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存钱,银行柜员机可以存钱吗没给我存款凭证,回来才发现,这会有什么问题吗?

银行存钱,银行卡里没有显示,-中国学网-中国IT综合门户网站-提供健康,养生,留学,移民,创业,汽车等信息
> 信息中心 >
银行存钱,银行卡里没有显示,
来源:互联网 发表时间: 20:24:56 责任编辑:王亮字体:
为了帮助网友解决“银行存钱,银行卡里没有显示,”相关的问题,中国学网通过互联网对“银行存钱,银行卡里没有显示,”相关的解决方案进行了整理,用户详细问题包括:RT,我想知道:银行存钱,银行卡里没有显示,,具体解决方案如下:解决方案1:
希望我的解答可以帮到您。您拨打了客服钱就到您的卡上的,互助共进!有可能是ATM机故障。吞钱了!如有帮助敬请选择已经解决问题并五星采纳?仍有疑问请继续追问~谢谢。祝您开心常伴!真诚解答楼主您好~
解决方案2:
你好,很高兴为你服务~你好,可能是系统原因吧~你可以换台ATM机时时就可以查询到了~如果没有你可以拿着自己的回单找银行工作人员~希望能帮助到你~望采纳~
解决方案3:
您好,您可以带着单子,去银行询问。
解决方案4:
只有找银行了,没发现过这种情况,一般情况我存过钱后都会看一下余额,我只发现过取钱没出钱出了个回单,还好钱没少
相关文章:
最新添加资讯
24小时热门资讯
Copyright © 2004-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学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1 京公网安备02号为什么银行存款会丢失?如何防范?
经常能够在网上看到一些银行存款丢失的事件,发现有很多都是银行工作人员高息拉存款后丢失的。最近有银行朋友在我周边拉存款,于是想问一下为什么钱存银行会丢失?哪些行为会增加丢失的风险?如何防范存钱或者被拉存款后丢失风险?
按时间排序
银行存款不会丢失。就算是银行系统出错,也会纠正后返还。那些丢失的压根就不是存款,都是贴息。多方合作贴息有阳光与非阳光的区别,也有随机柜和指定柜之说,还有六不原则阳光非阳光我都有染指过,幸而全身而退还赚了中介费现在想想当时真的要钱不要命了不要私信问我内幕
刚才在“发现这里还有相似问题,我直接就转过来吧,也是给大家普及一下,顺便自己攒点人气,多拿点关注,还有希望钓出跟过的同行。————————————————以下正文———————————————————————因涉及我行工作内容,文章在于科普,禁止非本人同意转载。这个案例已经作为典型,在我行日常监测中做了后期梳理,这个项目是我带头做的,也是领导要求我们去关注的,发生日期2014年12月,监测时间是2015年前2月份,还记得最后的报告时过年前几天出来的,然后就回家过年了,和2014年年初农行酒鬼酒,等一些案例是相同的。他们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新的形式“贴息存款”,这和“飞单”一样是线下交易,这样的交易很难查,因为线下交易我们没办法追踪客户,尤其是私人客户,只是风险没暴露,你好我好大家好,风险一担出来就是撕逼大战。其实普通客户不用担心,出这样事情的大多数是“资金掮客”,俗称钱贩子,动辄百万千万,他们需要高收益来维护那么庞大的资金量,所涉及的风险也是很多。这个回答我看一下关注量吧,关注人多,我再详细说明,这里有大量的案例,法规,大数据资金走向,现在中国银行的内控手段,审计大数据手法,如果真的没啥人关注我也懒得费那个劲。———————————————分割线————————————————————————晚上看了下新闻,谁错谁非不好说,不过以下是我的监测报告,或许可以给大家梳理下此事脉络,因为检测报告有些晦涩,而且有较多法律,网络引用,这里只是摘抄一些核心内容,且脱敏展示,有些地方不明白我会后期给予解释。2014年全国多地发生多起存款丢失案件,涉及数十位个人储户及多家上市公司。其中,以杭州42名储户丢失9505万元存款一案与泸州老窖公司上亿元存款丢失案最受关注。据记者调查发现,近期存款丢失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银行系统存在漏洞,存款人信息被泄露或复制;二是银行内部工作人员借“贴息存款”违规操作。三是存单冒领带来的风险。一、“贴息存款”相关案例(他们都说斜体不好看,其实我是标记网络舆情引用,为了大家看的舒服我调整一下吧)案例一:“贴息存款”牵出银行诈骗陷阱 1亿存款离奇蒸发。2013年6月、7月和2014年1月,王某分三次在某支行和某支行柜面开卡存入2500万、3600万和4000万,共计1.01亿。待到2014年7月,王某在某支行ATM机取款时,柜员机显示余额不足——银行卡内的亿元存款总计只剩一百元。而另两位储户,杨某于日存入支行200万元,29分钟后,钱被转走;同样29分钟后,马某存到该支行的500万元也被转走。日,某分行相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确认巨款被转账的事实,并称公安部门已经立案,银监会已介入调查,事情的真相尚待进一步调查。而该行某支行的行长已经投案自首,一桩发生在银行系统内部的金融案始露冰山一角。身居异地的他们为何舍近求远,要将巨额资金存到某市两家支行?王某称,一年多前,一位理财经理给他介绍业务说,这两家支行为了吸储,正在开展“贴息存款”业务,利率约为15%,比正常存款利率要高很多。身家过亿的王某身边一直不乏这类理财经理,也多次听说过银行业内的类似业务,以为撞上了“好事”,异乎寻常的高额利息,多少让他放松了警惕。而在储户杨某看来,不管利息多少,只要将钱存入银行就是最安全的理财方式。存款的当天,在银行大堂,银行柜员登记了他们常用银行卡的账号。存款后不久,三人名下的银行卡分别收到640万、61万和30万利息的短信提示。一切显得那么顺当。(这一身份其实耐人寻味,最后经证实,他们皆为“资金掮客”)——————————————这里是“贴息存款”资金流转说明——————————————“贴息存款”指除去原有的银行利息外,还根据存款金额给予储户额外利息,支行经常会为了完成指标采用这一方法。据了解,贴息存款分为两种,一种是“阳光贴息”,在银行贷款额度不足的情况下,某些符合银行贷款资质要求的企业为获得贷款,利息由企业出,这种情况下,储户的钱并不受影响;另一种是“非阳光”贴息,即不符合银行贷款资质的企业进行贴息拉存款,这时,存款在存进银行后就会被转到企业账户上,如果到期企业还不出钱,储户就会发现自己账户上的钱没了。这里总结的很清楚,准备加图呢,美工太差不好搞。基本就是:有贷款权限银行给一些企业,并线下约定,作为资金中介这是贷款附加条件,“这里相当难查因为企业不会把这种线下交易形式给内控部门反映”,(因为银行资金利率较市场来说很低,对于一些中小企业来说,很划算),因为大部分商业银行是公私联动制,当月底需要资金“冲存款”时,客户经理会和一些重量级“VIP客户”或者“资金掮客”进行交易,以“贴息存款”方式拉入资金,已完成月度任务,之后中介企业见到当日存款单,会根据约定返利。资金走向是:银行——企业——客户——银行———————————————————————————————————————————所谓的“贴息存款”,一位亲历过“贴息存款”业务的银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了吸储,银行承诺给储户在国家规定利率以外更高的利息,以10万元为例,定期存款一年利率为3.3%,利息即为3300元;为了吸储,“贴息存款”中银行私下给予储户6%的利率,但在存款单上利率仍为3.3%,而多出来的2700元利息银行会悄悄打到储户卡上。“本金越高,利率越高。”这位工作人员说,“这其实是银行业的潜规则,是一项非阳光业务。”在他们看来,“有市场就有需求”。只要银行对存款业务量存在考核,“贴息存款”就有存活的土壤。“热钱较多的江浙一带,早已形成活跃的市场。并且业务已蔓延至全国,除海南、新疆、内蒙古等少数省份,其他诸省份均有涉及;上自省级市,下至小县城,甚至国有银行也有涉及。”直到日,所谓的“贴息存款”业务才被中国银监会、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下文禁止。在《关于加强商业银行存款偏离度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中,列出的第一条违规手段,就是“违反规定、擅自提高存款利率或高套利率档次的高息揽储吸存”,即“贴息存款”。(这里有错误相关条例2011年已经出台)以上为网络舆情内容,还原下前几个月的事件,我在此说明下,为什么会出现“贴息存款”,核心原因就是吸引存款,外因是中国利率水平尚未放开,一个大储户的资金没法向平常闲散资金一样去标定利率,利率补贴也确实可以吸引到大部分资金到来,这是2013年钱荒的后遗症,这催生了“资金掮客的行业,每个月低,可以参见shibor值会突然上扬,曾经加入过一些群就是类似于“头寸交易”也有“过桥的”,基本上核心就是买卖资金,会有人报价月底100万过夜资金1000就会有买方和你私下聊聊,而2014年9月下文禁止月底季末冲存款,年底各大银行提前关闸行为,确实打击了一些掮客的生意,而以前的风险就渐渐暴露出来。以下内容是内控监测报告,已经脱敏处理:(再次重申虽是本人作品,但是最终归属权是我行,只做普及意义,严禁转载)根据前期对个人定期存款业务案例分析,并结合近期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加强商业银行存款偏离度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文件规定,对个人定期存款业务进行监测,通过非现场系统梳理结构,分析主要数据特征,找出可能存在风险点,并根据风险点对后期模型思路进行构建。个人存款业务异常特征梳理:经过个人存款业务案例分析,通过非现场系统对可疑特征进行梳理,标记个人定期存款业务重要节点,汇总特征进行分析,为后续模型梳理作为参考。审计依据:《关于加强商业银行存款偏离度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多措并举着力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39号)有关要求,指导商业银行改进绩效考评制度,设立存款偏离度指标,约束存款“冲时点”行为,有效防范和控制风险,促进相关业务规范健康发展,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商业银行应完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对分支机构的绩效考评管理,合理分解考评任务,从根源上约束存款“冲时点”行为。商业银行不得设立时点性存款规模考评指标,不得设定单纯以存款市场份额或排名为要求的考评指标,分支机构不得层层加码提高考评标准及相关指标要求。二、商业银行不得采取以下手段违规吸收和虚假增加存款:(一)高息揽储吸存。违反规定擅自提高存款利率或高套利率档次;另设专门账户支付存款户高息。(二)非法返利吸存。通过返还现金或有价证券、赠送实物等不正当手段吸收存款。(三)通过第三方中介吸存。通过个人或机构等第三方资金中介吸收存款。(四)延迟支付吸存。通过设定不合理的取款用款限制、关闭网上银行、压票退票等方式拖延、拒绝支付存款本金和利息。(五)以贷转存吸存。强制设定条款或协商约定将贷款资金转为存款;向“空户”虚假放贷、虚假增存。(六)以贷开票吸存。将贷款资金作为保证金循环开立银行承兑汇票并贴现,虚增存贷款。(七)通过理财产品倒存。理财产品期限结构设计不合理,发行和到期时间集中于每月下旬,于月末、季末等关键时点将理财资金转为存款。(八)通过同业业务倒存。将同业存款纳入一般性存款科目核算;将财务公司等同业存放资金于月末、季末等关键时点临时调作一般对公存款,虚假增加存款。数据“贴息存款”特征:(这里是大数据分析系统可以运用条件梳理)(一)有“通过柜面办理”“不通存通兑”、“不设密码”、“凭存折支付”等特点的个人定期账户。(二)月末、季末账户大额办理个人定期业务(10万以上),是否存在冲时点现象。(三)与“贴息存款”相似情况,即月末开立定存账户后,客户活期存款当日收到小于定期存款百分之一以下1000元以上金额。“贴息存款”特征分析:(这里涉及我行一些数据,故缩略)商业银行大多因为存款指标,存款“冲时点”行为屡见不鲜,“贴息存款”业务,即“违反规定、擅自提高存款利率或提高利率档次的高息揽储吸存”。通过以上案例特征,在非现场分散系统进行数据分析,定期账户存在“不通存通兑”、“不设密码”、“凭存折支付”,“定期存款10万以上”,“存入时间在月底”,“在柜面办理”等特点共***笔,除去通知存款或者定活两便连续转存情况,最终疑点为***笔。控制方式:人工控制。审计期间:日-日。主要风险点:1.“贴息存款”、“冲时点”等已被明令禁止,相关行为涉及政策性风险。2.操作人员伙同第三方“拉存款”行为不当得利,盗用客户资金,违反《***禁令》,涉及道德风险和操作风险。3.近期爆发相关案件,资金巨大,涉及多家银行,在社会引起广泛关注和批评,对我行声誉有一定影响。4.“贴息存款”私下返利行为,扰乱了业务考核秩序,还会引起各机构间不正当竞争,影响相关业务的健康发展。现场核实策略:1.由于“贴息存款”有存款金额巨大,客户身份背景复杂,是重点营销目标等特点,可以向客户经理询问相关客户信息。2.设计谈话策略,问询操作人员完成存款业务情况,并通过前期非现场疑点准备,结合网点相关人员回答,判断我行员工是否参与过“贴息存款”。3.通过当地市场调查,是否存在“资金掮客”,在月末、季末和年末各时点,通过“揽储业务”,赚取利息差额。调查我行员工是否存在通过“资金掮客”各时点买卖存款行为。涉及疑点情况:(此为我行内容无法展示,省略)综上所述,这种存款丢失大多因为“贴息存款”,严格说是线下操作的一种,其中根源来自于月底冲击存款的行为,主要是针对“资金掮客”,VIP客户,对于普通大众其实关系不大,所以大家尽可放心。
银行无非从历史看来,国民被灌输了太多最安全的概念,其实很多系统风险存在,本身国内银行特别的四大行监督本身存在很多问题,银行内部员工对于资金的挪用,外部人员的参与,现今就算颁发了存款保证制度,50W的上限意义在于?我把这理解为纯粹没有下限的制度。现在就算是新闻里随便个普通公民一被骗都拿出个10-20W,50W在现今通胀条件下和国家在公共市场操作行为下,50W的上限保护会让很多人放心吗,仍然保存质疑。很简单的一个方法,财富分配,跟投资同理,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银行可以放吗,当然可以,但是你除了国内的银行,像国外的银行,以及一些合规的投资机构都可以放置一些,再有就是最好不要都以人民币的形式存放。
我很难理解的客户是,你跟他宣传推荐理财产品定期存款时他警惕性十分高,恨不能骂你全家祖宗。但当他办理业务时,却希望你跪地帮他做好一切前期准备包括填单填协议。你们真的分不清这两者谁是真的为你着想吗?
中国银行业最荒唐的是,客户把钱存在银行,银行竟然可以不经过客户同意执行司法划扣。保密安全完全是扯淡==============补充===================看了下面的评论,不得不说,大家法律意识很强。但应该注意到的问题是,银行业是以信用为卖点的。高度的信用应该是,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透露客户的信息,严格按客户的指示办理。既然银行业做不到,那当然完全可以说,银行并非100%可靠,因而题主的问题不难得出结论
看不下去了,前面诸多回答都是强调银行如何如何安全,存款丢失都是个人问题,媒体报道其实是因为某些人贪小便宜吃亏又不想承担损失时来给银行压力的。来说说自己的经历,也算是给大家提个醒,其实银行(目前专指工行)真的不是那么安全的,尤其是短信验证码支付(小额免密),并且,个人面对国家强权的时候,倘若无亲无故,除了媒体还能有什么有效的途径呢?以下描述就发生在两个月以前,坐标上海。注:以下内容包含对工行的不满和对poli.ce部门至少是不作为的描述,认为我朝不会有这种事情的玻璃心退散。说在前面: 虽然被这件事情耽误很多时间浪费很多精力并且至今没有解决,但情绪早已平复,务求自己用最中立的态度描述事实,信或不信全在您。利益相关:一直信任工行,家里有亲戚是工行资深员工,工资卡来自工行的普通人------------------------------------------------------------------------------------------------------------------------------------一月底的某一天,晚饭时分收到短信,当时没在意,三分钟后收到第二条才看了一下,发现是两条工行余额提醒,告诉我发生两笔网上银行交易,每笔不到2000(但有零有整),卡余额不到30(穷狗本色暴露了)。但是,银行卡和U盾都在手边啊!卡号密码网银账号除了家里领导谁都不知道啊!神了!当时我居然很兴奋,传说中的盗刷发生在我身上了!两天前才跟要去东南亚的爸妈叮嘱过如果信用卡被盗刷要如何如何啊!终于能用上这些方法了!阿来,余额不到100好像不能提款,也没法证明U盾在手边。好吧,规规矩矩电话银行挂失吧,然后生平第一次打110,按警察叔叔的说法要去辖区派出所报案。在此之间还登录网银看了下记录,发现是在某网上商城(某江苏地方网商,估计大多数人都没听过)分两次买了40张Q币,通过第三方快钱转走。电话过去问客服MM,表示除非警察发函要求协助调查否则不能告诉我下订单的用户是哪个。好吧,于是披挂出门生平第一次走进派出所,跟面相慈祥的警察阿姨描述了下情况,当说到通过快钱的时候警察阿姨恍然大悟做出密不外传的表情点了点头说又是这家。之后就是做笔录,等了快一小时递出来一张只有不到十行字的回执单要求确认。中间问警察阿姨可否向商城询问用户名,问应该怎么处理,问这责任怎么区分,回答一律是让我震惊的:这个我们不管,这是银行的事情,你要去跟银行说,银行想管会来找我们我们再安排调查。(一)盗窃公私财物价值2000元以上不满2万元,入户盗窃财物价值1000元以上不满1万元,或者扒窃财物价值800元以上不满8000元,为“数额较大”。(1)盗窃公私财物价值2000元以上不满1.1万元、入户盗窃财物价值1000元以上不满5500元、扒窃财物价值800元以上不满4400元的,一般可以判处一年六个月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以上是上海地区规定。当天晚上又打一次95588,被告知我们会记录并向上反映,5天内回复。睡觉前打开手机银行想再找找有什么疏漏的时候,看到了工银E支付,从来没用过的功能,被人注册了。然后发现注册的接收验证码短信手机号,不是我的预留号码。于是确定了疏漏所在。第二天早上兴冲冲跑到派出所心想有这么明显的线索警察叔叔只要查一下手机号就好了吧!naive。被呵斥去别的窗口两次以后,一位冷面大叔没听描述直接扔出来一张空白A4打印纸一支笔,说把你想补充的写在上面,写好递给他,随手就压在了一大堆文件(A4打印纸)的最下面,然后说,我会给你附到报案记录后面,之后扭头跟正在扎腰带要出勤的同事说笑去了。我在想能不能不交税?然后跑到工行开户行,询问E支付接收验证码的手机号能否修改,答复是,只能是预留手机号,想要修改,只能拿身份证到柜台改。于是大致描述了一下被盗刷的过程,此处略过无数工行柜员的猜测和怎么可能有这种事不可能肯定是你把密码告诉别人了以及大堂经理装作不经意的问我一句,是不是你自己网上买了东西忘记了?等等一系列不负责任的说法。注销了手机银行网银和银行卡(后来发现只是把余额转到了新卡上),重新办一张新卡(要做工资卡啊喂!否则我一辈子不要用工行!),过程中跟柜员聊天的时候问了一句,如果是银行内部员工遇到这种事怎么办,答曰,自认倒霉呗。或者雇几个大爷大妈天天坐在派出所门口逼派出所给你解决。这是原话。好吧,没时间跟银行纠缠那就自认倒霉呗。回到家把所有小额免密快捷支付手机银行全都停掉,改掉所有网银密码。2天后开户行柜员打来电话说上级要求开户行负责解决,说这种情况只能让公安机关解决,他们不管那是不作为,我们也没办法;我只要求工行电子银行部能给我说明原因如何防范,没让工行负责也没想被盗刷的钱能找回来;就这样纠缠了一周之后工行再也没打来。过了几周已经淡忘的时候突然工行又打来电话说要我准备几样材料拿到最近的分行提交,由工行先向第三方商城追究,一个月左右可以垫付。现在距离交上工行要求的材料已经5周多(不包括春节假期一周),仍没有反应,也没有人跟我说明问题出在哪里。虽然我自己推测原因可能是在工银E支付注册时有途径添加一个完全不同的手机号,但是也只是猜测无法验证,工行自己当然不可能承认主推业务居然有安全漏洞了。OK以上就是事情经过,诸位都是成年人,有自己的判断力,信不信由您。-----------------------------------------------------------------------------------------------------------------------------------经验与教训教训额,我真不知道这件事情我哪里做错了..难道是没有像其他答主鄙视的那样找个媒体来大肆宣扬一下?经验a. 小额免密虽然方便要慎用,经常确认接收短信的手机号是自己的b. 降低支付额度,如果有大额支出时,临时调高,用完再降低会来。虽然麻烦,但是一来调高额度的时间可以减少冲动购物,二来即便被盗刷损失也可控。c. 未经验证的一个猜想:自己先注册开通短信验证支付,并设定好手机号。考虑到发生在我身上的完全不知情就被别人注册开通的情况, 并且考虑到如果果真像工行说的,添加非预留手机号需要凭身份证到柜台办的话,自己注册好是最安全的。当然这个想法未经验证,各位谨慎谨慎。
不排除银行内部人员作案的可能,比如提供虚假存单,卖飞单等等,以此造成客户资金流失。但是这些真的是极少数,如果看银行每天的业务量,可以说银行内部人员犯案率极低,毕竟一个柜台人员想作案,他办的每笔业务都可能成为作案可能,不过几百几千几万这种作案成本不划算而已。前面的回答都说得很好,主要就是一个自身安全意识还有不要盲目相信高息高收益,这些都是老生长谈。这个话题就像ATM取到假币一样,不想吐槽
觉得国内银行都是垄断企业的,银行员工是垄断的帮凶,存款会莫名消失的。我教你如何用脚投票:(1)发了工资全数取出现金,存在家里。(2)隔壁左转,花旗、汇丰、东亚、恒生等着您。第一条适用于当地无外资银行。(3)经同行提醒觉得这条尤其重要,国有银行带着体制内的原罪,就算其有时服务社会大众也只是欲盖弥彰,所以,全部换成q币好了,腾讯的服务可好了。
关于拉存款导致的问题楼上说得比较清楚,不多说。总结和补充说明一下,在把存款放活期的情况下,钱会不翼而飞的情况。1. 把银行卡给别人用各位或许觉得奇怪,实际上真的有很多人被旁人各种理由(或欺骗)然后把卡给别人用的。其实很多银行开户填那个表的后面都有写明必须本人使用。办理大额业务的时候,银行一般也要求两个人身份证都带上并适当询问核实情况才给办。因此,为了资金安全为了避免出现其他纠纷,自己的卡自己用就好啦。2. 有权机关公文执行下,可以扣划、冻结公检法有这个权力。楼上也说的很清楚。我想补充的是,如果你先生/夫人犯了什么事情,自己也可能会受到影响哦。我就碰到过老公开公司跟其他公司产生纠纷,然后老婆名下的卡里的钱给划扣;也碰到过老婆的卡给老公用(其实是那个男的用这卡参与网络赌博),被止付。当然不希望各位出现这种情况,但一旦听说有朋友或亲戚出现的话,不要着急,想清楚卡在哪里用过,带上相关资料去银行查一查。3.磁条卡被复制这种情况其实每个银行都有一些。因为我不是技术部门的无法解释具体原因,目前来说芯片卡比磁条卡要安全且好用。现在也有很多银行开始了磁条卡换芯片卡的业务,一方面是为了推广芯片卡,一方面也是为了更加保证客户的存款安全。4.快捷支付等支付方式银联支付、快捷支付这些业务,楼上很多答案也说过,有的银行不需要本人到柜台修改相关手机号码。对方知道你的名字、卡号,然后在你不知情的情况下帮你开个快捷支付或者直接人家偷偷开了,手机号换成自己的,然后轻而易举把钱弄走了。因此,如果收到不知情的验证码不要告诉别人,然后有空去银行查查自己的绑定的手机号,尽可能改回来。5.刷pos机被人利用前面也有人说的很清楚,不详细说了。总之,去小商户尽量不刷卡,大商场避免有临时工内鬼,也一定要把密码遮住再输入。刷信用卡就更加要注意了,cvv那里能遮就遮。6. 其他代扣费不少人水电煤气保险电话电视费其实是签了代扣协议的,可有人记性不好难免或太忙难免忘记。在发现钱少的时候,想想有没有这方面的可能。网银或去银行查查明细都能知道。7.假短信、网站诈骗可能有人碰到过这种吧。收到号码为“9'的短信或电话,而且就是这几个数字(基站被黑所致),就信以为真是建行工行。对方通知说软件更新啦blabla要你上官网改一改。短信编得像模像样,电话里面普通话也挺好挺正经。然后很多人信以为真,打开那个假网站(其实仔细想一想域名能分辨,但是很多人做事比较急根本不在意也不查一查),把密码卡号一输,然后上当了。8.直接被诈骗这条跟题目无关,还是提醒一下大家,至少某些中老年人对新事物跟不上,也有点贪小便宜,其实很容易被骗的。比如陌生人打个电话说要发社保的钱发这个那个钱就指引要他到柜员机输入啦,去中奖了去柜台汇个款啦。也希望各位多多提醒家里的长辈。其他的想到再补充。银行风控都很严格制度要求也非常严格,大部分员工还是非常遵守制度和规矩,但难免有害群之马;至于技术上被黑客侵袭什么的,这个我不懂不好评论。如果真的不幸碰上这两种情况(其实概率应该非常非常低),只能交给警察、银行配合并自求多福了。而现在存款保险制度出台,对于散户来说也算福音。从储户自身来说,首先把自己的卡号密码保护好,不要告诉不放心的人;听说了什么相关的事情(尤其自己觉得不可思议的),先找附近的银行网点或者打该银行客服问清楚看有没有这回事情再行动;用各类软件的时候,确信是官方软件;没有天上掉馅饼的事儿,不能贪的小便宜不要贪;没事儿的时候多看看新闻了解一些最新的骗术也顺便转告家人;如没时间随时查自己的资金活期钱又不少的话呢,开个短信提醒安全一些,花几块钱而已;如果实在发生钱”不翼而飞”的情况,马上打电话或自己去银行查明细,如果确定是不法转走就立刻报警再进行下一步处理。——————————————————————————————————————————文字为本人原创,未经授权与同意,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如需转载,可先联系本人。
嗯 按照道理是可以丢失的。
有个东西叫印鉴,和银行职员勾结,把印鉴更换,就把钱转走了,这是真实的案例。
百度一下案例很多的。
各位同行就不要来洗地了
这个资金被盗的情况是有的但是大部分人是轻信了高额利息,将钱转出
零零总总那么多,基本上都是先肯定存款在银行安全,然后推理不安全是因为储户贪婪,不正规渠道存款。这是强盗逻辑。我关心的是到底存款是否安全?需要的是从流程制度方面解释,而不是一堆百度过来的操作手册。请问:银行账户莫名奇妙多出来的存款如何解释?账户的钱不经过户主直接蒸发如何解释?不要总说有内鬼,好的制度安全的机制应该想尽一切办法保证储户资金安全和信息安全。
可以肯定的回答,存在银行的钱是不会丢失。但是为什么经常会有相关的报道,说存在银行的钱没了?一是客户在存钱的时候,会有大堂经理介绍理财产品,这时她会只介绍获利的部分,对有可能损失本金和利息的情况不会刻意说明或者不说,例如保险和基金,但是这种产品有时会有较高回报,而且买了以后不容易撤销(除了你告诉她你要要投诉,否则不可以撤销),挣了就不说了,但是赔了就对别人说存款丢失了。这其实是对产品不理解造成的。二是自己家人把钱取了。一般是家里小孩偷着取钱,不敢告诉父母,由于受到社会上的宣传,认为银行有漏洞,不经过调查,就到处宣传说钱消失了,增加社会对银行的误解。三是自己的信息泄露了,你在外面消费刷卡时,卡片一定不要离开自己的视线,签字时也要注意签的单子是不是自己的。这是看过的一个案例分析。四是银行监管存在漏洞+内部蛀虫,客户经理介绍的产品根本不是本银行的,(前面介绍的保险和基金至少还是银行的产品),而是外面财务公司的,从前年开始很多财务公司资金链断裂,公司跑路,客户经理许诺的钱也没办法给客户。从去年开始银行在这方面监管严了,各种检查也多了。但是我一直没弄明白的是,客户经理卖别家的产品,肯定不会走银行的系统,客户怎么能就没看出来?而且我听说有的客户是到那个人家里去拿到的单子,他就那么忙没有时间到银行办业务吗?
其实这种也很好辨认和防范的,买理财肯定要在银行的网上银行办理,不论是在家买还是在网点买,只要留心看一下进入的网站,是不是真的,产品名称是不是和银行网点公布和宣传的一样,最好开通短信,要有验证码。只能想到这些了。前面有人说的冲帐,发生的概率很小,我的理解是 如果发生错帐(例如给某位客户多转钱了),如果不想被领导知道,一定是要跟这位客户联系,告诉他他的账户钱多了,恳求他希望他配合,将钱转出来,否则银行人员是要赔这比笔钱。至于前几年报道的某人帐户突然进出几百万,我觉得应该的这个银行的系统出现问题了。司法扣划也很少,而且都是按照人行规定,和相关法律,应该不属于这次讨论的内容。
我不会告诉你交国税的钱都能划丢,三方协议都不淡定喽
这也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了,实际就是储户被高息所迷惑,或是受到柜员的推荐把定期存成保险等等的问题,大家都评价银行的问题,我觉得除去银行的问题,还有储户自身的问题,没有风险防范意识,贪图小恩小惠,这样可能血本无归!我想说明一个观点,收益高一定高风险,低风险一定低收益。正所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我觉得过多的怪罪银行是没有用的,因为一个企业要利益最大化,职员的任务负担很重,有些没有职业道德的一定会铤而走险,挪用存款,或是存成保险!与其信别人不如信自己,大家以后记住这几点:1:不要相信高利益,高利息,以银行的挂牌利率为准不要相信柜员的说的高收益。(但是银行会针对存款高的客户送一些米面油,锅碗瓢盆之类的这些除外);2,核对每一份签字的单据,及其单据的内容,记住,你签字后,代表同意单据上的条款,也具有了法律效力,但是不同意签字代表就是不同意单据条款,自然也没有法律效力了;3,不要与银行人员签订除标准单据外的单据,通常银行人员可能利用职务之便,与客户签订私下协定,但是这些都是银行不认可的,即使有了公章,因为这些都是个人的协定,收益得不到保障,可能血本无归,很大一部分存款损失是因为各样的问题产生的;4,尽量以银行机打记录为准,凡是机打纪录并有公章的,都是录入银行系统的,如果有问题方便解决,手写纪录可能存在风险!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得到大神指点,谢谢?
自己在银行工作,虽然不做个人业务,但对这个问题关注了好几年,就我个人的观察,所谓银行存款会不见基本上只有两个原因,一是贪心所谓的高额利息,一是钱都主要放活期。贪心这个例子太多,点赞最多的那个回答说的基本都全了,总之一句话,银行有流程有授权有事后监督有监控,按正常流程存到你账户里的钱没有可能跑其他人账户里,前提是不要让别人给你经手,工作人员会谢谢你的。至于高额利息,只有两种可能,要么高风险,要么骗人,前一阵有同学嫌银行5-6%的理财收益太低,问我怎么没有百分之十几的理财,很简单,要能支付合计百分之二十左右的融资成本(利息加相关费用成本),企业或者项目至少要拿到比这个高的利润率才正常,现在有几个实业项目能拿到20%以上的利润率?有的话*权*贵*阶层会放过?有*权*贵*背书,拿到5,6%的普通银行贷款太容易了吧,何必要付百分之十几的利息?主要想说说把钱放活期的弊端,通胀贬值不说,在我看来非常不安全,基本上各种骗局或钓鱼网站弄走的存款大部分都是存在活期的钱,这部分钱弄走的流程最简单最方便时间最短,骗子也是要讲究效率的,时间流程越短他们越安全,至于流动性,各位稍微关注一下就会发现,各银行和主流大基金公司有各种货币类基金产品基本可以替代活期的流动性,还有高于活期5,6倍到十几倍不等的利息,结合信用卡和这类产品搭配,基本上活期现金留个几千块足够满足流动性需求了。这些产品转为活期的过程中,多那么一点时间一点步骤,也许人就能冷静下来,避免损失。其他不要上不明网站,不向其他人透露关键信息密码,还有集中管理第三方支付什么的都是基本功课,手机一族最好也不要用公共WiFi,做到这些,安全性问题也就基本解决了。
银行存款消失实际上不是银行系统的问题。而是个人问题。就像有官员贪腐,就说是这个政府不行,党不行。实际上,这个”个人”指的是顾客,职员,外部业务人员。银行只是作为第三方存管机构。是资金托管的。钱少了,要么是被骗,要么是职员作假挪用。之前社会上那些钱少了,实际上调查出来都是因为银行代理签购了某些不是银行主营的理财产品。这其中有银行职员在推荐理财产品时的疏于职守,也有顾客本身过于相信银行。现在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给了顾客在存款消失时能够找到法律依据,为了在未来相关存款纠纷能够被提上司法层面。但是有了法律依据,不是说存款消失了我就能获赔。这具体还要看个人责任与银行责任的区分。而银行在以后也会因为这保险制度,更加留意人员的制度约束。所以这制度的推出,不是完全偏向于顾客。完全要看个人责任落在哪里。因此如何防范存款消失。个人不要过于相信银行,银行也需要自我规范。
(4月3日更新)可能之前我的言语有些偏激,在此抱歉:我只是觉得,在个人和机构打交道时,天然的信息不平等,特别金融机构,创新不断,专业化程度极高,很多术语一般人都不懂,真的有太多太多有意无意的陷阱。在权利受到侵犯时,如果只从自己身上找问题,怪自己“不小心”,可能于事无补,只会让更多人再受伤害。我自己不是银行从业者,但对这个问题很关注,甚至忍不住要“不懂装懂”,因为我觉得这关系自己的切身利益。而且,我有一天可能也会落入这样的陷阱。所以希望能有更多专业人士不是从“自己要小心”的角度,而是从“该推动相关部门和银行怎么解决”的角度提些办法。有一个我觉得可供参考,我们每天使用软件,注册网站会员,都会有很多协议需要你点同意,但你不可能真的每条都读。那如果协议中被埋伏了“需每月缴纳100元费用”的条款,你需要遵守吗?不用,因为在合同法中,对格式合同做出了有利于消费者的保护。那么,在银行业务中能否从法律或者银行规定中做出这样的保护:即,在发生争议时,做出不利于条款制定者或提供者的裁定。当然,这个想法是不切实际的,我也是“抛个花盆等人砸”。或许“该推动相关部门和银行怎么解决”的问题有些大,不是我能做到,甚至不是知乎能做到的。但,只要有更多的人去想这个问题,或许某一天,真的能推动呢。————————————————————————得到很多赞的几个答案都很搞笑。居高临下地批判了储户一番,然后复制粘贴一堆随处可见的安全使用银行卡的文章,就能心安理得地得赞? 我帮题主把问题再问详细些,请问,如果什么理财产品都没买,就是存的定期,钱却突然被划走了,是怎么发生的,该怎么解决?对于几个答主批评储户的话,我也想提几个问题:请问,银行的人在银行里打着银行的幌子卖虚假理财产品,和政府工作人员在政府大楼里用政府的权力审批违规项目,性质有何区别,出了问题,银行难道没有管理责任。 请问,去银行的人难道都像答主一样,素质极高,看得懂银行高挂墙上,密密麻麻的风险提示,还懂得复制粘贴。很多人都是抱着希望能得到理财指导的念头请求帮助,在这个问题上,银行不思改进,还责怪储户自己无知。这就好比去医院开药还要自己化验下是不是假药。
银行本身没有问题,柜员也不是傻乎乎地听骗子调摆。理财业务做得越好的银行越不可能出这种事,因为理财经理难贿赂。对,没错,我说的就是招商银行,理财做得太好,搞得我自己拉进来的存款都变成了理财,qnmlgb的招行理财。。。欲哭无泪
补充一下,除了贴息存款这种方法之外(也是从上面学到的知识),还有就是所谓的代办信用卡。具体的过程和手法就不太清楚了。总之不要相信什么代办吧。
首先,不得不佩服一下各大媒体的记者和编辑,呵呵呵!作为一线员工扒一扒来 。那些所谓客户基本是被银行人员拉拢,以所谓的“贴息存款"什么烂七八糟的名目拉拢过来存入,开通存款账户的同时也开通了网上银行之类,但是同时自己不保管网银,自己开通短信通知,自己保证存款期间不查询账户。办理业务的时候也不仔细核对单据就直接签字…有点常识的人肯定能看得出来是极大的问题的 这些疑点记者们不会报道的,他们会用"储户银行存款不翼而飞"等标题吸引目光。我只想说每个职业从业人员可以无知但是不能没有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具体说一下吧,目前我国存款利率只是非常有限度的市场化,个人存款都定了基准利率和上浮标准。超过这个标准的利率怎么可能是正规的存款?(理财什么的除外)不得不佩服人的贪念。其次,网银之类的电子渠道除了查询,更是可以转账,开户时一定要注意是不是开通了相关服务,如果开通了一定要核对手机号码是不是自己的网银盾和密码之类是不是只保存在自己手中没有告知其他人或者借给别人使用。还有,开个短信通知真的不贵啊(部分银行都是免费的)可以随时掌握账户变动,哪怕没开通时不时去ATM查询一下也不是很麻烦啊,这些东西真的只是常识啊!还有签字,中国人不是特别重视,但是业务单据上的签名都是具备法律效力的啊,大笔一挥享受权利也要承担义务和责任的啊。最后要狠狠的批评银行了,那些借银行之名拉拢客户趁机作案的人他们熟悉银行的流程,也很有可能借自己的职务之便促成交易。很多银行都有自己的一套业务流程和风险防范措施,但具体的规章真的很完善?落实真的到位?我自己来说,很多制度真心很烦,很多规章吐槽了无数遍。但我记得入职的时候主管说过"你要遵守的每一个规定,都是前人犯过的错误和教训总结来的"我想这类的案件,作案的银行人最为可耻也最应惩处,经办的人员也有责任,当然那些客户也不应该逃避。以上。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柜员机可以存钱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