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们:火风是哪位活佛转世知道这尊佛叫什么佛?什么时期的作品?

南怀瑾先生:佛教里的得道是指什么?道在哪里呢?人从哪里来?拜了老师就会得道?就会成佛?当面授受就有密法?就得道了吗?
&&首推于&日
浏览(14045)|回应(0)
南怀瑾先生在《庄子》一书中提到:& & 道在哪里呢?& & 不在老师那里,也不在菩萨那里,道在你自己那里,“自本自根”,自己本来有的。所谓明师传道,不过是把他的经验告诉你而已,你拿着他的经验比着去做,找出得道的道是什么,不是他给你一个什么东西,道不是钞票,钞票给你也会用光的,道不会掉的,是“自本自根”的。这个道在没有天地万有之前,就永远存在了,这才是“存在主义”。“神鬼”,鬼靠什么来迷人呢?就是靠这一点道的灵光,这个“神”是动词不是名词,鬼得了这点道的灵光就更神了,不然就是一个笨鬼。“神帝”,得了这个“神”才可以做上帝,不然就是“下帝”了,那就不行了。&&&“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这里就是老子观念的发挥,老子讲,道“恍兮惚兮,其中有精”,就是这个道理。“太极”是上古的名称,我们读了《庄子》,再看孔子著《易经"系辞》就知道,“太极”这个名词也非孔子所创,也非庄子所创,是上古老祖宗所传下来的。“太极”这个名词代表宇宙初生那一点那个东西,等于现在讲的物理动能最初的那一下。至于“无极”是我们中国文化后来所造的。老子的徒孙列子的书《列子》上,在“太极”上面创了“无极”“无始”等五个名词。“六极”就是六合,就是空间,东南西北上下。中国过去讲宇宙只用六合,这是在春秋战国的时代。到了秦汉以后,用八方,所谓“八方风雨会中洲”,这是康有为有名的对子。到了佛学进入中国,加成了十方,所谓十方,即四方四隅和上下。“上古”是无始以来,非常古老。这一段用高、深、久、长来形容道。&&& &&得道之后& & 豨韦氏得之,以挈天地;伏羲氏得之,以袭气母;维斗得之,终古不忒;日月得之,终古不息;堪坏得之,以袭昆仑;冯夷得之,以游大川;肩吾得之,以处大山;黄帝得之,以登云天;&&&& & 这是《大宗师》比较精彩要做结论的地方了。“豨韦氏”是仁王,如果我们研究远古史,学者们都把它拿掉的,在中国古文化里,像我们小时候读书时就知道,中国这个民族这个文化有多久呢?已经有几百万年以上了。最初是天皇地皇人皇,人皇以后伏羲才出来画八卦,在这以前都是无文字的。那时我们这个世界跟天人是来往的,人都会飞的,同佛家的说法一样。太阳月亮就像挂在门口的电灯,后来人越来越坏了,这个地越来越离开天了。到现在没有办法,只好用太空船,慢慢地想回去。& & 人从哪里来?& & &不是猴子不是细菌变的,是从天上下来的,老祖宗下来后,看见地球荒岛一个,很好玩,因为不用吃饭身上有光,飞来飞去的,就在地上流连久了,后来贪吃盐巴,因为别的星球没有,吃了盐巴骨头结实变重了,飞不起来,就留在地球上了,又后也是吃了苹果出了毛病了。但是我们现在认为那些是神话,究竟是不是神话呢?这是一个问题了。譬如说现在的美国同学,找出《山海经》来拚命地研究,结果研究出来在《山海经》上,大禹王治水已经到了美国了,变成有根有据的事情,传说纷纷。岂止宋朝,其实唐朝我们中国都有人到过美国,只是觉得那里荒凉得很,没什么意思。&&&“伏羲氏”画八卦,是得了道的人。道是无形无象的,只是做功夫的方法各有不同,“伏羲氏”得了道,“以气袭母”,以修炼气而成功,长生不死。“维斗得之,终古不忒;”“维斗”是天上的北斗七星,北斗七星得了道,所以它就坐天体的主宰,指挥天体。我们中国文化发达得最早的是天文。过去我们把天体分成二十八宿和三垣——紫薇、少微、太微。类似于我们现在讲天文的经纬度。经纬度是西方的划分法。& & &我们把天体分成三垣、二十八宿,就是把天体星座的范围,划分为二十八个部份,为什么叫“宿”呢?这是指每天太阳从西方落下去的时候,东方天上是那一个星座出来,这星座就是“宿”。这出来的星座,每个月不同,每半个月不同,每七天不同,所以分作二十八宿,又分为十二辰,作为时间与天体的关系。过去发现了北斗七星,就是现在西方人所指大小熊星座之际。在夏天我们可以看到一条银河,在银河的背面,那七颗最亮的星就是北斗星,把七颗星连起来,象舀水的瓢,古时叫“斗”。现在的天文学,也没有离开我们老祖宗那个原则。整个天体那许多星星,都是以北极星作为中枢,众星拱卫着它。每到晚上,北斗七星的斗柄前方,一定有两颗最亮的星,很容易看见,这两颗星叫“招摇”二星,像两个眼睛一样,现在常讲“招摇撞骗”就是出自这里。我们夜观星象,春夏秋冬北斗星斗柄指的方位都不同,在春天指东方,夏天指南方,秋天指西方,,冬天指北方。我们小的时候,这些天文学知识在哪里学的呢?在竹床上学的,夏天夜里在竹床上一躺,一面打蚊子,一面“卧看牵牛织女星”。&&&“日月得知,始古不息。”太阳月亮因为得了道的功能,所以永远挂在天体上。“堪壤”就是泥巴。昆仑山何以那么高呢?是一点一点的泥巴垒积起来的。“冯夷”是什么呢?是水仙,太平洋大西洋的水都归“冯夷”管的。“肩吾”是古代神仙的名字,他得了道永远在高山上活着不会死。& & 由上古到了我们老祖宗黄帝,“黄帝得之,以登云天;”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黄帝自得道以后,活到一百一十岁,共计在位时间一百年。后来因修道有成,便在鼎湖白日飞升,上天作神仙的共祖了。鼎湖在安徽黄山上,在鼎湖天上下来一条龙,黄帝骑上龙就上天了,一般干部就抓住龙背龙尾,差一点的,就抓住龙须,跟着飞升,结果龙须断了,落下来变成神仙,所以长生不死。因此,后来就有“攀龙附凤”的术语,用之于君臣风云际会的颂称。& & 颛顼得之,以处玄宫;禺强得之,立乎北极;西王母得之,坐乎少广。莫知其始,莫知其终。彭祖得之,上及有虞,下及五伯;传说得之,以相武丁,奄有天下,乘东维,骑箕尾,而比于列星。&&&“颛顼”是上古的一个帝王的名字,这个帝王得了道,“以处玄宫”;死后做了北极的主宰。“禺强得之,立乎北极”;禺强是神话中管北极深海的神,据说是中国人,所以北极的主权是我们的,将来你们到北极探险,找找他看。“西王母得之,坐乎少广。”少光是天的名字,在佛经中“三界天下图”有这个天的名称。“西王母”据说是玉皇大帝的妈妈,永远是二十几岁的样子,她的丈夫在东王宫,他们九年才见一面,都是得了道的人,他们生的儿子玉皇大帝就当中央的主宰。这是中国的神话。你们研究比较宗教,把各种宗教收拢来一研究,会发现天上非常闹热,西方有西方的区域,我们有我们的区域。& & 这些人都得了道,所以能变成神,“莫知其始,莫知其终。”这一班老祖宗,不知道活了多长。至于同我们比较相近的是彭祖,彭祖是可以考证的,据说他是唐尧时候的人,活了八百岁,实际上,如果照《神仙传》上讲,他到现在还在。彭祖是南方楚国湖北一带的人的祖先。“彭祖得之,上及有虞,下及五伯;”“五伯”就是到春秋战国时期,他还活着。那么上面讲的是出世,你看庄子好像乱扯一阵,把老祖宗神话都拿来了,这些人在社会世间,把国家治好了,功德好事做完了,最后走了。得道了,不生不死。后世就要差一层,得了道当宰相,“传说得之,以相武丁,奄有天下,乘东维,骑箕尾,而比于列星。”“传说”是上古的名宰相,得了道的,因此一统天下,据说传说功成名遂身退,死了以后上天,成了管星宿的神。郭象的注解很多,大家自己去研究。那么,看起来庄子煞费苦心在宣传宗教,像我们现在拿一本《圣经》在街上叫一样,在宣传他的道,叫完之后,他引出一个人。&&&南伯子葵问乎女偊曰:“子之年长矣,而色若孺子,何也?”&&&曰:“吾闻道矣。”&&&南伯子葵曰:“道可得学邪?”&&&曰:“恶!恶可!子非其人也。夫卜梁倚有圣人之才而无圣人之道,我有圣人之道而无圣人之才。吾欲以教之,庶几其果为圣人乎?不然,以圣人之道告圣人之才,亦易矣。吾犹守而告之,叁日而后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后能外物;已外物矣,吾又守之,九日而后能外生;已外生矣,而后能朝彻;朝彻而后能见独;见独而后能无古今;无古今而后能入于不死不生。杀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其为物,无不将也,无不迎也,无不毁也,无不成也。其名为撄宁。撄宁也者,撄而后成者也。”&&&南伯子葵曰:“子独恶乎闻之?”&&&曰:“闻诸副墨之子,副墨之子闻诸洛诵之孙,洛诵之孙闻之瞻明,瞻明闻之聂许,聂许闻之需役,需役闻之于讴,于讴闻之玄冥,玄冥闻之参寥,参寥闻之疑始。”&&&圣人之道与圣人之才& &南伯子葵问乎女偊曰:“子之年长矣,而色若孺子,何也?”曰:“吾闻道矣。”南伯子葵曰:“道可得学邪?”曰:“恶!恶可!子非其人也。夫卜梁倚有圣人之才,而无圣人之道;我有圣人之道,而无圣人之才。吾欲以教之,庶几其果为圣人乎!& &女偊是女仙,“南伯子葵”问这个女仙,你的年龄非常大,你的颜色像小孩子一样,是什么理由呢?女仙告诉他因为我得道了。南伯子葵又问,道可以学吗?诸位青年同学注意了,南伯子葵他想学道,接着女仙说:“恶!恶可!”道怎么可学呀!你想学道还不够资格,你不是学道的人。“卜梁倚”是古代的一个神仙,他有圣人的才能有圣人的聪明,有学道的智慧,可以做哲学家,可以讲理论,却没有道的资格,我呢,有圣人之道却无圣人之才。& & 所以,要出世同入世合一,那就是佛家讲的十地以上的大菩萨,道家讲得了大道的人做得到,不能只能走一边,不能两边兼得。女仙讲,“我有圣人之道,而无圣人之才”。换句话说,孔子有“圣人之才”,恐怕还没有“圣人之道”,庄子呢,有“圣人之道”又无“圣人之才”,所以始终在农林公司当管理员过了一辈子。大家对这一段话要注意,我们先不讲道,有些人道德也好学问也好,不一定有那个才能,叫他做事,却是“窝”字号的,“窝”字号者,不能做事之窝囊也;有些人办事做事真是能干,却没有学问,连签名都签不好,但道德你就不要问了。古代帝王要用手下人的才能的时候,就不用他的道德,所以高明的皇帝很放手,他贪污也好,乱七八糟也好,装着看不见,贪污多了犯了罪,把他满门抄斩财产充公,等于拿给他过手一下,还不是全部回来,搞了半天都是给我收藏。一个人才干,道德,学问三者兼备的,几乎没有,有的话,那就不得了,那就得道了。也可以讲,有人有“圣人之才”,什么道家佛家新旧约全书等,都讲得通,学问很好,但修道不一定成功,有些人得了道了,你叫他弘法传道,他一句也讲不出来的,那时有“圣人之道”无“圣人之才”,不能兼备。这都是庄子讲的真话。&&&“吾欲以教之,庶几其果为圣人乎!”女仙讲,像卜梁倚这个人嘛,有“圣人之才”却无“圣人之道”,我有“圣人之道”却无“圣人之才”,我来教教他,取长补短,二个人的本事合在一起,也可以得道。& & 不然,以圣人之道告圣人之才,亦易矣。吾犹守而告之三日,而后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后能外物;已外物矣,吾犹守之九日,而后能外生;已外生矣,而后能朝彻,朝彻,而后能见独;见独,而后能无古今;无古今,而后能入于不死不生。& & 所以有“圣人之道”的人,找一个具备“圣人之才”的学生,然后传道给他,他一学,会成功,不然就很难。像卜梁倚有圣人的才能,也就是说是块材料,我有“圣人之道”却无“圣人之才”,来教他勉强会成功,但却很辛苦,教了他三天。古人教了三天就已经厌烦死了,我们教了多少年还在教,你看多痛苦!三天后卜梁倚能“外天下”,那个空的境界超过了宇宙,宇宙都在他那个道之中。时间空间身体都忘掉了。还不够,女仙又给他打了一个七,七天后能“外物”,不被物理环境所束缚了。因为得了道,还是没有脱开物理的环境,风寒暑湿感冒生命逃脱不开,外物的境界还要侵袭你的,等到“外物”了,才叫跳出三界外了,但还在五行中。女仙又守了他九天,才“外生”了了生死。了生死后才“朝彻”,“朝彻”就是大彻大悟了,“朝”是早上太阳出来了,光明普照之意。大彻大悟以后还要修吗?还要修,还要“见独”,“天上地下,唯我独尊”,孤零零的,把道找到了。“见独”以后,“而后能无古今”,不生不灭无始无终。“无古今,而能入于不死不生。”————————————————————————————————————& & 得了道的人;“为是不用而寓诸庸,”始终不用。所以有些人学庄子学坏了,我过去看老一辈的朋友,他们的年龄都比我大几倍,学问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一辈子喝酒,优哉悠哉,我问他们:“为什么世界这么乱,不出来做一番事业?”他们说:“你不晓得,我学了庄子。无用之用是为大用。”我那时年青,很喜欢跟这些老朋友开玩笑,我就叫他们外号,《水游传》上智多星吴用,“无用”。& & 庄子的道理,无用之用是为大用,“不用而寓诸庸。”怎么叫做“庸”呢?“庸”就是“用”的意思,庄子说“庸也者,用也。”把《庄子》内七篇搞通了,就明白庄子并非是主张完全不用,还是用,用而恰当,用而适可,他下面就有“用”字的解释:“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所以《中庸》的来源差不多也有这个意思。& & 在庄子那个时代,变乱到了极点,那个时候人的思想,有相通之处,处乱世之间,慢慢会逃避现实,人容易变成“乡原”。然而现实逃不逃得开?人是逃不开现实的,只有想办法,善于用现实,而不被现实所用,用得好,就是庄子所讲这个“庸”,用得不好,就变成乡原。乡原看起来样样都好,像中药里的甘草,每个方子都用得着他,可是对于一件事情,问他有什么意见时,他都说,蛮有道理;又碰到另一方反对意见,也说不错。反正不着边际模棱两可,两面讨好。& & 现在的说法是所谓汤圆作风或太极拳作风.而他本身没有毛病,没有缺点,也很规矩,可是真正要他在是非善恶之间,下一个定论时,他却没有定论,表面上又很有道德的样子。所以孔子最看不起“乡原”,认为“乡原者,德之贼也。”庄子所讲的,不是这个意思,他说,只有通了道的人,得这个“用”,中庸之“用”的作用。庄子这一段,关于逻辑论辩而讲到是非、成败,我们不要给他这一段骗过去了。什么叫“不用而寓诸庸”呢?“庸”不是马虎,不是差不多,是“得其环中”,恰到好处,换句话,“庸”不是庸庸碌碌,也不是后世所讲的笨人叫做庸人,而是高度的智慧,最高的智慧到了极点,看起来很平常,但“得其环中,以应无穷。”& & 南怀瑾老先生又说:& & 你们以为拜了老师就会得道?就会成佛?当面授受就有密法?就得道了吗?真是莫名其妙!口口声声求法渡众生,自己的事都搞不清楚。先从平凡做人做事开始磨练吧,做一份正当职业,老老实实做人,规规矩矩做事,不要怨天尤人,要反求诸己,磨练心智,转变习气,才有功德基础。否则就成了不务正业,活在幻想的虚无缥缈中罢了。修行重点首在转变心理习气,修习定力是辅助。人贵自立,早日自立,便早日自觉。功德够了,自己会开发智慧。& & 凡事皆可悟道,不一定非要拜师打坐吃斋念经,扫大街扫一辈子也能扫出个佛来。& & 其实禅在生活中。安心做事不起妄念,不负天地鬼神即可。做坚强乐观的人才是正道。& & 成就并不重要,重要在面对任何事都能保持的那份平常心,坚忍不拔矢志不移即可。
(以上内容来自于网友投稿,如侵犯了您的相关权利,请点击
通知我们,我们将尽快予以删除。)
此投稿已是精品!
不再接受推荐
退出以后,该精选社将不会显示在您的首页
您发布的内容超过140字了,试试投稿功能吧
您发布的不能超过500字了!
您发布的内容已经超过500字了,您只能使用投稿功能发布
别忘了点击发布哦!
发布成功!
成功发布到审核区!
你为什么要举报此投稿?
举报说明:(可选)
成为小编才能给社长推荐哦!
我要当小编
举报成功!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您还没有认证为原创作者
若您先提交此文章,稍后认证,我们会将其自动添加到您的原创
先投稿稍后认证第三方登录:南怀瑾老师对密宗“男女双修”的评判_一禅佛语录-爱微帮
&& &&& 南怀瑾老师对密宗“男女双修”的评判
  西藏密宗教主莲花生大士,移喜磋嘉是莲花生大士的明妃,也就是双修的对象,她在西藏修行证果,是西藏一位女性修行大成就者。在西藏,成佛的男性也就是男佛,叫佛父,成佛的女性叫佛母。莲花生大师所传下即是密宗红教,认为非双修不能成就,此是佛陀在显教中所未传言者。在唐朝以后,密教盛行得不得了,红教演变成花教,以后演变为白教。到元朝帝师八思巴,服从元朝的统治,入朝为元帝灌顶,许多王公后妃,也都踊跃参加,暗中的桃色事件,秽迹流言,连正史上都有记载。这样以来,藏地的喇嘛教士,也都随着到汉地来了。这些僧人们,骄奢淫逸,愈来愈厉害,声势的嚣张不难想象。所以到了明代永乐年间,把这些密宗驱逐到日本去,绝对不是一桩偶然事件。也是明永乐年间,宗喀巴大师见双修之弊太大,站在维护佛教的立场,起而宗教革命,主张清净单修,严整戒律,创立黄教。宗喀巴大师为青海人,传四大弟子:班禅,达赖,章嘉,哲布尊丹巴。章嘉主内蒙古,哲布尊丹巴在外蒙古,达赖主前藏,班禅则在后藏。四大弟子们代代转身统率各派。   现在,密教可分两派,一派是主张若要即身成就,依身起修,非双修不可。因人在欲界中是因爱欲而来的,所以也必须在此欲上了之;由欲界修持,升华到色界。教理上,《华严经》及其他大经都是这么显示,一切佛的报身,都是在色界中成就,欲界中必须转了色身,才能成就。无色界中也不易成就报身。另一派则站在显教立场,戒律精严,为防止行者滥用此修法,为防止外人的毁谤,即主张单修,清净单修,只以观想而定之。 但我也问过修学黄教密宗的能是法师,此派修持者到底如何?他说许多喇嘛在观想中都犯了意淫而遗精。我说这又何必?他说就是嘛!这个和尚很好,坦白诚实,我与他无话不谈。因为这是很严重的问题,必须要好好的研究,所以我们都很坦诚地提出来讨论了。   综合密宗结论--(一)皆主张从色身起修,修通气脉后,才能证得菩提。(二)世界上一切宗教,哲学,大学问家对男女爱欲、性的问题,有两个路线:一是逃避的态度,一是挂门帘,背后什么事都干,当面不承认,还要挂上仁义道德的门帘。但是世界上却有两个宗教的宗派中,是面对现实,不逃避也不挂门帘,也不以道德及宗教情操信仰来压抑。这是密宗和道家的南派。   性欲是生理自然的作用,但双修到底不是究竟法,所以这个问题很需要研究,理由必须要充分才行。大喇嘛活佛,很多主张非如此双修不能得成就,然究竟效果如何?很多人也都喜欢修密宗,我现在先说三个故事,让大家自己去参一参:   达赖第六代祖师,是历代转胎中最聪明,修持最有成就的,是法王又兼人王。他偷出后宫,去和酒女谈恋爱。被宰相(当朝的权臣,有野心)知道了,乃报告清朝。时顺治的母亲当政,虽然对清朝本身无所谓,既然呈报上来,就不得不提令达赖到京审问。走到青海,这位二十一岁的达赖说他不想入京,语毕即圆寂。好!现在问题来了,打坐的本事,修持工夫,已达到说走就走的地步,何以还需要谈恋爱,流浪欲界?此其一。   说到这位达赖活佛真是天才,有六十六首谈情说爱的情诗,在西藏文学界是最了不起的作品。很多僧俗,几乎无人不朗朗上口,可谓阳春白雪。记得昔年有曾缄先生(曾任蒙藏委员)的译本,现在已经找不到了,其中一首“自恐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怕误倾城。世间哪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又有“入定修观法眼开,祈求三宝降灵台。观中诸圣何曾见,不请情人却自来。”这就是一代法王的作品,是他自己的坦白讽刺。 另外一件事,据传说,第五代达赖站在宫墙上撒了一泡尿,忽地又把它吸回去,问左右和尚:“我可不可以娶妻?”下文我记不详细了。这是关于黄教的第二疑问。   第三个问题是我亲自听曼陀法师(密教法师)说:黄教有一大喇嘛,是学问、修持功夫最好的一个,但他忽然和一个尼姑到拉萨对岸的山里隐居去了。若在红教无所谓,双修是应该的,但在黄教是犯了大戒的。但既然学问修持达此功夫,还是如此,这就怪了,到底又是为什么呢?可是其他的大喇嘛在学问及修持上有问题的,还是要在暗中偷偷过河去请教他。这又怎么说呢?   这些故事都不足以效法,同时你们也不要胡乱下断语,误人误己,可不得了。   所谓双修,亦无其神秘之可言,以佛法视之,此乃为多欲众生,谋一修持出离之方便道也。苟为大智利根者,屠刀放下,立地成佛,又何须多此累赘哉!如据理而言,所谓双修者,岂乃徒指男女之形式!盖即表示宇宙之法则,一阴一阳之为道也。后世流为纵欲之口实,使求出离于欲界、色界、无色界之方便法门,反成为沉堕于三界之果实!   西藏的红教讲究男女双修,美国也有很多人教人交媾的技巧,收费贵得很。真正的红教双修,讲的是气脉成就。关于双修,各个派别争论很多。有的说,开始时就要双修,为了了欲,等这一阶段过了以后就单修了。有的认为,先把气脉修习到一定程度,再用双修使气脉达到最高的成就。有一派认为,完成许多修行成就后,最后一次男女双修得到报身成就,达到色身的转化。报身也叫色身。   双修的对象有很严格的条件,很难找到。比如男的找女的双修对象,最好是年轻的,除非对方已经达到空行母的境界。有的说,女性双修对象的眉心、喉处、或者心窝要有一颗红痣。另外,要家庭教养好,有见地,有智慧,有道德,心地善良,慈悲好施。   所谓空行母也有两层意思。西藏一般学密宗的人,以为空行母都是在虚空中飞来飞去的,这是有形的,其实空行母就是见了空性、明心见性、没有欲望、一切空、一切为度人帮助人的人。西藏黄教白教许多人单修,拼命修法,希望空行母来帮他。哎呀,梦中空行母来啊。我就骂他们,你们是在意淫,梦交,若要真正的空行母现身,除非你修持、智慧、福报、功德到了相当的程度才有可能。空行母有时现很凶的姿态,而且很丑陋,有时现比天仙还美的姿态。她还会对你有各种各样的测验。如果你还有善恶丑美的分别心的话,空行母一个耳光把你打扁了。你在定中,如果空行母低头这样看你,你就千万不要碰了,空行母对你已经生气了,说你修行不对。如果背对着你,更不能碰了。换句话说,她警告你不要动双修的念头。   宗喀巴大师创立黄教,主张单修,禁止双修。但是,他也承认,要想得法报化三身成就,只好等到自己这个肉体毁坏,中阴身时双修,这是另外一个秘密了。   西藏第五代达赖告诉大家,他要双修,那可不得了,历代祖师都是规定单修的,因此左右宰相大臣都反对。有一天,他叫来左右大臣和管宗教的“干布”,也就是管总务的大师,国家的庙子都归他管。他带大家登上城墙,脱下裤子要屙尿,及至屙了一半,又把屙出来的尿吸回去了。他看看大家,意思是说,你们看我有资格双修吧?大家都不讲话。第五代达赖说,既然如此,我也不双修了,不久就涅槃了,转生为第六代达赖。所以,第六代达赖风流倜傥,开后门,偷偷去酒家约会。结果因为下雪天被人发现。第六代达赖的情诗就是这样写出来的。   消息传到满清政府,那是顺治的时候,就召他进京处理。走到青海他就不走了,我是法王,怎么这样去见一个人王呢?就圆寂了,走了。第七代达赖就靠不住了,没有这种功夫了。据传,第六代达赖并没有死,他到了蒙古,还是喇嘛,还到过四川峨眉,活了很久,有没有双修不知道。据说,乾隆时期他还在世,乾隆答应他不宣布他是第六代达赖,他才答应和乾隆谈话,之后就走了,传说后来圆寂在五台山。   像这里讲的这些大喇嘛,都在山洞里专修过,程度都很高,这样的大喇嘛很难得碰到的。这个双修作起来,很恭敬的。布幔遮起来,两人在里面修七天七夜,他们双修有精卵的排泄吗?没有!他们已经把女性的卵,男性的精化掉了,都变成了菩提种子。这都是科学的大问题。外面的喇嘛围着,七天七夜念咒念经,打坐供养,香花供养。据说,修好了整个帐篷都不见了,只有一团五彩的光明。   元顺帝得了双修法,结果以此作乐,闹得一塌糊涂,历史上名声很坏。清朝的顺治、康熙、雍正、乾隆都受过这些法的灌顶。所以,雍正没有当皇帝以前住的王府,也就是现在北京的雍和宫,还供养双身佛呢!欢喜佛就是这样来源的。乾隆以后的嘉庆还有,以后就不知道了。康熙、雍正、乾隆对禅宗、密宗都很有研究,很高明。   禅宗对双修既不表示批驳,也不表示赞成,根本不提这回事。有一位在家人,是一名尚书,名叫陈操。有一次,他请教一位禅宗祖师说:“吃肉嘛,犯戒;不吃肉嘛,不行。师父啊,你看我该怎么办?”这位禅师回答:“吃是你的禄,不吃是你的福。”也就是说,吃是你这一生的福报,不吃是你未来的功德。这就是禅宗的教法,很妙。许多在家居士,不出家一样悟道,禅宗也不作说明。   密宗从修行的次序来讲,第一要修气,第二修脉,第三步才修拙火。现在后世的人学藏密,动不动就随便讲什么修气脉,甚至讲什么男女双修,他们对修持的次序,对双修欲乐定与拙火、气脉的关系都不清楚,都在那里乱搞,如果这样学密宗,那是离佛法越来越远了,这是第一点要说明的。  第二,密宗很重视修气、修脉、修拙火。密宗流行以后,全世界都好像以为,只要到了拙火发动就成佛得道了。在这里,我可以肯定的下一个断语,这种观念是绝对错误的!修习拙火在佛法中只能说是加行法的方便法门,双修的欲乐定的方法也是加行法的方便法门,这些与明心见性悟道成佛,与佛所说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可以说根本不相干。   但是,你们也不要片面理解我讲的这句话,真正得道成佛,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的人,他的气脉一定是通的,他的拙火一定是发动的,他自然就会到那个境界。所以说,你也不能说修气脉拙火毫无价值。这里主要是想提醒大家,学佛要有正知正见,要明白学佛的最高目的是证得无上菩提、明心见性而成佛成道,并不是成就拙火,拙火只是辅助的。假如说有人理通了,明心见性了,但是气脉还没有通,这个还不算真成就,还要悟后起修、做工夫。   真正拙火发动以后,身体都是松软的,你会忘记了身体的感觉,身体是一团清净光明,有内触妙乐。用双修也能达到这种境界,不过那是个危险的道路,跳不出来就堕落了。关于双修,密宗有个秘密的口诀:“精不降则乐不生。”一般凡夫做不到这一点,精一降就放射了,所以男女交媾消耗一次,生命就消耗一次。   修气修脉修拙火属于工夫,不是佛的独有法门,阿修罗、天人、外道都可以做到那个境界。关于这一点,佛经和密宗的经典上都没有直接讲清楚。这种修法是证得菩提前修的一种方便,也是修行的一种功德。   拙火定是从化乐天到他化自在天的欲界天天人的修法,双修也是欲界天天人的修法。双修的原理是“以欲除欲”,或者用中国禅宗的话讲,叫作“以楔除楔”,就好像一个钉子钉在木头里取不出来,再拿一颗钉子钉进去,就可以把原来那个钉子打出来了。欲乐定与拙火定有很密切的关系,众生都在欲界之中,性欲发动的时候就是拙火在动,但是一般人认识不到这一点,无法把那个性欲的冲动化掉。所以说道家讲的炼精化气是通过拙火化的,就是这个道理。   关于拙火,老子也曾提到,一个男婴儿睡足了,神足气满以后,生殖器就会翘起来,那个时候并没有欲,那就是拙火,婴儿长大就是靠这个拙火。等长大以后,一有欲望,配合心理的作用就会想要发泄,一旦发泄就消耗了,下堕了。双修欲乐定的修法,可以帮助你化精为气。我在这里只是讲个大原则。身体不健康,或者老年人,很难自己发动拙火,中国人叫那种状态是“吊儿郎当”。所谓吊儿就是那个东西,所谓郎当就是说那个东西不行了,只能在那儿摇铃了。对女人来说,没有拙火的时候人就干瘪了,胸部也松了。老年人如果还有感觉的话,说明身体还健康,是好事。婴儿可以很自然的就把精化掉,对大人来说就很难了。   那种感觉来的时候,不要配合男女的心理欲念,把它清净空掉就可以化精为气了。不过要做到这一点很难,有一个秘诀,那就是用安那般那法门。修气从安那般那入手,饮食、男女欲念都要遵守一定的戒律。等到修脉的时候就可以变化气质,是由气到质的变化,这些都需要很多年的专修工夫。   归纳起来,修气修脉修拙火和双修都是欲界天天人的修法,不能说谁高谁低,差不多,修气修脉修拙火与四加行也有相关之处,不同的是正统佛学很重视心理状态,根据心理结使、习气的不同,修行所能达到的成就也会有所不同。好比说双修的法门,双修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发动拙火,更重要的是要利用它修气修脉最后发动拙火,然后配合心理化解男女性欲的根本习气与结使。   还有密宗双身佛像,迹近秽亵问题。此实古今中外久远存疑,昔日人所讳言,今则因教育之发达,国外性教育之公开,反有欲盖弥彰之势。甚之,在国外之流毒,有因此而促进性行为之泛滥不轨者。在国内而言,不知内义之士,往往将清代雍和宫之欢喜佛与《金瓶梅》并列为诲淫之嫌。旧时视此为密教之密者,当亦有避嫌之意。其实此一问题,有三重要义理,却非一般所知。   首先以宗教教旨而言,此乃吾佛慈悲,为欲界多欲众生,谋此一路,正如《法华经》所说:“先以欲钩牵,渐令入佛道。”为教育上不得已的诱导向善的方便,智者一望而知,不足为训。   次则,昔日中外文化,无论为宗教的、哲学的、教育的、伦理的,对两性问题,不是遏阻的不许谈论,即是道德的逃避之。然文不胜质,千古人类,未尝因宗教或教育而稍戢淫欲,甚之,可说是随时代的演进,愈趋愈烈,在古代而言,不避嫌疑而面对现实,作解铃系铃之教育者,唯此藏密和道家南宗而已。综其教育目的,在以楔出楔,警告世人纵欲者不过如此,当从速回头。但世间万事,利害相乘,顺化逆化,都滋流弊,岂止此一事如斯而已。即如今日欧美性教育之公开,亦未敢断言必然是利多于弊。但两害相权,隐亦未必如显耳。   再其次,双身形像,实表示人体生命中,本自具有阴阳二气之功能。凡夫未经严格修持,不能自我中和阴阳二气。故偏逸流荡而引动淫欲。如能中和自我生命之二气,则“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即可超凡入圣。不然即为欲界众生,具体凡夫,生于淫欲,死于淫欲而已。如能严持戒、定、慧而离欲绝爱,方能至于“菩萨内触妙乐”之境,终而成为无男女相,不向外驰求矣。智者由此观而精思,不为法缚,不从相求,即可洒然一笑而得除粘解缚。然后方知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所谓男女相,即非男女相,方能得少分相应。   人和物理世界中的一切众生一样,这个生命来源最大的反复根源,就是情和欲。换言之,它所突出的行为,除了饮食之外,就是淫欲,也就是现在人们统称的男女两性之间的“性欲”。欲和爱,欲和情,看来是本有生命中最平常、最自然的作用。但无论在宗教、哲学、科学,甚至是任何学术上,如果深入探讨,始终是无法彻底了解它的究竟。至少到现在这个时代为止,确是如此。由绝欲,了欲,转化欲乐得达升华超脱的境地,那是何等的难题,也是最难完工交卷的答案。但世尊在建立规定出家比丘和比丘尼的戒律上,第一条便是“戒淫”。它的原理,在佛说《楞严经》中有很扼要明显的定论,如说:“若不断淫,修禅定者,如蒸沙石,欲成其饭,经百千劫,只名热沙。”“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道。”这很明显地说,要修戒、定、慧而求证出离物欲世间的第一功课,即须先离“淫欲”。   十念法中的念戒也不容易,大陆上以前每个阴历的初一、十五,必须诵戒,非常隆重。每个出家人自己犯了戒,逐一作忏悔,希望不要再犯。至于念戒,和诵戒不同,一条一条都要熟记于心,连开步走,或做任何事,都要念着戒。这样,你的行为,处处都是合于法度,心心念念如此,做得到吗?戒又有遮戒、性戒的差别。因时间、地区不同,可以权宜变更的戒条,叫做遮戒。但是像杀、盗、淫这三大戒,是永远不能违犯的,这些就是性戒。   念戒,就是随时严重地告诉自己要守戒,看住自己的思想、念头,只能起至善的念头;至于坏念头、恶念头,绝对动都不能动,以免犯戒。年轻人若真做到,七天规规矩矩念戒,一定会证沙门果。证了这个果位后,修持的路就好走了。但是,后世修念戒的人很少。四无量心也在戒的范围,经与戒是合一的。学密宗的人,守戒方面就更严谨了。每次修法,先修四无量心:众生一切的痛苦,自己来担;修法不为自己修,希望修成了以后能度众生;所有的功德回向众生,自己完全不要。发菩提心、四无量心等等,这些都属于念戒法门。   最近到处都流行密法,东传一个。西传一个,但是基本道理都没有。真正的密法,在心理的行为,道德的反省上,都是非常严肃的。一般人听到密宗,都想到男女双修,把密宗给糟蹋了,也糟蹋了佛法。任何一个宗派,都不是这么简单的。   大家看过北京雍和宫的双身佛像,一定会有许多疑问。其实,这只是密教的一种方法,说明人的生死之际,就在一念的贪欲迷恋,转此一下子,可以使精神解脱,升华到身心物欲世界以外,趣入寂灭境界,得到不可思议的妙乐。可是正因为其方法,利用人性兽性的习惯而自求超脱,反容易被人托辞误解误做,唐到宋元明间,密教在西藏的情形便是这样。甚至,牵连蒙古在内。有人认为,密乘的双身修法,就是中国古代的“房中术”,这是毫厘相差而产生千里的差别,其中流弊所造成的祸害,自然不必讳言。   密宗男女双修是帮助法,方便法,不去管它,不要去问,这是为多欲重欲众生,谋此一方便法门,不足为训。你只要记住《楞严经》这句话:“若不断淫修禅定者,如蒸砂石,欲其成饭,经百千劫,只名热砂。”就是了。再说,用功者何以不能得定,单修的朋友是绝对的对,不要以为比双修慢。双修的事万万不可乱学,世界上有这种法门,先辈中有此主张,但毕竟是正中偏的方法。凡是急就章,终究是险道,虽快速而危险,非大英雄、大豪杰、大智慧、大功德者则谈也不要谈。单修者到底切实而稳当,同样清净而圆满,如何不能达到呢?   有人搞双修、采补,把那些杂质引上来,看上去都是红光满面的,但是红光中带着紫色、黑色。一般人不知道,看见黑黑红红的,脸上发光,还以为这家伙有道呢。这些人的脸色就像油没倒干净的炒菜锅,油光油光的,是凡精之气。这样修双修、修采补是往魔道鬼道上走,死后还要下地狱,至少是变畜生,千万不要玩这种把戏。喜欢阅读本文的师兄,请在页尾点赞▼ 点击阅读原文, 即可免费关注我们
点击展开全文
悄悄告诉你
更多同类文章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阅读原文和更多同类文章
可微信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后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人生多一分烦恼,就需要有一分禅心来解救。红尘凡夫,人人都需要有一颗禅心。参禅悟道,感悔人生。佛学是净化心灵的良药。
您的【关注和订阅】是作者不断前行的动力
本站文章来自网友的提交收录,如需删除可进入
删除,或发送邮件到 bang@ 联系我们,
(C)2014&&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3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楞严咒是哪位佛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