是目前北京已知最古老的石刻造像,属国家一级文物,也是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妙峰山北香道与茶棚:通往妙峰山的北侧香道穿过车耳营村域范围,俗称老北道。沿此香道设有四个茶棚:双泉茶棚、磨镰石河茶棚、鲜花洞茶棚和大风口茶棚。其中双泉茶棚位于村域范围内;
? 神蛙石:又名将军石;
对村庄上述文物古迹的保护应严格遵守文物保护法和风景名胜区保护条例的相关要求。应侧重对古迹原真性的保护。在规划保护用地内未经许可不得有新建设。在旅游高峰期,应依据环境容量的核算适当控制文物点的参观人数。
2. 村庄传统风貌保护规划
1)传统建筑与院落保护
车耳营村的民居建筑造型古朴典雅,特征明显。院落多为三合院,入口处设石照壁,院内建筑为1-2层坡屋顶。屋顶瓦楞的铺砌方式独具特色,为立瓦和平瓦交叠铺设。房屋侧墙多开高窗,为八角形或六边形,砖石雕花。墙体为青砖与石材混砌,转折处以青砖勾边。这些房屋特征均应在后续的新建设中予以保留。
2)村庄空间肌理保护
村庄传统聚落空间以支路-院落为基本组织框架,延北高南低的地势阵列式布局。村庄院落以三合院为基本形式,并根据院落与道路、房屋与用地形状的不同而有所变化。规划认为:对村庄空间肌理的保护需特别强调对村庄所有新建建筑形态、体量和平面布局方式的规范性控制。所有新建设房屋体量必须与周边房屋相协调,改建房屋体量不宜超出原有房屋体量。所有房屋高度以1-2层为主,房屋总高度不超过8米,房屋宽度和高度之比不多于2.5:1。新建院落在条件许可情况下应尽量延续三合院的布局方式。
3. 无形文化遗存保护
村庄保留着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每逢节日,村中常常开展小车会、高跷会、跑驴等多种民俗活动。村庄民俗饮食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较好,农家餐饮品种丰富,具有本地特色,是村庄开展民俗旅游的一大特点。此外,村中还保有手工编织、面食加工等特色民间手艺。
1. 村庄近期绿化建设规划
根据北京市民俗旅游村等级划分与评定标准,市级民俗旅游村村内绿化率不得低于30%。车耳营村现有绿化建设有待加强,尤其是村庄南侧旅游路和村内现有小型开敞空间的绿化建设。村庄绿化应尽可能地利用各种角落和坡地进行多层次绿化丰富景观,在能保留现有植物造景的情况下,不宜再重新种植其他植物,以便于塑造村庄与自然相融合的景观效果。绿化树种应选择种植养护方便、需水量少、耐风的本土植物,如以华北地区暖温带树种杨、柳、榆、槐、椿、栾、栌、栎等为主基调,配合西部山区特色灌木如丁香属、绣线菊属、胡枝子、太平花、卫矛、溲疏属、枸杞以及紫花地丁、二月蓝、蒲公英、地黄、苦菜、大叶铁线莲、野菊花等乡土地被,展现春花、夏叶、秋实、冬干的北京西山地区四季分明的植物景观季相特点。
2. 村庄近期建设整治规划
村庄近期建设整治应着重于下述四个景观节点的整治与村庄民俗休闲居住区的建筑风貌改造。
① 魏太和造像遗址保护与景观整治:搬迁魏太和造像塔附近的8户居民,拆除塔东侧部分居民院落,保留改造并新建建筑用于村文化活动站和村民活动中心。保护现有三级阶梯式地形和石砌维护墙体、石制排水口、建筑基座等。保护魏太和造像塔西侧和南侧带有西洋风格的佛殿建筑。适当整治改造塔西侧和南侧的部分建筑作为民间石刻艺术与民俗展览室。尽量保留场地的现有树木,利用拆除后的东侧开敞空间,对部分地面做硬化处理,建设露天村民文艺活动场和村民健身场地。
② 吕祖洞遗址保护与景观整治:保护吕祖洞上下洞口附近的山体和植被,重新修建通向上洞的石阶踏步。改造下洞前的小广场,增加绿化种植。修建通向对面山顶小亭的石踏步,将之扩展为眺望村庄全景的一个重要休憩空间。
③ 关帝庙景观整治与庙前小广场建设:搬迁改造关帝庙东侧民宅,调整关帝庙入口处道路选线,将关帝庙入口处以现有古松为景观核心,扩展为一处休闲广场。
④ 村北望山亭小游园景观整治:改造村庄北侧现有望山亭及周边花园,种植便于养护、需水量少的植物,增加休息座位的个数,将之建造为自车耳营村眺望凤凰岭山色的重要观景点。
村庄民俗休闲居住区的建筑风貌改造应注重在现有基础上进行,不搞大拆大建。规划认为现有32栋房屋需进行建筑立面和屋顶形式的改造,其建设形式应延续本地建筑特色,可依据本规划的典型院落建设示例进行。房屋的建筑材料应以青砖、青瓦和石料为主,减少村内粘土砖的使用量。建筑色彩宜选择木原色、青色、白色等淡雅色调。
3. 村庄搬迁安置规划
村庄基于文物保护和防洪规划的需要,共需要搬迁安置15户居民,搬迁总建筑面积约2800平方米。根据问卷调研显示,村民对于在房屋搬迁改造后愿意选择的生活方式,共有70人回答问题,其中有66人选择&搬迁改造后仍在本地居住&,占总比例的94%。规划考虑到村庄的实际情况和村民意愿,在村庄东侧建设用地范围内布置了村民近期搬迁安置的居住用地。
按村庄户均人口2.5人计算,15户居民约有38人,按北京市人均150平方米宅基地指标计算,15户居民约需要0.56公顷宅基地。在搬迁安置的居民中,有5户为民俗旅游接待户,每户宅基地需增加250平方米用于民俗旅游接待。因此,搬迁安置总用地约为0.7公顷。在远期,这些新建院落将改造为度假公寓式农家乐,以度假公寓出租的方式接待游客,不安排本地居民继续居住。
1. 给水工程规划
按照车耳营村规划建设目标要求,该村将成为海淀区乃至北京市的民俗旅游与生态保护的&示范村&。本给水工程规划区域范围主要包括规划区内的人畜饮水需求、村内旅游配套服务设施用水需求(包括住宿、餐饮、休闲娱乐、办公等场所),以及景观生态环境用水需求等。
车耳营村给水工程需水量预测,按照规划区规划用水人口规模和用水设施规模,依据《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13-86)(1997年版)及现行《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等相关用水标准规定,并结合海淀区及周边城镇特点、居民生活水平以及当地资源条件,采用人均合用水量指标进行估算。
规划区供水工程设施规模,按最高日用水量需求进行规划。用水量指标的选取,依据不同的用水类型、不同性质的用水场所,分别采用不同的用水量定额指标。规划2020年,村内最高日旅游用水人口达到1700人;主要旅游服务接待设施住宿床位约1240床。上述不同类别的用水需求量总和,即为规划区远期总用水需求量,供水设施设计规模据此确定。近期(2008年)最高日用水量为450立方米/日,远期(2020年)最高日用水量需求为800立方米/日,需水量预测见下表9。
村内现状饮用水源为位于村西南约300立方米的山泉蓄水池,通过三乡引水池,用管道送入村内居民家中供给使用。按小城镇人均综合用水量指标不超过0.3万m³/万人&d测算,村内现状人口应控制在1000人规模以内。
村内远期用水需求,通过建设供水连接管道,利用邻近的聂各庄乡市政供水管网满足需要,人口发展规模(含旅游人口容量)不受供水条件限制。
规划供水管道管径为DN100~DN200不等,其中同时供给消防用水的管道管径采用DN150。供水管道管材采用新型塑料给水管,沿现有或规划道路铺设。管道埋设深度(管顶埋深),根据当地水文地质条件,采用1.0~1.2米,供水管网布置形式采用环状与支状相结合的方式。加强规划区内供水管网的日常维护管理,减少供水事故,提高供水安全性能。
给水管网布置详见&给水工程规划图&。
2. 排水工程规划
规划车耳营村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排水体系。
规划车耳营村污水产生量,按规划区用水总量的80%计算,考虑10%的不可预见量,则污水产生总量为704立方米/日,污水处理设施总设计规模按700立方米/日进行规划。
考虑到中水利用的便利,规划村内污水处理系统由化粪池、污水管道和污水处理厂三大部分组成。规划区内村民居住区、旅游服务设施等场所产生的各种生活污水、人畜粪便等,首先进入设置在每户厕所旁的小型化粪池,化粪池出水由污水管道统一收集、送入村东污水处理厂,达标处理以后回用于果园浇灌。村东南部两地块由于受地面坡度影响,无法直接汇入污水收集系统,规划该片区污水收集管线沿规划道路铺设,统一汇入片区东北的污水提升泵站,提升后送入村东污水处理厂。
村内各餐饮营业点必须建设隔油池,餐饮污水经隔油池处理后方可排入污水管道。废油渣必须使用专用容器收集,统一送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处理。
规划污水管道管径分别采用DN400~DN200,污水管道管材可采用混凝土排水管或新型塑料排水管(如硬聚氯乙烯管-UPVC管);管道布置充分考虑具体地形坡度状况,并尽可能沿现有或规划道路敷设;管道埋设深度(管顶埋深),根据当地水文地质条件,按0.8~1.0米埋设。
根据村内的地势特点,规划雨水按照高水高排、低水低排的原则,利用现有地形沿道路两侧以明沟排水的方式汇入村庄现有蓄水池中以便于果园浇灌利用。
排水管网布置详见&排水工程规划图&。
3. 电力、电信规划
规划区供电电源引自邻近的柳林村,根据规划区内用电负荷发展的需要,适时扩建变压器容量,通过10KV出线向规划区供电。村内现有变压器5台,容量980KVA,完全能够满足村内现状及规划期内的用电负荷需求。
规划景区电信需求引自邻近的柳林村(电信终端),村内现有固定电话130部,移动电话信号良好。现有电信终端容量,完全能够满足村内远期的通讯容量需求。为适应电信技术发展,满足光纤到户发展需求,在适当位置预留建筑面积约为100平方米左右的用户设备接入机房用地。
4. 燃气工程规划
规划期村内的能源供应,从环境保护角度出发,需逐步减少燃煤或柴火等常规普通燃料,全面采用清洁能源。根据车耳营村能源利用现状及规划条件,从投资效益和环保双重角度出发,拟在规划区东北部修建一座秸秆燃气厂,作为燃气气源,来满足村内居民家庭烹饪和旅游服务设施中餐饮业的用气需求。另外,居民家庭和旅游服务设施的冬季热水供应,可考虑采用电力和太阳能相结合的能源供应方式满足需求。
根据车耳营村总体规划布局,规划燃气管道沿村内现有或规划道路布设,尽量做到技术先进合理,并节省投资。同时,为保证供气安全,村内的燃气管道布置尽量按环状管网进行布设,双向供气,提高供气安全性能。
燃气管网布置详见&燃气工程规划图&。
5. 环境卫生规划
5.1 城镇生活垃圾
目前,车耳营村内生活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很不完善。村内居民生活垃圾、牲畜粪便、村民建房产生的建筑垃圾以及其它类型垃圾随意堆放,没有达到&定点投放、统一收集&要求,造成了环境污染。因此,应合理规划设置村内垃圾收集站点,提高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
村内主要街道应设专人进行清扫、管护,保持村内环境卫生整洁,并积极推广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措施。
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规划,包括各种垃圾的收集、运输和无害化处理三个方面的内容。规划区内的各种垃圾收集措施拟全部采用容器化、密闭化方式收集,近期以垃圾箱(桶)收集为主,并根据旅游服务设施与游人量的增加情况,及时增设或更换垃圾箱(桶)数量和类型,并逐步实行袋装化收集;规划中、远期全面实行袋装化分类收集。规划区内生活垃圾收集站点的服务半径不超过300米,人流集中的街道每隔150米设置一个垃圾桶或果皮箱。
垃圾运输采用集装箱密闭化转运,并全面实行机械化运输方式。规划期内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率必须达到100%,在车耳营村周边合适区域建设一个符合标准的生活垃圾中转站,然后统一送往临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进行集中无害化处理,实现规划区内的生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目标。
车耳营村旅游规划区公共厕所按500~800米服务半径进行设置,公厕建造地点选择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并符合《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要求。公厕建筑形式力求与旅游区周边的景观环境,建筑风格相协调。
公厕建筑标准不低于二星级标准,部分核心地段拟按三星级标准建设,并与想邻主要建筑物间隔一定距离,部分分散景点建设无水免冲型生态公厕。旅游高峰时节,游人容量迅猛增加情况,可在人流集散区域增设临时移动式环保公厕。随着规划区内排水设施的不断完善,公厕粪便逐步纳入污水收集、处理系统,一并进行集中无害化处理。
垃圾收集点、公厕布置详见&环卫工程规划图&。
6. 环境保护规划
6.1 规划目标
根据规划区生态环境现状,在规划期内,车耳营村的大气环境质量应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规定的一级标准要求,水环境质量应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规定的Ⅱ类以上水质标准要求;声环境质量达到国家《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规定的相应功能区域环境噪声标准要求。 环境保护规划措施
6.2 大气环境
① 逐步改变现有村民、宾馆、饭店等场所的能源结构,逐步减少燃煤或柴火等常规普通燃料,大力推广使用液化气、煤气、油、电等优质清洁能源,提倡采用集中供热系统,减少废气排放量。
② 大力保护村域周边林木资源,将强植树造林和封山育林,提高森林植被覆盖率,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③ 合理规划和管理规划区内的道路交通设施,对进入规划区的机动车辆实行尾气检测,尾气超标车辆严禁入内。
6.3 水环境
① 对居民区以及各种旅游服务设施所产生的污水,全部统一收集,汇入污水处理厂,经深度达标处理后,用于村内的果园浇灌,实现污水再生利用,减少污水排放。
② 加强对现有水体水面的保护,在规划区开发建设过程中严禁侵占、污染水面。
③ 大力开展节水、水污染防治宣传教育工作,提倡节约用水,建立行之有效的节水措施。
6.4 声环境
加强规划区内的道路交通管理,通过与公安、交通等部门合作,完善交通信号标识,采用设置禁鸣区、禁鸣路段、噪声达标区等手段,使规划区的声环境质量控制在标准之内。
7. 防洪与综合防灾规划
规划区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1℃,春秋两季平均气温25℃,年平均降水量542.7毫米。西部凤凰岭属于太行山脉的余脉,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下降。目前该地区排雨水方式基本为地表自然排放。车耳营村域内,中心区南侧有一条排洪沟,北侧有三条排洪沟,排水方向为自西(高)向东(低),沟宽大约在30m~100m左右,能够满足夏季雨量最大时的泄洪要求。
规划建议在村内主次干道两侧设置明排水沟,相隔100m~200m设出水口,排向山体或泄洪沟,同时在山体较陡或易发生滑坡的地段应做护坡处理,对各防洪沟部分重点地段进行修补、加高、加固,设置一些必要的护岸设施,并确保临沟建筑物与河道保持一定的防护距离,使规划区近期防洪能力达到20年一遇标准。对防洪沟进行适当的整治和疏浚,清除各种障碍物,并结合村庄建设需要,部分区段可以考虑适当拓宽,加大行洪能力。为保持排洪沟泄洪顺畅,不得在排洪沟内建设任何永久性设施,新建设施距离排洪沟边缘不少于15~30m。进一步加强规划区内的森林植被保护,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减小地表径流,削减暴雨时洪峰流量。
因村庄人口密度较小,村庄周边果园等开敞空间较多,村庄不需要设置疏散通道。在村庄关帝庙南侧蓄水池和村庄西侧蓄水池周边设置消防设备。
1. 建筑节能设计
规划从规划布局、建筑体形控制、平面设计分区、立面保温设计、维护结构保温设计、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应用等六个方面考虑建筑节能设计。
1) 规划布局
车耳营村现状村民住宅为独户式建筑,为避免独户住宅体量小、体形系数大的缺点,本次规划的典型住宅将原独户建筑设计成集合式建筑体,以避免其旧有三合院布局的先天不足。
2) 建筑体形控制
在建筑体形的设计上,除保留地方建筑特色细部外,应减少外墙凹凸,保证主体建筑的体形完整,使建筑的节能效果更突出。
3) 平面设计分区
考虑到北京地区的气候特点,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将厨房、卫生间,楼梯设置在建筑北向端头,将走廊设置在建筑南侧。这样一方面可以利用走廊空间,避免夏季太阳直射室内,调节气温;另一方面可利用建筑内楼梯、卫生间等辅助空间作为房间热量的&屏障&,保证冬季室内热环境的稳定。
4) 立面保温设计
建筑南向开窗较大,北向开窗较小,仅满足通风和采光的需要。
5) 围护结构保温设计
根据节能设计规范,严格按照65%的节能设计规范逐条控制。
屋顶是坡屋顶住宅热损失面积最大的部位,因此应尽量提高其热阻值,降低其传热系数。
其做法应采用干法施工保温屋顶,避免了湿作业,提高了保温材料的可靠性。
外墙面可采用聚苯板等新型材料,并加强屋檐的冷桥处理。聚苯板等保温材料可使用秸梗等进行压制,材料的性能详见&侧墙为粘土砖墙围护结构的不同保温材料传热系数对比表&。
此外,门窗是建筑保温性能最差的围护构件,宜采取相应的节能保温措施。可通过加挂保温窗帘、采用双层窗、加装密封条等措施避免门窗等处的热损耗。其中加挂保温窗帘可以使其热效率提高到50%左右;而采用双层窗时,其热效率亦可达20%左右。
6)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应用
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为村民提供供暖和生活热水热源。此外,在经济允许的条件下,可考虑将太阳能供热系统,设计为长期蓄热系统,做到夏季冬用,提高太阳能全年供热的保证率。根据车耳营村现状人口数及未来旅游接待的游客,其日均使用热水在10吨左右,具体费用与经济效益详见&太阳热系统与其它热源系统运行经济效益比较表&。
2.典型院落与建筑单体设计
规划设计了一个典型院落,院落面积400平米,建筑面积294平米。院内可居住3-5人,并设有可接待10-14人的住宿房屋和一个可用于民俗旅游接待的餐厅。院落延续车耳营村传统三合院式布局,院落内部陈设和建筑立面设计均借鉴了村庄传统建筑元素。具体设计构造可详参图纸。
相关行业网站
北京市海淀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北京市海淀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北京市国土资源局海淀分局
海淀区园林绿化局
海淀区房屋管理局
北京市海淀区环境保护局
北京市海淀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监察局
所属单位网站
各区县规划分局网站
石景山分局
开发区分局
区市政府网站
海淀区政府
北京市规划委员会海淀分局 版权所有 & 京ICP备号 地址:中关村东路100号
E-mail:  邮政编码:100190 传真: (010)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6新农村建设名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