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苏如何想使国共合作宣言?

重庆谈判:美苏、国共、三国四方的秘密博弈_时政频道_新华网
重庆谈判:美苏、国共、三国四方的秘密博弈
 来源: 《北京晚报》
【字号 】【】【】【】
  抗日战争胜利后,和平是国际国内的大势所趋和人心所向。中国共产党为顺应人民的愿望,提出了“民主统一,和平建国”,积极争取和平建国的新局面。但是,国民党无视人民的和平愿望,仗着美国的支持和援助,背信弃义地撕毁停战协定,发动了大规模的反共反人民的内战,使中国社会又陷入了内战危机之中。
  决定劝说国共两党不打内战
  美苏联手密谋“雅尔塔格局”——决定劝说国共两党不打内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的格局,美苏跻身世界两大强国,它们的世界战略及其对华政策,不仅制约着国共两党的政治主张,也决定着战后中国政局的发展与社会走向。
  1945年2月,美、苏、英三国首脑罗斯福、斯大林、丘吉尔在苏联雅尔塔举行会议,讨论欧洲战后事务和对日战争问题,会议发表了有关击败法西斯德国的《克里米亚公报》。会议期间,罗斯福和斯大林进行私下会谈,双方达成关于苏联对日作战的秘密协议,征得丘吉尔的同意后,三国领导人共同签署了《雅尔塔协定》。协议规定:苏联同意在德国投降后两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并与国民政府缔结一项同盟条约,有关中国的条件是:保证苏联在大连港的优越权益;恢复苏联之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苏中共同经管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该协定还满足了苏联提出的维持外蒙古现状的要求。此外,罗斯福、斯大林还对中国战后问题进行商定,决定劝说国共两党不要打内战,要实现蒋介石领导下的中国的统一。这样,罗、斯、丘三巨头已勾勒出战后世界格局的蓝图。
  《雅尔塔协定》是美苏两国为实现各自利益,以牺牲中国主权的一次妥协与交易。通过协定,美国确认了苏联所需要的“优越权益”,也承认了中国的绝大部分为美国的势力范围,实际上形成了美苏共同划分中国势力范围的“雅尔塔格局”。这一格局,在战后长期支配和影响着美苏两国的对华政策。协定事关中国主权,完全违反中国人民的意愿和利益,可是作为同盟国四强之一的中国却被排除会议之外,事后又对中国政府严格保密。这是少数大国主宰世界、推行强权政治的表现。
  4月,美国总统罗斯福逝世。新任总统杜鲁门继续奉行罗斯福所确定的扶蒋反共的对华政策,赞成中国和平统一,只承认和支持国民党政权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但是,美国要实现其对华政策,还必须有赖于苏联的支持,这使苏联在战后处于十分有利的地位。苏联为了谋取在中国和远东的“优越权益”,明确表示在对华政策上与美国保持一致。由于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差异,美苏两国在对华政策上,既争夺又妥协,呈现出十分复杂的关系。美国推行扶蒋反共政策以及美苏在中国问题上达成的妥协,使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变得更加复杂和艰巨。对此,毛泽东1956年9月在同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联盟代表团的谈话中,指责雅尔塔会议,“决定把中国全部都给美国,给蒋介石。当时从物质上和道义上,尤其是道义上,斯大林都没有支持我们共产党,而是支持蒋介石的。”
  补白:斯大林害怕坐飞机
  二战期间,英、美、苏三巨头总共才见过两回面,但是,罗斯福与斯大林之间的通信很频繁,两人通信逾千封,2005年出版的《我亲爱的斯大林先生》(My Dear Mr.Stalin)一书公开了其中的300多封,披露了三巨头的恩怨和猜忌。
  斯大林很怕坐飞机,1943年11月三巨头在德黑兰首次会晤前,他从未离开过国土。罗斯福于是写信给他,威迫利诱下企图说服斯大林起行。
  罗斯福写道,“您飞行600英里(简作“哩”,1英里合1.6093公里),算不了什么,我比您远超10倍。”“如果我们三个人为了那区区几百哩路程就不见面,将来我们的子孙会视此为一出悲剧。”经罗斯福规劝,斯大林终于首肯。
  罗斯福和丘吉尔两人从埃及首都开罗出发,斯大林则由巴库起飞。这次德黑兰之行,也是斯大林平生第一次坐飞机。据书中透露,他的飞机经过伊朗厄尔布尔士山脉上空时,遇上气涡,机身被撞击至摇摆不定。斯大林紧握座位扶手不放,面容恐慌。
  三位老人事后均投诉,此行掉了他们半条人命。斯大林耳痛达两周;罗斯福不停咳嗽,病情恶化成为支气管炎;丘吉尔则患上肺炎。
  当三巨头计划1945年再作第二次会晤时,斯大林誓死不肯离开苏联。于是,会晤地址选在了黑海边的度假胜地——雅尔塔。
分享到: 分享
请点击进入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重庆谈判:美苏、国共、三国四方的秘密博弈
为什么抗战胜利后中国没有实行“联合政府”
重庆谈判:美苏、国共、三国四方的秘密博弈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日17:34&
来源:《北京晚报》
  抗日战争胜利后,和平是国际国内的大势所趋和人心所向。中国共产党为顺应人民的愿望,提出了“民主统一,和平建国”,积极争取和平建国的新局面。但是,国民党无视人民的和平愿望,仗着美国的支持和援助,背信弃义地撕毁停战协定,发动了大规模的反共反人民的内战,使中国社会又陷入了内战危机之中。
  决定劝说国共两党不打内战
  美苏联手密谋“雅尔塔格局”——决定劝说国共两党不打内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的格局,美苏跻身世界两大强国,它们的世界战略及其对华政策,不仅制约着国共两党的政治主张,也决定着战后中国政局的发展与社会走向。
  1945年2月,美、苏、英三国首脑罗斯福、斯大林、丘吉尔在苏联雅尔塔举行会议,讨论欧洲战后事务和对日战争问题,会议发表了有关击败法西斯德国的《克里米亚公报》。会议期间,罗斯福和斯大林进行私下会谈,双方达成关于苏联对日作战的秘密协议,征得丘吉尔的同意后,三国领导人共同签署了《雅尔塔协定》。协议规定:苏联同意在德国投降后两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并与国民政府缔结一项同盟条约,有关中国的条件是:保证苏联在大连港的优越权益;恢复苏联之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苏中共同经管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该协定还满足了苏联提出的维持外蒙古现状的要求。此外,罗斯福、斯大林还对中国战后问题进行商定,决定劝说国共两党不要打内战,要实现蒋介石领导下的中国的统一。这样,罗、斯、丘三巨头已勾勒出战后世界格局的蓝图。
  《雅尔塔协定》是美苏两国为实现各自利益,以牺牲中国主权的一次妥协与交易。通过协定,美国确认了苏联所需要的“优越权益”,也承认了中国的绝大部分为美国的势力范围,实际上形成了美苏共同划分中国势力范围的“雅尔塔格局”。这一格局,在战后长期支配和影响着美苏两国的对华政策。协定事关中国主权,完全违反中国人民的意愿和利益,可是作为同盟国四强之一的中国却被排除会议之外,事后又对中国政府严格保密。这是少数大国主宰世界、推行强权政治的表现。
  4月,美国总统罗斯福逝世。新任总统杜鲁门继续奉行罗斯福所确定的扶蒋反共的对华政策,赞成中国和平统一,只承认和支持国民党政权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但是,美国要实现其对华政策,还必须有赖于苏联的支持,这使苏联在战后处于十分有利的地位。苏联为了谋取在中国和远东的“优越权益”,明确表示在对华政策上与美国保持一致。由于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差异,美苏两国在对华政策上,既争夺又妥协,呈现出十分复杂的关系。美国推行扶蒋反共政策以及美苏在中国问题上达成的妥协,使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变得更加复杂和艰巨。对此,毛泽东1956年9月在同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联盟代表团的谈话中,指责雅尔塔会议,“决定把中国全部都给美国,给蒋介石。当时从物质上和道义上,尤其是道义上,斯大林都没有支持我们共产党,而是支持蒋介石的。”
  补白:斯大林害怕坐飞机
  二战期间,英、美、苏三巨头总共才见过两回面,但是,罗斯福与斯大林之间的通信很频繁,两人通信逾千封,2005年出版的《我亲爱的斯大林先生》(My
Dear Mr.Stalin)一书公开了其中的300多封,披露了三巨头的恩怨和猜忌。
  斯大林很怕坐飞机,1943年11月三巨头在德黑兰首次会晤前,他从未离开过国土。罗斯福于是写信给他,威迫利诱下企图说服斯大林起行。
  罗斯福写道,“您飞行600英里(简作“哩”,1英里合1.6093公里),算不了什么,我比您远超10倍。”“如果我们三个人为了那区区几百哩路程就不见面,将来我们的子孙会视此为一出悲剧。”经罗斯福规劝,斯大林终于首肯。
  罗斯福和丘吉尔两人从埃及首都开罗出发,斯大林则由巴库起飞。这次德黑兰之行,也是斯大林平生第一次坐飞机。据书中透露,他的飞机经过伊朗厄尔布尔士山脉上空时,遇上气涡,机身被撞击至摇摆不定。斯大林紧握座位扶手不放,面容恐慌。
  三位老人事后均投诉,此行掉了他们半条人命。斯大林耳痛达两周;罗斯福不停咳嗽,病情恶化成为支气管炎;丘吉尔则患上肺炎。
  当三巨头计划1945年再作第二次会晤时,斯大林誓死不肯离开苏联。于是,会晤地址选在了黑海边的度假胜地——雅尔塔。
“三国四方”各自谋算——美蒋上下其手& 苏联纠结反复中共针锋相对
  遵循“雅尔塔格局”,抗战胜利后,“三国四方”,即美、苏、中(国、共)围绕着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各有自己的谋算,由此展开了一场错综复杂的政治角逐。
  美国:在雅尔塔会议对苏联的让步,不仅换取了苏联出兵打日本,还达到让苏联支持国民党,而不支持中共的目的。抗战胜利前后,美国对华政策的根本目标是:建立一个相对稳定而听信于美国的中国,以便遏制苏联和充当用来抗衡亚洲共产主义的主要支柱。为有效地控制中国,美国采取两手策略:一面支持蒋介石玩弄“和谈”,避免内战发生,鼓励国共政治协商,要中共交出军队和解放区,以实现中国在蒋介石领导下的“统一”。另一面在经济上和军事上扶植国民党政府,支持蒋介石垄断对日的受降权,调派军队、飞机和军舰,将远在西南、西北地区的国民党军队,快速运往华南、华东和华北各地,帮助国民党抢占战略要地,为以后争夺东北创造条件。
  苏联:切实谋取了战后在中国的优越权益,但不愿意中国成为受美国控制的附庸国,竭力抗衡美国在东方的扩张政策,同时又害怕因支持中国人民革命而卷入美苏战争,尽力寻求同美国妥协。在美国的斡旋下,以国民党政府行政院长兼外交部长宋子文为首的中方代表前往莫斯科,同苏方代表斯大林、外交部长莫洛托夫等举行会谈。经过讨价还价的谈判,国民党政府作出了重大让步。8月14日,中苏两国正式签署《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条约规定:大连港国际化;同意苏联使用旅顺口海军基地;中苏两国共同经管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以及外蒙古的独立等。条约的签订,既换取了苏联对国民党的支持,也使《雅尔塔协定》中苏联所要求的优越权益以条约的形式公开化、合法化。
  国民党:控制着全国政权,在军事力量上占着绝对的优势,加上美国的大力援助和苏联的条约承诺,使其决心用战争手段来消灭中共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但要实现这种愿望,当时的客观条件还不具备,另一是苏、美、英三国都不赞成中国内战;二是全国人民迫切要求和平民主,希望有一个和平安定的环境,恢复创伤,发展经济;三是蒋介石内战的准备还没有完成;四是国民党政权是形式上的合法政府,但国民党实行一党专政,专制独裁,引起人民的强烈不满。在这种形势下,国民党采取两面手法:一面垄断对日受降权,加紧发动内战的准备。蒋介石连下三道“命令”:要解放区抗日部队“应就原地驻防待命”;要国民党军“积极推进,勿稍松懈”;要日伪军“负责维持地方治安”。另一面发动和平攻势,愿意同中共谈判,企图让中共交出军队和解放区,以达到兵不血刃而消灭人民革命力量之目的。
  中共:经过8年的艰苦抗战,已拥有亿万人民的解放区和百万军队的军事力量,是唯一能与国民党抗衡的政治力量。抗战胜利前夕,八路军总司令朱德于8月10日、11日,连续发出7道命令,要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游击队,利用各自处于抗日最前线的有利位置,迅即在华北、华中和华南地区展开攻势,迫使日伪军投降,并配合苏联红军解放东北。毛泽东8月13日在延安干部会议上作了《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的演讲,明确指出:“抗战胜利是人民流血牺牲得来的,抗战的胜利应当是人民的胜利,抗战的果实应当归给人民。”“我们的方针是针锋相对,寸土必争。”抗战胜利后,遵循中共七大的方针,力求通过和平的道路实现社会政治改革,争取和平民主,达到建立各党派联合政府的目标。针对蒋介石的伎俩,中共采取两面策略:一方面为保卫抗战胜利果实,与国民党争夺对日受降权,迫使日伪军向人民军队投降;另一方面坚决反对内战,响亮地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寻求实现和平民主的道路。
  补白:郭沫若当众送给毛泽东一块欧米茄表
  毛泽东在重庆谈判期间,除会见蒋介石和国民党军政要员外,还经常与在重庆的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和各界知名人士交往会谈,倾听意见。
  9月3日,毛泽东与郭沫若、于立群、翦伯赞等各界知名人士在住所聚会。据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资料记载,郭沫若聚精会神地注视着毛泽东的每一个手势,他看到毛泽东从衣袋里掏出一块老怀表看时间,就情不自禁地从自己手腕上摘下手表,双手送给毛泽东,毛泽东却未感到意外,欣然接受了这份代表国统区民主人士心意的礼物。
  那个年代,手表非常时髦,不光实用,且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来机场迎接毛泽东的不用说那些军政大员了,就连各方社会贤达几乎都有一块高级手表或带金链子的怀表,可是毛泽东竟然连手表都没有。一方面,郭沫若深感毛泽东的清贫、艰苦;另一方面也预感到毛泽东即将在重庆度过紧张而险恶的日日夜夜,分分秒秒都有安排,没有一块手表掌握时间那是极为不便的。
  这块欧米茄表,外壳为圆形,系机械表,表径4厘米,字形“12”数字下有0MEGA字样,表带为棕色牛皮制,产自世界钟表王国瑞士。关于这块表的来历,一说为郭沫若游历欧洲时所购,另一说是在此之前不久的1945年夏郭沫若应邀访问苏联时,苏联友人赠送的纪念品。
本来,毛泽东是不轻易接受人馈赠的,即使他接受了礼品也大多交公,可是这块郭沫若送给他的手表却被他视为至宝,毛泽东非常珍惜它,戴了它30多年,表盘、表蒙和表带都更换过,一直戴到逝世。
毛泽东赴重庆同蒋介石谈判——《双十协定》公布第二天蒋下达进剿“密令”
8月中下旬,蒋介石一连三次电邀毛泽东前往重庆,商讨团结建国大计。为此,中共于8月23日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着重商讨有关重庆谈判的方针问题。会上对于毛泽东是否亲赴重庆谈判,意见不同,多数人担心毛泽东的安全。会议确定的谈判方针是:针锋相对,有理、有利、有节,坚持人民的根本利益绝不动摇,以局部的让步换取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争取和平民主局面的出现。最后决定派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为代表,一起前往重庆谈判。在毛泽东去重庆期间,由刘少奇代理中共中央主席职务。
蒋介石以为毛泽东可能不会来重庆,其如意算盘是:如果毛不接受邀请,说明中共不愿意谈判,不肯合作,他便可以向国人宣布:中共不要和平,从而把内战的责任强加于中共。毛泽东本意也是不想去,但斯大林打来电报,要毛去重庆同蒋谈判,说不要反对蒋介石,如果打内战,中华民族就有毁灭的危险。毛对此极为不快,曾大发雷霆,但最后还是决定去谈。毛泽东认为,这样可以取得主动权,说:“如果国民党还要发动内战,它就在全国、全世界面前输了理,我党就有理由采取自卫战争,击败其进攻。”毛泽东预想“这次去重庆是可以解决一些问题的”,但也做好了谈不成的准备。
8月28日,毛泽东、周恩来一行,在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国民党政府谈判代表张治中的陪同下,乘专机由延安抵达重庆,受到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以大无畏的非凡气度,亲赴重庆谈判,表现出中共谋求和平的诚意和代表广大人民的愿望,使整个山城为之沸腾。这一举动,完全出乎蒋介石的意料,揭穿了蒋玩弄和谈的真面目。知名人士柳亚子当时向毛泽东赠诗云:“弥天大勇诚能格,遍地劳民战尚休,霖雨苍生新建国,云雷青史旧同舟。”当然也有反面的声音,国民党《中央日报》总主笔陶希圣说:“我们明知共产党不会来渝谈判,我们要假戏真做,制造空气!”毛泽东却胸有成竹地说:我们就来个假戏真做,让全国人民当观众,看出真假,分辨是非,这场戏就大有价值了。
重庆谈判从8月29日开始。对于这次谈判,中共事先作了充分的准备,一开始就向国民党代表提交了11条提案,表明中共主张和平建国的原则立场。会谈共计12次,双方就政治、军事问题广泛交换了意见,重点讨论军队编制、解放区和政治协商会议问题,而“政治民主化”和“军队国家化”两个问题,成为争执的焦点。因国民党坚持要中共交出解放区和军队,谈判一度陷于僵局。谈判中,中共作出必要的重大让步,表示让出广东、浙江、苏南、皖南、皖中、湖南、河南等8个解放区;同意中共军队可缩编为20个师,只占全国军队的1/7。
谈判历时43天,10月10日结束,双方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简称《双十协定》),共12条。国民党被迫接受了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承认中共的地位,同意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推动了全国和平民主运动的发展。但中共军队和解放区两个重大问题,始终未能达成协议,由此潜伏着爆发内战的危机。
事实上,国民党对于谈判没有和平诚意,国民政府谈判代表王世杰、张群、张治中、邵力子没有认真准备,一切提案都由中共方面提出。谈判期间,国民党军队抢占平汉、陇海铁路各要点,向晋绥、晋东南解放区发动进攻,直接进攻八路军、新四军的兵力达80万人。就在《双十协定》公开发表的第二天,蒋介石下达进攻解放区的“密令”,印发蒋所订的《剿匪手本》,“督励所属,努力进剿”。
其实,中共清醒地认识到,蒋介石要消灭共产党的方针始终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故丝毫没有放松警惕,强调要把一切工作立足点放在国民党要打内战的基点上,告诫全党:“对蒋介石绝对不应存在任何幻想,必须在人民中揭破其欺骗,对蒋介石发动内战的危险,应有必要的精神准备。”据此,中共领导解放区军民奋起自卫反击,挫败了国民党军的各路进犯,如晋冀鲁豫解放区军民于10月在山西上党战役中,一举歼灭国民党阎锡山所部3万余人,有力地配合了重庆谈判。
(责任编辑:孙琳)
关键字: 供15日择用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
乌有之乡&&& &&
乌有之乡新浪微博地址:/wyzxwyzx
手机便捷浏览乌有之乡: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美苏阴影下的国共内战
经济观察报书评微信公众号杨津涛
[摘要]从《大棋局中的国共关系》中,我们或许能得出一个结论,在这盘大棋中,决定胜败的原因,不是双方实力,而是他们对棋局的重视程度。在史学界,“国民党为何在内战中失败”这个问题算得上是老生常谈了,六十多年来各类相关著作出了很多,但观点归结起来,无非是几点:国民党专制、官僚腐败、金融崩溃,以至丧失民心,最终失败。当然,近年来引进的一些书,无论是史料上,还是方法上,都有很大突破,但往往着力于一点,蒋永敬、刘维开《蒋介石与国共和战:;1949》,更多地讨论了战场失利的原因;吴昆财《美国参谋首长联席会议对华主张之分析:;1950》,探讨了美国军事和外交部门在挽救国民政府问题上的矛盾。青年学者吕迅的这本《大棋局中的国共关系》,在将学界有关国共之争的新观点汇集一书的同时,还将关注点从国内引向国际,从美苏在中国的不同战略,审视这场战争。用坚实的史料为内战梳理脉络阅读一本学术著作前,我的习惯是先看其征引材料的多寡。中文史料不必说,海峡两岸的档案、日记、回忆、文集,作者使用的相当广泛。至于外文史料,目力所及的范围内,我还没在其他任何一本近代史著作里看到过这么多英文注释。《大棋局中的国共关系》几乎每页上都能见到作者征引的英文材料,如未刊行的美国外交档案、美国首任国防部长福莱斯特的日记the Inner History of the Cold War、美国五星上将布拉德利的回忆录A Ceneral's LIfe等等。此外,作者还参考了不少的苏联原始档案、日文史料。徐蚌会战中的国军官兵作者用这些史料梳理了;1950年的历史,他将年份作为节点,一一概括,作为章节的名字。1944年时美国开始对国民政府失望,派观察组驻延安,从此对中共有了一种相当良好的印象,是谓“美国至关重要”;1945年抗战胜利,国民政府被迫在雅尔塔密约的框架下,签订中苏条约,而苏联很快毁约,允许中共进军东北,是为“靠不住的条约”;;1948这三年,因美苏政策不同,国共实力此消彼长,导致“呼啦啦大厦倾”;作者将1949年概括为“中国向何处去”其实并不准切,中共在上一年即奠定胜局,指明了中国走向;最后一章是收尾,中苏结盟,朝鲜战争爆发,是要将“革命进行到底”。中共不是“真正的共产党”如果要为这本牵涉甚广的《大棋局下的国共关系》找一条脉络的话,大约就是美苏两国对国共之争的干预了。在战后的东北亚大棋局上,无论国共,都只是棋手手中的棋子。棋子在棋局中的命运,除了寄希望于棋手的判断力外,只能自求多福而已。事后来看,在这盘棋上起了关键作用的一着,是所谓“雅尔塔密约”的签订。蒋介石称此密约“足置我中华民族于万劫不复之境”,但其最终选择接受,原因就在于棋手——美国的斡旋。国民政府一方面不能开罪美国,影响棋手的布局;另一方面则相信美国会施压,让对方棋手有所顾忌。如果真能如此的话,那么就如后来奉命前往苏联谈判的王世杰所说,“就我方利害而言,则此次缔约,可以明中、苏之关系,减少中共之猖獗,保证苏军之撤退,限定苏方在东北之权益。”新一军军官与美军联谊 然而事与愿违,日本才一投降,两党在东北的冲突就爆发了:中共在苏军默许下悄悄进入东北,并获得了源源不断的援助,而国军接收则被苏军设置了重重阻力。这时,马歇尔奉命使华,主持调停。这位久负盛名的老帅对中国政局持一种不偏不倚的观点,“一方面,国民政府畏惧、不信任苏联,坚信中共是苏联的傀儡。国民政府不相信中共的诚意和真挚。另一方面,中共也同样不信任国民政府……除非他们获得政府的许诺,足以保障作为政党继续存在并活动的自由,才会交出军队。”战后的美国政府对共产主义不是没有恐惧,但一直对中共颇为温情,原因就在于美国决策层都不相信中共是所谓“真正的共产党”。长期在中国活动的美国人,如史沫特莱、谢伟思、史迪威、戴维斯、拉铁摩尔、费正清等外交、军事、学术人士,绝大多数都是亲延安的自由主义左翼人士,称得上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如吕迅在书中说的那样,他们一再向美国政府灌输:“中国的共产党只是中国的,而并非共产党的。”以至于美国“国务院上下提及中共时大抵加上‘所谓’的前缀或者引号,他们推测这个所谓的共产党仅是在组织形式上模仿苏共,但在政治要求上却更为缓和”,美国驻华外交人员相信延安超过相信重庆,甚至相信“国共不和完全是‘重庆的过错’。”不难想见,在这种天真观念的指导下,马歇尔是不会偏袒国民政府的。一场由美苏决定的战争在《大棋局中的国共关系》这本书中,作者旁征大量官方党史资料,钩沉了苏军对中共的各项援助。这些材料贯穿在整本书中,可知苏军的援助持续了整整四年。譬如,1946年4月,东北战事正酣,中共从苏军处获得“十万步枪,一万重机枪,一千门炮”;7月18日&#日,苏军通过海路,给陈毅步枪1.21万支、子弹1021.28万发、炮弹4.35万发、炸药22万斤,以及轻重机枪、掷弹筒等。陈毅的参谋长陈士渠后来回忆,“弹药是从东北运来的,比较充足,随时可以补充。”《大棋局中的国共关系》在斯大林看来,一旦中共革命成功,共产主义阵营就将在世界立于不败之地,声称“为了援助中共,我们不能吝惜人力、财力”。但是这些援助对外从来是秘而不宣的。同样,美国也极力避免给外界支援国民党打内战的印象,不同之处在于,他们更加“言行一致”。如当过新一军军需官的周以德回忆,他们被调往东北战场前,美军提供的“只有食物,没有弹药”,这是因为“‘剿共’战争并不为美方所支持”,留给新一军的物资“只是扔掉战后剩余物资的包袱。”解放军进驻广州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居中调停当然并不容易。对于中共,马歇尔除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游说他们回到和谈道路上来外,别无他法。延安依靠苏援即可持续战争,并不需要看美国的脸色。而国民党依靠美援才能生存,这就使得马歇尔能通过施压,迫使蒋介石服从美国的和谈要求。1946年5月,国军在四平重创林彪所部,并占领长春。在报告中,林彪说自己的部队“逃亡现象严重,士气日益涣散,战斗力薄弱”,他们甚至做好了在东北打游击的准备。然而,此时马歇尔勒令蒋介石在东北停战。为向中共示好,从1946年8月起,美国更实施军火禁运,终止了对国民政府一切军事援助。1947年2月,美国又为经济援助附加上政治条件——国民政府必须先行改革,也即启动民主化,才能获得援助。吕迅在书不无讽刺地写道,“在内战的困扰下,国民政府的改革更加乏力。然而面对重伤未愈的中国国民党,山姆大叔一摆手,表示:你先自己证明健康状况,我再给你输血。”美国对国民政府存亡的漠视,被中共看在眼里。周恩来在内部会议上说,“美国对蒋介石的援助并不慷慨,蒋政府向美国私人购买军火也有很多困难,美军事实上是在撤退。”看到作者从《周恩来军事文选》中摘出的这句话时,真的是震惊了,事情的真相原来就摆在那里。古宁头战役后的胡琏这种单方面压制国民政府的策略当然是行不通的,马歇尔后来也看到,“我想我已经停止了几乎所有对政府的直接军事援助,但(中共)政治宣传还是指称如果国民党——或者政府——没有美国政府的军备支持就不可能再继续战斗一个礼拜。”1948年初,杜鲁门竞选连任时,才提请国会给国民政府5.7亿美元经济援助。6月,国会通过了对华2.75亿美元的拨款,其中购置军火的1.25亿美元特别赠款,到1949年4月也未能全部支付。从《大棋局中的国共关系》中,我们或许能得出一个结论,在这盘大棋中,决定胜败的原因,不是双方实力,而是他们对棋局的重视程度。美国一味追求和局,下棋三心二意,而对手却大有孤注一掷之势,力求最后的胜利。另外,美国政府中苏联间谍的作用,吕迅在书中只提及了财政部的怀特。其实,依照《维诺那计划:前苏联间谍揭秘》这本书披露的内容,苏联在美国政府行政、外交、军事各个部门都安插有大量间谍。试想,两个人下棋时,一方能提前获知对方棋路,那么胜败如何,还难以预料吗?(文/杨津涛)文章来源:腾讯文化合作媒体——经济观察报书评微信公众号(eeobook),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每日微信 | 如果爱打牌的胡适也有朋友圈
新文化运动领袖胡适一度痴迷打牌你信么?不信就一起围观胡适的“朋友圈”吧。
←扫我订阅腾讯文化,每天至少一篇品味文章,让你的生活更充实
[责任编辑:sophiawang]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6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标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