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北京恩德里小学轼管费用是多少上

平水韵106部诗韵字典【入声】十三职
平水韵106部诗韵字典【入声】十三职编者:韩清
职国德食蚀色力翼墨极息直得北黑侧饰贼刻则塞式轼域殖植敕饬棘惑默织匿亿忆特勒劾仄稷识逼克蜮唧即拭弋陟测冒抑恻肋亟殛忒嶷熄穑啬匐鲫或愎翌
*职(職)zh&
(形声。从耳,只(戠zh&)声。"职"是"记"的意思。段玉裁:"凡言职者,谓其善听也。"故从耳。本义:识;记。职为识之本字)
职,记微也。──《说文》
章画职墨兮,前度未改。──《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2]主管;任职
天职生覆。──《列子·天端》。注:"主也。"
职于南京。──《明史》
又如:职称言路(做谏官);职任民社(管理人民与国家);职客(红、白喜事的主持人);职内(古官名。掌邦赋收入)
[3]尽职;称职
其不职或贪暴,免归田里,以明赏罚之信。──《新唐书》
又如:职办(称职而能办事)
职(職)zh&
[4]职务;职业;职责
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孟子》
设官分职。──《周礼·太宰》
自去史职。──《后汉书·张衡传》
代百司之职。──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将尽厥职。──明·顾炎武《复庵记》
又如:专职(由专人担任的职务);革职(撤职);职役(犹职事。多指较为低贱的职务);职事僧(寺院中分管各项职务的僧人)
[5]职位;执行事务所
解辫清职。──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
迁我京职。──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宰相之职。──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又如:职任(指官员的职位和职责);职僚(职官僚属);职钱(官吏在职时所得的俸钱)
[6]贡赋,向朝庭交的财物
职如郡县。(像秦国的郡县那样贡纳赋税。)──《战国策·燕策》
又如:职贡(职方的贡物。各地以时入员的货品)
*国(囯、國)gu&
(会意。从"囗"(w&i),表示疆域。从或(即"国")。"或"亦兼表字音。本义:邦国)
[1]周代,天子统治的是"天下",略等于现在说的"全国"
国,邦也。──《说文》
以佐王治邦国。──《周礼·太宰》。注:"大曰邦,小曰国。"
方千里曰国畿,诅祝以叙国之信用,以资邦国之剂信。──《周礼·大司马》。注:"国谓王之国;邦国,谓诸侯国也。"
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左传·隐公元年》
丘也闻有国有邦者。──《论语·微子》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左传·庄公十年》
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汉·贾谊《新书·过秦论上》
又如:齐国;晋国;郑国
[2]国都,一国最高政权机关所在地。又称国城,国邑
国中九经九纬。──《考工记·匠人》。注:"城内也。"
三曰国禁。──《周礼·士师》。注:"城中也。"
在国曰市井之臣。──《孟子》。注:"谓都邑也。"
土国地漕。──《诗·邶风·击鼓》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左传·隐公元年》
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愿君顾先王之宗庙,姑反国统万人乎!──《战国策·齐策》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馋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
又如:国中(王城之内;国内);国人(国都中的人);国迁(国都迁徙);国阴(都城北郊);国郊(国都周围地名);国禁(古代国都中的禁令);国邑(城邑);国刑(城中施行的刑罚)
聊以行国。──《诗·魏风·园有桃》
国无有残。──《诗·大雅·民劳》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国人皆以诸先烈之牺牲精神为国奋斗。──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序》
又如:国纪(旧指国家礼制与法令);国帑(国库中的钱币);国禄(国家的俸禄);国课(国税;国家税收);国器(可主持国政的人才)
[4]古代王、侯的封地
汉王之国,良送至褒中。──《史记·留侯之家》
孟尝君就国于薛。──《战国策·齐策》
又如:国租(封地的田赋)
[5]帝王。如:国孝(为皇帝、后妃或皇帝父母服丧);国丈(帝王的岳父);国太(帝王之母的俗称);国姻(帝王的姻亲)
[7]凡七十八国。伯济是其一国焉。大者万余户,小者数千家,各在山海间。──《后汉书》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晋·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诗·魏风·硕鼠》
[10]欲逊位归国,佐吏等苦留之。──《晋书》
*德(惪)d&
(形声。从彳(ch&),惪(d&)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本义:登高,攀登)
德,升也。──《说文》
君子德车。──《易·剥》虞本。按,与剥庐对文。登也,升。君子以顺德,亦本字。
然则德我乎。──《左传·成公三年》
[3]通"得"。取得,获得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老子·四十九章》
是故用财不费,民德不劳。──《墨子·节用上》
[4]道德,品行
德,德行。──《篇海类编》
德行,内外之称,在心为德,施之为行。──《周礼·地官》注
德何如可以王矣?──《孟子·梁惠王上》
六三德。正直、刚克、柔克也。──《书·洪范》。注:"至德,敏德,孝德也。"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三国志·诸葛亮传》
无德不贵,无能不官。──《荀子·王制》
又如:德薄(德行浅薄);德望(品德与名誉);德器(德行器量);德被四方(品德高尚,满布天下);德薄望浅(谦词。品德低下,名望轻微);德门(能恪遵礼教道德的人家);德誉(道德声誉);德馨(道德芳馨);德艺(道德与才艺);德操(道德操行)
[5]恩惠;恩德
是不敢倍德畔施。──《战国策·秦策》。注:"恩也。"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史记·项羽本纪》
又如:德施(恩惠;恩泽);德惠(德泽恩惠)
[6]仁爱;善行。如:德意(善意);德政(良好的政治措施或政绩);德法(儒家谓合乎仁德的礼法);德厚(仁厚)
[7]心意。如:同心同德
百姓之德也。──《礼记·哀公问》
(会意。从饣皂,饣声。本义:饭,饭食)
食,饣米也。──《说文》。按,六谷之饭曰食。
掌王之食饮。──《周礼·膳夫》。注:"饭也。"
治其粮与其食。──《周礼·廪人》。注:"止居曰食。"
共王及后之六食。──《周礼·馔人》。注:"六谷之饭。"
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左传·隐公元年》
甘其食,美其服。──《老子》
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战国策·齐策》
食非多品,器皿非满案,不敢会宾友。──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又如:食次(酒菜和点心之类;食品);食店(饭店);食垒(一种有几层屉的食盒);食嗓(食道);食忌(饮食的禁忌);食官(古代掌管饮食的官);食膳(膳食,肴馔);食为民天(饮食是人民最重要之事)
籍兵乞食于西周。──《战国策·西周策》。注:"粮也。"
食太阴在卯穰。──《史记·货殖列传》。索隐:"谓谷也。"
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汉书·食货志》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唐·白居易《卖炭翁》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三国志·诸葛亮传》
又如:口中食(吃的粮食);食地(可种粮食的田地)
[3]食物的通称
廉者不受嗟来之食。──《乐羊子妻》
野兽在深山里没有食吃。──鲁迅《祝福》
又如:猪食;鸡食;猫食
[4]食禄,俸禄
君子谋道而不谋食。──《论语·卫灵公》
[5]食墨亦简作"食"。龟卜的术语。古代龟卜兆与墨画重合叫"食墨",为吉兆
召伯相宅,卜惟洛食。──《文选·张衡·东京赋》
[6]亏损。后作"蚀"
易腐败而食之货勿留。──《史记》
[7]特指日蚀或月蚀
彼月而食,则维其常。──《诗·小雅·十月之交》
日中则昃,月盈则食。──《易·丰》
三年春王二月,己巳,日有食之。──《左传·隐公三年经》
是故圣王日食则修德,月食则修刑。──《管子·四时》
*蚀(蝕)sh&
(会意。从虫,从食,从人,食亦声。本义:虫等蛀伤物)
蝕,败创也。──《说文》。字亦作蚀。
精铜不蠹蚀。──梅尧臣《刘原甫古钱劝酒》
凡物侵蠹皆曰蚀。──《古今韵会举要》
又如:蚀败(蛀蚀败坏);蚀啮(咬啮损坏)。又如:蚀损(由逐渐侵蚀而形成的损坏);蚀剥(剥落)
[2]损失;亏耗。如:蚀本;蚀耗;蚀昴(后因以指精诚感天而出现的天象)
日月薄蚀。──《史记·天官书》
其月有薄蚀。──《吕氏春秋·明理》
又如:蚀既(日月蚀尽。也称"全蚀");蚀亏(犹亏蚀)
(会意。甲骨文中象一个人驮另一个人,仰承其脸色。本义:脸色)
色,颜气也。──《说文》
五气五色。──《周礼·疾医》
其色必寿。──《素问·三部九侯论》
形体色理以目异。──《荀子·正名》
载色载笑。──《诗·鲁颂·泮水》
太后之色少解。──《战国策·赵策》
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史记·魏公子列传》
我言若,王色不许我。──《史记·商君列传》
故以声声怖之。──《资治通鉴》
又如:面色(脸上的气色);色喜(脸上显出欢喜之色);色笑(开颜欢笑);色沮(脸色露出沮丧的样子);色变振恐(恐惧得脸上变色);色庄(容貌庄重严肃);色智(表现在容色上的才智);喜形于色
五色令人目盲。──《老子》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唐·白居易《卖炭翁》
未花时采,则根色鲜泽。──宋·沈括《梦溪笔谈》
又如:色衣(色服。除黑白二色以外的各种艳色衣服);色丝(彩色绸缎);色彩(彩色绸缎);古色古香
[3]姿色,容颜(多就女子而言);美色
寡人有疾,寡人好色。──《孟子·梁惠王下》
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又如:绝色佳人;声色;色阵(指冶艳女子聚集之所);国色(一国内容貌最美的女子)
[4]色欲,好色。如:色荒(过度沉迷于女色);色胆包天(好色之人,胆大妄为,不顾一切);色授(用神色传递内心的感情。多指男女之间的情爱);色长(妓院的男老板;教坊司乐工的头目);色中饿鬼(比喻极其贪色的人)
[5]佛家语。指一切物质的存在
空色皆寂灭。──陈子昂《感遇》
又如:色身(佛家语。色,指有形、色、相的一切物,即所谓物质。肉身,即有形血肉之身;自四大(地、水、火、风)、五尘(色、声、香、味、触)等色法而成,故称色身);色即是空(佛家语。指世家一切色法(物质)的本性(内在真实性)都是空无所有)
[6]外表。如:色仁行违(表面上主张仁德,实际行动却背道而驰);色样(式样;模样)
[7]种类。如:清一色;色色俱全;各色人等;色别(按种类分别);色额(种类、数量);色类(种类;类别)
[8]履历,古称"脚色",省称"色"
[9]吏部预选者甚多,恺即不授官,皆注色而遣。──《北史》
[10]物质(多指金银)的成分
他这银子是九五兑九七色的。──《儒林外史》
[11]兆气,即古人烧灼龟甲占卜时甲上裂纹所呈现的征兆
君占体,大夫占色。──《周礼》
[12]风景;景观
两峰秀色,俱可手揽。──《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宋·姜夔《扬州慢》
又如:满园春色;湖光山色
[13]质量。如:足色;成色;增色;减色;音色
夜色语声绝。──杜甫《石壕史》
又如:月色
[15]生气;变脸
谚所谓室于怒,市于色者,楚之谓矣。──《左传·昭公十九年》
又如:色作(作色,改变脸色);色勃(骤然变色。发怒的样子);色动(脸色改变)
诸大夫见之,皆色然而骇。──《公羊传》
另见shǎi
色shǎi
[17]颜色──用于某些口语。如:掉色;退色;永不变色
[18]色子(即骰子)。赌具,小立方体,一般用骨头制成,六面分刻一、二、三、四、五、六点。如:色数(色子;骰子)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耒形,有柄有尖,用以翻地。用耒表示执耒耕作需要花费力气。"力"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体力,力气)
力,筋也。像人筋之形。──《说文》。筋下曰:肉之力也。二篆为转注。筋者其体,力者其用也。
其行之以货力。──《礼记·礼运》。注:"筋骸强者也。"
力农数耘。──《汉书·食货志》。注:"谓勤作之也。"
有力如虎,执辔如组。──《诗·邶风》
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唐·柳宗元《童区寄传》
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孟子·梁惠王上》
又如:四肢无力;力人(力气很大的人);力尽神危(力气精神都疲惫到极点);力软筋麻(力尽筋疲。筋疲力尽);力屈(力竭);力尽(力气用尽);力竭(力气用尽)
战疾力。──《汉书·灌婴传》。注:"强力也。"
愿将军量力而处之。──《资治通鉴》
朽蠹不胜刀锯力,匠人虽巧欲何如?──韩愈《题木居士》
盛夏力作。──宋·苏轼《教战守》
又如:力劣(力量薄弱);力薄(力量薄弱)
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顾力不能耳。──《史记·淮阴侯列传》
又如:理解力;才力(才能;能力);脑力(人的记忆、理解、想像等的能力);力用(能力和作用);力怯(力小胆怯)
[4]威力;权势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孟子》
又如:权力(政治上的强制力量);暴力(强制力;武力);力征(以武力征伐);力正(以武力征伐);力制(以权力统御、控制);力攻(以武力攻伐);力役(以武力征伐);力政(以武力为政,暴政)
[5]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凡能使物体获得加速度或者发生形变的作用都称为力。如:摩擦力;斥力;引力;合力;冲力;压力;阻力;推力;拉力
[6]劳役;仆役
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论语》
又如:力役(劳役);力征(力役之征)
[7]本指制法成治之功,后泛指功劳
事功曰劳,治功曰力。──《周礼》
拥佑太子,颇有力焉。──《汉书》
率见力决战。──《宋书·谢诲传》
[10]勤;致力,努力;从事于
古训是式,威仪是力。──《诗·大雅·烝民》
力周公正先天下。──《汉书·王莽传》。注:"勉力也。"
郡中莫不耕稼力田。──《汉书·召信臣传》
又如:力农(从事于农业);力田(致力耕种);力耕(努力耕作);力碌碌(匆忙的样子)
视贱躯之可力,倾尽而为。──宋·叶适《湖南运判到任谢表》
又如:力役(强制老百姓从事的一种无偿劳动,是徭役的一种;服役;干体力活);力伐(力攻顽敌;力攻智取);极力指摘、驳斥
[12]尽力,竭力
楼船力攻烧敌。──《汉书·南粤王传》
游子常贫苦,力子天所富。──《后汉书·樊晔传》
力请客。──明·魏禧《大铁椎传》
力主变法。──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力摧豪强。──清·张廷玉《明史》
力叮不释。──《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力正(尽力匡正);力子(勤勉力行的人);力田(致力农耕);力疾(尽力支撑着病体);力战(全力作战);力邓(勉强,奋力);力力碌碌(勤敏的样子)
(形声。从羽,異(y&)声。《说文》小篆从飞,異声。本义:翅膀)
翼,翅也。──《说文》
六足四翼。──《战国策·楚策》
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韩非子·喻老》
南方有比翼鸟焉。──《尔雅》
振鳞奋翼。──宋玉《高唐赋》
又如:翼虎(添上翅膀的老虎);翼张(如鸟展翅。形容分布的样子);翼膀(翅膀);翼翮(翅膀)
明夷于飞,垂其翼。──《易·明夷》
飞机的两翼。如:翼型
昆虫的翅膀
以翼鸣者。──《周礼》
[2]一个队形(如战线、散兵线、行进纵队)左侧或右侧
韩、魏翼而击之。──《韩非子·十过》
又如:从左右两翼夹攻敌人;翼室(路寝旁的左右室。路寝为天子或诸侯的正室);翼卫(辅翼护卫)
[3]星名,二十八宿之一,南方朱雀七宿中的第六宿,有星二十二颗。如:翼宿(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翼轸(二十八宿中的翼宿和轸宿)
量词。用于禽鸟。如:双翼
[4]分成两翼或分列左右。如:翼列(分列两旁);翼夹(如两翼相夹)
予欲左右民,汝翼。──《书·益稷》
又如:翼扶(辅佐,扶助);翼助(辅助);翼佐(辅佐);翼善(辅助善行);翼辅(辅佐);翼成(辅助完成,助成);翼宣(辅助并加以发扬);翼亮(辅佐并发扬光大);翼戴(辅助拥戴)
鸟覆翼之。──《诗·大雅·生民》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史记·项羽本纪》
又如:翼瓦(屋瓦整齐铺列,如鸟翼相覆);翼蔽(像鸟用翅膀那样遮黄海掩护);翼卵(以翼覆卵。喻抚育)
[7]借助;凭借。如:翼冯(倚凭)
[8]迅疾。如:翼尔(鸟张翼疾飞的样子)
[9]恭敬,谨肃。如:翼翼小心(形容恭敬小心,丝毫不敢疏忽懈怠)
[10]通"翌",第二天
越翼日乙丑,王崩。──《书·顾命》
王翼日乃瘳。──《书·金滕》
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聊斋志异·促织》
(会意兼形声。从土,从黑,黑亦声。本义:书画所用的黑色颜料,用松烟等原料制成)
墨,书墨也。──《说文》
舐笔和墨。──《庄子·田子方》
史占墨。──《周礼·占人》
致其墨。──《周礼·卜师》。注:"熟灼之,明其兆。"
又如:墨丸(古墨的一种);墨本(碑帖的拓本);墨工(制墨的工匠);墨妆(脸部以墨化妆);墨路(墨线)
[2]指诗文或书画
墨客降席,再拜稽首。──扬雄《长杨赋》
又如:墨君竹(墨绘之竹);文墨;遗墨;墨兵(指史书;指书画诗文);墨妙(精妙的文章、书法和绘画);墨帖(法帖。指名家法书的拓本或印本)
[3]绳墨。木工用以校正曲直的墨斗线
墨丈寻常之间。──《国语·周语》
物仰其墨。──《太玄·法》。注:"谓绳墨也。"
又如:墨斗(木工画直线的工具);墨路(墨线。木工画在木料上用以校正曲直的线)
[4]中国古代五刑之一。刺刻面额,染以黑色,作为惩罚的标记。商周叫"墨刑",秦汉叫"黥刑"
墨者,墨其额也。──《白虎通·五刑》
墨罪五百。──《周礼·司刑》。注:"黥也。先刻其面,以墨窒之。"
[5]指墨家。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九流之一,墨翟所创。如:墨者(墨家的门徒和学者)
[6]通"纆"。绳索
徽以纠墨。──扬雄《解嘲》
墨,黑也。──《广雅·释器》
面深墨。──《孟子·滕文公上》
臣观吴王之色类有大忧。──《国语·吴语》。注:"传曰:『肉食者无墨。』今吴王有墨。墨,黑气也。"
其色墨。──明·魏学洢《核舟记》
俄倾风定云墨色。──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墨以葬文公。──《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于是始墨。──《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又如:墨绖(黑色的丧服);墨面(形容面容黑瘦);墨玉(黑色玉石);墨衣(黑衣,指丧服);墨灰(黑灰色)
[8]贪污,不廉洁
贪以败官为墨。──《左传·昭公十四年》
墨者多自免去。──清·张廷玉等《明史》
又如:墨臣(贪赃不法的臣子);墨吏(贪官污吏)
[9]通"默"。不语
故口可劫而使墨云。──《荀子·解蔽》
孔静幽墨,冤结纡轸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极(極)j&
(形声。从木,亟声。本义:房屋的正梁)
極,栋也。──《说文》。按,在屋之正中至高处。
万载宫极。──《汉书·天文志》
有夫妻臣妾登极。──《庄子·则阳》。司马注:"屋栋也。"
茂初在广汉,梦坐大殿,极上有三穗禾,茂跳取之,得其中穗,辄复失之。──《后汉书·蔡茂传》
[2]最高的地位
今以三寸之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史记·留侯世家》
又如:极峰(最高层的官员)
[3]特指君位
建用皇极。──《书·洪范》
又如:登极(登君位)
[4]顶点,最高处;最高最远的处所
不知便可登峰造极不?──《世说新语·文学》
屋极有窗。──清·方苞《狱中杂记》
又如:登峰造极;极巅(山顶端);极至(极度,极顶。顶点);极峰(最高层的官员)
[5]尽头;极限
何使我至于此极也!(极,指最痛苦的地步。)──《孟子·梁惠王上》
至治之极。──《史记·货殖列传》
又如:极地(绝处);极界(界限);极际(边际,尽头);极尽(终点,尽头);极则必反(事物发展到极端,就会向相反的方面转化)
[6]地球的南北两端。如:极流(从地球南北极移向赤道的潮流);极光;极冠。又指磁体的两端;电源或电器上电流的输入输出端。如:南极;北极;正极;负极
譬众星之环极。──张衡《西京赋》
又如:极枢(指北极星和天枢星)
[8]最高准则、标准
莫匪尔极。──《诗·周颂·思文》
立名者,行之极也。──司马迁《报任安书》
极(極)j&
[9]最,非常,狠,满
初极狭。──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极为神速。──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备极欢洽。──《广东军务记》
极盛于十六世纪。──蔡元培《图画》
又如:极荷(深深承蒙);极通(很对);极打(狠打,痛打)
极(極)j&
[10]至,到达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柳宗元《永州八记》
极天际地(直达天边,遍及大地。形容广大无边);极天爬地(用尽一切办法);极明(直至天明);极格(及格。达到标准);极海(至海);极晨(直到次日清晨)
[11]穷尽,竭尽
平原远而极目兮。──王粲《登楼赋》
不得极夫游之乐。(极,使尽,使动用法。夫,指示代词,那。)──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南极潇湘。──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极力为之。──清·黄宗羲《柳敬亭传》
极情尽致(感情充沛,神态逼真);极望(尽目所见,放眼远望);极言(尽言无余);极目(穷尽目力,眺望远方)
[12]深探,穷究。如:极本穷源(彻底地推究本源);极问(追根问底);极深研几(探讨研究事物的深奥隐微之处)
[13]通"殛"。惩罚,诛杀
子之罪大极重。──《庄子·盗跖》。《尔雅·释言》:殛,诛也。言罪大而诛重也。极、殛古字通。
故至治之国,有赏罚,而无喜怒,故圣人极。──《韩非子·用人》
又如:极法(极刑。死刑;重刑)
[14]到达极点
感极而悲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
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极,至多,最多,动词状语。)──《资治通鉴》
极(極)j&
[15]最高的、最远的,达到极点的
地势极而南溟深。──王勃《滕王阁赋》
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司马迁《报任安书》
极天云一线。──清·姚鼐《登泰山记》
又如:极塞(遥远荒僻的边塞地区);极处(极高、极远之处);极路(非常遥远的路);极源(远源)。如:极口(满口);极仄(很险的诗韵);极色(黑白两色。白色明度最高,黑色最低,均为无彩色,正好处于两个极端,故称)
予不敢不极卒宁王图事。──《书·大诰》
队有急,极发其近者往佐。──《墨子·杂守》
诸侯假之威久而不知极已者殆。──《管子·枢言》
无羽无翼,反复甚极。──《荀子·赋篇》
又如:极走(急促地奔跑);极言(急忙告诉);极卒(尽快完成)
[17]着急。如:极头么花(极头麻花。形容干着急没办法);极切(急切,迫切);极躁(着急)
[18]儆戒。如:极戒(儆戒)
[19]屡次,一再
以极聘于诸侯。──《管子·小匡》
*息xī
(会意兼形声。从心,从自,自亦声。自,鼻子。古人以为气是从心里通过鼻子呼吸的。本义:喘气;呼吸)
息,喘也。──《说文》
亦孔之。──《诗·大雅·桑柔》。笺:"如仰疾风,不能息也。"
尚不敢惕息。──《汉书·扬雄传》。注:"出入气也。"
则心惕息。──《汉书·司马迁传》。注:"喘息也。"
武气绝,半日复息。──《汉书·苏武传》
随形势为沟墙,庶息响相闻,易于守御。──《明史·王复传》
又如:喘息(急促呼吸);息息(呼吸;气息出入);息窒(窒息,呼吸困难);息响(呼吸的声音);息贲(中医病名。指呼吸急促、气逆上奔的症候)
北山愚公长息。──《列子·汤问》
喟然大息。──《汉书》
闵王太息。──《战国策·齐策》。注:"长出气也。"
又如:叹息(叹气);息悒(叹息忧闷)
[3]停止,停息
息,安也。──《广雅》
息,休也。──《释言》
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礼记·檀弓》。注:"犹安也。"
而不得息。──《吕氏春秋·适威》。注:"安也。"
臣必致死礼以息楚。──《左传·昭公八年》
莫不敢遑息。──《诗·召南·殷其靁》
君子以自强不息。──《易·乾》
维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诗·郑风·狡童》
昼夜不息。──《广东军务记》
请息交以绝游。──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无时而息。──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
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杜甫《羌村三首》
又如:息口(停口);息手(停手);息糜(制止;停止);息言(停止言事);息甲(解除盔甲。停战)
民亦劳止,汔可小息。──《诗·大雅·民劳》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又如:息景(息影。退隐闲居);息劳(休息);息喘(喘息。比喻紧张活动中的短暂休息);作息(工作和休息);歇息(休息);息力(休息)
[6]滋息;生长
消息盈虚,终则有始。──《庄子·秋水》
又如:息马(畜养、蕃息马匹);息人,息民(使人民得到休养生息)
望峰息心。──《艺文类聚·吴均·与朱元思书》
又如:息事(平息事端);息喘(平息喘气)
息子贡之志。──《韩非子·五蠹》
又如:息望(不再生妄想);息虑(消除担忧;消除杂念)
[9]通"熄"。熄灭;消失
彖曰:"革,水火相息"。──《易·革》
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庄子·消遥游》
又如:息了心(断了念头;死心);息灭(熄灭;绝灭);息机(熄灭机心)
[10]气息,呼吸时出入的气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庄子·逍遥游》
屏息观之。──明·魏禧《大铁椎传》
半日复息。──《汉书·李广苏建传》
数息可达。──唐·李朝威《柳毅传》
又如:一息尚存;鼻息
[11]利息,利钱
岁余不入,贷钱者多不能与其息,客奉将不给。──《史记·孟尝君传》
又如:息利(利息);息金(利钱,利息)
至今已八九日,并无息耗,不免忧疑。──欧阳修《熙宁四年与大寺丞书》
又如:信息(音信;消息);息耗(消息,信息)
[13]亲生子女
汝息为我子,汝亲为我翁。──张籍《董公诗》
又如:息子(亲生儿子);息女(亲生女儿);息男(亲生儿子)
[14]春秋时诸侯国名。故址在今河南省息县北
(会意。小篆字形,从L(yǐn),从十,从目。徐锴:"L,隐也,今十目所见是直也。"本义:不弯曲,与"枉"、"曲"相对)
直,正见也。──《说文》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荀子·劝学》
正直为正,正曲为直。──《左传·襄公七年》
木曰曲直。──《书》
巽为绳直。──《易·说卦》
先定准直。──《礼记·月令》
争高直指。──吴均《与朱元思书》
中通外直。──宋·周敦颐《爱莲说》
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清·龚自珍《病梅馆记》
斫直删密。
又如:直线;直路;笔直;直迫(直直愎愎。直直劈劈。直搭直。直截了当);直橛橛(身体挺得直直的);直隆隆(高而直起);直堑(直的沟渠);直缕(形容直直挺挺,形容笔直或僵直的样子);直坦坦(笔直而平坦)
[2]竖。与"横"相对。跟地面垂直的
直栏横槛。──唐·杜牧《阿房宫赋》
又如:直上直下;直升机
[3]引申为正直;公正;不偏私
夫君之直臣,父之暴子也。──《韩非子·五蠹》
师直为壮,曲为老。──《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直道而行。──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居正惮瑞峭直。──《明史》
又如:直辞(正直的言辞);直声(正直之言);直质(正直朴实的资质);直信(正直诚实);直言正色(言语正直,仪容严肃)
哥哥是口直心快射粮军。──《元曲选》
又如:心直口快;直势(耿直坦率);直性子(性情直爽的人);直人(直爽的人;正直的人);直心眼(指人的心地直率)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又如:直南(正南);直北(正北);直准(正则)
[6]正当,有理
师直为壮,曲为老。──《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7]径直,一直
敢独与数十骑驰,直贯胡骑。──《史记·李将军列传》
直抵其城。──《资治通鉴·唐纪》
直进罾步。──《广东军务记》
直至初六。
直诘袁曰。──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又如:直书就和(径直写成了一首和诗);直律律(直接;径直);直乃(简直就是);直叙(直接叙述);直解(直接领悟);直抵(一直到达)
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圮下。──《汉书·张良传》
直堕其履圯下。──《史记·留侯世家》
何物老魅,直尔大胆,致坏箧子。──《聊斋志异》
而直为此廪廪也。(直:竟。为:造成。廪廪:通懔懔,危惧的样子。)──汉·贾谊《论积贮疏》
又如:直如此(竟然这样);直恁(竟然如此;竟然这样)
[10]只;仅仅
不可,直不百步耳。──《孟子·梁惠王上》
直无由进之耳。──《荀子·礼论》
直好世俗之乐耳。──《孟子·梁惠王下》
直以为不能。──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
直见爱甚。──唐·柳宗元《柳河东集》
又如:直当的(仅仅够得上;只值);直好(只得;只好)
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庄子·秋水》
直可惊天地。──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12]通"特"t&)。单单,单独
直好世俗之乐耳。──《孟子·梁惠王下》
直立而不胜。──《荀子·不苟》
直堕其履圮下。──《史记·留侯世家》
[13]伸直;挺直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荀子·劝学》
又如:直身(伸直的身躯);直直腰儿;把铁丝直一直;直脚(伸腿,死去);直屡屡(挺直)
[14]伸雪〖redress(aninjustice)〗
妾虽死不敢诉也,而天使见之,为直其冤。──苏轼《子姑神记》
[15]面对着,当
马各直其算。──《礼记·投壶》
前列直斗口三星。──《史记·天官书》
武库正直其墓。──《史记·樗里子甘茂传》
魏之武卒,不可以直秦之锐士。──《汉书·刑法志》
[16]立阼阶下,直东序西面。──《仪礼·士冠礼》
直夜溃围南出。──《史记·项羽本纪》
[17]遇,碰上
管教他灵山会里直着个有缘人。──汤显祖《南柯记·宫训》
[18]当值,轮值,轮班
王民为侍中,直于省内。──房玄龄《晋书》
直使送之。──《战国策·齐策三》。注:"直,当日直使也。"
又如:直内(内廷值班的人);值月(当值某月);直房(值班室)
宋孝武使直华林学省。──李延寿《南史》
[20]价值相当于
为皮币,直四十万。──《史记·平淮书》
岂闻一绢直万钱?──杜甫《惜昔诗》
[21]价值;代价
爰得我直。──《诗·魏风·硕鼠》
象床之直千金。──《战国策·齐策三》
系向牛头充炭直。──唐·白居易《卖炭翁》
昂其直。──《聊斋志异·促织》
受若直,怠若事。──柳宗元《送薛存义之任序》
人生直作百岁翁,亦是万古一瞬中。──《池州送孟迟先辈》
又如:直饶(即使)
[24]当…时候
直夜溃围南出。──《史记·项羽本纪》
(会意。金文字形,右边是"贝"(财货)加"手",左边是"彳",表示行有所得。手里拿着财货,自然是有所得。本义:得到,获得)
[1]同本义(本来没有而争取得来成为己有)
得,行有所得也。──《说文》
三人行必得我师焉。──《论语》。释文:"本或作必有。"
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孟子·梁惠王上》
佳婿难得。──《世说新语·假谲》
卖炭得钱何所营。──唐·白居易《卖炭翁》
工之侨得良桐焉。──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又如:得人心;各得其所;得肆(得志,肆意);得闲儿(有空闲时间;得空);得胜回头(宋元说书人在开讲正书前先说一段小故事作引子,叫得胜回头);得职(获得官职);得情报;得钱;得奖
知得而不知丧。──《易·文言》
虑而后后能得。──《礼记·大学》。注:"谓得事之宜也。"
至德不得。──《庄子·秋水》
既而得其尸于井。──《聊斋志异·促织》
故无术者得于不用。──《韩非子》
礼得其报则乐。──《礼记·乐记》。注:"谓晓其义。"
武王得之矣。──《吕氏春秋·义赏》。注:"犹知也。"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亦指被捕获;被逮捕。又如:得俊(俘获敌方的勇猛将士)
[5]成功;完成
已经传人画图样去了。明日就得。──《红楼梦》
又如:得算(计谋成功);得策(谋略得当)
傲啸东轩下,聊复得此生。──陶渊明《饮酒》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荀子·劝学》
[8]同"德",恩惠,感恩
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孟子·告子上》
地广而不得者国危,兵强而凌敌者身亡。──《盐铁论·击之》
[9]助动词。能,能够
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避之,不得与之言。──《论语·微子》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进退不得,为之奈何?──《吴子·应变》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史记·项羽本纪》
[10]得意,满足
意气扬扬,甚自得也。──《史记·管晏列传》
常使两情皆得,彼此俱畅。──《世说新语·文学》
又如:洋洋得意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12]收获,心得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开郑有得,便欣然忘食。──《南史·陶潜传》
[13]德,道德,有德之人
尚得推贤不失序。──《荀子》
[14]必须,应该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史记·项羽本纪》
[15]合适;正确
于彼计则得。──马中锡《中山狼传》
历古今之得失。──《汉书》
[16]用在口语中表示同意或禁止。如:得,就这么办;得了,别说了;得也么(算了吧;又作答应之词)
[17]用在口语中,瞧。在情况变坏时表示无可奈何。如:得,又搞错了;得,全完了
另见de;děi
用在动词后面,表示能够或可以。如:我们可粗心不得;她能去我为什么去不得
用在动词和补语中间,表示可能。如:我拿得动;那办得到
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连接表示程度或结果的补语。如:冷得打哆嗦;笑得肚子痛
另见d&;děi
得děi
[18]用在口语中表示必须有,一定。如:这个工程得三个月才能完成
[19]绝对必要或应当去做
犹得备晨炊。──唐·杜甫《石壕吏》
又如:有错误就得批评;做得好就得表扬
[20]表示推测的必然。如:要不快走,我们就得迟到了
另见d&;de
*北běi
[1]方位名。与"南"相对
人坐立皆面明背暗,故以背为南北之北。──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万物负阴而抱阳。──《老子》。王力按,山北为阴,山南为阳,老子的话等于说万物负背而抱南。
然则北通巫峡。──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南声函胡,北音清越。──宋·苏轼《石钟山记》
沛公北向坐。──《史记·项羽本纪》
又北向。──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又如:正北;西北;东北;北邙(即氓山。在河南洛阳市北。东汉及魏晋的王侯公卿多葬于此。泛指墓地);北闱(清代在顺天(今北京)的乡试称"北闱",在江宁(今南京)的乡试称"南闱");北里(妓院);北阙(皇宫。借指帝王);北鄙(北方的边邑);北雍(北京的国子监);北邙乡女(代指死去的女性);北津(北方的渡口)
[2]败逃的军队
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战国策·燕策一》
北běi
连战皆北。──《史记·项羽本纪》
鲁人从君战,三战三北。──《韩非子·五蠹》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汉·贾谊《过秦论》
*黑hēi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古"囱"字,即烟囱;下面是"炎"(火)字,表示焚烧出烟之盛。合起来表示烟火熏黑之意。本义:黑色)
黑,火所熏之色也。──《说文》
纯黑而反哺者,谓之乌。──《小尔雅》
坤为黑。──《易·说卦》
黑气乃辱。──《素问·气交变大论》
郑公孙黑。──《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楚公子黑肱。──《左传·昭公元报》
大夫黑弓,礼也。──《荀子·大略》
又如:黑气(黑色的水气);黑章(黑色的花纹);黑麻(黑色的胡麻);黑眸(黑色的眸子);黑斑(黑色的斑点);黑参参(黑乎乎)
[2]昏暗无光
天阴黑。──《资治通鉴·唐纪》
月黑见渔灯。──清·查慎行《舟夜书所见》诗
又如:黑处(暗处,光线不明的地方);黑狱(暗无日光的牢房);黑天黑地(天地一片漆黑);黑塔窟(昏暗的样子)
[3]狠毒;象征反动,坏。如:黑店;黑色恐怖(指无政府主义或恐怖主义者所进行的暗杀活动,或恐怖性的激烈行为);黑款(黑钱);黑爪(罪恶之手)
[4]秘密,非法。如:黑档子(以非法项目贪污米粮);黑楼子(暗娼户);黑经(暗中使歪点子);黑腥事(暗中干的凶残事)
[5]突然而猛烈的。如:黑风(暴风);黑浪(恶浪;巨浪;暴风浪)
[6]比喻倒霉,不走运。如:黑路上(运气不好;倒霉)
黑hēi
[7]黑色物质、物体
含有碳元素而且通常是主要成分的各种物质。如:炭黑;灯黑;黑星星(灰尘)
黑染料。如:酸性黑;直接黑;媒染黑
黑子,两人棋类游戏(如围棋)中黑色的棋子。如:执黑;黑白双丸(围棋子)
[8]夜晚。如:黑家白日(每日每夜;日日夜夜);黑赶(半夜起事;闹腾);黑个(方言。夜晚);黑车(夜行不点灯的车)
[9]黑色黍米
冬,王使周公阅来聘,飨有昌襡、白、黑、形盐。──《左传》
[10]黑色的猪羊
来方禋祀,以其骍黑。──《诗·小雅·大田》。毛传:"骍,牛也。黑,羊豕也。"
[11]黑龙江省的简称
黑hēi
[12]把放在隐蔽处,把…藏起来〖hide〗。如:他把钱都黑起来了
[13]说…的坏话,诽谤。如:黑了良心
*侧(側)c&
(形声。从人,则声。本义:旁边)
[1]同本义。亦用作谦词
侧,旁也。──《说文》
居侧室。──《礼记·内则》。注:"谓夹之室次燕寝也。"
立于侧阶。──《书·顾命》
倾容幸而待侧。──《楚辞·思古》
有泉侧出。──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又如:左侧;右侧;侧闻(谦词。表示从旁听到);侧畔(旁边)
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诗·魏风·伐檀》
铸钟官赤侧。──《史记·平准书》。集解:"以赤铜为其廓也。"
侧(側)c&
[3]向旁边歪斜
樊哙侧其盾以撞。──《史记·项羽本纪》
侧弁之俄。──《诗·小雅·宾之初筵》。笺:"侧,倾也。"
又如:侧耳细听;侧目(斜着眼睛看,形容畏惧或愤恨的样子)
侧其故处。──《仪礼·公食礼》。疏:"近也。"
又如:侧近(临近,最近)
侧(側)c&
[5]不正,邪辟
无反无侧,王道正直。──《书·洪范》
乡之行劫缚者,侧目莫敢过其门。──柳宗元《童区寄传》
另见zhāi;z&
侧(側)z&
[6]倾斜。古字为"仄"
侧弁之俄。──《诗·小雅·宾之初宴》
无反无侧。──《书·洪范》
[7]同"仄"。"平仄"也作"平侧"
另见c&;zhāi
侧(側)zhāi
[8][方言]斜着,不正。如:帽子侧歪在一边;侧棱;侧歪
另见c&;z&
*饰(飾)sh&
(形声。从巾,从人,食声。人佩巾有装饰作用。本义:刷拭)
饰,刷也。──《说文》。按,字亦作拭。
凡祭祀,饰其牛牲。──《周礼·地官·封人》
[2]装饰;修饰
运而有光者,饰也。──《大戴礼记·劝学》
共粉饰之,如嫁女床席。──《史记·滑稽列传》
豹饰。──《礼记·玉藻》
君子不以绀緅饰。──《论语》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后汉书·张衡传》
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又如:饰车(有彩漆文饰之车。大夫以上所乘);饰说(修饰美巧的文辞)
[3]掩饰,粉饰
辩足以饰非。──《庄子·盗跖》
饰省宣义。──《史记·秦皇纪》。正义:谓文饰也。"
皆以情对,不能隐饰。──《汉书·范谤传》
又如:饰非(明知其过失而加以掩饰);饰诈(矫饰诈伪);饰智(设巧使诈以欺骗他人);饰过(掩饰过失);饰伪(矫饰和虚伪);饰非遂过(知过不改而更加掩饰,因使错误形成)
[4]表扬,奖励
上以饰贤良,下以养百姓而安乐之。──《荀子·王制》
又如:饰终(古代表扬死者尊荣的典礼);饰擢(奖励才能之士并加以拔擢任用)
[5]通"饬"。整饬;整治
凡祭祀饰其牛牲。──《周礼·地官·封人》
欲民之有耻,则小耻不可不饰也。──《管子·权修》
王者之人饰动以礼义。──《荀子·王制》
古者大国过小邑,小邑必饰城而请罪。──《谷梁传·襄公二十五年》
以饰法设刑,而天下治。──贾谊《过秦论》
饰(飾)sh&
[6]饰物,装饰品
青黄刻镂之饰。──《墨子·辞过》
同舍生皆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又如:首饰;衣饰;花饰;窗饰;饰巾(戴头巾为饰,而不加冠冕)
*贼(賊)z&i
(会意。小篆字形,从戈,则声。从戈,刀毁贝。本义:残害;伤害)
贼,败也。──《说文》
害良为贼。──《荀子·修身》
不僭不贼,鲜不为则。──《诗·大雅·抑》
寒暑弗能害,禽兽弗能贼。──《庄子·秋水》
毁则为贼。──《左传·文公十八年》。杜预注:"毁则,坏法也。"
下广汉廷尉狱,又坐贼杀不辜。──《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
又如:贼毫(书法的败笔。指笔锋之劣);贼伦(毁弃伦常,败坏道德);贼仁(毁弃仁爱);贼蚀(受到的歪曲损害);贼义(毁弃道义);贼害(残害、伤害);贼蠹(危害);贼殃(祸害)
[2]特指杀害
贼民之主,不忠。──《左传·宣公二年》
宣公骤谏,公患之,使鉏贼之。
杀人不忌为贼。──《左传·昭公十四年》
刑杀不正谓之贼。──《烈女传·辩通》
又如:贼斗(残杀格斗);贼残(残害);贼场(讨贼的战场);贼杀(杀害);贼性(残杀之性);贼刑(刑杀);贼诛(杀害)
贼(賊)z&i
[3]先秦两汉时期,贼指作乱叛国危害人民的人
商君,秦之贼。秦强而贼入魏,弗归,不可。──《史记·商君列传》
讨贼复兴之效。──诸葛亮《出师表》
其实汉贼也。──《资治通鉴》
几落贼手死。──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贼中险易远近。──《资治通鉴·唐纪》
西后及贼臣忌益甚。(贼臣,指当时反对变法维新的顽固派。)──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又如:卖国贼;工贼;贼子(反叛,叛乱或叛逆的人);贼臣(叛逆不忠的臣子);贼官(为敌方效力的伪官)
[4]刺客,杀人的人
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史记·留侯世家》
燕王昏乱,其太子丹乃阴令荆轲为贼。──《史记·秦始皇本纪》
[5]偷窃或抢劫的人(先秦两汉用"盗",多指偷窃者,很少指抢劫者;用贼,多指抢劫财物者,后来才指偷窃者)
使长安丞龚奢叩堂户晓贼。──《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
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唐·柳宗元《童区寄传》
大盗积贼,杀人重囚,气杰旺,染此者,十不一二。──方苞《狱中杂记》
贼能且众。──明·魏禧《大铁椎传》
一贼提刀。
贼应声落马。
令贼知也。
又如:盗贼(强盗和小偷);窃贼(小偷儿);贼不空手(比喻势在必得);贼属(贼寇的家眷亲属)
[6]骂人的字眼
老贼欲废汉自立。──《资治通鉴》
与老贼势不两立。
贼臣忌益甚。──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此乃荣贼。
淫侈之欲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贾谊《论积贮疏》
[8]敌人;仇敌
环顾国内,贼氛方炽。(敌人的气焰正嚣张。氛,气,气焰。方,副词。炽,火旺盛。)──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修身》
贼(賊)z&i
[9]邪恶,不正派
寒暑不和,贼气相奸。──《史记·龟策列传》
又如:贼贱(卑贱;下贱);贼尘(有害的灰尘。喻欺君罔上者);贼忒忒(形容眼神不正派);贼智(鬼点子,狡猾办法);老鼠真贼
[10]残暴;狠毒
内怀诈以御主心,外挟贼吏以为威重。──《汲黯列传》
[11]少时阴贼。──《史记·游侠列传》
又如:贼深(心肠残酷,用法深刻);贼暴(残虐;暴虐);贼悍(残暴凶悍)
贼(賊)z&i
[12][方言]很;非常。多用于令人不满的或不正常的情况。如:贼冷;贼亮(光亮之极)
(形声。从刀,亥声。本义:雕刻,在木头上雕刻)
刻,镂也。──《说文》
金谓之镂,木谓之刻。──《尔雅·释器》
器不刻镂。──《礼记·哀公问》
二十四年春,刻其桷,皆非礼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刻桓宫桷。
泛指在各种材料上的雕刻
用胶泥刻字,旋刻之。──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是日观道中石刻,其远方刻尽漫失。──清·姚鼐《登泰山记》
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明·魏学洢《核舟记》
又如:刻图章;刻刀(雕刻所用的刀具);刻木(在木质器物上雕刻);刻饰(雕刻装饰);刻铭(在金石等器物上镂刻文字);刻划(雕刻;刻印);刻篆(指雕刻的文字、花纹)
[2]绘画;修饰
何乃刻画无盐,以唐突西子也?──《世说新语·轻诋》
又如:刻句(推敲锻炼词句);刻桷(有绘饰的方椽);刻章琢句(修饰琢磨章句);刻励(琢磨推敲)
[3]划,割。如:刻蜡板;刻截(割断);刻漆(割漆)
[4]严格要求。如:刻己(严格要求自己);刻求(严格要求);刻责(严格要求);刻绳(限制要求)
指日刻期,应时有验。──《白石神君碑》
又如:刻纳(限期归还)
山坐金,反自刻。──刘安《淮南子》
又如:刻虐(侵害);刻害(侵害,残害);刻贼(伤害;残害);刻烂(毁伤溃烂)
刻骨攫新句。──刘得仁《陈情上知己》
又如:刻骨镂心(喻永志不忘。多用表达感激之情);刻心(谓铭记于心)
[8]时间单位,一小时的四分之一
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明·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又如:六点一刻
[9]刻薄;苛刻
性刻害,好发人阴私。──《汉书·杨恽传》
诜居官颇刻敛。──《唐书·孟诜传》
又如:刻峭(苛刻;严酷);刻碎(苛刻繁琐);刻诛(严酷的刑罚);刻酷(苛刻;严酷)
[10]急迫。如:刻下(即刻;眼下);刻有(现有);刻不待时(时间紧迫)
[11]刻苦。如:刻励(刻苦勤勉);刻厉(刻苦自励)
*则(則)z&
(会意。金文从鼎,从刀。古代的法律条文曾刻铸在鼎上,以便让人遵守。本义:准则,法则)
则,等画物也。──《说文》
则,法也;则,常也。──《尔雅》
根天地之气,寒暑之和,水土之性,人民鸟兽草木之生物,虽不甚多,皆均有焉,而未尝变也,谓之则。──《管子·七法》
均守平则。──《周礼·大司马》
法则以驭其官。──《周礼·太宰》
掌则以逆都鄙之治。──《周礼·太史》。注:"亦法也。"
有物有则。──《诗·大雅·庶民》
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管子·形势》
又如:则天(以天为法,治理天下);则度(法度);则效(则象。效法)
[2]等级(由则的划分等级引申而来)
《坤》作坠势,高下九则。──《汉书·叙传下》。颜师古注引刘德曰:"九州土田上中下九等也。"
[3]古指三百平方里以下的采邑。王莽时以土方五十里为一则,为子男封邑
[4]标准权衡器
王者制事、立法、物度、轨则,壹禀于六律。──《史记》
[5]榜样。如:以身作则
则(則)z&
[6]划分等级
咸则三壤,成赋中邦。──《书·禹贡》
[7]仿效,效法。如:则先烈之言行
众人听了,吓得不敢则声。──《红楼梦》
则(則)z&
则无可用。──唐·柳宗元《三戒》
则又望其真。──清·林觉民《与妻书》
又如:人皆好名,我则不然;则不(不但,不止)
[10]表示相反或对照
则耻师焉。──唐·韩愈《师说》
又如:今则不然
[11]表示平列关系
则桃李冬实。──宋·沈括《梦溪笔谈》
则桃李夏荣。
[12]表示假设,相当于"若"、"如果"
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史记·高祖本纪》
[13]虽然,表示让步关系
元帅此计好则好,则怕瞒不过诸葛孔明。──《隔江斗智》
则(則)z&
[14]用于判断句表示肯定,相当于"就"
非死,则徙尔。──柳宗元《捕蛇者说》
则明月斜挂。──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则绿草如茵。
则人物必有概范。──蔡元培《图画》
[15]表示前后两事时间相距很近,有因果、条件关系,相当于"即"、"便"
则难者亦易矣。──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则易者亦难矣。
则治之如所言。──清·方苞《狱中杂记》
[16]表示在发现某事时早已如此,或即将如此,相当于"就"、"将"
文不能取胜,则歃血于华屋之下。(那就在殿堂下歃血订盟。歃血,是古代订盟的仪式,取牲血盛于盘中,以口微微吸吞,以示守信。华屋,漂亮的堂宇,指朝会或议事的地方。)──《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17]表示范围,相当于"仅"、"只"
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荀子》
又如:则除(唯有,只有);则索(只好;须得);则情(只好管);则故(只管,只顾)
[18]对已然或发生的事强调。可译为"都"、"已经"、"原来"
客则鼾睡。──明·魏禧《大铁椎传》
则学校大备。──蔡元培《图画》
[19]表示让步,可译为"倒"、"倒是"
则名微而众寡。──《三国志·诸葛亮传》
则(則)z&
多用于文章或艺术品,相当于"章"、"条"。如:新闻一则;寓言四则
*塞(僿)sāi
(会意兼形声。从土,塞(xi&)声。塞同罅,空隙之义。本义:阻隔;堵住)
塞,隔也。──《说文》
四塞世告至。──《礼记·名堂位》。注:"四塞,谓夷服、镇服、蕃服在四方为蔽塞者。"
塞向墐户。──《诗·豳风》
从者塞途。──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列子·汤问》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诸葛亮《出师表》
又如:塞耳(堵住耳朵);塞绝(堵塞断绝);塞噎(阻塞,哽噎);塞话(使人生气的话);塞狗洞(把银钱花在无用的地方);塞除(堵塞并消除);塞井夷灶(填井平灶。谓作好布阵的准备。亦表示决心战斗,义无反顾);塞井焚舍(填井烧屋,表示决心死战)
[2]填塞;充满
志气塞乎天地。──《孔子·闲居》注:"满也。"
五味芬芳,以塞其口。──《荀子·富国》。注:"犹充也。"
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红女白婆,填塞门户。──《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箱子不太满,再塞点东西;这房子里居然塞了八辆车
[3]遏止,禁止
善治者塞民以法。──《商君书·画策》
又如:塞默(犹沉默,不作声);塞嘿(塞默)
[4]使满足。如:塞望(满足别人期望);塞职(称职);塞白(充数)
[5]补救;抵偿
将欲何施,以塞此名。──《汉书·于定国传》
又如:塞咎(抵补罪过)
[6]答,回报。如:塞别(酬别);塞诘(回答问题)
[7]安插,给某人安排一个岗位。如:他在办公室里又塞了一个人进来当探子
[8]行贿。如:再塞他点钱,事情就能办成了
[9]搪塞;应付
备极护爱,留待限期,以塞官责。──《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塞白(拼凑文字搪塞或应付考试)
塞sāi
[10]塞子,堵住洞口、瓶口等的东西。如:瓶塞;木塞;活塞
[11]困窘,时运不通
孰云时与命,通塞皆自由。──韩愈《驽骥》
仲氏任只,其心塞渊。──《诗·邶风·燕燕》
另见s&i;s&
[13]险要之处;要塞,边塞
完要塞。──《礼记·月令》。注:"边城要害处也。"
而世主不敢交阳侯之塞。──《战国策·秦策》。注:"隘处也。"
山有九塞。──《吕氏春秋·有始》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晋·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又如:边塞(边疆地区的要塞);塞守(占据边界险要处);塞人(古代指塞外的游牧民族);塞徼(边塞上的碉堡);塞邦(塞外之国);塞色(塞外的景象);塞邑(形势险要的边境城邑);塞角(塞外所吹的号角);塞垣(本指汉代为抵御鲜卑所设的边塞,后亦指长城;边关城墙)
筑明堂于塞外。──《汉书·邓通传》。注:"境外也。"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宋·范仲淹《渔家傲》
又如:塞垣(边境地带);塞曲(边远地区的乐曲);塞氛(边境上的气氛。指敌方的威胁);塞关(边境上的关隘)
[15]特指东北边境。如:塞外江南;塞北(北方的边土)
[16]通"簺"。古代的一种赌博游戏
问骰奚事,则博塞以游。──《庄子·骈拇》
禁博塞。──《管子·四时》
[17]构筑要塞
南朝违约塞雁门,增塘水,治城隍,籍民兵,此何意也?──宋·苏轼《富郑公神道碑》
[18]通"赛"。酬神
举春祭,塞久祷。──《管子·禁藏》
杀牛塞祷。──《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诏令太官给塞具。──《后汉书·曹节传》。李贤注:"塞,报祠也。字当为赛,通也。"
冬塞祷词。──班固《汉书·郊祀志》
又如:塞具(祭祀用的器具)
另见sāi;s&
[19]通"僿"。实,堵、填充空隙,用于书面词语中
刚而塞。──《书·皋陶谟》
仲氏任只,其心塞渊。──《诗·邶风·燕燕》。郑《笺》云:塞,充实也。《说文》:僿,实也。
志气塞乎天地。──《礼记·孔子闲居》
又如:闭耳塞听;阻塞
另见sāi;s&i
(形声。从工,弋(y&)声。工有"矩"的意思。本义:法度;规矩)
式,法也。──《说文》
式,法也。──《周书·谥法》
下士之式。──《诗·大雅·下武》。传:"法也。"
三曰筮式。──《周礼·篔人》。注:"谓筮制作法式也。"
掌妇式之法。──《周礼·典妇功》
九式。──《周礼·太宰》。注:"谓用财之节度。"
又如:式度(规制,法式);式则(法则;规范)
[2]榜样;楷模
世世享德,百邦作式。──《书·微子之命》
孝敬之准式。──箫统《文选序》
式箕之门。──《汉书·韩良传》。注:"亦表也。"
又如:式范(模范,楷模)
[3]规格;样式
正以音律调韵,取高前式。──沈约《谢灵运传论》
又如:新式;旧式;式盘(中国古代推"算"历数或占卜的工具。分天地盘。天盘为圆形,地盘为正方形)
[4]仪式,典礼。如:开幕式;毕业式
[5]自然科学中表现某种规律的一组符号。如:方程式;分子式;公式;样式
[6]时态。如:过去式;现在式;将来式
[7]动词的一种语气。如:叙述式
仪式刑文王之典。──《诗·周颂·我将》
使诸大夫国人皆有所矜式。──《孟子·公孙丑下》
使人主师五帝而式三王。──《后汉书·崔寔传》
又如:式型(效法,取法);式瞻(敬仰,景慕)
[9]示范,作为榜样
王命申伯,式是南邦。──《诗·大雅·崧高》
又如:示规(示范);示望(仰望);式慰(安慰);式好(兄弟和好)
[10]通"试"。使用
神之听之,式榖以女。──《诗·小雅·小明》。郑玄《笺》:式,用;榖,善也。其用善人,则必用女。女,通"汝"。
蛮夷戎狄,不式王命。──《左传·成公二年》
不闻亦式。──《诗·大雅·思齐》
式礼采,垂衣裳,以禁争夺。──《孙膑兵法·见威王》
又如:式昭(用以光大)
[11]通"轼"。以手抚轼,为古人表示尊敬的礼节
释箕子囚,封比干墓,式商容闾。──《书·武成》
一在前,二在后,以揉其式。──《周礼·考工记·舆人》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又如:式式(恭整的样子);式闾(礼敬贤人);式路马(见路马则抚轼,以示崇敬)
句首语气词。无实义
兄及弟矣,式相好矣!──《诗·小雅·斯干》
*轼(軾)sh&
[1](形声。从车,式声。本义:设在车箱前面供人凭倚的横木)同本义
轼,车前也。──《说文》。按,车阑上之木。周于舆外者,在前曰轼,在旁曰骑。
冯轼下齐七十余城。──《汉书·郦食其传》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左传·庄公十年》
又如:登轼(爬上车厢前的横木);轼櫃(固定在车厢前横木上的小柜);轼车(在车上凭轼致敬)
(形声。从土,或(y&)声。土,表示疆土。"域"本作"或",与"国"同义。"从口,从戈,以守一。一,地也。"为会意字。本义:疆界,疆域)
域,邦也。──《说文》。按,或者,封也,国者,邦也:天子诸侯所守土为域,所建都为邦。
以保尔域。──《汉书·韦元成传》。注:"谓封邑也。"
正域彼四方。──《诗·商颂·玄鸟》
驱一世之民,济之仁寿之域。──《汉书》
又如:域野(境内乡野);域内(域中);域外(境外;国外)
[2]地区,区域
出百死,入绝域。──《汉书》
卿曹与我俱在绝域,欲立大功以求富贵。──《后汉书·班超传》
又如:异域;西域
是管仲亦在所去之域矣。──《韩非子》
[4]茔地,坟地
葛生蒙棘,蔹蔓於域。──《诗·唐风·葛生》
又如:域兆(坟墓的界址;墓地)
政治家之眼,域於一人一事,诗人之眼,则通古今而观之。──王国维《人间词话》
又如:域域(形容浅狭无知)
──如"骨殖"(gǔshi):尸骨
(形声。从歺(&),直声。歺,残骨,隶书写作"歹"。本义:脂膏因放置时间过久而变质)
殖,殖膏久殖也。──《说文》
[2]生长,繁殖
我有田畴,子产殖之。──《左传·襄公三十年》
其生不殖。──《左传·昭公元年》
五谷所殖。──《吕氏春秋·孟春》
同姓不婚,恶不殖也。──《国语·晋语四》
松柏之下,其草不殖。──《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又如:生殖(生物产生幼小个体以繁殖后代);养殖(培育和繁殖)
[3]经营,从事买卖活动
父宗善殖财货,富拟王侯。──《新五代史》
又如:货殖(古代指经营商业和工矿业);殖私(营谋私利);殖利(生利;营利)
稷降播种,农殖嘉谷。──《书·吕型》
又如:殖种(种植);垦殖(开荒生产)
[5]树立,立
上得民心,以殖义方。──《国语·周语》
[6]增殖;增加。如:殖产(置产;增殖财产);殖货(增殖财货);殖赀(增殖资财)
(形声。从木,直声。本义:关闭门户用的直木)
植,户植也。──《说文》。按,古门外闭,中竖直木,以铁了鸟关之,可加锁者。
季孙与邑人争门关,决植。──《墨子·非儒》
夏屋宫驾,县联房植。──《淮南子·本经》
于四角立植而县。──《考工记·匠人》注
城上百步一楼,楼四植,植皆为通舄。──《墨子》。
[3]引申为支柱,柱本
井植生梓,而不容瓮,沟植生条,而不容舟。──《淮南子·览冥》。注:"谓材也。"
君子谓坚能用法矣,法者国之植也。──明·冯梦龙《智囊补》
特指筑城墙两端所竖的木柱
大役,与虑事,属其植。──《周礼·夏官·大司马》
又指悬挂蚕箔的柱子
槌,宋、魏、陈、楚、江、淮之间谓之植。──《方言》
[4]植物,谷类、花草、树木等的统称。如:植保(植物保护);植株(包括根、茎、叶等部分的植物体);动植物
[5]通"志"(zh&)。志向
上无固植。──《管子·法法》。注:"植,志也。"
弱颜固植。──《楚辞·招魂》
[7]栽种;种植;生长
植,种也。──《广雅·释地》
我有田畴,而子产植之。──《吕氏春秋·乐成》。注:"植,长也。"
东西植松柏。──《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杂兰植桂竹。──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所手植也。
种植之利。──明·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又如:植秀(种植花木);植林(植树造林);植治(用大量栽培植物的方法治理沙漠);植养(培植);植成(长成);植柳(插柳)
[8]移植。如:植皮(移植皮肤);植移(移植)
[9]立;树立
令获者植旌。──《周礼·田仆》
植其杖而芸。──《论语·微子》
植杖而耘耔。──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植刃道上。──唐·柳宗元《童区寄传》
亭亭净植。──宋·周敦颐《爱莲说》
植梯接之。──《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又如:植行(谓所立的品行);植志(立志);植弓(立身);植表(树立标竿);植品(树立人品,培植好的品质);植德(立德);植操(树立志向操行)
其实皆植党营私,为蠹国害民之事。──顾炎武《日知录》
又如:植学(立学);植言(立言);植礼(建立礼仪制度);植义(植意;立意)
诸侯必值耳。──《淮南子·人世间》
又如:植发(头发竖起);植发冲冠(头发直竖,顶起帽子。形容盛怒或踊跃之状);植鳍(竖起的鱼鳍)
[12]通"置"(zh&)。安放,放置
植璧秉珪。──《书·金縢》。疏:"植,古置字。"
植其杖而芸。──《论语·微子》
天下之势倒植矣。──贾谊《威不信》
*敕(勅)ch&
(形声。从攴(pū),束声。本义:告诫,嘱咐)
敕,诫也。──《说文》
敕天之命。──《虞书》
又如:敕晓(告戒晓谕);敕谕天下(朝廷告谕全国);敕戒(警戒,教诫)
[2]通"饬"。整治;整饬
既匡既敕。──《诗·小雅·楚茨》
君子以明罚勅法。──《易·噬嗑》
敕身齐戒。──《汉书·礼乐志》
惧余身之未敕。──《后汉书·张衡传》
又如:敕法(整饬法令);敕设(整饬周备)
[3]委任,任命。如:敕目(任命官员的名单)
[4]皇帝下命令。如:敕赐(皇帝命令赐与);敕许(敕命准许)
[5]皇帝,帝王自上命下之词(汉时凡尊长或官长告诫子孙或僚属,皆称敕。南北朝以后专指皇帝诏书)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白居易《卖炭翁》
又如:敕书(皇帝行文给臣僚的文书);敕命(皇帝颁赐爵位或物品的诏命);敕符(书有皇帝命令的凭证)
*饬(飭)ch&
(形声。从人,从力,食声。本义:修整,整治)
饬,致坚也。──《说文》
周军饬垒。──《国语·吴语》。注:"治也。"
饬曲岸之际。──《淮南子·本纪》
戎车既饬。──《诗·小雅·六月》
又如:整饬;饬装(整备行装);饬兵(整顿军队)
[2]命令。如:饬差(责令派人);饬知(上级官署给属官的告谕公文);饬查(命令下属调查)
[3]告诫。通"敕"
信饬百官,众功皆兴。──《史记·五帝本纪》
修德束躬,以自申饬,所以检其邪心,守其正意也。──《说苑·修文》
双饬众官,各慎其职。──《汉书·五行志上》
欲令戒饬。──《汉书·杨恽传》
又如:饬厉(告诫勉励。也作敕厉);饬勉(告诫勉励)
[4]指责。如:饬责(斥责)
饬(飭)ch&
[5]谨慎;恭敬
饬者,谨也,敬也。──《匡缪正俗》八
又如:饬备(谨慎防备);饬愿(谨慎诚实)
(会意。从二-朿(c&)。"朿"是"刺"的本字。两个"朿"字并排立着,表示棘树多刺,是矮小而成丛莽的灌木。本义:丛生的小枣树)
[1]酸枣树。一种落叶乔木,有刺。果实较枣小,味酸,种子、果皮、根可入药
棘,小枣丛生者。──《说文》
實于丛棘。──《易·坎》
园有棘。──《诗·魏风·园有桃》
伐棘枣以为矜。──《淮南子·兵略》
香径长洲尽棘丛,奢云艳雨只悲风。──陆龟蒙《吴宫怀古》
又如:棘薪(指酸枣树已长成薪柴)
[2]泛指有芒刺的草木
攀草牵棘。──《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虫伏棘根。──《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荆棘丛生;披荆斩棘;棘针科(有棘刺的植物,荆棘丛);棘匕(枣木做的饭匙。匕:饭勺或羹匙);棘楚(即荆棘。有芒刺的草木)
[3]解剖结构上的一种刺状突起或齿状突起。如:额棘;髂棘
[4]四轴海绵骨针,其中辐肋等长或近于等长
[5]通"戟"。古代兵器名。合戈矛为一体,可以直刺与横击
子都拔棘以逐之。──《左传·隐公十一年》
越棘大弓,天子之戎器也。──《礼记·明堂位》
又如:棘门(宫门。即戟门。古代帝王宿处门口武士执戟或插戟于地守卫,称棘门)
[6]中国地名
春秋鲁国的都城,在今山东省肥城县南
春秋楚国的都城,在今河南省永城县南
[8]棱角整饬,锋刃锐利
仁失斯翼,如矢斯棘,如鸟斯革。──《诗·小雅·斯干》
[9]办事艰难
[10]语其艰棘,未有如斯之甚也。──唐·刘知几《史通》
[11]通"亟"。急切,急迫
匪棘其欲,遹追来孝。──《诗·大雅·文王有声》
岂不日戒,猃狁孔棘。──《诗·小雅·采薇》
[12]通"瘠"。瘦弱;土地不肥沃
庶见素冠兮,棘人栾栾兮。──《诗·桧风·素冠》
凡耕之大方……棘者欲肥,肥者欲棘。──《吕氏春秋·任地篇》
地可使肥,又可使棘。
(形声。从心,惑声。本义:疑惑,分辨不清)
内惑于郑袖。──《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为奴婢所惑。──唐·李朝威《柳毅传》
又如:惑眩(迷乱;混乱);惑疾(迷乱之病);惑变(迷乱变化);惑易(精神失常);惑志(疑心);惑误(使人疑而误之)
[2]迷惑,使…辨不清
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宋玉《登徒子好色赋》
以惑愚瞽。──明·刘基《卖柑者言》
又如:惑动(迷惑动摇);惑主(迷惑君主);惑术(迷惑人心之术);惑惑(迷惑);惑众(迷惑众人);造谣惑众;妖言惑众;惑世
[3]迷恋。如:惑妄(迷于邪说);惑溺(沉迷)
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惑失道。后大将军。──《汉书》
[5]糊涂,令人不解
不亦惑乎。──《吕氏春秋·察今》
传道受业解惑。──唐·韩愈《师说》
孰能无惑。
幽暗昏惑。──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又如:惑实(糊涂);惑人(昏庸糊涂的人);惑主(昏君);惑突(糊涂,疑惑)
*默(嘿)m&
(形声。从犬,黑声。本义:狗突然窜出追人)
[1]闭口不说话
恭默思道。──《书·说命》
默而识之。──《论语》
或默或语。──《易·系辞》
三年默以思道。──《国语·楚语》
我不欲战而能默。──《左传·昭公十五年》
默坐低双眉。──白居易《移家入新宅》
又如:默然不语(静默而不作声);默默无言(沉默不语)
默顺风以偃仰兮。──《楚辞·惜贤》。注:"寂也。"
[3]通"墨"。不廉洁,贪污
贪以败官为默,杀人不忌为贼。──《孔子家语·正论》
[4]默写。如:默生字
宋江听罢愕然,默上心来,便道:"你既有这个活佛罗汉在彼,何不早说,与俺等同去参礼,求问前程。"──《水浒传》
[6]私下;暗中
故能默契如此。──朱弁《曲洧旧闻》
又如:默化(于无形之中感化);默存(指形体不动而神游。后用为遇事默记之意);默识(领悟暗记在心中)
*织(織)zhī
(形声。从糸(m&),埴(zh&)声。从"糸",与丝织品有关。本义:织布,制作布帛的总称)
织,作布帛之总名也。──《说文》
治丝曰织。织,绘也。──《尔雅》
厥篚织贝。──《书·禹贡》。传:"细紵。"
士不衣织。──《礼记·玉藻》。注:"染丝织之。"
文织良货贿之物。──《周礼·玉府》。注:"文织画及绣锦。"
妇人不织。──《韩非子·五蠹》
木兰当户织。──《乐府诗集·木兰诗》
一女不织。──汉·贾谊《论积贮疏》
织纺井臼。──清·周容《芋老人传》
又如:织纸(纺织缝紝);织紝(泛指织布。织是织布帛,紝是用以织布帛的丝线,也指织布帛的工人);织造(织作绸、布、呢绒等之总称);织花(用各种纱线、丝缕在织机上织成带有花纹的纺织品);织帛(织作丝织品)
[2]编制,组成
下展禽,置六关,妾织蒲,三不仁。──《孔子家语》
又如:织毛衣;织皮(兽毛织成的毛布或毛衣);织金(交错金丝);织罗(虚构情由,网罗入罪,以诬谄无辜的人;编织罗网)
[3]搜罗;收集
要什么东西?顺便织来孝敬。──《红楼梦》
织(織)zhī
[4]布帛,织布机上的丝
织生自蚕茧。──《后汉书·列女传》
今若断斯织。
何异断斯织。
[5]掌管制作布帛的官属。如:织坊(纺织之所。即织室);织室(官署名。"汉代"掌管织造皇室丝帛的官府)
织(織)zh&
[6]通"帜"。旗帜
织文鸟章。──《诗·小雅·六月》
望见单于城上立五采幡织。──《汉书·陈汤传》。颜师古云:"织,读曰帜。"
旗织加其上。──《汉书·食货志下》
另见zhī
(形声。从匚(xǐ),若声(上古读音与匿声相近)。"匚"表示有所藏。本义:隐藏,躲藏)
匿,亡也。──《说文》
匿,藏也。──《广雅》
瑾瑜匿瑕。──《左传·宣公十五年》。注:"亦藏也。"
而知匿其暱。──《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注:"藏也。"
匿怨而友其人。──《论语》。皇疏:"藏也。"
引车避匿。──《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君畏匿之。
匿于溷藩以免。(藏在厕所里。溷,厕所。藩,篱、墙。)──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又如:隐匿(隐藏;躲起来);藏匿(藏起来不让人发现);匿光(隐藏其光华。比喻才德不外露);匿怨(内心隐藏怨恨);匿意(隐藏真情);匿谋(隐藏其谋略)
闻崔烈集门生讲传,遂匿姓名,为烈名人质作食。──《世说新语·文学》
过举不匿,则官无邪人。──《商君书·垦令》
又如:匿户(隐瞒不报的户籍);匿心(隐瞒真实思想);匿年(不肯把真实年龄告人);匿作(隐瞒姓名而劳作);匿訑(隐瞒欺诈);匿悃(隐瞒实情);匿情(隐瞒真情);匿善(隐瞒才能)
[3]【形】假借为"慝"。恶,坏
常令不审,则百匿胜。──《管子·七法》
故道之所善,中则可从,畸则不可为。匿则大惑。──《荀子·天论》
[4]暗暗地。如:匿留(暗中收留);匿控(暗中控告)
*亿(億)y&
(形声。左形,右声。本义:安宁)
[1]安宁;安定
亿,安也。──《说文》
不能供亿。──《左传·隐公十年》
心亿则乐。──《左传·昭公二十一年》
我盍姑亿吾鬼神。──《左传·昭公三十年》
亿其上下。──《国语·楚语》
心亿则乐。──《左传·昭公二十一年》
又如:共亿(相安);亿康(安康);亿福(安宁幸福)
[2]极多;极大
据亿丈之城。──汉·贾谊《过秦论》
又如:亿兆(比喻很多,难以计数);亿庶(亿众。亿万众庶)
不可亿逞。──《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又如:亿盈(淆溢);亿廪(亿庾。满仓)
亿(億)y&
[5]数目的名称。古代有时把十万叫亿。今以万万为亿,即以阿拉伯数字标记的可数量
三百亿兮。──《诗·魏风·伐檀》
亿丧贝。──《易·震》。郑注:"十万曰亿。"
为田九十亿亩。──《礼记·王制》
又如:亿劫(佛家说从天地形成到毁灭为"一劫"。意指时间极其久远);亿载(亿年);亿年(万万年)
亿(億)y&
[6]通"臆"。臆测,预料
亿在屡中。──《论语·先进》
策虑幅亿。──《汉书·陈汤传》
不可亿度。──《旧唐书·李道宗传》
又如:亿中(料事能中);亿出(凭臆想而得出);亿度(测度;揣测)
*忆(憶)y&
(形声。从心,意声。本义:思念,回想)
问女何所忆。──《乐府诗集·木兰诗》
还思建邺水,终忆武昌鱼。──庾信《奉和永丰殿下言志》
又如:忆想(回想)
[2]留在记忆中;记住
读书数行并下,过目皆忆。──《梁书》
汝忆否。──清·林觉民《与妻书》
又如:忆记(记忆);忆识(记忆)
能不忆江南。──唐·白居易《忆江南》
(形声。从牛,寺声。本义:雄性的牛马)
特,朴特,牛父也。──《说文》
凡马,特居四之一。──《周礼·夏官·校人》
特,牡牛也。──《玉篇》
又如:特处士(赋予公牛以处士头衔);特牛(一头公牛)
高辛氏人家生一犬,初如小特。──樊绰《蛮书》
胡瞻尔庭有县特兮?──《诗·魏风·伐檀》
[4]敌特;特务。如:反特;特工
[5]独特,特异;突出;特别
士之特立独行,适于义而已。──韩愈《伯夷颂》
何其无特操与?──《庄子·齐物论》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臣超区区,特蒙神灵。──《后汉书·班超传》
又如:特达(特别通晓事理);特支(特别支出。源于宋时朝廷发给军士的特别赏赐);特等;特旨(特诏;帝王的特别诏令);特命(特别命令);特绝(卓绝);特表(非凡的仪表)
[6]。如:特操(独立的操守);特识(独立的见解);特笔(独特的笔法);特见(独特的见解);特士(有独特志向、操行的人物)
[7]单独;单单;特地
夫国岂特为车哉?──《吕氏春秋·君守》
岂特为宫室哉?──《吕氏春秋·分职》
我特以三国城从之。──《战国策·秦策四》
使韩信特将北击之。──《汉书·张良传》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庄子·逍遥游》
且姑墨、温宿二王特为龟兹所置。──《后汉书·班超传》
特怪老人。──清·周容《芋老人传》
特赏侍郎。──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8]特为天之所厚。──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
又如:特特(特地);特骨地(故意地);今特汇上;特为此事而来;特加(特别给与);特遣;特约;特故(特意);特甚(特别厉害);特生(孤独生长,独立生长);特为(独个儿干);特将(独自统率指挥军队)
[9]只,仅,不过
特以诈佯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特示故人。──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10]特自皇古迄今。──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
特为变至微。
(形声。从革,力声。从"革",表示与皮革有关。本义:套在马头上带嚼子的笼头)
勒,马头络衔也。──《说文》
勒面绩总。──《周礼·巾车》
案勒一具。──《汉书·匈奴传》。注:"马辔也。"
弓矢鞍勒。──《后汉书·乌桓鲜卑传》
缨辔贝勒。──《仪礼·既夕礼》
又如:马勒;勒面(古代马面饰)
[2]对数能量损失,中子能量损失的一种量度,等于中子初始能量与在慢化过程中任一点上能量之比的自然对数值
[3]勒克司的简称(照度单位)
[4]约束;收紧缰绳以止住马骡等或使马转身
勒骐骥而更驾兮,造父为我操之。──《楚辞·九章·思美人》
扬桴上陇坂,勒骑下平原。──虞世南《出塞》
又如:勒马;勒帛(系帛作腰带);勒限(给一定的期限);勒口(套上带嚼口的笼头);勒子(妇女用的,由形如两片叶子连接起来的帽圈)
[5]雕刻。如:勒功(把记功文字刻在石上);勒石(刻字于石);勒铭(勒碑,勒石。镌刻铭文);勒巧(把记巧文字刻在石上);勒碑
勒兵,下令军中。──《史记·魏公子列传》
又如:勒兵(治军,操练或指挥军队,陈兵。检阅军队);勒卒(部署、操练士卒);亲勒六军
[7]强迫;强制。如:勒取(强行索取);勒迫(强迫);勒停(强制停止;勒令停职)
宋江按住那婆娘,右手却早刀落,去那婆惜嗓子上只一勒,鲜血飞出。──《水浒传》
[9]勒索。如:勒掯(掯勒、累掯。勒索,克扣)
[10]挑动,挑逗。如:勒战(挑战)
另见lēi;lei
勒lēi
[11]捆住;套住;或捆住或套住后再用力拉紧(多单用)〖straportiesth.tight〗
擅直勒死平民。──关汉卿《窦娥冤》
又如:勒紧裤带
另见l&;lei
[12]现在涨到五十块了,听说还要涨勒。──巴金《猪与鸡》
另见l&;lēi
(形声。从力,亥声。本义:审理,判决)
劾,法有辜也。──《说文》
上其鞫劾文辞。──《书·吕刑》传
疏:"汉世问罪谓之鞫,断狱谓之劾。"
又如:劾死(判决死罪);劾治(审理治罪);劾按(审理核实罪状);劾捕(审查其罪,加以逮捕);劾验(审理查验)
[2]检举揭发罪状
劾大不敬。──《汉书·李广苏建传》
遣其劾帅。──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齐康所劾。──《明史》
戴凤翔劾瑞。
弹劾不避权贵。──《金史·雷渊传》
又如:弹劾;劾状(弹劾,举发罪状);劾奏(检举或弹劾其罪状)
[3]检举揭发的文书
滂睹时方艰,知意不行,因投劾去。──《后汉书》
(会意。小篆字形象人侧身在山崖洞穴里的形状。本义:倾斜)
仄,侧倾也。──《说文》
行山者仄輮。──《周礼·考工记·车人》
众畏其口,见之仄目。──《汉书·息夫躬传》
日极则仄,月满则亏。──《管子·白心》
每旦视朝,日仄乃罢。──《后汉书·光武纪》
又如:仄歪(方言。倾斜摇晃);仄日(夕阳,斜阳);仄席(不敢正座,侧身坐在席上。形容忧心的样子);仄起(倾斜突起);仄目(斜着眼看);仄步(行走歪斜貌)
[2]内心不安
衷怀歉仄,自叹无缘。──《红楼梦》
又如:仄悚(恐惧不安);仄兀(歉疚不安)
[3]置。如:仄身(置身)
[4][方言]仰,抬起
她仄起头儿,眨巴着眼睛瞅江涛。──梁斌《红旗谱》
险道倾仄,且驰且射。──《汉书》
又如:人多地仄;仄小(狭小,窄小);仄陋(狭窄简陋);仄狭(狭窄);仄径(狭窄的小路);仄道(狭窄的小路);仄仄(狭窄)
[6]社会地位或政治地位低下的
明明扬仄陋。──《书·尧典》
又如:仄微(卑贱,社会地位低)
[7]通"侧"(c&)。旁边
若子之材,可优游都城而取卿相,何必勒功昆山之仄。──《汉书·段会宗传》
行山者仄輮。──《周礼·考工记·车人》
罢退外亲及旁仄素餐之人。──《汉书·鲍宣传》。颜师古云:"仄,古侧字也。"
又如:仄足(侧足);仄室(侧室)
[8]仄声,古汉语四声中上、去、入三声的总称。如:仄韵(凡上、去、入声的韵,皆为仄韵与"平韵"相对);仄韵诗(指韵脚用仄声字的旧体诗)
(形声。从禾,畟(c&)声。表示与农作物有关。本义:稷谷)
[1]植物名。我国古老的食用作物,即粟。一说为不粘的黍。又说为高粱
稷,齌也。五谷之长。──《说文》
黍稷无成。──《国语·晋语》。注:"粱也。"按,千谷粟三者为黍,稷稻梁之大名。梁则今小米子之大而不黏者,与稷别。
黏者为黍,不黏者为稷。──《本草纲目》
稷,粟也。──《尔雅·释草》注
稷,今人谓之高粱。──《广雅疏证》
又如:稷食(稷米煮的饭。泛指粗粝的饭);稷饭(以稷谷为饭);稷馈(古代以稷为主的祭礼)
[2]引申为庄稼和粮食的总称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诗·王风·黍离》
桑竹垂余荫,菽稷时时艺。──陶潜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恩德培机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