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次资本主义是如何为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济服务

当前位置:&>&&>&
  □ 本报记者 白晓 孟佳  今年以来,青岛市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亮点纷呈,实现一年3家企业境外上市的历史性突破,新三板挂牌企业11家,储备企业资源200多家,79家企业在蓝海股权交易中心挂牌,53家实现多元化融资7.6亿元――多层次资本市场成为服务实体经济并打通其融资渠道的关键。资本市场融资87.6亿元  在境内IPO长时间暂停审核的大背景下,岛城企业积极寻求境外首发上市和资本并购重组借壳上市。今年以来,青岛港国际在香港交易所挂牌上市,青建集团控股香港上市公司新利控股、城投集团并购香港上市公司华脉无线通信,分别实现借壳上市,实现了青岛市一年3家企业境外上市的历史性突破。  借力资本市场,企业募得充足的发展资金。今年以来,上市企业已从资本市场累计融资87.6亿元,创造青岛市单一年度资本市场融资额的新纪录。  青岛市金融办资本市场发展处负责人何玉莹介绍,截至目前,青岛市共有境内外上市企业36家,发行股票39只。另有国恩科技、康普顿股份等8家企业已申报了首发申请材料;青岛银行、达能环保等7家企业已报青岛证监局辅导备案;40多家重点拟上市企业已完成股改,拟上市资源储备规模超过400家。  “结合境内资本市场发展现状,我们也在不断挖掘资源、培育企业。目前,中天能源重组长百集团(长春百货)相关材料已上报中国证监会,拟控股长百集团实现借壳上市。青岛城市传媒重组青岛碱业正在加紧进行中,将实现青岛市岛城传媒服务业借壳上市的突破。”何玉莹表示,总体上来看,青岛市企业上市后备资源较充足,上市潜力较大,全市企业上市工作梯次推进格局已初步形成。新三板挂牌突出“蓝高新”  新三板是继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之后国家新推出的全国性资本市场平台,为青岛市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提供了宝贵机遇。截至目前,青岛市新三板挂牌企业11家,另有11家排队待审,75家被确定为市级重点拟挂牌企业,储备挂牌企业资源200多家。  青岛泰德汽车轴承股份有限公司今年11月初登陆新三板。“作为中小企业,登陆新三板规范了公司的财务等内部管理,为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条件。此前,公司已为上汽等国内大型汽车制造商配套多年,如今,三电、法雷奥、盖茨等国际知名汽车制造商也‘送上’订单。”该公司董秘张锡奎说,公司明年的利润预计增加10%,计划3-5年转升主板。  “全市的新三板挂牌企业突出‘蓝高新’的特点,像已挂牌的丰光精密、泰德轴承,排队挂牌企业中科英泰、青鸟软通等,都是高端、蓝色经济或者新能源行业里的佼佼者,为全市新三板挂牌(拟挂牌)企业摸索做市交易路径积累了经验。”何玉莹介绍。  为鼓励企业在新三板挂牌,青岛市设立了全国股转系统拟挂牌企业补助专项资金,补助企业改制挂牌过程中发生的审计、验资、推荐等中介费用,对完成股改、通过券商内核并挂牌的企业最高补助70万元,对企业进行股改、合并或分立、重组、并购形成的税费地方留成部分给予政策优惠,对符合条件的拟挂牌企业和已挂牌企业优先支持申报各类政策性资金。多个权益类市场加紧建设  青岛蓝海股权交易中心自今年4月份投入运营以来,已吸引挂牌企业79家,展示企业1198家,实现融资7.6亿元,成为岛城中小企业融资、展示企业形象的重要平台。  说起挂牌蓝海股权的好处,莱西市宏远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文波表示,企业终于摆脱了“没事儿可做”的尴尬。“由于小贷市场旺盛,我们的自有资金很快就发放完了,而且从银行获得融资的比例非常低,公司业务停步不前。今年10月,公司挂牌蓝海股权交易中心,打破了资金瓶颈,并且中心挂牌的很多企业正是我们的营销对象。我们还计划在蓝海股交中心发行私募债,预计年底或明年初就能实现。”  “我们是全国目前唯一一家券商深度参与的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企业在这里可以享受免费的综合展示。我们还围绕股权、债权、财富管理产品、知识产权等多品种交易,汇聚企业、中介、金融机构等各类资源,打造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生态圈层,预计年底前可实现企业挂牌企业100家以上。”蓝海股权交易中心董事长王道云说。  除蓝海股权外,青岛市多个权益类市场正加紧建设。海尔集团正筹建联合商业信用资产交易中心、西海岸新区筹建青岛国际海洋产权交易中心都已获批,筹建期为6个月,计划2015年5月分别挂牌营业;与平安集团合作建设的青岛财富交易中心项目,目前已进入研究筹备阶段;目前海尔集团正会同鲁信集团与相关股东研究推进青岛登记结算交易中心建设的方案。  何玉莹表示,青岛市还将发挥财富中心建设的政策优势和邮轮母港建设的区位优势,依托青岛文化艺术品交易的市场基础,探索研究青岛艺术品交易中心;培育高端消费品、奢侈品和收藏品交易市场;推进碳排放和排污权交易中心建设,提高财富管理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
本文相关新闻您的位置: &
王岐山: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优质期刊推荐多层次资本市场构建与实体经济发展
  和讯消息 12月10日,21世纪报在深圳举办“2015亚洲资本年会”。本次会议首要聚焦与中国地理毗邻、合作最为密切的亚洲区域,邀请亚洲知名的金融机构舵手、宏观经济学家、风投资本大鳄、创新产业上市公司董事长等各行业领袖,进行一次广泛而深刻的产业资本交流与研究,剖析当下,寻求合作,探讨未来,赢取更大的发展。和讯网作为特邀媒体全程直播。
2015亚洲资本年会圆桌对话
  以下为会议实录:
  主持人:欢迎大家回到论坛现场,下面我们要进行的环节是2015亚洲资本年会圆桌对话环节,今天我们将围绕“多层次资本市场构建与实体经济发展”这个主题进行探讨。
  请允许我邀请本场对话嘉宾上台,他们是:
  原全国人大财经委员法案室主任、著名立法专家 朱少平先生
  台湾证券交易所总经理 林火粝壬
  东京证券交易所首席代表 逯家乡先生
  中植集团副总裁 桂松蕾先生
  接下来,我把主持话筒交给本场对话的主持人来自 《21世纪经济报道》财经版主任 罗诺先生。有请罗主任。
  主持罗诺:各位嘉宾大家好,我来自二十一世纪经济报道,今天特别荣幸邀请4位嘉宾一起共话资本市场的建设完善和发展。逯家乡先生,日本中国都是由间接融资主导的市场,从历程来看也是非常相似,所以我们研究日本资本市场相关政策同时可以给我国的资本市场发展给到补充作用。逯家乡先生,您觉得对比日本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来看,对我国多层资本市场建设有什么可以吸取的?
  逯家乡: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必须把东京证券交易所整体架构进行梳理一下,然后把我们的情况进行简单汇报,我们这边怎么做?大家可以进行一个简单对比,但因为经济体、国土面积不一样,各个国家面临法规环境也不相同,所以只能是一种借鉴或者参考。东京证券交易所多层次市场构建上面,应该说在东京日本证券交易所上市板块里面,已经把中国国内所有上市板块的内容应该都在里面,具有我们的主板市场,又有我们的中半小板市场还有市场,还有面向专业投资人,采取保荐人制度是接见伦敦市场做起来东京专业市场。不同板块设立为不同发展时期企业上市创造了一个非常好的前提,这些市场板块设立也不是说在某一个相同时间点,大家一起整个一个板块推出来,也不是这样,比如说我们的创业板,很多人翻译成保姆市场,我也不知道哪个名词比较好,在国内进行介绍的时候更多就是作为创业板这样解释,大家比较明亮一点。在1999年推出的,在10年之后,2009年的时候我们才推出东京专业市场。资本市场的层次构建,也是伴随着经济发展过程当中,资本市场如何能为实体经济产生助力,在这个考量下推出来的不同一系列的板块。
  纵观中国国内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因为东京证券交易所有100多年历史,但中国国内的证券交易所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构建,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时候,在如此短的时候取得这个规模,这也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由于我们市场从无到有,或者从不成熟,渐渐向成熟市场的阶段靠拢、接近,在这个环节里面我想有几个方面内容,需要我们证券从业者,需要我们法律、专家、法律团队,市场参与者,在这里面多做一些工作。
  我喜欢用体系这个词,将制度体系,制度体系本身更多就是法律层面整体、一系列的功能东西,现在国内一些时候出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我们系统功能做得不是很好,在整个制度体系构建当中,不能再用过去所谓摸着石头过河的方式,我们现在发展到这个阶段,我们不需要摸着石头过河,很多领域不需要摸着石头过河,我们周边有很多可以借鉴、参考的东西。制度体系方面就是这样。
  还有信用体系,包括我们前一段时间股市大跌,可能也是在信用体系出现问题了,大家投资者对这个市场的监管,不信任不相信,如果市场之间没有相互信任的氛围,恐怕这个市场要做好可能也不是特别容易,所以信用体系建立本身,我想应该纳入到比较强的意识里面去。这也跟日本东京证券交易所过往一些经验或者现在,刚才台湾证券交易所林总也介绍到多元化的投资者结构问题,在这里面可能提供两个,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主板市场当中来自于境外交易额占比,截止今年11月份的数据,已经占62%。然后持股比例已经占到32%,在东京证券交易所多元化的投资者结构当中,外资占比是相对比较大,比较多的,实际上在日本国内机构投资者占比不是很高,而且外资的交易占比当中,除了我们主板市场,在我们,创业板市场当中占比都达到17%-20%左右的比例。所以多元化投资者结构如何未来我们监管机构也好或者我们的资本市场参与之间,我认为应该好好探讨一下,如何渐进式把资本市场,投资者队伍方面可以把握得更好一点。
  还有一个投资者教育,其实东京证券交易所至今为止,每年都要举办20、30多场在日本不同县市搞一些针对投资者的相关活动,这里面有投资者投资教育,当然也有面对年轻投资者的,希望他们可以参与资本市场,参与到证券投资市场上来的呼唤。
  谢谢大家。
  主持罗诺:谢谢您的分享,资本市场关键问题其中有一个特别关键问题就是投资者教育方面,下面请问一下林总,因为同样就是属于我们兄弟交易所方面,台湾资本市场发展,您觉得对我们国内资本市场发展有什么教训可以吸取吗?
  林火簦何叶源舐降淖时臼谐〔皇呛芰私猓游业墓鄄欤揖醯媚忝亲咴谝桓霰冉衔腋鋈死纯凑馐潜冉隙缘墓斓郎希蛭舐骄锰骞淮螅豢赡苤豢1、2个交易所。发展,甚至允许交易所下面还有其他允许竞争,这样的架构看起来跟比较,就像刚才跟大家分享,也许美国基本上就是以市场经济逐渐形成,但在亚洲我们需要靠政府力量主导,慢慢培养,我觉得这样一个市场架构比较对。台湾市场相对比较简单,但现在我对台湾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看法,我基本上很认同去发展所谓多层次资本市场,我记得今年6月底我来大陆、上海参加()的时候,肖主席提到一句话,他说创新事业始于技术,成于资本,这些企业开始于技术,但要长大还是需要资本,资本市场可能给这家公司绝对也不仅仅是资本,你要进入资本市场,需要公司治理,公司治理需要都得远。
  2008年金融海啸的时候,在台湾一个朋友在花旗银行,后来就离开花旗银行,2年后回来,一天我碰到他,我说你这两年去哪里,他说去拍电影,他不是演员,他拍了两部电影还得奖、赚钱了。一个朋友最近也跑去拍电影,此次在台湾还得到金马奖,大家可以想象这些在金融界也专业人士为什么要进入电影界,还可以拍出好电影还赚钱,这是很好的例子,你可以让这些事业有机会介入资本市场,这不仅仅是资金而已。我觉得台湾资本市场这是一个倒三角形,但此次台湾的环境,我认为慢慢会改变,这需要时间。
  但台湾多层次资本市场我觉得还可以改进,简单来讲我们现在跟上市,上柜之间没有太大区隔,如果看美国的,我们觉得美国这方面有很重要一个精神,他给这些比较小的公司,比较新的公司有机会介入资本市场,对资讯要求比较低,对资金要求比较低,但要求三年、五年就毕业,不能一直享受比较低的归管要求,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做法,有时候在台湾我也在讲,比如说现在在上柜和上市之间所有的要求都一样,这个严格来讲不合理,因为公司规模之间有差异,你必须让比较小的公司负担不要那么重,但要有一个3、5年的时间让他毕业,我觉得这是大家可以思考。
  另外像台湾这样,兴柜公司可以上柜,上柜可以上市,但我们都没有所谓的推出机制,你上市之后下一次不行,大概就是完全离开市场,大家会想到说可是对新公司,对他们归管要求,不能像上司公司,资讯介入不能像上市公司,这对投资者如何保护,但投资者的方面有要求的,现在台湾的运作除了法人之外,还有一个专业投资PI,我们所谓的杠杆PDF,我们也有一些限定,但交易也很活跃,这个所谓层次,每一个层次之间需要更加分明,还需要合理。如果认为说有一些现在归管没有到位,其实可以做投资人区分,这样市场结构可能会好一点。
  主持罗诺:刚刚听了两位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经验的讨论,我觉得我特别认同林总所说的创新是始于技术,成于资本,这一点可以可以看到资本不仅可以创新,还可以为企业提供很大的质的飞跃,下面有请中植集团,中植集团这几年有非常非常多的项目,跟两位的专家角度不一样,因为您这边作为市场发展的参与者,也是受益者,从您角度来看,您觉得我国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还有哪些地方不足,随着多层次资本市场不断完善、发展,您觉得作为从业者,会给您带来哪些机遇?
  桂松蕾:感谢主办方。我们中植集团是一个整个资本市场见证者,也是刚刚像您所说也是参与者受益者,所以我想我们从投资的角度看到整个资本市场有4个大变化,希望跟大家进行分享。
  一我们看到整个国内上市公司在融资规模,过去3年时间里,持续保持每年50%的融资规模增长,今年前11个月整个上市公司的融资规模达到9700亿,我相信在整个一年的融资规模会超过上万亿,这个市场已经是远远超过今年IPO融资市场体量、规模。在融资市场当中有一个很意思的趋势,过去很多上市公司融资就是扩大产能,现在我们看到在融资规模中间有50%的需求来自于产业重组、并购、配套融资,以及引入战略投资者。也就是说上市公司在融资中间,上市公司充分运用这个工具实现企业快速发展、转型。
  二比较大变化刚才在演讲嘉宾当中也提到,新三板蓬勃发展,新三板在今年截止11月份我们的统计,已经有4300多家公司进行挂牌,一方面来讲新三板的出现很蓬勃发展满足了中小企业特别科技型企业部分融资需求,更重要一点作为我们市场参与者,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退出渠道,数据表明我们PE、VC行业中间,退出50%来自新三板,所以新三板已经构成一个除了主板市场,中小板市场外,规模非常大,今年前11个月的规模也达到一千亿,这是投资者非常重视的市场。
  三刚才也提到产业重组并购,这里面其实有两个大的背景,一个背景就是得益于整个监管放松,两个制度改良,我们看到还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的放缓,传统企业的日子都不好过,所以在上市公司层面,有大量的传统行业的上市公司,利用产业重组方式去产能;二有很多上市公司在通过兼并收购方式完成传统行业向新兴行业转型,这个数据看上去很有意思,今年大概我们统计前3个季度来看,有大概上市公司有约两千例并购重组案子,涉及上市公司也超过一千家,整体规模超过四千亿,这是一个数据表明。在收购方向上也很有意思,基本上60%-70%收购投向,包括医疗、健康等,说明上市公司充分利用制度宽松,通过收购兼并方式,完成产业升级、转型。
  四我们看到比较重要的趋势,随着国家的“”的战略和政府引导,海外的投资和跨境收购,变成越来越多,在前三个季度,特别三季度。去年一年大概整个跨境收购在230多起左右,今年前三个季度已经超过去年全年的数量,这里面有两个很有意思趋势,我们统计过程当中作为市场参与者发现,一个民营企业深度参与海外收购,跨境投资,在这个数量中间70%以上海外投资、跨境投资来自于民营企业。二个海外投资、跨境收购过程中间,也是投向新兴产业,占比超过三分之二,所以应该讲作为我们这样一个市场的参与者来讲,我们自己本身的布局也是根据刚才所说四个大的资本市场发展特点,我们在一级市场做PE投资,在二级市场投资等,同时我们业务也是跨市场,有国内A股市场,三板市场,也有美国市场、欧洲市场。刚才我们也提到我们作为一个投资者,我们不光在资本上面投入,我们希望通过资本投入助推上市公司在产业链上的深度布局,全面提高竞争力,通过战略规划,帮助其做跨市场的收购和兼并,通过我们的自己整合集团金融服务能力,为上市公司提供定制化金融服务,改善财务需要,通过整个全面综合性服务,帮助整个企业做大做强。
  如果说刚才也提到一点建议,我总体刚才通过趋势总结,我觉得资本市场发展已经呈现出来改革的很多成果,有几个在过程当中我们希望能够有更多改进空间的,一方面来讲就是对于企业来说,融资的速度其实决定企业在这个行业过程当中的奔跑速度,有时候资金不能及时到位,会决定这个企业生死,融资快慢对于企业发展来说非常重要。刚才也讲到IPO是不是可以更快?我们可以说上市再融资是不是审批速度可以更快,这是一个方面。第二个方面讲到新旧切换问题,传统经济我们现在看到大规模在转向结构升级,转向新兴产业和行业,但新兴行业的商业模式和传统行业有非常大差异,包括我们看到其财务,呈现出来的财务也是有巨大差异,过去很多高科技企业,企业都在香港、美国上市,比如说我们自己自身所处资产管理行业,也是爆发式增长,是不是在未来对这个新兴行业在上市方面有更多包容性,使这个领域公司可以在本土市场,资本市场当中,让消费者享受到其成果。作为投资者角度希望能够开发更多投资工具,特别在资本市场投资过程当中,包括可转债,包括优先股大力发展,使得有更多不同风险偏好资金可以匹配更多的投资工具当中,使得企业融资也可以实现多层次发展。
  谢谢。
  主持罗诺:谢谢,对于多层次资本市场初具规模,对应是什么?就是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分类监管,朱老师,您是立法专家,老师对于我们目前国家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多层次监管问题,您觉得难点要点在哪里?
  朱少平:感觉这些人,这个问题比较难,多层次资本市场亮点有几个意思,一个中国市场在不断循序渐进发展,此次修改《证券法》,大家可以看到4月份《证券法》写稿子,大概330多条,其中增加120多条,修改也有将近一百条,现在很多内容都是上次修改法的内容,比如说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也有规定,国际也有规定,但从6月份开始到9月份的股灾,很大程度上和我们,这中间后面可以继续发展。所以这就表明市场在改革开放过程当中逐步完善,这是第一。
  第二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原来我们只有一票体系,上海深圳两个交易所,后来在这个基础上衍生出中小板、创业、股指期货,现在发展出三板,而且四板也在紧锣密鼓,因为我们各省基本上都有股转中心,四板将来三个问题,一个就是规范、联网等这几个事情,如果这些事情都做好我们就是比较完善的市场。当然我们目前三板还要继续发展过程当中,四板还在逐步探索过程当中,这是我们发展的现状。
  第三监管,就监管来说,严格来说所有证券包括期货,包括一二三四板,监管机关都是证监会,这是毫无疑问,包括四板。现在有一个问题,四板,现在还没有完全,大家可能还记得2012年2月份当时我们主席就是郭,他召开一个座谈会,到底是如何发展三板市场,有两种意见,后来坚定做三板的决心,但四板未来来说,要必须,因为中国不可能所有都到一二三板,三板达到4300多家,未来达到一万家,也就是一万家,这个由谁来管?完全靠证监会肯定管不了,接下来就是监管体系,两方面,地方积极性调动起来,现在体制就是各省市派一个机构,目前来看这是可以,但下一步如何把四板充分发挥起来,目前四板光一个深圳交易所就有5000家,其他省市加起落至少也有三千家,所以现在加起来也有一万家,完全由证监会管,有一点难度,还有银证保这三家,以前温总理也说要不要合并起来,现在有没有动作,严格来说银证保都有一些理财业务,这些理财跟你有联系吗?这里面有三个问题,一个就是过程当中是否有违反,二就是投资者是否有利益,三如何引导投资方向,这些方面银行、等都没有太大区别。前一段时间媒体发表一篇文章,建议把银证保合并,这里面有一些讨论,讨论是可以,但关于这一块,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监管问题,就面临这几个问题,下一步立法上如何规定,这需要根据我们改革过程予以推进。
  主持罗诺:谢谢老师,刚才大家都谈到多层次资本市场内部架构,我自己觉得除了内部中小板,创业板等,我觉得内部互联互通是一个关键,这跟海外市场的互联互通这也是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环节,去年我们推行沪港通、还有马上落地的深港通,还有签订有关协议的“沪伦通”,我想问问两位兄弟交易所代表,有什么相互交流的路径吗?
  林火簦焊詹盼姨岬焦颐强吹窖侵藿灰姿乇鹗窍愀厶乇鸹诮兴浇灰姿樱邢敢幌牒苡幸馑迹⒉皇墙灰姿胍隽泳涂梢宰隽樱澈罂隙ㄓ星α俊;Ω弁ǎ揖途醯靡恍┩蹲嗜送蹲蚀舐降邢拗疲婵庞钟泻艽笳习颐峭ü礁鼋灰姿越樱梢匀昧礁鍪谐∠嗷ブ涞耐蹲剩捅涑沙杀镜停冉峡尚校缦找部梢钥刂疲诱飧鼋嵌壤纯矗绻幸惶旒偃缢盗桨墩喂叵捣⒄沟揭欢ǔ潭龋褂谢μㄍǎΩ弁ǚ浅O瘢挡欢ū然Ω弁ㄐЧ谩Lㄍ逯と灰姿鲆桓鍪虑椋ㄍ逋蹲嗜硕哉夥矫娣浅S行判摹K裉炻蚵籼ü桑绻ㄍ搴拖愀壑湟迪趾ㄍ濉⑾愀鄹饔10家证券交易所,这就是10×10就是100,这个成本很高,台湾证券交易所就会思考,不要那么麻烦,所有证如果要买卖股票,能否通过交易所,我能否在香港找一家证券商,让投资人成本低很多,我觉得两个交易所做一个连接,一方面亚洲交易所相互之间合作多过竞争,背后市场都有相互跨境需求,作为上市公司来说,不知道最后“沪伦通”会发展什么模式,但我们知道曾经跟伦敦交易所提到一个观点,这也是非常先进,他想法就是说所谓24小时交易,这24小时交易,也不是任何一个交易所做24小时交易这不可能,让一个股票24小时不停止的交易,这对公司而言会有一些帮助,因为这个公司24小时在地球上完全没有限制,我觉得还是在讲回,我认为这些跨境合作是会越来越多,但跨境合作越来越多,一定是资本市场国际化,从投资人角度,从券商角度,上市公司角度都必须面对所谓国际化,产生交易所相互之间做这些事情。
  主持罗诺:逯总呢?
  逯家乡:互联互通方面,我必须同意林总谈到的趋势,互联互通在日本国内已经开始,不是互联互通,而是采取收购兼并方式,最后成立现在的东京证券交易所,这也是日本交易所集团旗下一个交易所市场。谈到交易所,国际交易所和交易所之间的跨境连接,我觉得还是有瓶颈,首先就是时空概念上的不同,就有这个瓶颈,刚才所说的交易时间,24小时完全交易确实有一些很好方法,但对系统要求本身也是一个很大挑战,时空上的问题如何解决掉?
  另外,交易制度层面上的改变或者相互的磨合,因为交易制度直接涉及就是交易所所在的法律法规方面的重大条款性的调整,我们大家都知道在中国国内包括做《证券法》需要那么长时间弄,真正实现两个跨境不同交易所之间互联互通,我觉得从交易制度领域,法律层次上,有可能是不是很容易,很快过去的东西。
  香港为什么可以跟上海、深圳能够实现互联互通,因为首先香港这是一个特别行政区,首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下面一个特别行政区,另外语言完全一样,障碍相对比较小一点,可操作性相对高一点,协调性也相对好一点。未来要跨境互联互通,我想区域内交易所之间互联互通可能会多一点,如果区域外更多就是在沟通交易、或者在某一些性能上不受交易意义上的对接,只是简单金融对接,然后市场参与者,在这个市场体系交易的成本,这一块是不是会有一些接触。
  另外方面交易所跟交易所之间产品上面的交叉上市,这一块我觉得有可行性,因为刚才林总谈到市场有需求才会出现一些新的业务。首先各个交易所产品交叉上市会有需求?首先各个交易所我相信都有要扩从本交易所产品结构的需求,在我交易所产品可以给投资者提供更多的投资总额,投资选择,另外一个也希望把自己产品对外的交叉,在外面市场的上市,这也可以对本市场的流动性产生一些影响,这也是有需求才会出现一些结果,就是这样一些概念。
  主持罗诺:刚刚听到来自台湾、东京证券交易所的发言,特别有意思想法,问问桂总,下一步有资产想要上市或者资产并购,您会首选东京交易所还是台湾交易所还是A股市场,您如何选择?
  桂松蕾:归根到底还是需要看企业发展需要,通过企业发展需要再判断在什么地方嫁接什么资本,其实跨市场这个问题,应该来讲有一个引进来和走出去两个层面,从引进来来讲,中国因为是一个巨大市场,又在结构调整过程中,引进来有大量是像我们高科技技术,高新技术,我们的消费,医疗健康、传媒娱乐等等,这些需要引进来,海外技术、品牌也好,把他们引进来,嫁接中国市场需求。走出去很明确,通过海外一些收购品牌收购一些市场渠道,帮助国内产能走出去,这是从需求端来讲企业有两个层面需求。如果需要讲主持人刚刚所说的现在哪个市场问题,我想归根到底还是企业的需求,但有几个因素可能需要关注的。一比较重要就是企业要跟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当地市场的中介机构,或者当地市场投资者达成共识,充分让当地市场理解企业,很多时候这是一种文化的冲突背后,比如说我们想中国投资者在中国投一家美国企业,对其商业模式、经营管理者是有很多不理解,这个不理解最后就是因为文化差异带来的。这个不理解可能造成问题,从资本角度来看这就是企业被错误估值,我们看到在、很多下市,是没有因为没有办法让市场主要投资理解企业发展逻辑,理解中国经济发展脉络还有商业模式,在这个问题上达成共识非常重要,最后影响就是企业定价、估值问题。
  第二需要考虑因素,因为企业在发展过程当中,持续不断融资能力很重要,如果你要选择持续不断融资供应企业发展,还有灵活性也很重要。第三因为刚才主持人所说我们集团在海外也有很多投资,我们也在考虑有这个可能性,在海外业务可能在海外市场上市,比如说美国、欧洲、包括在日本我们都有一些海外业务,本身这些业务一方面嫁接中国需求,但如果主体在海外,我们可以推动其到海外进行上市。
  另外也是大胆猜想,是不是也有可能将来A股上市公司,也可以因为随着中国的企业走出去,在做这种全球化布局,在这种过程中间我们的国内投资者、国内企业如何参与全球化游戏规则当中,全面提高我们的竞争力,我想是不是也有这种可能性将来一家企业实现多地上市,多个国家上市,满足自身企业在发展过程当中的资本需求。
  主持罗诺:最后一个问题问问朱老师,昨天资本市场发生一个比较大的新闻大家都知道的,关于昨天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宣布的,我们都知道注册制实施肯定对市场有促进作用,但注册制的落地越来越加快,步伐越来越近,朱老师您觉得注册制对市场影响有哪些方面,国家在推进注册制过程当中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朱少平:这个问题刚才也讲到了首先就是程序问题,程序问题是什么,《证券法》第10条规定,公开发行必须要经过法律条件,还有经过受理机关审核批准,原来是审批,现在是合理,这一条就需要改,但改《证券法》修改,因为法律修改是一个过程,谁都没有办法说他要怎么改,在法律修改过程当中各方面都要进行平衡,这个过程多长时间不知道。恰恰股灾之后,我们又有很多内部问题,我们也需要快速推出,以前我们有一些审核,现在还有一些没有审核,这怎么办?我们用新版还是用旧版,这就有很多麻烦事,最好就是所有使用注册制,但也有不衔接的地方,最后国务院进行了一些调节,在法律正式修改通过之前,提请全国人大常务会进行修整。实行注册制,最核心要改掉我们过去过多政府的行政干预,只要实行注册制,证监会审核可能取消,当然取消不是不审核,只是把这个审核交给交易所,交易所审核也需要经过一些程序。
  我们实行注册制,一方面需要淡化行政干预,还有一方面就是为了方便企业发展上市,既然为了方便,那么条件、程序面面都要放宽条件。我们实行注册制之后,企业发行数量要多,这个时候不管谁上市,上市需要融资,你要有投资者参与,否则融资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实行注册制改革之后,我们所有上市公司无论先上市还是后上市,都要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实实在在以你最好的东西拿给投资者。作为交易所来说,将来注册、审核很大部分工作,需要由交易做。所以我们下放权利的同时,还要加强交易所的审核工作,这个审议是为了维护市场公平交易,为了投资的利益,是为这样而审核。我们的监管什么,不直接审核,但监管责任还在监管部门,而且注册制的推行是不是合规,交易所是不是履行职责等等这些都要监管,还要履行职责。
  主持罗诺:谢谢朱老师的发言,今天也是特别感谢4位嘉宾,对于此次为国家多层次资本市场几个问题,一个我们结构不是特别合理,最终使资本市场在调配社会资源、企业资源方面没有发挥应有功效。发行、交易太过政策化,或者行政化;刚才讲到一个就是对于投资者教育问题,还有对于投资者保护问题。我觉得可能这些问题来说,短期内我们是要看到,都可以尽快或者在根本性问题上进行解决,我们都可以看到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还有我国资本市场在不断完善和进步。目前市场上对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还存在很多质疑,但正因为我们对资本市场那份期待,我们才有所期待,2015年马上就要过去,希望2016年我们期望中很多政策希望可以如期落地,也希望2016年我们预测的牛市可以重新回来,希望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可以更加稳定,更加繁荣,谢谢4位嘉宾,谢谢大家!
  主持人:好,谢谢各位的参与。在沪港通试点满岁、深港通启动在即、沪英通初步探讨,亚洲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正在加速等大背景下,“2015亚洲资本年会” 希望能将这种国际化、联动性以及创新性的资本发展趋势通过专家和学者的分享构勒出来。今天上午的2015亚洲资本年会到此结束。再次感谢各位出席的嘉宾。今天下午还是在这个会场,将举办2015亚洲资本年会?企业价值管理领袖峰会,届时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发展战略处 处长深入分析《 “十三五”规划与中国宏观经济大趋势》,来自深交所创业板的马维杰聊创业板发展,同时我们还邀请了多家上市公司董事长座而论道,关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路径和并购重组等重磅话题,请大家继续支持关注。
  谢谢大家!提醒:大家退场时请带好随身物品,中午这个会场会清场,准备下午论坛。
(责任编辑:徐汇 )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专题图鉴
网上投洽会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和讯”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未经和讯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010-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并添加源链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