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世界boss在哪华严讲堂在哪

上传时间:
中国佛教素有四大名山之说,即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和浙江普陀山.明代以来,佛门信众则将“金五台、银普陀、铜峨嵋、铁九华”之赞誉推向极致,致使四大名山愈加名闻遐迩,而五台山作为四大名山之冠,更时时吸引着海内外信众虔诚而崇敬的目光.
五台山又名清凉山,位于山西五台县东北部,相传为大智文殊师利菩萨应化道场,方圆500里,由五峰环抱而成,峰顶平坦宽阔如台,故称五台山.其山有五台:东台望海峰,建有观海寺,供奉“聪明文殊”:西台挂月峰,建有法雷寺,供奉“狮子吼文殊”:南台锦绣峰,建有普济寺,供奉“智慧文殊”:北台叶斗峰为最高峰,海拔3058米,建有灵应寺,供奉“无垢文殊”:中台翠岩峰,建有演教寺,供奉“孺童文殊”.
文殊师利为梵文音译,亦译曼殊室利,略称文殊,意译妙吉祥,为大乘菩萨名.菩萨为“菩提萨埵”略称,其意为“觉悟有情”,即“上求菩提智慧,下化有情众生”.文殊师利菩萨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辅弼,主智慧,于诸菩萨中智慧第一,密教号吉祥金刚、般若金刚.据《楞严经》、《璎珞经》载,文殊师利菩萨于过去无量阿僧祗劫成佛,号龙种上尊王佛,为过去无量诸佛之师,享有崇高地位.《文殊师利涅槃经》记述,文殊菩萨于释迦牟尼出世时,降生舍卫国婆罗门种姓之家,为助佛祖教化众生而师事释迦,于佛陀寂灭后450年始入涅槃.文殊造像多为菩萨形,天衣天冠,顶有五髻,坐骑为青狮,手持剑与经函或莲花,以表智慧能断烦恼.藏密所奉文殊,则有黄文殊、白文殊、黑文殊之别.
五台山与佛门有着甚深之殊胜因缘.早在东晋高僧佛驮跋陀罗所译《华严经》中说:“东北方有菩萨住处,名清凉山,过去诸菩萨常于中住.彼现有菩萨,名文殊师利,有一万菩萨眷属,常为说法.”古印度东北方向应为中国北方之地,而清凉山则为五台山.而在《文殊师利法宝藏陀罗尼经》中,“我灭度后,世尊更确切指出:于此瞻部洲东北方,有国名大振那,其国中有山,号曰五顶.文殊师利童子游行居住,为诸众生于中说法.”大振那亦称摩诃支那或震旦,系古印度对中国之称谓.两经均确指文殊师利菩萨应化中国五台山,为众生演说佛法.
不可思议的是,据文献记载,莲宗四祖法照大师一日于粥钵内忽见五彩祥云,云内现大圣竹林寺,他日又于钵中见五台山诸寺及净土圣境.唐大历五年四月,师至五台,遥见白光,循光往寻,至大圣竹林寺.师入寺,至讲堂,见文殊在西,普贤在东,据狮子座,说深妙法.师礼二圣,问言:“末代凡夫,去圣时遥,知识转劣,垢障尤深,佛性无由显现.佛法浩瀚,未审修行,于何法门,最为其要?唯愿大圣,断我疑网.”文殊报言:“汝今念佛,今正是时.诸修行门,无过念佛,供养三宝,福慧双修,此之二门,最为径要.所以者何?我于过去,因念佛故,因供养故,今得一切种智.故知念佛,诸法之王.汝当常念无上法王,令无休息.”师又问:“当云何念?”文殊言:“此世界西,有阿弥陀佛,彼佛愿力不可思议.汝当继念,令无间断.命终之后,决定往生,永不退转.”说是语已,时二大圣,各舒金手,摩师顶,为之授记:“汝以念佛故,不久证无上正等菩提.若善男女等,愿疾成佛者,无过念佛,则能速证无上菩提.”师遂于其地建碑记述此事,令见闻者发菩提心,获大法益.近代禅宗大德虚云老和尚尝自述,昔日朝拜五台,途中文殊菩萨曾于其危难时,化身指引,终脱困厄.
在距今1500余年前,北魏孝文帝崇仰佛法,曾游历五台山,发心在中台创建大孚灵鹫寺,是为五台建寺之始.其后,历代建寺不止,五台山渐成佛门圣地,最盛时,五峰内外佛刹多达300余所.元代成宗皇太后尝建大万圣佑国寺,并重修五台诸寺.元朝忽必烈帝师八思巴也曾驻锡五台山.明代洪武年间,明太祖继唐太宗再次重修大孚灵鹫寺,赐额“大显通寺”.明代万历年间,朝廷重修大塔院寺及护国释迦文佛舍利塔.清代康熙、雍正、乾隆诸帝崇信佛法,多次巡幸驻跸五台山,拨巨帑营修各寺.鉴于明代永乐年间,蒙藏喇嘛始进驻五台山,菩萨顶、金刚窟、罗睺寺等便成为格鲁派寺庙,蒙藏地区的一些著名活佛也常到此巡礼驻锡,清代,蒙古王公亲贵更是每年都要朝山进香,瞻礼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五台山作为佛门圣地,千百年来,诸多高僧大德络绎前来参访、弘法.如北魏法聪大师在五台北寺弘传《四分律》,唐代华严宗四祖清凉澄观大师奉敕在五台山撰写《华严经疏钞》,唐代天台宗志远大师在五台山大华严寺弘传《摩诃止观》,唐代玄奘大弟子窥基大师在五台山造玉文殊像及金写《大般若经》,唐代开元三大士之一的密宗大师不空三藏在五台山建金阁寺,唐代莲宗四祖法照大师在大圣竹林寺倡导念佛法门.晚唐时,赵州从谂禅师曾九次行脚五台参访善知识,后得南泉普愿禅师传法印可,80岁时应众之请,住持赵州观音院,大扬禅风40年,直到120岁时仍在弘法利生,人称“赵州古佛”.
在历史上,五台山曾于全盛时期每年农历六月初六至十五日,举行规模盛大的“大誓愿会”,中外高僧耆宿云集于此,南北各地僧俗大众亦纷纷前来参礼.唐代麟德年间,师子国释迦密多罗大师涉险历波,前来五台朝礼文殊师利菩萨圣迹,在其后的仪凤元年,北印度罽宾国佛陀波利大师远度关山来到五台.日本名僧灵先、圆仁等亦曾赴五台参学及朝礼文殊圣迹.
历经千年沧桑,五台圣地现仍有汉传佛教及藏传佛教寺院47座,其中最享盛名的有五座,即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罗睺寺及殊像寺.
56官方微信
扫一扫发现精彩五台山当代高僧寂度法师的传奇一生
五台山塔院寺退居方丈——寂度法师 寂度法师生于辛亥革命前一年。他跨越了清朝、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重要的历史时期。这很不简单,有这个缘份的人不多啊!他虔诚事佛。佛给了他高寿。91岁的老法师人很清瘦。但他精神矍铄,仍按往常的习惯坚持晨练。可一般人见不到他晨练的身影。为什么?他起得很早。当一般人起床之后,他晨练完毕,转入研读经书的生活节奏中去了。五台山各寺庙的僧人都起得很早,一般是凌晨3点或3点半起床。可寂度法师不到三点就起床了。这倒不是说,他人老睡少的缘故,关键是多少年来养成的习惯。他说,古人闻鸡起舞,是很有道理的,我们也应该认真珍惜时间。寂度法师是目前五台山僧人中的一位大家公认的饱学高僧。他博采众长,显密双修,深钻细研,佛理精通,是一代高僧能海上师生前最得意的门生之一。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得道高僧,在90岁以前,依然每天跟普通僧人一样,坚持上殿做功课,没有一点特殊感。寂度法师生来不爱热闹,而爱清静独处。在家时劳作之余,一个人或看书,或思索些问题,是他最大的乐趣。在知识的逐渐增长和对人生的逐渐感悟中,他渐渐地看破了红尘,遂于28岁时毅然出家。刚开始在峨嵋山万佛顶寺,以海静法师为剃度师。当年又到了成都市近慈寺,拜能海上师为师,受具足戒。从此,他便与一代高僧能海上师相依相伴数十年,直到能海上师去世。能海法师是建国以来我国最著名的高僧之一。他显密双修,佛理精湛,持戒之严,世属罕见。他高瞻远瞩,充满高度的爱国之情。对和平解放西藏有积极贡献。生前,作为和平使者,曾随郭沫若、宋庆龄两度出国参加世界和平大会,为祖国安定,为世界和平,做为一名僧人,他做出了自己最大的贡献。名师出高徒。寂度法师所以能成为当今五台山一名高僧,与能海上师生前对他的精心培养是分不开的。1949 年全国解放,寂度法师随能海上师移住四川省绵竹县云悟寺。1953年,他又随能海上师来到五台山清凉桥,即吉祥寺。在能海上师的带领下,为修缮清凉桥,为绿化清凉桥周围的坡梁沟壑,为僧人参加生产劳动实行生产自救,寂度法师均做出了自己应做的贡献。谁能想到,当时间推进到1966年的时候,举国上下闹开了“whdgm”,德高望重的能海法师在1967年元旦节被迫害身亡。在师父去世一年后,寂度法师也被迫离开五台山,被赶回四川原籍去种田。这时,他已年近花甲。有好多像他这般年岁的僧人被赶回老家去种地为生时,因心灵空虚和为生活所计,都娶妻成家,打算苟且余生。而寂度不然。他虽恢复了出家前的俗名黄裕昆,但心里想的依然是佛的教义和几十年相濡以沫的能海恩师的教诲。为世所迫,他不能像以往在寺庙中一样潜心学佛了,他必须面对现实,参加农业劳动,和当时必须参与的一些社会活动。劳动之余,回到家里,将门一关,他便翻开经卷,认真温习功课。每当此时,他感到浑身轻爽,快乐无比。他想,也许这一辈子我再无缘出家了,但我对佛的情缘无论怎样都是无法斩断的。他发誓说,我将以此心走完我未来的人生之路。不管前程怎样坎坷,佛永远在我心中。在对佛门生活无限的怀恋和向往中,他在故乡的土地上摸爬滚打了整整十年。1978年,国家拨乱反正,落实宗教政策,他又被请回了他梦魂索绕的五台山,任十方丛林碧山寺当家师。是时,他已年近古稀。1981年,71岁的寂度法师受五台山佛教协会委派,移锡于塔院寺,担任住持。多少年人去寺空,原先香火隆盛的千年古刹如今是破败荒凉、杂草丛生,风过处尘土漫天,使寂度老法师嗟叹不已。看到围墙上依稀留存着文革中的极左标语,诸如“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等刺人心目的东西,他连连摇头,不住地说:“罪过,罪过!”他到塔院寺时,已先他有五位僧人到了塔院寺。偌大的寺院只有五、六位僧人,寺庙东院还被外单位工作人员临时占用着,法师心中真说不上是种什么滋味。他发誓要重修寺庙,扩大僧团,使荒凉破败的古刹重新变成文殊菩萨的清静道场,并逐步将其变为十方丛林,为五湖四海而来的僧众提供良好的修持拜佛的场所。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内形势越转越好,塔院寺在寂度法师领导下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又一步步兴旺起来。1985 年、1986年国家几度为塔院寺拨款维修寺院中轴线上的天王殿、大慈延寿宝殿和藏经殿。之后,寂度法师又自筹资金揭瓦翻修了山海楼,落架维修了东西配楼以及东西两排僧舍。另外,还安装了锅炉,为各僧舍输送暖气,改善了僧侣们的住宿条件。在维修藏经楼的同时,他又重塑了八大菩萨像,并于华藏世界转轮藏内安装了1000尊小佛像。对于塑像的每一个细节,寂度法师都要进行认真鉴别,致使1000尊小佛像每尊都神采各异,栩栩如生。谈到寂度法师对寺庙的修缮,特别应该提及的是对大白塔的两次维修。大白塔是五台山的标志。由于年久失修,外表斑斑驳驳,一派容颜不振的样子。巍峨高峻的大白塔呈佛瓶状。就在那“瓶颈”上居然就长出两棵树来。一棵是杨树,另一棵是榆树。那杨树稍小点,那榆树长得特茂盛,从下望上去,凌空出世,酷像一只振翅欲飞的仙鹤。据一位老者讲,说那榆树长在几十丈之高处,看去有碗口般粗细,如落到地面,足可以做模子用了。他说,清朝末年,这白塔的“瓶颈”上也曾长过一棵树,是杨树。后来被一场大风将那树从中刮断了,你猜怎么着?仅掉到地面上的一截主干就做了一条梁,粗点的树枝都做了椽。那树冠上掉下的三个喜鹊窝,让塔院寺二百多僧人烧了半个月。老汉的话可能有点夸张,但白塔之高是人们都知道的。这么高的塔要进行从上到下的维修那可不是一件简单事情。然而,寂度法师发誓要维修白塔,要维护五台山的形像,要重振文殊菩萨的道场,要给香客游人一个美好的印象。寂度法师说,一进五台山首先跃入人们眼帘的就是塔院寺的大白塔。这白塔怎么可以容颜不振呢!1988年,投资35万元,对大白塔初步进行了一次维修。这其间,仅塔院寺就投资20万元。这一次维修,有好多方面不尽人意,使寂度法师甚感遗憾。待到1995年,寂度师经过多方努力,共筹集到资金100万元,又一次对大白塔进行了彻底的维修。这一次由山西省古建研究所施工,从1995年7月开始,到1996年8月竣工,历时一年零一个月。第二次维修过的大白塔,白洁无瑕,较过去更加英姿勃发,巍峨壮观。其后不久,寂度法师在山西省佛协常务副会长根通法师的大力帮助下,又将白塔下的四个大转轮和123个小转轮都由木质的改成了铜质的。这一改,古老的转轮旧貌变新颜,香客游人转动起来也兴趣倍增。经无数双祈求佛陀保佑的人们的手的触摸,那铜质的转轮锃明彻亮,金光耀眼,显得特高贵,特精神,特神秘。然而,寂度法师真正的功德还在于对经学的深钻细研,对僧众的悉心培养和自身严守戒律的感人事迹上。对潜心研学经卷的寂度法师来说,对经书的热爱简直达到了痴迷的程度。隔一段时间,他就让弟子们将藏经楼里存放的经卷搬出来晾晒。他对弟子们说,误下什么,也不敢误下定期翻晒经书。他说,五台山地处高寒区,阴晴不定,片云可以致雨,湿度较大,空气潮湿,若不经常翻晒,经书就可因潮而发霉。连经书都发霉了,你们能吃得下饭,睡得好觉吗?他说,当一天和尚念一天经。如果你念的经书都发霉了,你说你能对得住谁?对于怎样翻晒经书,寂度法师要求极细。晾晒经卷的地方打扫得必须净而又净。然后再铺上一层纸。在铺纸前必须先检查地面晒热了没有。要多少有点热度才好。把经卷轻轻慢慢搬了来,再轻轻慢慢一排排摆好,之后打开经卷细心翻晒。所谓翻晒,关键在一个“翻”字。为避免将经书弄脏,翻晒时必先将手洗干净。在翻的时候,用手先将书页捻起来,然后用光光的细竹棍挑住,使两面登空,通风。一次,一位小和尚正按照师父指教认真翻晒经书,不想一阵风来,将竹棍儿挑着的一页经书给刮破了。小和尚很着急。他急忙跑去将此事告给了寂度法师。正在念经的寂度法师一听经书破了,很不高兴。但念及小和尚来寺庙不久,经验不够,而且能主动来承担错误,寂度法师也没过多怪怨他,只说:“把那被风刮破的经书拿来我看。”跟着又问了一句,“还有风吗?”小和尚说:“刚才就刮了一股,现在没风。”寂度法师透过窗玻璃向外看了一下,说从现在起,再晒上一个小时,赶快往回搬。一小时后起风了。小和尚怎么也弄不清,老法师咋就连风也预测的这么准呢?寂度法师将那被风刮破的一页经书认真进行了糊补。那小和尚看见老法师如此爱书如命,心中既钦佩而又惭愧。寂度法师研读经书同样也到了痴迷的程度。在90岁以前,他一直同寺庙其它僧人一样,坚持上殿按时诵经,不以寺庙住持的身份搞特殊,更不倚老卖老。他说,在学佛的路上,无论谁都是个小学生,不管你官职多大,也不管你年龄多高。在他的带头下,塔院寺的僧人上殿诵经那就成了天经地义之事,雷打不动。除了上殿诵经之外,寂度法师一般用于学经的时间,甭说在塔院寺,就是在五台山的众多僧众中,也是最多的。老法师除了锻炼身体和少量的睡眠时间之外,其余时间基本都用在了学习经卷方面。有的经书他可以说不是诵念了几十次、几百次,而是成千上万次了,但他依然兴趣不减。有时看得眼花了,他就闭上眼睛默诵。整部《华严经》60 多万字,寂度法师基本上可以从头至尾背下来。其它短一点的经文就甭说了。试想,若没有对佛经浓厚的兴趣,若没有坚持不懈的精神谁能做到这一点!在当今五台山众多僧众之中,有几人在这方面能与寂度法师相提并论?在这些年,我与五台山的众多高僧的接触中,尚没发现第二人。有位五台山的僧人以不无崇敬的心情告诉我这样一件事。他说,有一次他从龙泉寺到塔院寺去向寂度法师请教佛学上的问题,其中有一段经书他读了多少次了,已经能背诵如流,但就是始终没有弄懂其意思,他曾分别问过几个人,却是一人一个理解法,使其感到很困惑。找到寂度法师之后,他把他的疑难问题一讲,寂度法师马上就说,你所不明白的这段经文出自什么经第几卷第几页,其意思是说什么。当时88岁高龄的寂度法师惊人的记忆力和精湛的理解力使这位小和尚感到既钦佩而又惊讶。他说,相形之下,我感到自己太浮浅太渺小了。他下定决心要向寂度法师学习并赶上他。有一次,寂度法师生病了,病得较重,故打断了他正常的学习。他几次想坐起来看看经书,但头晕身软,几次都没能坐起来。他让人将一位他最喜欢同时也是学经学得最好的徒弟如空叫到身边,说你给我补课吧,我已有好几天没能上殿诵经了。寂度法师这一说,差点让如空当时就落下泪来。看着师父清瘦的面孔,面对一位90高龄的老者,如空真为其治学严谨的精神又一次深深地打动了。他眼含热泪满含深情地给师父念诵早、晚上殿必诵之经,念着念着泪水就长长地淌了下来。在他激情的诵经声中寂度法师好像挽回了损失,心灵得到慰藉一样,终于在得病几天来第一次安详地睡着了。在学经方面如此,在持戒方面他也始终一丝不苟。在文革初期,五台山的僧人大都被赶回了原籍。寂度法师也于1968 年被赶回了原籍四川老家,当了十年实实在在的农民。那时,有不少五台山的僧人在被赶回原籍之后找了对象结了婚。寂度法师回原籍之后,生活上遇到的困难也相当大。他每天需坚持上地劳动;收工后还需自己做饭和处理家务。当时他就是七十来岁的人了,实在需要一个人来关照他的生活,而且有不少上了年岁的孤寡妇人想跟他,可寂度法师始终在逆境中尽可能地以佛门戒律严格要求自己,守身如玉,不近女色,表现了对佛陀的无限忠诚。寂度法师在远离女色这一方面,也是他受人尊重的一大原因。在持戒方面他自身能起到表帅作用,因而要求弟子也十分严格。1992年夏,一日,塔院寺一位年轻和尚带着一位女居士进入寮房闲谈,按戒律这是不允许的。他们正谈得热火,不想被寂度法师从玻璃窗中看见了。为清净戒律,老法师当下就把那个和尚喊了出来,给与其不客气的批评,并告诫他以后不可再犯。在维修寺院中,寂度法师不顾年迈体弱经常同全寺年轻僧人一道参加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一次,在搬水泥时,一位年轻和尚不慎将袋子掉在地上,摔开一个大口子,撒出十多斤洋灰。事后,那位和尚始终也没清扫那撒下的洋灰。寂度法师看在眼里,命令那位和尚把那洋灰全铲回来。不仅如此,他还在全寺僧人会议上就此事告诫大家,浪费是可耻的,懒惰同样是不好的,我们都应当好自为之。由于寂度法师行持极好,又具有渊博的佛学知识,且显密双修,佛理精通,故在五台山僧界威望很高。普寿寺、七佛寺、集福寺、善财洞、普化寺等好多寺院的僧尼都来塔院寺依止寂度法师学法、安居、自恣。而他传戒收徒,都要给他们认真讲授佛经,并不是一收了之。由于仰慕他的僧众太多,他还多次开办“僧伽培训班”,为弘扬佛法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由于年事已高,1995年他辞去了塔院寺住持的职务,由他的弟子如空担起了重任。卸任后的寂度法师始终把自己摆在一个普通僧人的位置上严格遵守戒律,严格遵守寺庙规矩,不敢有稍许懈怠。他严格要求自己的高尚品质使得弟子如云的他威望就愈发地高了。日6时45分,寂度法师在太原崇善寺安详示寂,世寿94岁,戒腊66夏。日,寂度法师在五台山荼毗。黄教大威德法主寂度老和尚圆寂,常住安排,一周之内僧众轮班为老和尚念经。这天下午,灵棚内外的四众弟子,都看到了从黛螺顶上一直垂下一条彩虹直到灵棚;有居士摄下了这个瑞象,火化时,空中有圣众显现,在火光中出现了大威德佛父、佛母、普贤王如来等瑞象,人们都说到现在才知道老和尚是文殊菩萨的化身啊!老和尚留下了许多舍利子,其中还有水晶的。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点击关注“腾讯佛学 ”
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添加腾讯佛学官方微信;
您也可以在微信上搜索“腾讯佛学”,获取更多佛学资讯。
[责任编辑:airyzhan]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6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五台山竹林寺:文殊菩萨在钵盂显现的圣境
《念佛成佛 即是佛教》释慧净
五台山大圣竹林寺(资料图)文:释慧净法照大师出家不久,有次在他心很寂静的时候,看到自己的钵显现一种圣境:高山中有间寺院,写着“大圣竹林寺”五个大字。寺院辉煌庄严,金光灿烂,全为七宝所成。近处有花园、树林,也如《阿弥陀经》所说:“黄金为地、众宝殿堂、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的境界。法照大师很感动、很惊奇,他想:这应该是在娑婆世界,但到底在什么地方?他向前辈请教,人家听他的描述后,告诉他这应该是在五台山文殊菩萨所显化的地方。法照大师就到五台山寻访这个圣境,暂住五台山佛光寺。有一晚四更(一点到三点之间),一道光芒突然射到法照大师身上,法照大师循着这道光往前走,来到一个地方,看到两位童子,据说就是善财童子与难陀童子,在此等候法照大师。两位童子引导他进入一个寺院,寺院写着五个大字——“大圣竹林寺”,原来这就是钵所显现的境界。寺院为诸宝所庄严,树也是七宝行树。法照大师进入寺院后又登入讲堂,果然看到文殊菩萨在讲堂西边,普贤菩萨在东边,都坐在狮子座上,周围有无数菩萨围绕,而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正对这些围绕的菩萨大众说法。法照大师恭敬来到两位菩萨面前,虔敬顶礼,并请两位菩萨为他开示。法照大师问:“末法时代众生,距离释尊在世期间已经很遥远了,智识浅薄、根器下劣、业障深重、烦恼炽盛,本来具足的清净佛性,无法显露出来,而佛法如大海广阔无边,不知其中有何佛法,适合这种根基?不知修那种法门,容易达到成佛的境界?”文殊菩萨首先开示说:“你要修习念佛法门。唯有念佛法门,才适合末法时代;一切修行法门中,没有比念佛及供养三宝更殊胜的。如果这样做,自然能快速圆满,成就福慧双修。我文殊师利在过去世中,就是因为念佛、供养三宝的缘故,才能成就佛的智慧。所以你应该知道,一切诸法波罗密及甚深禅定,乃至十方诸佛,都是从念佛成就的。故知念佛法门,是一切法门之王。”法照大师再问:“如何念佛?”文殊师利菩萨开示说:“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彼佛说法愿力不可思议。你要念念不舍,临命终时,决定往生极乐世界,永不退转,快速成佛。” 说完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同时伸出金色的手,摸法照大师的头顶,授记说:“你因念佛之故,不久就可证得无上正等正觉。若有善男子善女子,期望快速成佛,没有比念佛更好的,只要一心念佛,自然能快速证得无上菩提。”法照大师得到两位菩萨摩顶授记,以及这么微妙的开示后,踊跃欢喜,再三顶礼,告辞出了讲堂。 两位童子又亲送他走出寺院,他回头一看,寺院已经不见了!法照大师就在一堆石头上做记号,后来发心在此建“大圣竹林寺”,并将这一段经历写下来,流传后世。法照大师此后即专修净土法门,专念阿弥陀佛,往生极乐世界,后人因此尊法照大师为净土宗第四位祖师。上微信搜【腾讯佛学】轻松关注佛学微信公众号。或下载【腾讯新闻】客户端, 获取更多精彩资讯。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点击关注“腾讯佛学 ”
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添加腾讯佛学官方微信;
您也可以在微信上搜索“腾讯佛学”,获取更多佛学资讯。
[责任编辑:waltergao]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6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五台山举办梵呗音乐会祈福 中外学者同台共诵《华严经》_凤凰娱乐
五台山举办梵呗音乐会祈福 中外学者同台共诵《华严经》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解说】7月23日深夜,2016年五台山大型祈福音乐会在五台山大圣竹林寺举行,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等中外佛学爱好者同诵《华严经》,佛教音乐传承人印能法师等佛教界、书法界、音乐界的百余名演员参演。
当日深夜,五台山竹林寺大雄宝殿上空,天光云影共舞。随着五台山众僧同唱《宝鼎赞》以及中国佛教梵呗音乐传承人印能法师唱诵《华严字母》,音乐会起。小提琴、书法,京剧、古琴等与佛教艺术相融合,呈现多味艺术场景,为现场听众赞叹。 【解说】7月23日深夜,2016年五台山大型祈福音乐会在五台山大圣竹林寺举行,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等中外佛学爱好者同诵《华严经》,佛教音乐传承人印能法师等佛教界、书法界、音乐界的百余名演员参演。 当日深夜,五台山竹林寺大雄宝殿上空,天光云影共舞。随着五台山众僧同唱《宝鼎赞》以及中国佛教梵呗音乐传承人印能法师唱诵《华严字母》,音乐会起。小提琴、书法,京剧、古琴等与佛教艺术相融合,呈现多味艺术场景,为现场听众赞叹。 【同期】梵呗佛乐唱诵家印能法师每次念华严经,都是要唱诵华严字母的,而且唱梵呗是贯穿所有佛教弟子修行始终的,而且是千百年来师徒口授代代相传的。譬如说我这个华严字母,那我就有责任和义务把它传播下去。现在有了互联网,更加是非常容易了。我们可以有效利用现在的录音模式,把它上传互联网,更多的人来学习接触。在五台山大圣竹林寺宽广法师的英文领诵下,数十名国内外学者以中英文合体形式念诵《华严经》。华严经,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为佛陀证悟后所说的第一部经典。最后,众僧回向,祈愿世界和平,天下普安。【同期】歌手敬善缘觉得这样的音乐会越多,就对我们来五台山的朋友们更多心灵上的感悟,心灵上的洒静,还有智慧上的一些开释。记者 王惠琳 山西忻州报道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娱乐官方微信
播放数:395847
播放数:244792
播放数:47626
播放数:5808920
下列哪项不能防止电脑辐射?
对啦,马上看美图~
答对才能看美图哦~
不对,再猜猜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华严讲堂第二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