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旧州镇七眼桥新兵入伍名单

贵州安顺西秀区七眼桥镇仁岗村
您当前的位置: & 欢迎光临
  仁岗村位于西秀区城中心以东10公里,距滇黔公路三公里(即93K郑家屯村),七眼桥镇政府6公里,村北与蔡官镇所属村庄接壤,是七眼桥镇的一个边远村寨,村寨座落在群山环抱的山凹中,左右两边是大山,背靠一道笔直的大岩,岩顶上面又有重叠大山,山上全是林木覆盖,村寨右边是硐口村,左边是时屯村,后面是本村的耕地,前面是田坝,故形成一个长形的地理区域。自然条件优越,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我村系明洪武年间调北征南,囤军选址而建的村寨。在旧社会外人曾有言称之为“小台湾”,那是因有一人把关,万夫莫开的地理优势,有大石块砌得很厚的两道双层围墙,古庙一座,现有和尚一个。本村人纯属屯堡汉人为主。妇女长袍大袖至今,全村有316户,1476人,现规划整治面积2000亩,其中村域耕地面积1160亩。荒山坡地380亩,有森林面积460亩,2006年农村人均纯收1280元。  仁岗村主要以水稻、玉米、油菜种植业生产,产业单一模式陈旧,水稻年种植面积695亩,平均亩产500公斤,玉米年种植面积360亩,平均亩产250公斤,油菜年种植面积870亩,平均亩产100公斤,坡地退耕还林105亩。畜牧业乃以家庭养殖为主,全村有大牲畜356头,其中驮马25匹。70%家庭有猪,其中养有母猪的15户,年出栏生猪800头。外出打工260人,全村仅有两户家庭进行大米加工,农业生产基本是牲畜动力,人力肩挑为主,农民劳动强度大,农业机戒化程度较低。  仁岗村的乡村公路路况较差、人畜饮水问题尚未解决,现有一所简陋的村小学和球场,开办有从学前班到四年级五个班,公民办教师四人,在校学生二百多名,已基本保证了全村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村支两委已在学校教室安放有政府配备的远程教育设施,缺乏基本的农村医疗设施,仅有私人诊所2个,全村即三个自然村民组的街巷,没有硬化,脏、乱、差特别严重,田间地头无机耕道,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村民住房布局不合理,住房破旧不堪,新建房屋与屯堡风格不协调,给小新村规划带来一定的难度。
名称:贵州安顺西秀区七眼桥镇仁岗村贵州安顺西秀区七眼桥镇本寨村
您当前的位置: & 欢迎光临
  我村位于贵阳以西80公里,安顺市西秀区以东18公里,七眼桥镇政府南面6公里处,距清黄高速公路东收费站也仅10余公里,四级油路直抵村前,交通便利,自然条件较好,处于以云鹫山为主的山地环抱的盆地内,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上河系发育,多有伏流分布,地下水源较为丰富,年平均气温14.5℃气候宜人,风景优美,不仅是市级风景名胜区(目前正在申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而且还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古朴典雅,依山傍水,碉楼耸立,石房紧凑。在寨中,各家各户是自成体系的封闭式“三合院”、“四合院”建筑,却又以曲折的小巷连成一体,户与户有暗门相通,家与家有高墙相连,形成布局严谨,主次有序,结构坚固,易于自守的格局。寨中高宅大院较多,现存在粗大石料砌筑的高层碉楼就有七座,宅院雕有精美的垂花门楼、隔扇门窗、额枋、门簪、石柱础、石地墁、石水漏、石门联等。  走进本寨,在这恬静古朴的小巷深处,从高大的碉楼上放眼望去,你会深深感到这真是一幅立体的“家自为塾、户自为堡、倘贼突犯,各执坚以御之”的历史画卷。所以说它是研究的政治、文化、经济的活化石,同时又是一个集自然景观和600年前的人文、建筑、服饰、饮食等为一体的旅游胜地。  我村现有村民218户,909人,耕地513亩,其中稻田344亩,旱地169亩,荒山林地100亩。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约550万元,人均纯收入2500元。     --人口总数:909人 农业人口:909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2.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513.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发展口号:继往开来,抢抓机遇,奋力开创本寨村经济社会加速发展新局面  --所辖村:“第一村民组”,“第二村民组”,“第三村民组” 生产总值:55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屯堡文化旅游”“交通运输” 名特产品:“稻谷”,“玉米” 办公所在地:七眼桥镇本寨村  
名称:贵州安顺西秀区七眼桥镇本寨村贵州安顺西秀区七眼桥镇老塘关村
您当前的位置: & 欢迎光临
  老塘关位于西秀区城中心以东10公里,七眼桥镇镇政府以北3公里,省会贵阳以西80公里处,清黄高速公路、蔡七公路穿境过,交通便利,历史悠久,属屯堡文化村落。村寨东面平缓,西北靠山,山青水秀,后山十里相连,山顶平而缓,山中清泉清而甜,站在山顶瞭望,尤如仙景,优越的自然条件,加上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屯堡人生活、文化、政治、商贸中心。  全村现有住户247户,人口1153人,以屯堡人为主(汉族)。规划整治面积达890亩,其中村域耕地面积210亩,荒山村地680亩,201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约299万元,人均纯收入逾2600余元。  老塘关村主要以水稻、油菜、玉米种植业生产为主,水稻年种植面积340亩左右,平均亩产510公斤,油菜年种植面积754亩,平均亩产200公斤,玉米年种植面积414余亩,平均亩产360公斤。畜牧业以养猪、牛、鸡为主,全村有养牛5头以上10户,2头以上50户,1头的有50户,年出栏200多头;养猪10户,年出栏生猪200头以上,其中年出栏30头以上的养殖大户3户;养鸡上千只的3户。在外地务工的有400余人,全村从事农具加工占90%,其中汽锤40多台,加工的产品有:镰刀、锄头、镐刀、菜刀、柴刀、湾刀、火钳、夹板、尖刀、砍刀等等,销往贵阳、修文、广顺、长顺、紫云、望膜、镇宁、普定等周边县市,是屯堡人从明朝军用转为民用,600多年的历史代代相传至今,而且1952年国家在这里正式成立农具社,老厂址在老塘关,后迁居七眼桥(今镇政府办公用地)。
名称:贵州安顺西秀区七眼桥镇老塘关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安顺市西秀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