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 孝是否应该纳入如何评价知乎官员的标准

人人网 - 抱歉
哦,抱歉,好像看不到了
现在你可以:
看看其它好友写了什么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
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讣闻&br&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车骑将军张郃同志在追击葛贼时不幸身亡,陛下震悼,辍朝三日——摘自太和五年的一份政府公报。&br&&br&我在官渡之战时弃暗投明,追随太祖南征北战,街亭时大破马谡,葛贼震恐,直到我膝盖中了一箭——摘自张郃的遗言,有证据显示,这句著名的遗言被好事者引申为成语“膝盖中箭“,用以形容无辜倒霉的情景,与躺枪同义,显然正是由于诸葛亮的威名,才让这次看似平凡的死亡成为了传奇——《词汇学:汉魏晋成语流变》,p223页,洛阳太学图书馆藏。
讣闻 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车骑将军张郃同志在追击葛贼时不幸身亡,陛下震悼,辍朝三日——摘自太和五年的一份政府公报。 我在官渡之战时弃暗投明,追随太祖南征北战,街亭时大破马谡,葛贼震恐,直到我膝盖中了一箭——摘自张郃的遗言,有证据显示,这句…
这一段文字是托古论今,主要说的是老一代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故事。&br&“王将有命,赐我麴醪。今朝酩酊,明旦征召。”这几句说的是中央已经决定了。&br&“钟鼓锵锵,雄骏骠骠。万里疆埸,铁血漫道。”这几句说的是身经百战,见得多了。&br&“修我弁服,垂我旒旄。江水汤汤,载我周道。”这几句说的是抗洪抢险,亦可赛艇。&br&“泰山峨峨,伏我固徼。陟彼章台,瞻彼门皋。”这几句说的是水平很高,高的不知道哪里去了。&br&“大勇之壮,大仁之颢。伏兮伏兮,武休文昭。”这几句说的是是军队不得经商。
这一段文字是托古论今,主要说的是老一代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故事。 “王将有命,赐我麴醪。今朝酩酊,明旦征召。”这几句说的是中央已经决定了。 “钟鼓锵锵,雄骏骠骠。万里疆埸,铁血漫道。”这几句说的是身经百战,见得多了。 “修我弁服,垂我旒旄。江…
在知乎问如此愚蠢的问题,我想题主的语文老师不要先教书了,多学习一点逻辑学才好,这完全是拿明朝的剑斩清朝的官,站在今时今日的角度批评古人传统思维,并不是那么高尚。&br&&br&士为知己者死,愚忠又如何?当一个人在野二十多年,终于有人赏识自己,令自己龙出浅潭,自当以涌泉报答,这是一位有品德的人应该做的事情。再者汉室正统,被曹魏篡位,苦思匡扶汉室支持正统在任何时候都正确。当时人对国的概念跟你老师现在理解的完全不一样,不是汉室的统治者等于亡国。按你老师的说法强弱悬殊就是逆天而行,那么中国打什么抗战?东晋、南宋、南明缩在江南有何意义?&br&&br&另外,别把诸葛亮当圣人,他也只是一个人,正是因为过度神化才搞出这么多诸葛黑。&br&&br&什么又叫天下苍生?诸葛亮治蜀,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雠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br&&br&如果孔明不为天下苍生,那么四川百姓为什么一直悼念诸葛亮。三国鼎足之势算好了,难不成司马氏搞八王之乱,以至五胡乱华是为了天下苍生吗?&br&&br&曹丕篡汉,司马昭弑主,桓玄自立,刘裕建国,他们到也不是正确,主上暗弱,取而代之确实是顺天时。&br&-------------------------------------------&br&评论下的 &a data-hash=&6f9ff62fd2de90edd1f7b458ecd7c907& href=&///people/6f9ff62fd2de90edd1f7b458ecd7c907&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tip=&p$b$6f9ff62fd2de90edd1f7b458ecd7c907& data-hovercard=&p$b$6f9ff62fd2de90edd1f7b458ecd7c907&&@覃浩文&/a& 同学真是让我哭笑不得。曹丕篡汉建魏,当时的诸葛亮怎么会不知道?关汉丞相曹操什么事?时天下已无汉帝,刘备以汉室宗亲称帝正是理所当然。刘备是逆贼,他逆谁了?汉献帝衣带诏榜上有名,刘备奉诏与董承诛曹操,居然还能有刘备是逆贼的神论?&br&&br&这位同学说我才是以今人看古人,三国粉丝什么的我就说很讨厌吧。蜀汉乃承东汉,所以主要思想是匡扶汉室,驱逐曹贼。曹魏得华北中原,声势强盛,故取而代汉无可厚非。就是孙吴历代创业,与魏汉共称尊也在情理之间。拿现代人的一统中华的思想来解读当时三分之势,读史如此,不如不读。&br&&br&看历史就要引史料据就事论事,什么我是魏粉,所以我要黑蜀汉,蜀粉又整天宣传正统性,说得好像对面是垃圾,所以自己就是没那么脏的垃圾一样。三国迷应该多去玩游戏,爱怎么操纵历史进程就怎么操纵。
在知乎问如此愚蠢的问题,我想题主的语文老师不要先教书了,多学习一点逻辑学才好,这完全是拿明朝的剑斩清朝的官,站在今时今日的角度批评古人传统思维,并不是那么高尚。 士为知己者死,愚忠又如何?当一个人在野二十多年,终于有人赏识自己,令自己龙出…
司马徽把诸葛亮比作张良、吕尚应是《三国演义》之语,擅于鉴定人物的司马徽不会像后人那样肤浅比较,对人物才能的鉴定根据具体才识而定。后人把这些人物强行作为比较都相当肤浅,不理解其实质才能,大多数谋士粉丝就是比较所谓的谋略?&br&&br&看题主这说法还认为管仲、乐毅能在张良、吕尚之上?吕尚活在落后的商代,给周朝建国定下制度、立国方针都有贡献,放在时代背景中吕尚在历史的成就远远大于管仲、乐毅、诸葛亮。但他那些谋略和军事成就不得而知了,因为商朝和周朝初期的制度都很落后,比较后人在制度和思想上的革新,吕尚肯定比不过。张良一手助刘邦建立统一全国的王朝,这一点成就要比诸葛亮、乐毅、管仲要高,张良不统兵是因为身体不好,不意味着他军事才能不强,事实上张良的评价也集中在军事才能之上,所以很多人认为张良和萧何不是一个类型,张良其实一直在协助萧何,只是史书没有详细记载,无论军事还是治国,张良的评价都是高于陈平。曹操是读过书的人,也不会胡乱把荀彧比作张良,他的说法有其根据。&br&&br&在东汉时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是把自己抬高,放到后世来讲乐毅是被诸葛亮推上了神台。乐毅破齐七十二城的名气就有诸葛亮吹捧的功劳,当时是五国联军攻齐。战国和两汉时期城的概念不一样,那个时代大城无郭,随着中心不断扩建行宫就是城,建造围墙的小据点也能算城,即墨、莒是两座省会大城。详细看知乎上解答&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乐毅伐齐为何攻不下最后两座城池? - 历史&/a&&br&我要补充的是当时苏秦很可能是燕国的间谍,他曾故意令齐国遭到两场败仗,而五国联合起来攻齐大多也是由苏秦离间和策划。在如此多前提下乐毅仅是有担任作战主将功劳,他根本没有诸葛亮负责外交、经济、战略制定、战术指挥的全面。&br&&br&诸葛亮自比管仲一大原因是因为他是管仲的粉丝,诸葛亮的志向就是成为管仲那样的政治家,能力定位也最为相似。刘备临死前对刘禅说:“闻丞相为写申、韩、管子、六韬一通已毕,未送,道亡,可自更求闻达。”——四部都是治国经典书籍,有三部是法家著作。诸葛亮以执法公平出名,一手建立了蜀汉的政治制度,军事、经济、法律、教育均由诸葛亮所定,执政能力远远高于管仲,管仲的历史评价高是因为他有改革的成就,其政治思想是供应后人参考的经典。&br&&br&换言之,诸葛亮、管仲是法家,张良、吕尚是道家,如果司马徽真把诸葛亮比作张良、吕尚,他就真的是没文化,读书少。乐毅与诸葛亮一样以小国攻大国,军事上的定位也相似。陈寿对诸葛亮最终的评价是认为管仲、乐毅不如诸葛亮,事实也的确如此,诸葛亮能力过于全面。而管仲出生于战国,有历史的局限性,能力不如诸葛亮不算什么差评。&br&&br&《三国演义》企图把诸葛亮塑造成张良那种人,后来刘基、徐世绩也被往这方面塑造,历史上像张良那种运筹帷幄的例子并不多,但凡有才能的人最终都掌握着大权,一手策划一手执政,大多数幕僚最终都默默无名,比如现在习近平、奥巴马、普京巨头博弈,有几个人能具体说出他们背后谋士团的名字呢?&br&&br&诸葛亮就提倡集思广益,他执政时的定位应该被拿去跟曹操、孙权这等政治家比较,丞相府和将军府的佐官和掾属都出谋划策未必会记载出来。钟会在淮南战役也被评为张良,仅记载他参与军事,没有具体策略的记载。一般人比较这些人物往往又只比较军事策略和军事战绩,对军事思想、治国思想什么的根本就不谈,也不结合时代背景和历史影响力,真要全面比较下来都可以出几本书了。&br&&br&顺带一提,尽管诸葛亮敬仰张良,始终没把自己放于张良一个定位。&br&&br&2006年2月,郏县李口镇张店村出土了一块红石石刻。经过清理发现,在这块未经打磨的自然石面上,写有6行57个字:“亮携元直,建安六年春,踏贤宗。观地势不严,然清静秀逸,乃龙凤之地。拜留侯,仰其像不威,然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成帝王之师。吾辈叹之、敬之、效之。”&img src=&/5db3eb6eafe9b9f5680c_b.png& data-rawwidth=&389& data-rawheight=&38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89&&&img src=&/ae61bd42e8ecdd87df40e_b.png& data-rawwidth=&690& data-rawheight=&103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90& data-original=&/ae61bd42e8ecdd87df40e_r.png&&
司马徽把诸葛亮比作张良、吕尚应是《三国演义》之语,擅于鉴定人物的司马徽不会像后人那样肤浅比较,对人物才能的鉴定根据具体才识而定。后人把这些人物强行作为比较都相当肤浅,不理解其实质才能,大多数谋士粉丝就是比较所谓的谋略? 看题主这说法还认为…
不管诸葛亮的老婆是谁,都绝无可能是个才女。&br&&br&原因在于诸葛亮的性格。&br&&br&三国至魏晋都是门阀当道,出来混能力是第二位的,家世牛逼才是真的牛逼。诸葛亮的家世,比起平头百姓绝对有余,但在权贵圈里只能算个破落户,而诸葛亮又是个聪明绝顶的人,心比天高,可以想象他因为家世受过多少冷眼,心中有多少不甘。&br&&br&所以刘备遇见诸葛亮的时候说如鱼得水,并不仅仅是称赞诸葛的才华,而是两个人内心的认同。因为刘备也是苦出身,不要说贵族时代,就是现在,同学们的家长不是局长就是公司老总,而自己连老爸都没有,辛苦养家的老妈还是路边摆摊卖草鞋的,小刘备心里会没有落差么。这种成长的阴影要么让他彻底变成一个怂货,平庸一辈子,要么让他生出一颗枭雄的心。&br&&br&很明显,刘备和诸葛都属于后者。所以刘备顾茅庐的时候,根本不用说什么哥哥我把第二把交椅留给你这种话,只要很煽情的说,去tmd贵族吧,苦出身又如何,老子就是要当皇帝!诸葛就会在一边一眼泪的说,尼玛我等对我说这句话的人已经等了很多年了唉,备哥哥这辈子我都是你的人了!&br&&br&再看诸葛亮的职场选择,其实他的选择太多,不管是荆州老地盘,还是投奔在东吴的哥哥,还是北方出了名能识人用人的老曹,以他的才华谋个一官半职,乃至于将来抱了某个权贵的大腿,成为权贵门生故吏,也不是混不出头。但他不想要这种人生。&br&&br&诸葛想要的不是在大公司慢慢混履历,三年经理五年总监,一年大半时间都在国际航班和务虚会议中度过,他想要的昏天黑地的苦干几年,越来越夸张的体重和越来越疼得腱鞘炎都可以无视,但三五年之后可以在纳斯达克大把数钱,媒体隐隐把他称为新的大佬。如果他早生十几年,能遇到还在创业的孙策或者曹操,他未必不能和一无所有的小霸王策马江东,或者在风雨飘摇的官渡奋身死战,可惜他生不逢时,当他敲出人生第一封简历的时候,当年的创业者已经成为新时代的大佬,战场上的传奇已经落幕在大魏或者东吴群臣的阿谀和倾轧中。就算心属曹公,但不知道自己在大魏的官场上混到老死,还能不能见上曹公一面。&br&&br&所以刘备虽然是个朝不保夕的流浪军阀,在已经稳坐半壁江山的大魏和东吴面前弱小的可怜,他也毫不犹豫的选择刘备。这是一场大赌,他可能仅仅迈出第一步就死在战场上,但这就是他要的人生!&br&&br&所以,很多聪明男人身边有聪明女人,但诸葛是个偏执到死又聪明到死的男人,他要把一切都紧紧的握着手里,怎么可能会允许身边有根他一样聪明的女人来指导他的人生呢。
不管诸葛亮的老婆是谁,都绝无可能是个才女。 原因在于诸葛亮的性格。 三国至魏晋都是门阀当道,出来混能力是第二位的,家世牛逼才是真的牛逼。诸葛亮的家世,比起平头百姓绝对有余,但在权贵圈里只能算个破落户,而诸葛亮又是个聪明绝顶的人,心比天高,可…
历史人物的知名度就是看谁的粉丝吹得比较厉害,谁的故事比较符合别人的情怀,没必要根据贡献、品行什么的着手,至于相貌都是你们一厢情愿的意淫,古人的审美跟你们现代人根本就不同。像姜维那种强行损害国力的人都能被捧成抗魏英雄,还普遍认为姜维、赵云、郭嘉长得很帅,别的不谈,就那个郭嘉酒色过度的病态生活,相貌肯定很缺乏气质啊。&br&&br&诸葛亮和荀彧定位也不同,诸葛亮的定位应该拿去和曹操、刘备比较,他做的是治国的大事。荀彧一生中都处于辅佐曹操的位置。反正关注荀彧的人也只关注战略和计策,很少人关注文臣武将是怎么样治理领地,对法制、经济、文化的贡献全都不关注。如果你关注的话,我就要反问你杜畿的粉丝为什么没有贾诩、郭嘉、荀彧多?&br&&br&我再来反问你为什么孟珙粉丝不如岳飞多?近年来这个问题很多人都在讨论,我觉得价值性远远大于谈论岳飞和孟珙谁的能力强或贡献大,单只谈论二者的知名度。难道就因为他没有力挽狂潮,没有被迫害冤死?还是因为孟珙举荐了贾似道?最大的问题还是没有人拍孟珙的电视剧,也没有人专门为他写一本巨著小说。《资治通鉴》读到:“珙叹曰:“三十年收拾中原人心,今志不克伸矣!”遂发病。”时,我眼泪都已流下,这种冲击性小说给不了我,除非《续资治通鉴》也只是小说。(原先说的《资治通鉴》,有误。)&br&&br&讨论诸葛亮的价值性远比荀彧要高得多,因为诸葛亮这个人物包括了中国一些传统的文化思想在里面,而不是诸葛亮到底有多帅,他的能力有多强。诸葛亮这一生依法治国,名义上的蜀主是刘禅,实际上的蜀主还是诸葛亮。诸葛亮一没贪污,生计仅靠俸禄和自家种植的桑树,他一生坚守自家的信念,作为权臣在死后完全让出权力,没有结党营私与残害忠良,如果刘琰和廖立也能算忠良的话。诸葛亮拥有一个极具魅力的人格,值得令人敬佩,有的人说自家是诸葛亮粉丝我都觉得在侮辱诸葛亮,榜样是用来学习的,值得敬畏的是其精神思想,其个人不该用来盲目崇拜,更不是因为他长得帅才是榜样。&br&&br&我也不是说近年来三国人物都成为明星不可以,你们好好谈演义、游戏,拿史料来撕逼我也不在乎。只是我今天作为一位长者,也确实为你们感到捉急,你们找资料只要百度一下,跑得比谁都快。可是就没有多少人肯系统的了解整个历史背景,拿着一段段史料用现代玩游戏和读小说的思维逻辑去解读。你们这样下去是不行的,还要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识唔识啊!
历史人物的知名度就是看谁的粉丝吹得比较厉害,谁的故事比较符合别人的情怀,没必要根据贡献、品行什么的着手,至于相貌都是你们一厢情愿的意淫,古人的审美跟你们现代人根本就不同。像姜维那种强行损害国力的人都能被捧成抗魏英雄,还普遍认为姜维、赵云、…
读书时观其大略是一种很高的境界,这和陶渊明的“不求甚解”是一个意思。&br&&br&他们并不是读书不认真,而是因为之前读的书太多,很多内容和思路都已经接触过了,继续看书往往只是在寻找亮点或者新颖的思路,观其大略的方式可以忽略细节,从整体上把握作者的思路,足以掌握精髓。&br&&br&这就好比,你上完高等数学,再去读小学的数学课本,对于那些加减乘除,你早以心中有数,不需要再一字一句的考量了
读书时观其大略是一种很高的境界,这和陶渊明的“不求甚解”是一个意思。 他们并不是读书不认真,而是因为之前读的书太多,很多内容和思路都已经接触过了,继续看书往往只是在寻找亮点或者新颖的思路,观其大略的方式可以忽略细节,从整体上把握作者的思路…
曹操比孙权大27岁,跟孙权的父亲孙坚同年出生(155年)。&br&&br&曹操说这句话的时候是213年,自己58岁,孙权31岁。再加上孙权其实已经是东吴实际上的第三代领导人,所以年纪辈份上差一代,政治上差了两代,算不得什么占便宜。&br&&br&大约相当于看见同事的孩子聪明乖巧,感叹一声自己孩子要是也这样多好,一般也不是对同事孩子不尊重或是想占便宜吧。
曹操比孙权大27岁,跟孙权的父亲孙坚同年出生(155年)。 曹操说这句话的时候是213年,自己58岁,孙权31岁。再加上孙权其实已经是东吴实际上的第三代领导人,所以年纪辈份上差一代,政治上差了两代,算不得什么占便宜。 大约相当于看见同事的孩子聪明乖巧,…
在兴亡百姓苦的古代,治世能温饱,乱世求生存,后世比前世生活好,应该是可以讲的。至于同一时期哪一政权“人民”生活质量更高,私以为很难比较出个结果。&br&&br&把“人民”笼统地套用到古代社会,是不合适的。就拿三国时代讲,部曲民、编民、流民,佃农、庄园奴隶、教民,胡人奴隶、部落民哪一个是“人民”?怎么取不同民众之间生活质量的平均值,进而得出某政权人民的生活质量?何况,在三国生产条件下,被统治阶层的不同成分处于哪个政权统治之下,其间差距也未必能达到可以比较的地步。&br&&br&何况三国史料那么少,仅仅有一些关于葛公治蜀时吏治清明的评论,无法做全面分析,不好轻易下结论哦。毕竟在没有现代统计方式统计的数据支持下,妄图比较出相关史料匮乏的古代某时期民众生活质量,是一件很吊诡的事。&br&&img src=&/da0cfd7233ac3d_b.jpg& data-rawwidth=&704& data-rawheight=&106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4& data-original=&/da0cfd7233ac3d_r.jpg&&
在兴亡百姓苦的古代,治世能温饱,乱世求生存,后世比前世生活好,应该是可以讲的。至于同一时期哪一政权“人民”生活质量更高,私以为很难比较出个结果。 把“人民”笼统地套用到古代社会,是不合适的。就拿三国时代讲,部曲民、编民、流民,佃农、庄园奴…
枭雄大都清纯过,曹丞相不例外。&br&那个时候的曹丞相还是清纯少年,想着匡扶汉室,做征西大将军呢。&br&&br&再后来丞相组织关东义军讨伐董卓。各位军阀心怀鬼胎。董卓毁东都迁洛阳,袁绍等老油条老政客都按兵不动,只有曹丞相理想主义气质上来,独自追击,被修理成狗,若非曹洪让马命都丢了。残酷的现实教育了曹丞相,之后才变成了一个“举贤勿论品行”的现实政治家。&br&&p&《蒿里行》记载了曹丞相在讨伐董卓之战后的心路历程。&/p&&p&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p&&p&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p&&p&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p&&p&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br&&/p&&p&淮南弟称号,刻璽于北方。&br&&/p&&p&……&/p&&p&丞相看透了,都他妈演员,都他妈阴谋家,要不是老子,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骂就骂吧,反正老子是再也不当虚名实祸的凯子了!&/p&&p&以上&/p&
枭雄大都清纯过,曹丞相不例外。 那个时候的曹丞相还是清纯少年,想着匡扶汉室,做征西大将军呢。 再后来丞相组织关东义军讨伐董卓。各位军阀心怀鬼胎。董卓毁东都迁洛阳,袁绍等老油条老政客都按兵不动,只有曹丞相理想主义气质上来,独自追击,被修理成狗…
夸诸葛亮还得会看书,多麻烦。&br&黑诸葛亮只要会上网就够了~~~
夸诸葛亮还得会看书,多麻烦。 黑诸葛亮只要会上网就够了~~~
让我来静静地编一个脑洞。&br&&br&————————————————————&br&&br&首先,当时的情况来说,司马懿应该是趁乱逃走,廖化正巧瞄见了,快马前去追。&br&&br&在当时那种冷兵器时代,没有电子通讯设备,战场上一团乱,都红了眼,杀敌都看衣服不看脸的情况下,就算廖化,振臂一呼,响应者恐怕寥寥无几,等他绷着嗓子喊半天召集人手,肥羊早就溜得没影了。&br&&br&所以无论是肥羊司马懿,还是廖化,当时身边应该都没什么人,更有可能就是突发情况下的单骑追千里。&br&&br&这时候把诸葛亮这个后方军师换到这里是不现实了,就算换了,也是被反杀,手底下没人,更不会有诸葛亮派两路人马分路去追肥羊的情况。&br&&br&那么,原题的意思应该就是诸葛亮附体廖化,智力是孔明的,武力是廖化的,这样一个合体超人追杀大肥羊司马懿会怎么样?&br&&br&作为大肥羊司马懿,他的内心独白我猜是这样的:&br&&br&我把头盔扔在左边,&br&&br&一般人肯定以为我是故意的,于是乎往右边追,&br&&br&然后我便可以往左逃之夭夭,但孔明不是一般人,他一定会猜到我这样想,所以他会往左追,&br&&br&我应该往右走。&br&&br&但我既然能想到,他也能猜到,所以我不能往右走。&br&&br&那我往左走,但这个想法孔明未必猜不到,所以还是往右走吧。&br&&br&可往右走,万一孔明又看穿了我的想法呢?&br&&br&那还是往左走,可万一孔明没看穿我的想法呢,那我不是去送人头?&br&&br&......&br&&br&孔明骑在马上,望着眼前这个头发蓬乱,弯腰驼背的断臂老人缓缓朝自己走来,沉默了很久,突然取下来马间的酒壶,道:“这里有酒。”&br&&br&断臂老人低着头蓬着面,浑身颤抖,畏畏缩缩地道:“将军的酒我一个小兵卒子哪配喝?”&br&&br&孔明在马匹上,凝视着他,一字字道:“你若不配,就没有第二个人配了。”&br&&br&断臂老人一阵咳嗽,“将军你说笑了。”&br&&br&孔明没有笑:“你知道我从来不说笑的,仲达。”&br&&br&断臂老人挥了挥衣袖 :“司马将军是有手臂的。”&br&&br&孔明望着断臂老人,眼睛分外明亮:“壮士断腕的仲达也是那个谈笑灭虎狼的仲达。”&br&&br&断臂老人不说话了,用剩下的那只独臂,理了理盖在了额头的乱发,缓缓地抬起了头。&br&&br&孔明道:“你本不该来的。”&br&&br&司马懿苦笑:“可我已经来了。”&br&&br&孔明道:“你本该已经逃走了,但现在却在这里,你知道这是为什么么?”&br&&br&司马懿道:“可能是我的运气比其他人都要背那么一点。”&br&&br&孔明摇头:“因为我是孔明,而你偏偏是司马仲达。”&br&&br&司马懿愣了半天,点了点头,笑了起来,笑得简直像哭。&br&&br&司马懿深吸了口气道:“你已经在这里等了我多久了?”&br&&br&孔明道:“恰好一个时辰。”&br&&br&司马懿道:“你说的是真话?”&br&&br&孔明道: “你不信?”&br&&br&司马懿的面色变了:“你从未追上来过?”&br&&br&孔明道:“为什么要追上去,你终究会原路回来的。”&br&&br&司马懿面如死灰:“一个时辰,当时无论是走左边还是右边,都已经逃出来了。”&br&&br&孔明道:“的确,左边右边都是活路,而你选择了回头。”&br&&br&司马懿忍不住长长叹了口气,苦笑道: “那我今天是不是必须得死?”&br&&br&孔明握紧了手里的青峰剑:“这世上只要一个孔明或者一个仲达,便足够了。”&br&&br&风起,杀气冷似雪。&br&&br&&br&还编了几个关于古龙风格的三国脑洞,传送门:&p&&a href=&/p/& class=&internal&&om/p/&/a&&a href=&/p/& class=&internal&&om/p/&/a&&/p&&p&该回答被多家网站,公众号抄袭盗用,改名文章《若廖化当年不追击,则司马懿必死无疑》,本人已委托知乎方和维权骑士维权。&/p&&br&&p&本咸鱼刚开张的公众号,在知乎,简书,头条等平台写的影评,小说,书评都会在这里汇总,欢迎各位朋友来此与我闲聊。&/p&&br&&p&微信搜索:我是星夜行,ID:wsxyx007&/p&
让我来静静地编一个脑洞。 ———————————————————— 首先,当时的情况来说,司马懿应该是趁乱逃走,廖化正巧瞄见了,快马前去追。 在当时那种冷兵器时代,没有电子通讯设备,战场上一团乱,都红了眼,杀敌都看衣服不看脸的情况下,就算廖…
由于另外一个话题超出了讨论范围,不得不转移到这个话题。&br&&br&先解答题主为什么刘备得其地不得其民,此说法出自&br&&blockquote&《三国志周群传》:先主欲与曹公争汉中,问群,群对曰:“当得其地,不得其民也。若出偏军,必不利,当戒慎之!”时州后部司马蜀郡张裕亦晓占候,而天才过群,谏先主曰:“不可争汉中,军必不利。”先主竟不用裕言,果得地而不得民也。遣将军吴兰、雷铜等入武都,皆没不还,悉如群言。於是举群茂才。&br&&/blockquote&刘备的谋士周群是占星以及谶术高手,在出征前就预言了此事。其实他可能就是田丰、沮授那样的智者,看得清局势。在蜀汉灭亡前周群就逃入了东吴,蜀人对周群神乎其技的预测称之为“后圣”。张裕与张松、张肃本出同郡,当面嘲讽过刘备没胡子,刘备又恨他说过攻打汉中军必不利,于是下令处死张裕。少有的刘备会处死名士,当时诸葛亮力求刘备而不得免。&br&&br&曹操迁民的过程如下。&br&&blockquote&《三国志张既传》:从征张鲁,别从散关入讨叛氐,收其麦以给军食。鲁降,既说太祖拔汉中民数万户以实长安及三辅。其后与曹洪破吴兰於下辩,又与夏侯渊讨宋建,别攻临洮、狄道,平之。是时,太祖徙民以充河北,陇西、天水、南安民相恐动,扰扰不安,既假三郡人为将吏者休课,使治屋宅,作水碓,民心遂安。太祖将拔汉中守,恐刘备北取武都氐以逼关中,问既。既曰:“可劝使北出就谷以避贼,前至者厚其宠赏,则先者知利,后必慕之。”太祖从其策,乃自到汉中引出诸军,令既之武都,徙氐五万馀落出居扶风、天水界。&br&&br&《三国志杜袭传》:后袭领丞相长史,随太祖到汉中讨张鲁。太祖还,拜袭驸马都尉,留督汉中军事。绥怀开导,百姓自乐出徙洛、邺者八万余口。夏侯渊为刘备所没,军丧元帅,将士失色。袭与张郃、郭淮纠摄诸军事,权宜以郃为督,以众心,三军遂定。&br&&br&《三国志张郃传》:郃别督诸军降巴东、巴西二郡,徙其民于汉中。近军宕渠,为备将张飞所拒,引还南郑。&br&&br&《资治通鉴》:九月,巴、賨夷帅朴胡、杜濩、任约,各举其众来附。于是分巴郡,以胡为巴东太守,濩为巴西太守,约为巴郡太守,皆封列侯。——备乃以权为护军,率诸将迎鲁;鲁已降,权遂击朴胡、杜濩、任约,破之。魏公操使张郃督诸军徇三巴,欲徙其民于汉中,进军宕渠。&/blockquote&曹操自得汉中以来就计划徙民,根据张鲁传记载汉中有十万户之多,而刘备得蜀中时也不过二十万户,汉中、武都是益州三分之一人口。自三辅之乱以来大量百姓举家入川,有大批人因为张鲁行政公平而留在了汉中。张郃又进攻巴西,掩护当地部落首领返回汉中,张飞虽然大破张郃,但是蜀地又失去一部分人口。&br&&br&以下是巴西照片&br&&img src=&/cf5bb269d8c38af38336b_b.png& data-rawwidth=&550& data-rawheight=&33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0& data-original=&/cf5bb269d8c38af38336b_r.png&&&br&十万户人口移民是漫长的过程,还要考虑民心、民乱的问题。曹操最先移走的是张鲁宗族,许多五斗米教徒也自愿跟张鲁转移,随后杜袭传明确记载从215年到218年先后出徙八万人口。以一户五人的粗浅计算,汉中少说有五十万人口,这个速度非常缓慢。当时曹操并非想彻底放弃汉中,而是北方也是十户九空的处境,许多人本就是从关中、中原跑过去,无论有没有刘备威胁都有必要转移一部分汉中人口到北方。&br&&br&曹操第二次徙民当在219年,夏侯渊战死之后。张既传使用春秋笔法令许多人误认为是215年的事情,但是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将此事记在219年。夏侯渊的战死令曹操下定决心彻底徙民,他进入汉中与刘备交战一方面是试图击退刘备,一方面是给徙民争取时间。&br&&br&夏侯渊一月被杀,曹操三月份入汉中与刘备对持到五月,期间张郃独力坚守了两个多月。曹操除了把汉中百姓移走外,武都郡氐人部落五万余人转移到扶风、天水。其中有一个氐王窦茂不服,整个部落被曹操屠了。刘备得武都是压根没得到人口,刘备在汉中也许获得了今勉县地区的人口,但因为被张郃挡住前往南郑的入口,刘备未得汉中主要人口。&br&&br&刘备与曹操在汉中所得人口范围参考。&br&&img src=&/600485daea8ac_b.png& data-rawwidth=&1364& data-rawheight=&56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64& data-original=&/600485daea8ac_r.png&&汉中在诸葛亮执政时期已是纯粹的军事基地,蜀地的人口不足以充实汉中,没办法发展成经济区。当时诸葛亮不得不设立三国中仅有的督农校尉负责押运粮草到汉中,蜀汉必须常年在汉中屯田才能够支持北伐也有这样的弱势。优势也是汉中没有居民区,蜀汉不怕曹魏主动进攻,因为根本无利可图,只是一块战略地区。&br&&br&这就是我为什么说张郃在夏侯渊战死之后,张郃只要阻挡刘备前往南郑即可的原因,当时张郃只要坚守到曹操大军进入汉中即可。李敖说的好:“我骂你是王八蛋,我就有办法证明你是王八蛋。”——我没有说过夏侯渊是SB,是这位夏侯渊的粉丝 &a data-hash=&ca0da513d1afcdba4eb9e0& href=&///people/ca0da513d1afcdba4eb9e0&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铉斌Dirk& data-tip=&p$b$ca0da513d1afcdba4eb9e0& data-hovercard=&p$b$ca0da513d1afcdba4eb9e0&&@铉斌Dirk&/a& 自己认为我说夏侯渊是SB,但我有证据证明自己的说法,夏侯渊有勇无谋。&br&&br&实在令我惊讶的是分明有地图,居然连定军山的意义是什么都没搞清楚,刘备只是占据免县附近的险峻隘口,不等于占据整个汉中的关隘,该不会他是认为刘备占据的关隘是一个具体的地名吧?&br&&img src=&/57a2ab43779bda101d33bd_b.png& data-rawwidth=&480& data-rawheight=&56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0& data-original=&/57a2ab43779bda101d33bd_r.png&&&br&&img src=&/e96a187ac3f8ad6047abe_b.png& data-rawwidth=&477& data-rawheight=&28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77& data-original=&/e96a187ac3f8ad6047abe_r.png&&&br&张郃把刘备阻挡在广石以外,令刘备急忙向诸葛亮求援,《资治通鉴》认可了这个说法。杨洪本传也记载当时刘备正在与曹操争汉中。张郃、郭淮阻挡刘备等曹操到来,是夏侯渊战死之后最明智的策略,而张郃足足阻挡了刘备二个月之久。&br&&blockquote&《资治通鉴》:张郃屯广石,备攻之不能克,急书发益州兵。诸葛亮以问从事犍为杨洪,洪曰:“汉中,益州咽喉,存亡之机会,若无汉中,则无蜀矣。此家门之祸也,发兵何疑!”&br&《三国志张郃传》:其后备于走马谷烧都围,渊救火,从他道与备相遇,交战,短兵接刃。渊遂没,郃还阳平。当是时,新失元帅,恐为备所乘,三军皆失色。渊司马郭淮乃令众曰:“张将军,国家名将,刘备所惮;今日事急,非张将军不能安也。”遂推郃为军主。&b&郃出,勒兵安陈,诸将皆受郃节度,众心乃定。&/b&太祖在长安,遣使假郃节。太祖遂自至汉中,刘备保高山不敢战。太祖乃引出汉中诸军,郃还屯陈仓。&br&&br&《三国志郭淮传》:渊遇害,军中扰扰,淮收散卒,推荡寇将军张郃为军主,诸营乃定。其明日,备欲渡汉水来攻。诸将仪众寡不敌,备便乘胜,欲依水为陈以拒之。淮曰:“&b&此示弱而不足挫敌,非算也。不如远水为陈,引而致之,半济而后击,备可破也。&/b&”既陈,备疑不渡,淮遂坚守,示无还心。以状闻,太祖善之,假郃节,复以淮为司马。&/blockquote&&br& 以&a data-hash=&ca0da513d1afcdba4eb9e0& href=&///people/ca0da513d1afcdba4eb9e0&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铉斌Dirk& data-tip=&p$b$ca0da513d1afcdba4eb9e0& data-hovercard=&p$b$ca0da513d1afcdba4eb9e0&&@铉斌Dirk&/a& 的上帝视角真不如曹操高明,曹操在三月进入汉中,五月就撤退,并令刘备得其地不得其民,强行在两个月间完成五六年的计划,导致民怨激愤,全拜夏侯渊在定军山战死的缘故,而夏侯渊战死的原因我已经一再解释,身处于低处佯攻是兵家大忌,处于兵法中的死敌。张郃、郭淮远水列阵也是兵书中记载的道理。且战例已经证实了夏侯渊、张郃防御战略的优劣。&br&&br&为什么说夏侯渊无谋?尽管刘备与夏侯渊在阳平对持了一年,可是刘备取定军山也是在219年一月份,也就是说从刘备进入汉中境内以来,夏侯渊没坚持超过一个月就被干掉了。刘备当时就是先夏侯渊取得了定军山,我已经一再强调, &a data-hash=&ca0da513d1afcdba4eb9e0& href=&///people/ca0da513d1afcdba4eb9e0&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铉斌Dirk& data-tip=&p$b$ca0da513d1afcdba4eb9e0& data-hovercard=&p$b$ca0da513d1afcdba4eb9e0&&@铉斌Dirk&/a& 口中最重要的隘口已经被刘备所得,夏侯渊只能另寻他法防守,这是兵法中的随机应变。不应该还有定军山关隘很重要,必须抢回的反驳才对,这是理解能力的问题。&br&&img src=&/5dfd9f9ac3d4d63c168fc_b.png& data-rawwidth=&480& data-rawheight=&52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0& data-original=&/5dfd9f9ac3d4d63c168fc_r.png&&&img src=&/e07b8e226e7bd3be189ba5adf13c6c79_b.png& data-rawwidth=&479& data-rawheight=&24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79& data-original=&/e07b8e226e7bd3be189ba5adf13c6c79_r.png&&
由于另外一个话题超出了讨论范围,不得不转移到这个话题。 先解答题主为什么刘备得其地不得其民,此说法出自 《三国志周群传》:先主欲与曹公争汉中,问群,群对曰:“当得其地,不得其民也。若出偏军,必不利,当戒慎之!”时州后部司马蜀郡张裕亦晓占候,…
九出祁山,啊嗯,我有思想准备。是会触及一些人的利益,是会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而且,已经形成益州集团的这些人啊。是有舆论能力的。包括,有一些人给姜维泼脏水,给我本人给家庭泼脏水。说什么,姜维能力不够,老玩红色木牛流马,啊,一派胡言。我感到十分气愤。嗯。不仅,姜维,就是我跟我儿子都没有任何个人资产。我的妻子是三国杀里很早就认定的武将。沔阳著名学者黄承彦,那是她的父亲,对她十分欣赏。当年搞的阵法把陆逊都搞懵了,很成功的。后来啊,就是怕有人说我任人唯亲,就把开始提拔姜维。这都是二十年前的事了。就这么过来了。我相信,言官朋友们是客观的,也希望大家多看看姜维的能力和北伐的成绩。我也欢迎大家啊,去重庆看一看。重庆人民非常的好客。我相信大家对我的报道是客观的。好的。谢谢。
九出祁山,啊嗯,我有思想准备。是会触及一些人的利益,是会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而且,已经形成益州集团的这些人啊。是有舆论能力的。包括,有一些人给姜维泼脏水,给我本人给家庭泼脏水。说什么,姜维能力不够,老玩红色木牛流马,啊,一派胡言。我感到十…
之前说过啦,见到大魏军师团的问题必答,终于有人问起仲德老头子啦,可喜可贺,貌似仲德君在曹魏五谋士里存在感太低啦,三国杀至今不出程昱,游卡&边锋你们是几个意思?想被做成人肉脯咩?!&br&&br&老规矩演义债见!还是就历史向说一下——&br&&br&1、程昱的能力&br&这个其实你自己看三国志里都有,我就简单总结一下了~&br&&ul&&li&黄巾作乱时,东阿县县丞王度响应,县令逃走,吏民带老幼逃到山上。程昱派人瞧了瞧王度的架势感觉他就是个绣花枕头,分析了一大段道理此处不表,但是吏民不敢按照程昱的计划攻击王度,程昱阴绰绰地派了一队人假装贼兵,把吏民又吓下了山,吏民没了退路只好往东阿县里攻,然后就把王度等人打跑了→_→这是一个多么喜感的故事!&/li&&li&然后就是慧眼识主啊!刘岱辟他叼也不叼啊,曹总辟他马上就(划掉)屁颠屁颠(划掉)去了啊!夫智者审于量主啊!仲德老头子绝对是智者啊!&/li&&li&然后就是兖州之乱啦,大家只知道令君打枪匹马说退郭贡十万大军啊,但是卒全三城里也有仲德老头子的功劳啊!!!程昱返回东阿噼里啪啦一顿忽悠啊,范县县令听完以后涕泗横流地表示不敢有二心啊!这个仲德君的口才&感染力那是绝对没话说的啊!又到东阿和枣祗拒城坚守,搞得陈宫根本没办法啊!程昱功劳大大滴有木有!所以曹总回来一把鼻涕一把泪(误)地拉着程昱的小手道:“木有你,我就要无家可归啦嘤嘤嘤……”&/li&&li&然后就是程昱最大的功劳了,曹总和吕老板在濮阳的一架打得不太顺利,老巢这里又闹蝗灾,袁老板适时提出要并购,曹总思前想后几乎都要答应的时候,程昱一听这尼玛怎么行!赶紧赶回来又噼里啪啦一阵忽悠,曹总顿时重拾信心:去NMD的袁老板,老子才不跟你干!要是没有程昱,三国后面就没曹老板什么事了→_→这边程昱一劝,曹总就放弃了跟随袁绍的念头,也可以看出程昱在曹总心中的地位了吧?&/li&&li&袁绍在黎阳将移兵南渡,而程昱却只有七百兵守着鄄城,曹总想给程昱增加兵力鄄城助守,程昱却拒绝:“袁绍拥兵十万之众,自以为所向无前。他若见我领兵少,必不敢轻易来攻。但如果增加了我的士兵,过多则不可不攻,要攻之必克,只会两损其势。愿公不要怀疑!”曹总听从了程昱的建议。袁绍闻程昱兵少,果然不屑于进兵。程昱的谋略、对人心的洞察并不在曹魏其他几位谋士之下。事后曹总也向贾诩夸奖程昱道:“程昱之胆,过于贲、育。”&/li&&li&赤壁之战前夕程昱对当时形势的预见也极为准确:“孙权新在位,未为海内所惮。曹公无敌於天下,初举荆州,威震江表,权虽有谋,不能独当也。刘备有英名,关羽、张飞皆万人敌也,权必资之以御我。难解势分,备资以成,又不可得而杀也。”&br&&/li&&li&还有一点不得不说,就是程昱很!会!做!人!也许有人觉得这个和他“性刚戾,与人多迕”有矛盾,其实不然!仲德君在面对老板&老
板儿子的时候那还是很会做人的。主要有两个例子。一个是战事告一段落后,曹总摸着程昱的背(总感觉哪里不对的样子→_→)说道:“兖州之败后要不是听了你
的话,我现在还不知道在哪里打酱油呢!”昱曰:“知足不辱,吾可以退矣。”然后就把兵权交了出来(顺带一提,程昱是曹魏五谋士中,唯一一个有兵权的),闭门不出。所以讲到神马明哲保身之类的就别想着文和啦,我们仲德也是很有一套的!&/li&&li&然后就是曹总征讨韩遂马超的时候,小文青阿丕貌似是第一次留守就碰到了可恶
的二五仔反水(看我们阿丕年轻好欺负是不是!!!!)这件事比较复杂,就摘抄百度百科吧~叛军中有千余人请降,朝中大臣皆认为应按照旧法,尽诛降军,程昱却说:“以前之所以要诛杀投降者,是因为当时局势动荡,天下大乱,攻打贼人时采取‘围而后降者不赦’的方
的在于向其它乱党显示不尽早投降的后果,让所有敌人都感到惧怕,未围先降,那以后用兵便不需要动辄围城。如今天下形势大致已经安定,而且今次的战事是发生
在领土之内,这些都是不成气候的贼众,杀了他们也没有可以示威示惧的地方,失去了以往诛降的策略意义。因此我认为这些降兵不可诛杀;即使要诛杀他们,也要
先询问曹公的意见。”可是当时的大臣都说:“军事方面我们可以自行下决定,毋须事事向曹公启奏啊!”程昱闻言后,不再作出回应。
直至朝议完结后,曹丕离开议堂,特地引见程昱,向其询问:“您似乎言犹未尽?”程昱方才表示:“所谓‘可以自行下决
定’的制度,是指面对临时之急,需要尽速立定决策的时候,才可以实行的。如今反贼已经被贾信制服,此事不会突发太过急剧的异变。因此老臣才不希望将军急于
自作主张,做出专制的事情。”曹丕这才明白程昱的苦心,叹道:“程君真是考虑得十分周到啊!”他即时将河间叛变一事向曹操交代,曹操经居府长史国渊的进
劝,果然下令不诛降者。曹操还都知道来龙去脉后,十分喜悦,向程昱说:“程卿不单止明于军事计略,亦善于处理别人父子之间的事情。”这尼玛处理和老板&老板儿子的关系游刃有余啊,人际交往大师有木有!跟文和有的一比有木有!!&br&&/li&&/ul&&br&2、程昱在曹操心中的地位&br&(1)《魏书》里讲到一个程昱改名的故事,说是程昱原名程立,少年时梦到自己站在泰山顶上双手捧日,因为对这个梦一直印象深刻和令君提及此事,兖州之乱平后爱八卦(请不要怀疑这一点,谢谢!)的令君就把这事给曹总说了,曹总就给程立改名程昱了,这尼玛关系绝对不是一般好啊,都给改名了,关键是曹总在那时还说了一句:“&b&卿当终为吾腹心&/b&。”然后我觉得别的都没必要说了吧→_→&br&(2)程昱性格刚戾经常和人闹矛盾,有人就诬陷他谋反,曹总的却是“&b&赐待益厚&/b&”,跟那个陈群参郭嘉,太祖还“愈益重之”那是一个待遇,由此可以看出程昱应该是深得曹总信任的。&br&(3)还有就是《明帝纪》有云:(青龙元年)夏五月壬申,诏祀故大将军夏侯敦、大司马曹仁、车骑将军程昱於太祖庙庭。程昱可是&b&第一批进入曹魏功臣庙&/b&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了吧。
之前说过啦,见到大魏军师团的问题必答,终于有人问起仲德老头子啦,可喜可贺,貌似仲德君在曹魏五谋士里存在感太低啦,三国杀至今不出程昱,游卡&边锋你们是几个意思?想被做成人肉脯咩?! 老规矩演义债见!还是就历史向说一下—— 1、程昱的能力 这个其…
第三百个非匿名回答献给我喜爱的大耳朵和葛公。&br&&br&&blockquote&现在的人最喜欢说历史上的诸葛亮的打仗能力选不如演义……但是刘备在三顾茅庐之前,几乎如丧家之犬,就是得了诸葛亮,形势就渐渐开始好转了,我想问问知乎上有啥看法?&br&&/blockquote&&br&这句话,其实包含了两个问题:&br&1、诸葛亮在大耳朵时期的打仗能力如何?&br&2、诸葛亮之于大耳朵到底有什么重要性?&br&&br&第一个问题还牵涉到了大耳朵的军事能力问题:&br&&blockquote&我在&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如何评定刘备的军事指挥水平和个人武力? - 黄粱的回答&/a&里分析大耳朵的军事能力,总结来说就是:大耳朵作为一个&b&老兵油子&/b&,军事能力还是&b&相当不错&/b&的,只要别太背,比如&b&新招的士兵&/b&,&b&兵力相差悬殊&/b&,&b&后方被偷袭&/b&之类——摆明可以虐曹营部分名将的实力啊!&br&&br&可见大耳朵的军事能力是很不错的,前期打不好仗存在太多客观因素和先天背景不足。&br&&br&我在&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谁能比较详细的说说诸葛亮不受宠的时期? - 黄粱的回答&/a&里分析了诸葛亮的前期军事能力,总结来说就是:前期诸葛的军事能力并没有表现很流弊,不能看出比大耳朵强多少。&/blockquote&&br&那么第二个问题,诸葛亮对于大耳朵到底用处在哪里呢?&br&&blockquote&答案很简单!就是&b&隆中对&/b&!&br&&br&在遇到诸葛亮之前,大耳朵二十几年做的事情就是投奔,投奔,再投奔——&b&作为一个有抱负的青年,他辗转天下,在一位又一位诸侯底下当着客将,一直当到了快五十岁。&/b&即使后来当了会儿徐州刺史,这还是当年投奔陶谦的意外收获,当然他没当多少日子就让吕布给抢走了。&br&&br&在遇到诸葛亮之前,大耳朵想做的事情就是借壳下蛋,花着别人的钱,干着自己的事儿,他坑过的诸侯有公孙瓒、田楷、陶谦、曹操、袁绍、龚都、刘表这么些人,但赚出的名声可都是自己的——当然他玩砸了一次,就是被比他还穷的吕布给坑了。&br&&br&而现在,有一位叫做诸葛亮的年轻人,告诉大耳朵:你天天这样做无本生意是很非常不对的,是完全没有出路的,你&b&完全可以乘着马上要出现的机会自己当老板,先搞到荆州,再搞到益州,然后和孙十万曹吉利三足鼎立——进而乘天下有变,收复中原,走向人生巅峰。&/b&&br&&br&&b&大耳朵心动了,他从来没有这样被人如此信任过,并给出看起来完全有希望实现的战略计划&/b&,他心动了——于是,她如鱼得水,对这位年轻人言听计从:&br&&br&联合江东,收复荆南,夺取益州,攻下汉中,&b&这一切的一切,早就在建安十二年的草庐中,被这位二十七岁的年轻人一一预料到了。&/b&&/blockquote&&br&&b&所以,诸葛亮之于大耳朵,并不是他在演义的完美战术锦囊妙计,完全在于隆中对的那个决策——而大耳朵改变的,也是从客将到真正主人公的心态转换。&/b&&br&&br&故而,在赤壁之后,诸葛亮主要在为大耳朵经营后方,几这包括南督三郡,共造蜀科、宽严皆误——几乎不参与军事,只在庞统战死后跟随张飞征伐益州。(经知友 &a data-hash=&6cb0c71effaff31b& href=&///people/6cb0c71effaff31b&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tip=&p$b$6cb0c71effaff31b& data-hovercard=&p$b$6cb0c71effaff31b&&@湖海之士陈元龙&/a& 指出,诸葛亮跟随张飞征伐益州是在庞统战死之前,在此多谢)&br&&br&诸葛亮,是一位改变大耳朵的年轻人,他为大耳朵定制好了大战略,至于棋怎么走,就靠大耳朵自己和他的其余手下了——关羽张飞为上将,赵云黄忠为爪牙,庞统法正为智囊。&br&&br&&b&可惜,吕蒙争三郡,关羽失荆州,这都不是诸葛亮能算计到的了,故而隆中对的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於秦川是难以实现了。&/b&&br&&br&&br&&br&如果没有诸葛亮,如酋长所说——目测大耳朵又回走以前的路子,作为渣权的客将来霍霍江东,赤壁目测还是会赢,但以大耳朵的祸害能力,之后的江东绝壁会被他搞得天翻地覆,鸡犬不宁。&br&&br&&br&以上
第三百个非匿名回答献给我喜爱的大耳朵和葛公。 现在的人最喜欢说历史上的诸葛亮的打仗能力选不如演义……但是刘备在三顾茅庐之前,几乎如丧家之犬,就是得了诸葛亮,形势就渐渐开始好转了,我想问问知乎上有啥看法? 这句话,其实包含了两个问题: 1、诸葛…
孙十万拿下南郡,那是为了稳固上游防卫,老曹拿下这旮旯打算干啥?左刘备,右孙权,求被轮?&br&&br&既然是开脑洞,列举几个史实:&br&1、曹操入汉中是为了&b&拔出诸军&/b&。换句话说,汉中军团已面临包饺子风险。&br&2、荆州方面&b&关羽强盛&/b&,江陵、公安经关二治理,城防极其坚固。&br&3、孙刘联盟此时尚称稳固,&b&与关羽更相觇伺&/b&,建安二十四年七月孙十万老调重弹,大举进攻合肥。捎带,此时的荆州有孙权的三分之一股权。&br&&br&倘若老曹丢下汉中不顾,兵进荆州,推演一下:&br&&br&首先汉中军团极有可能被迅速团灭,也即意味着潼关以西乙烷,刘玄德一赞司马懿\(^o^)/ &br&&br&其次,倘若关羽易取,当刘备入蜀,关军孤悬之际,老曹干嘛去了?即便老曹人品爆发,打飞关二,推到江陵,借问面对这号紧挨着长江,随时可得到水军支援的天下坚城,打算围攻多久?即便老曹人品爆发X2,居然拿下了江陵,长江对岸还有同样坚固的公安城,这事儿咋办?和关二练水战?把赤壁之战挪个位置重新开版?刘玄德二赞司马懿\(^o^)/ &br&&br&其三,此时孙刘联盟并未破裂,即便有些蝇营狗苟,但孙仲谋对盟友分享荆州尚且不爽,难道愿意老曹占着上游做邻居?于是乎,老曹这一乱入,孙刘矛盾烟消云散,孙十万或攻合肥,或援关羽,刘玄德三赞司马懿\(^o^)/ &br&&br&宣王大战略既行,极可能之结果,便是曹操中军陷于荆州扯皮战,而西线主力团灭于汉中,大耳朵全据雍凉,兵出潼关,自扑洛阳——如此完美之战略大迂回大包围,真是一切汉粉做梦都能笑醒。&br&&br&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按照《新三国》的剧本往下写,应当是这出——曹操拍案大怒曰:“司马病夫,安敢如此!”遂命推出,斩讫来报。后《季汉书》有庞统法正司马传。
孙十万拿下南郡,那是为了稳固上游防卫,老曹拿下这旮旯打算干啥?左刘备,右孙权,求被轮? 既然是开脑洞,列举几个史实: 1、曹操入汉中是为了拔出诸军。换句话说,汉中军团已面临包饺子风险。 2、荆州方面关羽强盛,江陵、公安经关二治理,城防极其坚固…
赵云还是蛮受重用的。&br&&br&我先说一件事情,刘备大军伐吴,原先的计划是自己先进军,然后张飞进兵江州,作为后军跟进,和入川类似——&b&先主伐吴,飞当率兵万人,自阆中会江州。&/b&&br&后来张飞意外身故,这个任务交给了赵云——&b&先主不听,遂东征。留云督江州。&/b&&br&这里因为断句的关系会有一些歧义,比如认为刘备留赵云督江州是因为赵云劝阻伐吴而闲置。但是这一和之前对张飞在江州的安排矛盾,二不能解释为什么不把赵云留在成都而要调动到江州。故而排除闲置的可能性。&br&&br&至少在这个事件里,可以知道除了已经去世的关张黄忠,留镇后方的诸葛亮。刘备认为最有资格领军的将领就是赵云了。刘备生涯的三大征伐,入川的时候是自己带庞统,诸葛亮张飞赵云第二路。汉中是张飞马超一路,自己亲自带黄忠赵云一路。伐吴的时候是自己亲征,赵云带第二路。&br&&br&之前说到入川。第二路进军的诸葛亮张飞赵云到了江州以后,兵分三路。其后蜀道十二郡,赵云取其二。作为六分之一部队,刚好称职。&br&&br&刘备前期的军事生涯,刘备对于赵云还是非常看重的。虽然地位不如关张吧,但是前期一无所有的时候就让赵云领骑兵。赤壁战后让赵云理郡治。入川的时候赵云分领一军,汉中的时候赵云领军作战。伐吴的时候赵云统帅一路。&br&履历之厚,仅次于关张而已。&br&&br&刘禅继位以后,开始册封中军的职位。蜀置前后左右中五军,中军应该就是建兴元年确定建制。中军不设将,以赵云为中护军。另外加封征南将军,迁镇东。已经是蜀国地位最高的将领之一了。&br&(私货:个人认为陈寿将关张马黄赵合传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五人分别是五个军团的第一任主事人。)&br&赵云最后还参与了一次北伐,然后去世。&br&&br&说赵云不受重用其实是个伪命题,赵云几乎参与了刘备时期所有重要的军事行动,都扮演了重要角色或者有出色表现。诸葛亮时期也以高龄随军,主力败绩的情况下依然表现出色。可谓战功赫赫了。&br&而且想来想去,同时期除了能力胜于赵云的关张黄忠,也没有谁得到比赵云更多的重用了。
赵云还是蛮受重用的。 我先说一件事情,刘备大军伐吴,原先的计划是自己先进军,然后张飞进兵江州,作为后军跟进,和入川类似——先主伐吴,飞当率兵万人,自阆中会江州。 后来张飞意外身故,这个任务交给了赵云——先主不听,遂东征。留云督江州。 这里因…
补充某某匿名用户的回答,把播客sinbasarara的评论转了过来,他认为陈宫的所做所为,为的就是回到家乡以及为了家乡的人们(当时很多人看到这段,尤其是配乐用的神思者的《百鬼夜行抄》,也的确觉得催泪…)&br&…………………………………………………………&br&曹操用人一向是看能力而不是看名气,而且其个人性格特别讨厌君子,无论是真的假的都很看不顺眼,陈宫想在曹操手底下混碗饭吃很简单,但他那票朋友怎么办,于是一个选择题就摆在了他的面前,是反还是不反。&br&与其说这是正义和邪恶的抉择,不如说他是在天下和家乡之间的选择,在仕途和朋友之间的选择,在理性和感性之间的选择,结果很明显,他选择了后者。&br&之后的故事就很俗套了,他联同张邈一起造反,将吕布引入兖州,之后被赶出兖州,取徐州守下邳,最后兵败身死,留给所有的史书两个荡气回肠的评语--智迟(1有智 2迟发),这俩字一般存在着两种解释,第一就是陈宫反应慢,第二就是吕布反应慢,很多陈宫的饭都支持后一种说法,但吕布这个锅背的确实挺怨,我觉得主要原因其实是第三种说法,陈宫在决定背叛曹操的时候为什么不投降袁绍袁术刘表而是选择了吕布,他战败后为什么又选择了正在曹操锋芒覆盖下的徐州,为什么他跟吕布互相怀疑但又绝对的依赖对方,下邳之战后他为什么又在有机会活下去的时候选择了主动求死,这些问题都并非是能用他反应慢或者吕布反应慢来解释的,唯一的解释他行为的四个字就是,他想回家。&br&他唯一的目的就是兖州,所以他需要吕布的冲击力,需要徐州的压制力,同时也需要自己用死亡所表达的凝聚力,于是他智迟的真相并不是因为他反应慢,而是因为他的第一目的暴露的过于明显,目的过于明显就导致少了机变,没有机变也就意味着行为可以被预测,行为可以被预测的后果基本上也就是反应慢。战争很大程度上打的就是心里,逼着对方率先暴露第一目的,而陈宫性情耿直直接告诉了对面他想要什么,哪里还有不败的道理,这就跟我们平时觉得愿望说出来就不灵了是一个道理,顺便一说,我的愿望就是以后的日子里都能当个穷人,你们都听到了我没的耍赖的,没有挺清楚的朋友我再说一遍,当个穷人!(嗯,当个穷人。。)&br&那么抛却第一目的,陈宫作为谋士真实的战略意识和战争素养是怎么样的呢,我个人的感觉是,如果陈宫一心一意跟着曹操干,其地位很有可能要跟荀彧比肩,主要原因我们来看下邳之战,陈宫的建议是,吕布出城守据,跟主城形成犄角之势,这个战术以曹操的进攻作为核心前提,主打防守反击,很多人都为吕布未采用而扼腕叹息,实际上没有必要,吕布就算出城,这一仗也赢不了,我们来看曹操的阵容,夏侯惇夏侯渊吕虔李典为先锋,一闪而过的还有曹仁的身影,简直就是曹操手下的CW阵容,我们可以称之为C-STAR,吕布军最强悍的一点就是冲击力和机动性,C-STAR的侧重点明显也是大前锋,曹操很乐意跟吕布硬碰硬,也就是说吕布出城并不会起到什么实质性的作用,况且陈宫的战术思路吕布出城也只是防守,完全忽略其最大优点的机动性,所以说这个战术的目的并不是打赢,而是告诉某个人我们愿意并且有能力跟曹操硬碰硬,这个某人,就是袁术。&br&按照当时普世价值的标准来说,这是一个坏人。在下邳之战的时候,袁术忙着称帝而且遭遇了灾荒,但陈宫的战术思路无异于直接告诉了袁术,你只要出兵就能拿下徐州,所以吕布没出城最严重的后果就是,袁术无法确定吕布抗操的决心,万一老夫出兵出到一半你投降了岂不是浪费老子的一片真诚,更重要的是吕布的求助让他认为他出兵的目的是为了救吕布而不是分徐州,作为一个把眼前利益看的比较重的人来说,救吕布毫无意义。所以说同样是向袁术求助,陈宫的手段明显要比吕布有用,而且显得既强硬又高冷,我没有求你,是你自己来的,我就是这样洒脱的汉子。&br&直接向袁术求助的后果就是袁术要求联姻,我一直都觉得联姻这种手段十分扯淡,董卓曾经要把女儿嫁给孙坚的儿子,但直到孙坚死了之后董卓还要扭脸问一下,孙坚到底有没有儿子,曹仁的女儿嫁给了孙匡,曹彰娶了孙贲的女儿,但孙策依然随时准备奇袭许昌,孙权把妹妹都嫁给了刘备,但依然坚定的杀掉了刘备的义弟关羽,由此可见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并不是在这个时代才消失的,而是人类文明史上就从来没有出现过这种东西。但即使这种虚无缥缈的承诺,吕布也没有做到,这也导致了下邳之战的描写必须非常的潦草,吕布一败再败,固守再败,卒。&br&但我们明显能够看到,陈宫的思路以及手段从曹操还未出兵之时就已经确立,那就是诱袁抗曹。如果这样还不算是决胜千里,如果这样还算是有谋而迟,那你告诉我什么才是真正的谋士。在下邳即将告破之际,陈宫说了八个字:逆贼曹操,何等明公!这是史上记载他唯一一次最激烈的情感表达,有谋而迟憨厚耿直的陈宫理解这八个字用了六年,而王佐之才机鉴先识的荀彧参透这八个字却用了一生,这实在是莫大的讽刺。&br&在这之后,他跟曹操最后一次交谈中,又变成了冷静深沉温润如水的模样,甚至连称呼也变成了明公,但这些依然是为了他的家,于是我宁愿相信,在历史上曾经存在着这样一个人,在尔虞我诈的理性争锋中他选择了直面自己的感情,在逐鹿天下的社会潮流中选择了本分的留在自己的家乡,我一直都觉得不管你离家有多远,朋友跟你的 差距有多大,你是处在人生巅峰享受荣耀,还是处于低谷风雨飘摇,你的心里终归是要有个陈宫一样的形象,他会告诉你,哪些人永远是你的朋友,哪个地方永远是你的家。&br&…………………………………………………………&br&来自于播客sinbasara的《有家,有爱,有欧派,游戏中的爱家情怀》
补充某某匿名用户的回答,把播客sinbasarara的评论转了过来,他认为陈宫的所做所为,为的就是回到家乡以及为了家乡的人们(当时很多人看到这段,尤其是配乐用的神思者的《百鬼夜行抄》,也的确觉得催泪…) ………………………………………………………… …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很少将 纳入评价体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