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佛的人怎样才能冒险岛得道高僧之佛珠

传法要传给真正放下、真正得道的人,这是真正得道,这是智慧,不是知识,知识做不到。 ...
佛教导我们的,凡夫实在跟佛没有差别。《无量寿经》经题上讲得好,佛的心、平等、觉,这五个字是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阿罗汉证得的,心,见思烦恼放下了,心就恢复清净。清净心生,不生烦恼,法喜充满,照见外面境界,不是用妄想。所以这是阿罗汉的境界。平等心现前是菩萨境界,提升了。清净是没有染污,见思是染污;平等是没有分别,尘沙是分别;不起心、不动念是破无明,换句话讲,无明就是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很微细,我们根本不知道。就是弥勒菩萨告诉我们的,一弹指三百二十兆个念头,我们怎么能知道?经文上讲「三十二亿百千念」,百千是单位,十万,三十二亿乘十万,三百二十兆,一弹指。我们一秒钟能弹几次?我相信有人能够弹到五次,年轻人,体力很强的,连续弹,一秒钟可以弹五次。如果弹五次,再乘五,一千六百兆,一秒钟。一秒钟里头一千六百兆个念头生灭,你怎么会知道?这叫起心动念。不起心、不动念,念头不起来,念头起灭的现象没有了,这已经叫成佛了。禅宗里面说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所以,放下起心动念你就成佛了。成了佛,三明六通全现前。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入定,夜睹明星,大彻大悟,他成佛了。惠能大师在中国,禅宗的六祖,他不认识字,没念过书,一堂经没有听过。虽然在黄梅住了八个月,黄梅有讲堂,他没有去听过。他的工作是五祖分配他在碓房舂米、破柴,现在人讲做义工,古人讲做苦工,修福,老和尚分配他有用意,修福。禅堂一次没去过。传法的时候,老和尚把衣钵传给他,为什么?有智慧。智慧从哪里来?放下。怎么知道放下了?看到他将神秀大师一首偈子改过来,那就放下了。神秀没放下,「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身心都没放下,要「常常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凡夫境界。他把它改正,「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五祖衣钵就给他了。传法要传给真正放下、真正得道的人,这是真正得道,这是智慧,不是,做不到。神秀,知识;能大师,智慧,不一样。你看,他开悟之后,听五祖给他讲《金刚经》,当然不要用经本,他不认识字,不需要用经本,讲大意给他听。应该讲到四分之一,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就开悟了。说出五句话,这五句话就是他明心见性的报告,现在学校里博士论文。第一句话告诉我们,他说「何期,本自清净」。见性才知道,没有想到本自清净,本来就是清净的,一点染污都没有。所以我们今天对于自性是迷失了,不是自性真没有了,迷了。有,还在起作用,只是带着迷惑。带着迷惑变成什么?就变成烦恼;烦恼去掉的时候,那就是智慧。在!只是扭曲了它,它不得正用,所以智慧变成烦恼。德能,德能变成造业,相好变成六道轮回,真起作用,没丢掉。如果一,它就转变成正位,烦恼变成智慧,业障变成德能,六道变成极乐世界,都在一念之间。佛讲得好,一切法从心想生,一切法不离自性,心外无法,法外无心,这经上常讲。心跟法是一不是二,众生跟佛也是一不是二,端在,觉悟太重要了,别的不重要,觉悟重要。怎么觉悟?「制心一处」就觉悟了。我们的心散乱的,妄念太多、杂念太多,所以是散乱的,让我们的清净心、平等心不起作用。这些理事都要搞清楚、搞明白。回归自性,惠能大师做到了。第二句告诉我们,「何期自性,本不生灭」,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整个宇宙一切万法都是生灭相,今天被科学家发现了,就是弥勒菩萨说的话被科学家发现了。物质现象、精神现象、自然现象全都是依据波动产生的,波动就是生灭现象。所以佛在《金刚经》上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为什么?它没有离开动。然后我们记住佛在经上说的话,「觉心不动」,你的心不动了,就大彻大悟,就觉了。迷的心在动,觉的心不动。于是我们就知道,佛所说的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无论用什么方法,只要达到不动,让心不动,就成佛了,哪个方法都能成就。我们用基督教的方法、用伊斯兰教的方法,能不能成佛?能。一切法都是从心想生,一切法不离自性,所以一切法,任何一法,都能帮助我们回归自性。所以,法法皆是佛法,大乘教里头常说,「圆人说法,无法不圆」。圆人讲《新旧约》,《新旧约》就是《华严经》;圆人讲《古兰经》,《古兰经》就是《法华经》,决定不二。所以,我们对于一切法门要平等恭敬,为什么?没有一法离自性。性,自性,真佛,所以没有一法不是佛法。明白人知道,觉悟的人知道,他没有分别、他没有执着,法法圆融,头头是道。宗教可以团结,宗教可以互相学习,决定没有违背。互相学习好,真的东西全明白了,假的都放下,真得大自在。这个后头有句话说,「总说过人之法」。这个过人是超过一般人,说佛菩萨、说鬼神,都说超过,这就是大妄语。
查看: 363|
佛缘网站的运行需要大量的资金及人力,以下法宝流通的收益将用于佛缘网站的建设。感恩您的支持!
非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备案: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金湖一里6号409室 邮编:361010 联系人:陈晓毅
电话:(值班时间:9:00-17:30) QQ群:8899063 QQ:如来佛什么的都是怎么得道成仙的吗?
分享这个视频的人喜欢
热门视频推荐
热门日志推荐
同类视频推荐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
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
请输入手机号,完成注册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必须由6-20个字符组成
下载人人客户端
品评校花校草,体验校园广场净空法师:如何能够得到佛菩萨的保佑_百度知道得道成佛的根本是——人的内心世界--道德经学用的博客--凤凰网博客
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
你确定要删除此博文及其所有评论吗?
得道成佛的根本是——人的内心世界
【卷首语】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七章:“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意即:不了解自然界运行法则的人,如果到处游荡,到处见识,满目尽是人间琐事,反而会使心灵受到蒙蔽。向外探索得越远,对事物真相的了解就愈少。 【您的道场永远跟着您】首先,“其出弥远,其知弥少”这句话,对于修圆满的行道者来说,是真话,是秘诀!因古人说过一句话:“道不远人,而人远之”;古人还说过一句话:“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现在很多人在求佛成道时,总是把佛道讲的神乎其神,弄得只可仰望而遥不可及。其实,我们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佛道的种子!如果我们只顾研究别人如何成佛成仙的,而不去照顾好、培育好自己身体内这颗佛道种子,那么一切都是枉然,您只会离佛、离道越来越远。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是得道成佛的根本。如果舍弃了这个根本,向外求道,岂不是“其出弥远,其知弥少”吗?求道,属于精神世界的范畴。对于我们人类而言,精神是离不开肉体的,有肉体的存在才能够修身行道。行道还需要明道,明道、行道与精神、肉体是一样的道理——彼此不可分离,即在明道中行道,在行道中明道。只是,明道对于行道来说是一个相对顿悟的过程;而行道对于明道来说则是一个相对的渐修过程。但不管是行道还是明道,只有在道上不断行走,行自己独一无二的道,才能到达目的地。 道在哪里?工作就是我们的道场;家庭就是我们的道场;生活就是我们的道场;吃饭、睡觉、劳动、与人交往等所有具体事务中,都是我们的道场……您的道场永远是跟随着您的,您无需到外面去寻找道场。到处去求神拜佛是没有用的,不如拜您自己心中的神才是正道。 【悟道、行道是向自身求】其次,老子告诉我们,天下万物都是道,每个人身上都有道。当我们的心与道相合之时,您就能进入道的维度;您就会联接到宇宙资源;您就会感受道无处不在、无处不有。但是,您要达到心与道合一的层面,唯一的方法就是必须静心;必须修心养性;必须让心灵的最高层次功能发挥出来。虽然说在悟道、行道的过程中,知识层面的意识作用不可缺少,但这个世界却有很多人的修炼层次只限于追求外在的神通——他们今天学这个,明天念那个,后天喜欢另外一个;今天去这儿拜师,明天去那儿求教……很多人的修炼往往陷入了一种对知识无休止的追求中;很多人的修炼往往只限于研究意识的知识层面;很多人被各种知识中的相互矛盾所困惑、所怀疑、所弃绝…… 所以我们说,悟道、行道是要在自身中求,要修自己的道,要感受自己的道,成为自己的道——修行不需要向外去苦苦追求。自身的道是什么呢?就是一个人的德,从自身出发修好德,我们这个世界就会和平、人民就会幸福,这就如同《道德经》第四十六章中所说的“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了啊!反之,如果一心向外有欲、有为、相争,就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也仍然不知天下乱源是什么?也不可能使天下太平下来,反而会越来越乱,这不正是“其出弥远,其知弥少”吗? 注:原文摘自赵妙果老师《道德经学用.第四十七章回信》编辑整理:道德经学用编辑部
有不一样的发现
<div class="num1_b" id="commend_num_
上一篇&&&&
下一篇&&&&
道德经学用
道德经学用的核心是:和谐身心,和谐家庭,和谐社会
博主最近发表的 10 篇博文
凤凰博报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样才能成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