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海石化工程有限公司区属什么街道

' vspace="5" border="0" width="146" height="70" />
' vspace="5" border="0" width="146" height="70" />
' vspace="5" border="0" width="146" height="70" />
澥浦镇人民政府主办 设计制作
Copyright&2011 by 镇海澥浦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浙ICP备号-2镇海区(镇海区 ,中国浙江省宁波市下辖区)_百度百科
?镇海区 ,中国浙江省宁波市下辖区
(镇海区 ,中国浙江省宁波市下辖区)
本词条已参考进行整理;如果您有建议或想参与整理,欢迎您与一起交流。
镇海区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境东北部,中国大陆海岸线中段,长江三角洲南冀,沿岸。东屏,西连,南接,北濒,与上海一衣带水。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列宁波市镇海区为第一批国家试点。镇海区辖4个街道、2个镇,2012年底,户籍人口22.76万人,陆地面积218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1公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1]
镇海区历史沿革
镇海历史悠久,小港横山下、沙溪蛇山山麓,均发现有人类居住的遗迹
亚洲十大炼厂——镇海炼化
春秋末建国后,其地始有所归属。
秦王赢政二十五年(前222年)置会稽郡,立县,因本地处句章县治之东,故称句章东境,为时843年。
唐武德4年(621年)析古句章,分置姚、鄞两州。八年,更鄞州为鄮县,本地改称鄮县东境。唐元和四年(809年),在鄮东甬江口建望海镇,为镇海建治之始。
后梁开平三年(909年)5月,吴越王钱镠巡视明州,筑城于望海镇;闰八月,钱镠因望海镇地滨海口,有渔盐之利,奏置望海县(《》),为建县之始。未几改为定海县。当时县境仅
辖清泉、灵绪、崇邱和金塘四乡。
宋熙宁十年(1077年)划鄞县灵岩、泰邱、海晏三乡归定海,元丰元年(1078年)划金塘隶昌国,清泉析为东西两乡,自此县辖七乡,定为上县。
元时建置袭宋制。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昌国废县改卫,原昌国县境(今)统隶于定海县,直至清康熙年间。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改原定海县为镇海县,定海建名达778年。次年,析出原昌国境另建定海县。至此,舟山归属镇海为时300年。镇海县建置相沿民国时期未变。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因政治和经济建设等因素,建置更迭与县境变化甚频。1954年底,北部10个乡镇划归慈溪县(今);慈东的河头、长石等5乡划属镇海;杭州湾口滩浒岛划归嵊泗。1958年自余姚县划入汶溪乡;同年底撤县并入宁波市,1963年1月恢复镇海县建置。1985年7月,再次并入宁波市,同年10月正式撤销县建制,建立宁波市镇海区,镇海县名共历299年。县自始建至撤销为时1077年。[2]
镇海区行政区划
镇海区地图
截至日,镇海区辖4个街道、2个镇,24个居委会、62个村委会:、、、;、,镇海区府位于招宝山街道。[3-4]
镇海区地理环境
镇海区地理位置
镇海地处北纬30°、东经121°,中国东海之滨,位于中国大陆海岸线中段,南冀,东端,东屏舟山群岛,西连宁绍平原,南接北仑港,北濒杭州湾,东接、南接,西连市、北临,与上海一衣带水。自古以来镇海是中国对外交往的重要口岸之一,素有“浙东门户”之称。随着和的建成,镇海成为西联宁波,北通上海,东邻舟山的交通节点。[5]
镇海区地形地貌
镇海区地图
镇海区陆地面积246平方公里,地形狭长,地势西北、东南两端高,中间平,甬江由西南流向东北入海,横贯境内中部。全区地形分西北平原低丘、中部丘陵平原和东南丘陵岛屿三大类型。甬江以北为西北平原低丘,属宁波北部水网平原,系冲积、海积湖泊、河泊淤积形成,地表高程2~3米(。下同)。平原西北缘为低山丘陵,属四明山余脉,高程均在100~400米之间。甬江以南为中部丘陵和平原间隔地带,其丘陵属天台山余脉,高程多在200~500米之间。以灵峰山体相隔,山以西称长山平原,与鄞东平原连成一体,为第四纪冲积、海积和湖泊、河泊淤积形成,地表高程2~3米;山以东为大碶─柴桥平原,北沿金塘港,西南两面为和山脚线,亦为海浸沉积形成,地表高程2~3米。境内东南丘陵岛屿,称穿山半岛。其山体系天台山余脉延伸,半岛南北两侧棋布大榭、等岛屿20余个。环海山间多峡谷平原,系洪积和海积形成。[4]
镇海区气候特征
镇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6.3℃,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持续时间231天至235天。年有效平均积温4920℃至5030℃。无霜期237天,年降水量毫米,年雨日148天。年日照时数为1944.3小时,日照率为44%。但夏秋间的台风,春季低温多雨和秋季多阴雨。[6]
镇海区人口
镇海区人口
1949年,全县总人口282313人,1985年增至493893人,增长75%,年均递增率2
宁波市镇海区
0.8‰。1954年至1985年31年间,出生261924人,年均出生率20.33‰,其中年18年间,年均25.4‰,属高出生值。年12年出生率12.9‰,向低生殖转化。31年死亡95598人,年均死亡率7.35‰。30年左右净增166410人,年均增长率13‰。
2004年底:镇海区总人口220186人,其中农业人口87326人。
2008年底,户籍人口22.4万人。
2012年末全区按户籍统计总人口22.76万人。[4]
镇海区民族
镇海区属于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基本上没有世居的少数民族,在镇海区的少数民族多是从外地迁入。镇海区有少数民族常住户藉人员800多人,26个民族(畲、苗、土家、侗、蒙古、壮、满、回、藏、布依、高山、维吾尔、俄罗斯、瑶、白、佤、仫佬等),来源以婚嫁和大中专学生就业为主,少数民族流动人口5000多人。
镇海区经济
镇海区工业
1912年县城办贫民习艺所,艺徒40名,置金工、印刷、染织等机械;1913年,县人樊时捐集资创办公益布厂于大校场,人工织布机300台,工人300余名;1915年李乐峰兄弟在东河塘开办镇益布厂,有木质织布厂24台,职工60余名。1915年大碶俞某在汤家桥首办机器轧米厂。抗战胜利后,大碶地区碾米业公会创建流动机器轧船21艘,驶至各村落为方便农民轧米。  【酿造业】
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创李泉昌酱园于县城;1838年在骆驼桥开创盛滋记酱园;道光三十年(1850)县城办元记酱园。
民国6年(1917)陈雍琅集股金8万元,购置62千瓦,于县城西门外创华明电灯公司,至1922年停办。
1922年县人傅宗耀、王荇邜等集资5万元置45马力蒸气机配35千瓦发电机3套,于招宝山南麓办明明电灯公司,后因连年亏本于1938年8月闭歇。  笠山风力发电站。1979年中国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签订协议。开发署出资金9.3万美元,中国出12万人民币,购置美制10千瓦一台,英制4千瓦一台于小港笠山巅建风力发电站。  镇海─舟山高压直流输电试验工程。1980年经国家计委、科委批准,建100千伏直流输电整流站于大碶芦山,由大陆经海底电缆向舟山本岛输送电力100兆瓦。12月正式投入运行。
据史载唐代宗时(762~779年)鄮县为中国105个有盐县之一,即指鄮县东境的镇海地。宋宝庆《四明志》说当时县境内“鱼盐富衍”。明嘉靖《定海县志》认为“其盐之所煮,与象(象山)相埒”。
  宋置清泉、龙头、穿山、长山4盐场。明代聚为56团。清康熙二十二年聚39新团,煎灶434座,办税灶田亩。  宋代年产盐量12785袋。元延祐年间各场岁额煎盐数合计29874引,折今合计5969.6吨。明隆庆三年(1569年)各场岁额为47849引,折今合计为4785吨。清宣统二年减至18995石(474.88吨),年年平均1252.5吨。  解放后1966年年产原盐上万吨,1985年达52655吨。
2012年镇海实现工业总产值2316.19亿元,比上年下降3.7%,但降幅自8月份起,呈筑底回升走势;工业销售产值2285.71亿元,比上年下降4.5%,产销率为98.68%;实现利润总额52.11亿元,比上年下降47.0%,但降幅逐季收窄。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198.21亿元,下降4.4%;工业销售产值2171.84亿元,下降5.7%,产销率为98.80%;实现利润总额52.51亿元,下降46.0%。2012年区属实现工业总产值946.90亿元,比上年下降1.5%;工业销售产值935.17亿元,比上年下降0.5%,产销率为98.76%;实现利润总额18.29亿元,比上年下降52.4%。
镇海区农业
镇海在宋代已有水稻品种25个,明嘉靖时稻作达6类46品种之分。麦、豆、瓜果、菜蔬也有98个品种。植棉业始于晚清光绪年间。  解放前粮食不能自给。1927年镇海县人均占有原粮430市斤;1934年镇海县输入大米41.4万石,麦4.24万石。1945年人均原粮约374市斤。  解放后1949年人均原粮263.5公斤;1960年达302.22公斤;公斤,最高为1984年为545.13公斤。
2012年镇海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77亿元,比上年增长6.1%,其中,农业产值7.60亿元,增长6.9%;林业产值0.20亿元,增长6.7%;畜牧业产值2.54亿元,增长4.2%;渔业产值0.16亿元,下降1.4%;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27亿元,增长5.1%。农作物播种面积14.86万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6.01万亩;蔬菜播种面积4.91万亩;花卉苗木种植面积2.05万亩。粮食产量2.50万吨,蔬菜产量8.54万吨。
镇海区资源
镇海区水文资源
甬江与招宝山大桥
镇海区平均水资源总量52889万立方米(含重复利用水),其中地表水资源48759万立方米,占总量92.2%;地下水资源4130.72万立方米,占总量7.8%;人均水占有量1100立方米,亩均水量1230立方米。镇海区多年平均降水总量11.009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年径流深470~920毫米;径流总量5.09亿立方米。时空分布规律与降水相似。
镇海区潮汐资源
口属非正规半日潮型,24小时50分为一周期,涨潮、落潮时差为6小时左右。但受天气变化等因素,涨潮时间误差为1小时左右;镇海最大潮差1.9米,平均潮1.75米;表层平均涨潮流速69厘米/秒,平均落潮流速58厘米/秒。
海浪,镇海附近出现海浪有风浪、涌浪和混合浪3种类型,但以混合浪为主。海面出现海浪波高平均值0.5~0.8米,最大波高1米左右,周期3.0~4.0秒,浪向多偏东。冬季海面经常出现8~10级偏北大风,由此产生偏北大浪,涌浪平均波高0.5~2.5米,最大波高1.0~3.0米,周期4.5~6.0秒。
镇海区滩涂资源
镇北涂。区东北沿海,东起镇海港区外游山,西北至澥浦巴子山,外沿灰鳖洋,东西长16.5公里,南北宽1.5公里,面积20.8平方公里。系淤泥、粉砂泥组成,落潮时间长,涂泥深厚,盛产泥螺、、跳鱼等涂产。
镇海区动物资源
镇海区有兽类29种,据民国《镇海县志》记载,在明清时代,江南常患虎灾,白昼啮人;数次猛虎入城。最后至1941年郭巨斢岙猎获1头,解放后矢见。其它兽类数量日益减少,野猪类有所增加。常见鸟类有42种,原有老鹰、喜鹊、乌鸦、百哥甚多。自抗战开始至解放初期因大松林及樟、柏古树砍伐严重,兽类鸟类失去筑巢场所而锐减,至今仅山区偶而有见。两栖类动物-,产于瑞岩寺林场溪流,为浙江省保护动物。
镇海区植物资源
海滩涂草本植被,总长约89.7公里,滩涂塘堤两岸芦苇丛生,塘下滩涂尚有三棱藨草、盐田碱蓬、等,草本植被覆盖率40~70%。沿海丘陵针叶林占镇海区林地30.92万亩的90%,暖性针叶林主要有、黑松和杉木,其中马尾松达19万亩;温性针叶林主要柳杉、金钱松等,仅少量分布。沿海丘陵阔叶林,现存多为次生类型,主要由、、、、、赤皮椆、等,多分布在林场、共同、杨岙和招宝山。沿海平原竹林植被,常有香樟、木荷、杉木、毛竹。
镇海区交通
镇海区航运
光绪十六年(1890),置海龙轮首航镇甬线。
1896年行驶宁波─舟山─海门的济安客轮在镇海靠埠。
1898年云龙足踏轮行驶镇甬线。
光绪二十八(1902)有3艘轮驶五山头线(舟山群岛)。
1936年间,在县城靠泊大小班轮29艘,共23566吨位。
1937年“七·七”事变后,是年冬甬江口沉船封港,自此外海航运业一落千丈。至解放后逐渐复苏。
镇海区公路
1931年9月始建鄞镇慈公路,1933年8月建成,全程44.2公里,镇海县境31.82公里。  1932年10月由鄞镇两县筹筑宁穿公路,1934年7月建成,1938年2月路基掘毁停车。  1935年1月建成镇骆公路,由镇海县城至骆驼,长13.5公里。1938年路毁。  1933年至1936年连成自镇海江南至大碶的镇大公路,全长14.3公里。1938年初掘毁。  1935年1月建成慈龙公路。自慈城南门至龙山邱王,全长19.2公里,县境内长13.2公里。1938年春路毁。  1935年1月建成自汶溪至骆驼的汶骆公路,长8.15公里,1938年春路毁。
截止2013年,区内主要公路有(镇海段)、长邱线、庄俞公路、汶骆公路、骆霞线、镇骆公路、河横公路、海天公路、宁镇线、望海公路、慈海公路。
镇海区高速公路
镇海区铁路
1916年在伏龙山南麓的三北轮埠公司码头配套的龙山铁道建成,长约1.6公里,行驶小火车自站房至码头,运送货客。1937年底拆毁。自大碶璎珞河头越育王岭至鄞县宝幢铁轨,长3公里,由大碶人乐振宝出资承建,1933年建成行驶小火车。1941年被日军拆毁。
镇海区政治
镇海区主要领导
区委书记区 长
副区长李 斌
副区长 副区长张 颖 副区长副区长胡央娣 副区长 副区长本表格参考资料来自镇海区人民政府网、镇海新闻网[7-8]
镇海区机构设置
公安分局教育局
民族宗教事务局
经济合作局审计局监察局
卫生局财政局
环境保护局
商务局住建局
统计局广电局本表格参照资料均来源于宁波市镇海区人民政府网[9]
镇海区社会
同义医院1917年旅沪县人叶雨庵等人倡建于庄市横河堰,1919年9月开诊,设病床30张;1925年扩建,设病床75张,置30毫米X光机一台、显微镜3架、普通手术床1张、高压消毒器2只并架设电线自宁波永耀电力公司供电。
截止2012年,镇海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8.3%。投入运行,二期工程建设动工,妇幼保健院、骆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迁建完成。2012年末镇海区共有各类医疗服务机构235家,其中,医院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家,社区卫生服务站47家,村卫生室89家,门诊部13家,疾控监督2家,妇保机构1家。镇海区共有医院病床2518张,拥有专业卫技人员3056人,其中,医生1121人,护士(护师)1213人。[10]
1948年,镇海籍(沙河乡楼家人)运动员楼文敖参加在上海召开的中国第七届运动会,以16′08″、32′47″成绩获得5000米、10000米中国全国冠军,并保持解放前中国田径5000米、10000米最高纪录。
从1999年开始,镇海区建造了127条健身路径,其中社区平均2.5个,行政村健身路径建造率达90%以上,健身路径已进入镇海区最偏远的九龙湖镇山区。镇海区公共体育场地面积4.8万平方米,人均公共体育占地增至0.22平方米。
截止2012年,镇海区已建立了13个群众性体育社团,90余个业余体育队伍,30多个晨晚(练)点,9个社区健身辅导站,培训了354名社会体育指导员。
据旧志记载,佛教在东汉时已传入县境。灵峰山在东汉明帝时即称为佛国道场。唐、五代时佛教传播甚盛,唐代县境内已建佛寺15座:天宝中,灵岩禅院元和长庆间,觉海禅寺会昌间,观音讲寺大中间,总持讲寺咸通初,泗洲教寺咸通初,伏龙禅寺咸通初,华岩禅寺广明初,真修讲寺大顺初,兴善教寺大顺初,资圣讲寺大顺初,瑞岩禅寺景福初,净居禅寺乾宁初,明慧禅寺乾宁初,佛岩禅寺天复初。
截止2008年,镇海区有经合法批准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19处,其中佛教寺庵8处,基督教堂9处(另有教堂下属聚会点3处),天主教堂(祈祷所)2处,道教、伊斯兰教等在镇海区还没有经合法批准的活动场所。佛、道教信徒属于松散型,人数难以统计;经常在镇海区宗教活动场所过宗教生活的基督教徒约2500人,天主教徒约300人。
镇海区教育
宋崇宁三年(1104年)始建县学。南宋学者(年)设南山书院讲学,倡镇海县诗礼之训。元代设社学,明嘉靖前有社学25所。宣统元年有各类学堂57所。1920年镇海县有国民学校120所,学生8000名;30年
代初达到212所。  宣统三年(1911年)创办镇海县立中学堂,1912年改为镇海县立中学。
截止2012年,镇海区增3家省三级幼儿园,拥有各级各类全日制学校33所,其中,普通中学12所,小学21所。各类幼儿园68所,各类成人文化学校5所。年末小学在校生25316人,初中在校生10353人,高中在校生4897人,职业中学在校生2252人。幼儿入园率达99.8%,小学入学率达100%,初中入学率达100%,高中入学率达98.0%,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达100%,高校统考报名录取率达95.39%。
镇海区旅游
镇海区九龙湖风景区
旅游区总面积36.05平方公里,属中丘地貌,内有九龙湖水库、郎家坪水库、小洞岙水库和三圣殿水库四个水库,水域面积达3平方公里;北面的达蓬山高428米,为旅游区最高峰。
九龙湖旅游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植被良好,属。九龙湖旅游区依山傍海,旅游资源丰富。九旅游区北部的达蓬山上有佛迹寺、佛迹洞、秦渡庵、千人坛、方腊寨、求仙亭等人文胜迹,唐代名寺香山寺也在重建中。旅游区内还有文种桥、净圆寺、小洞岙唐代青瓷窑址等景点。[11]
镇海区镇海口海防遗址
招宝山上戚继光修建的威远城
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处镇海甬江入海口一带。镇海招宝山被称为“浙东第一山”,和北仑小港招宝山金鸡山一道成为“郡之咽喉”,地势险要,历代为海防要地。宋设沿海制置司,由统制、统领率水军驻此,扼守海道。明初置定海卫,抗倭时卢镗、俞大猷、戚继光先后驻守,并建威远城。鸦片战争时,钦差大臣裕谦监防督战,林则徐协助海防。中法战争时,浙江提督欧阳利见、宁绍道台薛福成等筑防御敌。1940年7月,国民政府军队第十六师、一九四师与登陆日军激战退敌。历次抗击外敌入侵中,留下诸多海防历史遗迹。以“商舶所经,百珍交集”,命名的招宝山上现存威远城、月城、安远炮台等古迹,既是抗御外侮的海防历史博物馆,又是旅游之地。[12]
镇海区镇海楼
位于镇海城区中心,始建于南宋,重建于明洪武年间。楼台用条石砌成,长32.8米,高5.9米,是当地海防的历史见证。
镇海始筑于唐乾宁四年(897年),距今已有1090余年历史,现有部分为清代乾隆年间所建,解放后曾有所加固。海塘东起巾子山麓,西北至俞范嘉燮亭(蛟川街道),全长4800米,宽3米,高9.9米至10.6米,为夹层石塘,东段1300米为“城塘合一”部分。这种形制为浙江省沿海所罕见。由于城区的发展和滩涂的开发,后海塘现已失去了捍城防讯的功能。1989年12月,后海塘被公布为浙江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镇海区郑氏十七房
郑氏十七房是由郑氏先祖在南宋时期,从河南荥阳迁徙镇海而建。经保护性修复、开发,现已形成民俗文化旅游胜地和中华传统节庆文化传承基地。村落设计呈棋盘形,整体建筑以幢为单元连成庭院,融合
郑氏十七房
了北方“合院”的大气,浸染了南方楼榭的玲珑,是中国国内现存规模最大且保存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落。景区一期保护工程占地100余亩,规模宏大。据史书记载:十七房有三宝,旗杆最多,最高,宁波都能看得到;十七房三年不下雨,河水不会干涸;十七房马头墙最多,一级要比一级高,台风吹不倒。郑氏十七房是宁波商帮的最早发源地之一。十七房宅上有街,街中有市,市中有店,有铺,有坊。宅外有环河,家家有埠头,小河外有大河,河边小桥流水,杨柳拂岸。十七房水系直通宁波、海上,从这里走出了晚清最大的全盛民信局创办人郑景丰、“老凤祥”创始人郑熙、老北京“四恒银号”兴办人郑世昌,中国第一家大型冷藏企业的开创者郑方、英雄墨水肇始者郑尊法等一批批商业巨子。[13]
镇海区招宝山风景区
位于城东北部,古称侯涛山,又名鳌柱山。侯涛即由“波涛汹涌,惊浪拍天”得名;鳌柱皆因山巅原建有“插天”;招宝则是“南舶所经,百珍交集”,寓有“”之意。
招宝山南北长0.6公里,东西宽0.32公里,占地22.6公顷,最高点海拔80.2米,是
宁波市风景区之一。距宁波市区15公里,南吞甬江,北临东海,西接古海塘,与南岸的金鸡山隔江相对,是六邑之咽喉,“全浙江之关键”的水陆要冲。自唐宋以来,镇海一直为中国海防和商贸重镇,是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招宝山见证了镇海历史发展的全过程。
招宝山景区由15个风景点和纪念地组成,即:、、吴公纪功碑亭、巾子山、、半山亭、揽江台、棋子坪、明清碑碣、宝陀禅寺、观音阁、宝泉池,摩崖石刻、紫竹林、登云坊。[14]
镇海区特产
、、、榨菜、、猪油汤团、小黄鱼、丹桂等。
镇海区荣誉
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区
浙江省首批小康县(区)
中国院士之乡
中国书画之乡  浙江省级生态区  中国科普示范区  中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县、区)  中国技术市场工作先进集体  中国文化先进县(区)  国家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  中国社区建设示范城区  中国文化先进区  中国体育先进区  中国绿化先进集体  浙江省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县(市、区)[15-16]
镇海区文化艺术
镇海区镇海龙鼓
镇海龙鼓是汲取本地传统龙舞和锣鼓经精华,经重新整理、揉合,创编的一种大场面、大气势同时又富于海洋风格的全新民间表演艺术品种。其初创于1999年,2000年获浙江省广场舞蹈大赛金奖,2001年获中国民间文艺“居庸关长城杯中华鼓舞大赛山花奖”等多种奖项。
镇海龙鼓演出时,可根据需要,决定演出时间长短与出场人员多寡。队伍多时可达百人,少则四、五十人亦可。
镇海龙鼓从传统的舞龙和锣鼓经中创新而成。其主要表演形式为龙形鼓2条,每条113节,分则为鼓,合则成龙,另置14只大、中、小型京鼓、红堂鼓和定音鼓(其中最大红堂鼓直径1.6米),又有大、中、小锣与钹54(面)副。表演时,以鼓为引,锣钹齐鸣,或作长龙状翻动、奔走,或随锣鼓节奏的变化,作各种队形变换。[17]
镇海区蛟川走书
早期蛟川走书仅一人演唱,没有乐器伴奏,也无后场和唱,艺人只用两只酒盅,一根竹筷,有节奏的敲打,自唱 自和。
抗日战争前夕,逐渐演变成以一唱一和的形式,在庙宇、祠堂或晒场地用木板搭成一个小平台,演唱者开始用静木、纸扇、手帕等作小道具,伴奏也改用竹板、竹鼓打出有板有眼的节奏,并在落调时用清口唱和“哎哎哩啊……”的基本调。
抗战胜利前夕开始使用、等乐器进行伴奏。
解放后发展到多档形式,有时还增加、三弦、箫、笛等多种乐器伴奏。
蛟川走书是宁波地方曲艺中的一个乡土气息浓郁、风格独具的曲种。追溯渊源,据蛟川走书老艺人口传,约光绪年间,一个住在镇海县城小南门名叫谢阿树(又名谢元鸿)的蛟川走书艺人,因所住小南门拱形城墙上刻着“蛟川”二字,遂以此为名,称“”。[18]
镇海区著名人物
镇海是海外“”的重要发源地。
世界船王——包玉刚
涌现了以世界船王、影业巨擎和以及港澳两地立法会主席:、等人士为代表的镇海籍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外籍华人有5000余人。镇海籍的科学家、艺术家层出不穷,生物学奠基人、英国诺丁汉大学原校长等是26位镇海籍中国“两院”院士中的杰出代表,并涌现出了连环画家、国画家、油画家等20多名书画家。[19]
()出生在龙山(今慈溪市)一家小杂货铺里。6岁丧父,靠其母做针线活抚养成长,仅读了3年私塾。15岁时到上海为学徒,曾在鲁麟洋行和道胜、荷兰银行当买办。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向清廷捐了个道台虚衔。进而筹资创办航运企业。历任上海总商会会长、中国工商协会会长、中国商会联合会副会长、上海航业同业公会理事长等职。
()1899年9月于上海虹口张家湾捐地28亩,出银10万两,创办澄衷学堂(后改名澄衷中学),但未及建成,便于光绪二十五年十月逝世。其子贻鉴、贻钊承父志,两次捐银20万两办学,使澄衷学堂成为上海创办最早、声誉最隆的民办学校之一。
()出生于石门前蒉村的一个贫农家里。民国18年到浙江兴业银行,任该行董事,经营房地产业,先后担任上海市房地产业同业公会主任委员、上海市政府土地估价委员会主席等职。民国24年任新裕纺织厂经理。民国35年浙江实业银行购得英商汇德丰洋行的扬子江拖驳公司,该行邀其出任总经理,垫款5万元,作为蒉的股金。此后,浙江实业银行将所属的和新纱厂、云飞汽车公司、四明电话公司、宁穿(宁波至穿山)长途汽车公司交由蒉经营。人称“宁波帮”。
:1893年12月生于上海,是近代镇海方氏子弟。
:香港邵氏兄弟影业有限公司总裁,是影业之王,曾被香港学术界投票推选为最成功的十大企业家之一。他的“邵氏影业”也曾被列为香港十大财团之一。
()钟包村人,系包兆龙次子。人称“东方船王”。1963年加入英国籍,1976年英国女王授予爵士,比利时国王、巴拿马总统及日本天皇授于勋章、奖章。
:女,1905年生,城关朱家花园人。出身富裕家庭。1937年“七·七”抗战开始,投入救亡宣传活动,参与救护遭日机轰炸的死伤人员。日,在台北壮烈就义。
()庄市镇人。1959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是第二、三、四届中国政协委员,第四、五届中国人大代表,中国作家协会理事。
()1956年8月当选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原教育部副部长,第一至三届中国人大代表。
.中国城市低碳经济网.[引用日期]
.宁波市镇海区人民政府网[引用日期]
.镇海人民政府网[引用日期]
.宁波市镇海区人民政府网[引用日期]
.宁波市镇海区人民政府网[引用日期]
.宁波市镇海区人民政府网[引用日期]
.宁波市镇海区人民政府网[引用日期]
.镇海新闻网[引用日期]
.宁波市镇海区人民政府网[引用日期]
.宁波市镇海区人民政府网[引用日期]
.宁波新闻网[引用日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引用日期]
.凤凰网[引用日期]
.招宝山旅游景区网[引用日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网[引用日期]
.中国网[引用日期]
.宁波文化网[引用日期]
.宁波晚报[引用日期]
企业信用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镇海石化海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