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军转安置改革工作是否脱离农村原籍贯

关于农村的重男轻女,我想说
作者:继续海阔天空 提交日期: 20:31:00
  那天在微博上看到了一个很火的天涯上转过来的帖子,楼主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试图去说服无论是城市女孩是农村女,都不要去嫁给农村男,而且还更加肯定的说,无论这个农村男现在是否已经脱离了农村就算他现在是都市白领,只要他以前是农村人,也是万万嫁不得的。这样的帖子我全程看下来确实有一定的道理,然后联想到我之前写过的两篇博客,《理想女生》/p/fd64e856ba9d
和《大男子主义》/p/60a4e088411b
,更是觉得这个话题,于我,有进一步讨论之必要了。  当然,我为何会这么在意这样一个话题呢?因为我本人也是刚刚从农村出来没两三年的大学生,未来保不准还会回去。见到那样的帖子自然是很敏感的。于是联系到我们家的情况。  我们家里其实倒还好,我自己家里面还有个妹妹,我高中以前我总认为我们家父亲母亲大人对于我妹妹的关心和爱护是要高过我的,我那个时候也很喜欢写点什么,这种对于亲生妹妹的「嫉妒」是不能直接表达出来的,所以只好偶尔写在日记上面。上了高中之后,情况发生了很多改变,因为毕竟我上了高中就意味着有可能上大学,所以父母的对于我的关怀就加深了,希望我能够考上大学,希望我能够脱离农村。我家里面是开了一个小的家具作坊,雇了三四个工人,但是我的父母还要起早贪黑的干活,所以他们经常拿自己来说,不愿意我成为他们还受那么大的罪,没日没夜地干活。正因为他们的这个想法,他们对我有更多关心的,我高中是住宿在学校的,所以每次回家家里都会做一点特别的,好吃的,而平常的日子里大多数时候也就是白菜土豆鸡蛋,十分单调。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反差,而我的妹妹又看在眼里所以,现在「嫉妒」的人就变成了她了。后来的情况是,我的妹妹本来是有机会上高中的,但是在初二那年辍学了,当然这种事情我也一直耿耿于怀,我曾经试图去劝说她继续上学,然而,却总是觉得一个人应该追寻自己想要的,因为我们那里初中辍学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无所谓男女。从一定程度上说,如果她辍学之后,及早的挣钱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比那些上到高中毕业才辍学的要强些吧!在那个时候甚至在现在,我自己也没有资格说我作为一个上学的榜样,告诉他上学会有出息的。所以事实就是她初中只上了一年多就辍学了。所以,对比我们两个的反差,是否能够得出来一个农村重男轻女的事实呢?肯定得不到的,我当时小学是在我们村子上的,而初中则是在我们乡中学上的,我们乡中学一个年纪初一四个班,到了初三的时候只有一个班了,可以想见在那样的环境下来我的坚持能有多么不易(事实上,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很喜欢当年的自己),而我的妹妹读的是我们县在中考中能排前三名的学校,但是她仍然是在迷茫之中辍学了。如果从上学上说,我不认为我们家是重男轻女的。  不说我和我的妹妹了,说说我的父母这一辈。我的父母实际上对待我和我的妹妹尽量的公平,有我的,就有我妹妹的。而我的父母呢?其实情况会复杂一点,我的父亲是一个普通农民,前面说过,我们家有个家具作坊,所以家里总要有个人打理这些事情,比如算账管理钱财,而我母亲只上过几年小学,所以自然不能做这些事情,往往我的母亲只是做一些体力劳动,对于所谓「生意」上的决策,还是要靠我的父亲,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角色关系,使得在我们家里面,我的父亲的话语权更大了,而且是一年比一年大,我的父亲和我的母亲也经常吵架,但是 最后受委屈最后哭的最后首先和好的也总是我的母亲,说来说去还是她的话语权太少了。而我有两个叔叔,他们则是典型的妻管严,所以我有个表哥曾经很精辟地说过一句话,大意是他的这些叔叔伯伯们里,他最佩服的就是我的父亲,因为不怕老婆。  当然即使是到了我的姥姥姥爷家,情况也实际上没有改变多少。我姥姥有5个孩子,我有三个姨和一个老舅,过年初二的时候女婿是要到老丈人家里面去的,我小的时候,因为孩子们多啊,所以姥姥家总是显得很热闹,不像现在我们这一辈已经有好几个结婚了。我清楚的记得那个时候确实是女的在外面吃,男人们喝酒在屋里面吃,我们孩子们也是在外面吃,偶尔有两个孩子会进屋里面去抓点吃食,因为外面的往往没有屋子里面的菜品丰富。再后来我们这一辈成年了,我们就可以在屋里面吃了,但是女的一般还是不能在屋里面吃。但是请注意一个细节,就是实际上,这更像是一个应酬,在屋里面吃的不是简简单单的 吃饭,还要喝酒的,规矩是先喝酒后吃饭。而女的往往是不能喝酒的(这里说的是白酒),女人们要负责做饭的,往往是男人们先吃,也是有理由的。另外男人们在屋里面讨论的话题也是与女人们讨论的话题完全不同的,男人们喜欢讨论一些关于村子里面的大事情,有时候甚至能够说一些国家大事,虽然其实都与他们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女人们讨论的东西其实更加具体,无非是议论别人的是是非非,他们的话题就截然不同,不坐在一起也许是好事。当然也并不是没有那种男人和女人坐在一起的时候最近几年,因为我的几个姨和姨夫也当上了姥姥姥爷,初二的时候不能来到我的姥姥姥爷家了,于是规矩也就没有那么严了。这时候,其实反倒没有什么能说的东西了。  我觉得农村也是在一点一点的改变,现在的我们那里的农村,已经很少在有那种媳妇在婆家受气的情况了,这个我了解的不多,不具体谈了。  说回到我自己这里来,之前我写过《理想女生》,有人依次断定我「大男子主义」,有人开玩笑说我「直男癌」,后来我又在《大男子主义》中讨论了「大男子主义」这个话题,坦白讲,从我自己受过的教育来说,我自己觉得可以接受夫妻二人都在外工作的生活模式,而不是妻子在家带孩子那种现在农村很普遍的生活模式的。当然有时候,环境是一个很大的外在因素,我并不能确定,有朝一日,我本人有了一个老婆,然后我的家里人亲戚和农村的朋友会怎样看待她,会不会不尊重她。但是我仍然想说,现在的农村正在一点点地变得接近城镇,不仅仅是物质条件,还有精神层面的。举个简单的例子,我高二的时候,刚刚开始流行使用微信,我和家里村里的朋友出去吃饭,然后等着上菜的那个空儿,好几个人都在用微信,还整出了林志玲姐姐的声音,那个时候我很惊异啊,完全不知所以,后来才渐渐地知道他们用的那个是微信。我的那帮朋友仍然在很频繁地使用微信和他的朋友圈,当然我并不确定他们是否用简书天涯知乎之乐的,大概不会。我想说什么呢?实际上,很多城里人对于农村仍然是没有概念的,就像是很多国内人对美国没有概念一样,如果你有朋友在农村,倒是可以去农村走一走,转一转,农村的发展变化也不小。所以这些变化还只是其次,更多的是人们精神层面的变化。所以我很有信心,关于农村人重男轻女的思想一定也会一点一点改变。  补充:1关于重男轻女,其实不得不说的是生育问题,我老舅家就是个例子,总是想要个男孩子,前两胎生的都是女孩子,到第三胎我妗子生了我的那个表弟。如果说这叫做重男轻女。我觉得太过苛刻了。如果能够做到在抚养过程中尽量公平也是可以的。因为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况呢?因为很多诸如养老的问题没有解决,传宗接代的思想没有改变。事实上,即使是现在我也觉得传宗接代这本身也没有错(关于我为什么这么认为,我暂时不想具体讨论)  2农村,其实我作为一个农村人也一直很好奇,那个帖子包括我自己的经历里都说了女人很少能够在里屋和男人一起吃饭,那么城市的情况是如何呢?我简单地做一个猜想,如果不对你们可以评论。我觉得,农村人有那样的风俗有一个条件,那是因为人多啊。而反观一些大城市,很难再凑齐十几口子人了吧,即使是过年过节的时候!.我猜想一般的情况是即使说家庭的聚会,也是夫妻俩口子加上长辈两人。如果有孩子也再加上也不过只有五个人嘛。这个时候根本构不成这种条件,没有了那个帖子楼主所说的矛盾了。那么如果有这个条件,所谓城里人会比农村人强多少呢?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从国民性上来说,我们都是中国人。  最后说,我之所以忍不住喷了这么多,大概是因为,我是一个可能还会回到农村的农村人。我不希望人们对农村有太多偏见。也许农村并不了解城市,城市也更加不了解农村。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厦门市军转干部安置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下载积分:1500
内容提示:厦门市军转干部安置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建议,军转安置,转业干部安置政策,厦门市,厦门市妇幼保健院,厦门市财政局,厦门市第一医院,厦门市图书馆,厦门市公安局,厦门市地图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24|
上传日期: 23:53:50|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厦门市军转干部安置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官方公共微信80后90后脱离农村生活 外出打拼 为父母建房父母为之骄傲 生活重担在肩上
你好,游客
80后90后脱离农村生活 外出打拼 为父母建房父母为之骄傲 生活重担在肩上
来源:综合&
作者:佚名
原标题:重压下的城市&老啃族&
  在城市的孩子努力去供给在农村的家庭,这几乎就是城市&反哺&农村的唯一形式,然而实质上,这还是农村的&自哺&。
  当社会在讨论&啃老族&的时候,一些人口中不屑,心头上却几多羡慕。对于&老啃族&们而言更是如此。
  &啃老&、&自啃&或者&老啃&,这个并不严谨的分类,大致可以囊括工作着的年轻人。
  &老啃族&,准确描述着如今众多出身农村的&80后&年轻人的生活状态。背负着历史对父母的亏欠、农村&泛家族关系&带来的沉重人情负担,他们犹如生活在一个漩涡当中,长时间被动打转,很难爬上来,却容易沉下去。
  建房之困
  2014年1月5日,在广州工作的广西玉林人罗峰终于鼓足勇气,决定向妻子&坦白一切&。
  一个多星期前,他接到了家里的电话。父亲说,想在村里建一栋楼房。在小山村里,他家还住着一幢时常漏水的泥砖瓦房。
  人工由亲戚朋友赞助,剩下的费用,大约需要10余万元。罗峰有1个哥哥,2个姐姐,但他们都在乡下务农,日常还需罗峰接济,不可能凑多大份子。父亲的意思是,由罗峰负责10万元。
  父母年迈,对这一要求,罗峰无法拒绝。他并不富裕,女儿刚出生,正是用钱时。将所有的存款搜罗起来,也不过区区数万元在手。罗峰答应父亲,将在2014年年底前拿出这笔钱。
  他心里在打这样一番算盘:现在户头上有1万多元公积金,加上2014年全年的公积金,又有1万多元,自己月入在七八千元,明年的收入一分不花,算下来正好够数。但这意味着,明年全年的家庭开支,就都压在了妻子一个人身上。妻子每月收入6000元左右,在不发生大的变故的条件下,勉强能够承担。
  只是,怎样向妻子开口,让他为难,彷徨多日未能启齿。
  作为一个依靠读书从农村挣脱进入城市生活的&80后&,工作已经9年,他依然无法清楚地界定自己的身份。&我是一个城里人还是一个农村人?&这是一个百思无解的问题。户口放入了广州的人才市场,人在广州的企业上班,从城市人口的统计角度看,自己无疑是城市人口。然而身为第一代走出农村的家族成员,他的主要的亲属关系、亲缘环境都还稳稳地坐落在老家,&大家&仍在农村。农村对他的&索取&仍牢牢地将他锁住。
  罗峰的境遇不是孤例,而是出自农村的&城一代&们面临的普遍困境。
  何东光,广东河源连平县人,32岁,在东莞工作,两年前刚刚完成自己的&乡村建房大业&。2005年毕业后来到东莞,拿着六七千元的工资,住着最廉价的出租屋,吃着最便宜的快餐,5年间,存下来20万元,在家乡的小镇上建了一栋3层楼房,2011年落成。
  这栋楼房,目前还在空置着,只有一楼的两间门面出租给别人做小生意。上面两层,只有一个在镇上读书的表妹在住。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都在广州谋生,父母在村里务农,目前都不住这套房子。
  这是一种宿命,何东光知道父母逐渐年老,必须为他们创造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感,有了这栋房子,一家人都踏实。因为建房,自己在城市的生活,相当于毕业六七年后才开始点滴构建。
  负重的人生
  刘小萍,江西吉安人,今年33岁,现在是东莞东城区一家沐足阁的技师。她大专学历,原本在东莞横沥镇的一家企业做文员,每月2000多元工资,自给自足之余,每年还能往家里寄几千元。
  2008年,因为家里要建房子,主要支出由她负担,低微的月薪实在无法支持,她转行去沐足阁做技师。她能说会道,颇得顾客欣赏,每月收入能达到六七千元。有时能碰到大方的顾客,给不少小费,这种特别的月份加起来就有上万元。
  房子在去年建起来了,但代价是刘小萍有了一双皮肤粗糙、关节肿大变形、明显老于年龄的手。
  &干了这么多年,一方面已经难以适应另外一种生活,另一方面这一段履历一写,再想回到白领的行列基本已不可能。&刘小萍说,&但这一行现在也不行了,退一步讲,就算还能挣钱又能做多久呢?有什么前途呢?&
  更大的困扰是,刘小萍的婚姻成了问题。尽管她的工作不包含任何不健康的内容,但别人看的时候还是戴着有色眼镜。她长相还算漂亮,有不少人喜欢她,和她约会,但从不会考虑跟她结婚。
  &为了给父母一栋养老房,可以说毁了我的人生。&刘小萍说。
  对于罗峰、何东光而言,还不到如此严重的程度,但为了获得与城市同龄人同样的生活条件,必须付出数倍的艰辛,也是不争的事实。
  何东光说,东莞的房价真正涨起来,是在2007年,从三四千元直线蹿升到2008年的七八千元,现在市区房价普遍已经过万。如果不需要操心父母的住房、养老、医疗等问题,用早年间挣的十几万元先买房,那么自己至少可以少做十几年的&无用功&。他刚刚在东莞南城区买了房子,100多万元,背负20年的按揭,现在还在存装修的钱。
  2008年,股票暴涨,傻瓜都能挣大钱。何东光的一个朋友,拿2万元炒短线,半年翻了十几倍。连单位的司机,一年下来都赚了十几万元。他们都动员何东光炒股票。&但我没有钱啊,我的工资一到手,就全部汇给家里了。除了建房子,家里供我上学也欠了一屁股债。&
  做城市的人,操农村的心,人在城市,但无法享受城市的生活。何东光很羡慕那些父母有退休金、有社保、有存款的年轻人,他们有的是&啃老族&,刚刚毕业一两年就在父母支持下买房买车,有的即便不&啃老&,也能够放心地花自己的薪水,旅游、购物、娱乐随心所欲。而像自己这样的人,就只能强迫自己&抠门&。
  &其实我们是&老啃族&,跟他们就像不是生活在一个时代。&何东光说,因为有&父母老矣&、&老无所养&的心理恐慌,在物质压力面前动弹不得,人生也显得狭隘。
  偿债者们
  同是&80后&的周玲,一看到手机显示家里拨来的电话就会很害怕。&总觉得会出什么事。&
  家里来电话,无非两件事,一是要钱,二是出事了。要钱都还好说,自己没钱可以借,就怕出大事(比如一场大病,或者意外的灾祸),多年来勉强维系着的生活就会崩溃。
  她是湖南浏阳人,在深圳工作,每月领4000元左右的工资。工资的使用分配如下:房租、伙食费、电话费加起来每月1500元,寄给父母1000元生活费,给还在上大学的弟弟1000元生活费。剩下500元,不买衣服、也没有朋友聚餐的情况下能存下来,否则就会月光。
  最让她苦恼的是,一年中总有几次同学、朋友从外地来深圳需要接待,那么整个月的工资就分文不剩了。&有时为了几天的生活,要去向同事借一两百元,自己心酸,别人也心酸。&
  &老啃族&的困顿与无奈,在周玲身上体现得特别明显。有时父母或者弟弟来电话,要求临时追加一些钱,要么是看病,要么是凑份子参加村里的筑路、修桥、建祠堂,或者购买额外的生活用品,她的生活就会陷入窘迫,有时会急得暗自哭泣。
  现在她有了男朋友,郁闷的是,对方的情况几乎就是自己的翻版。&去年他领了大概六七万元的工资,给了家里5万元,盖房子,还是盖房子!&
  再过几年,双方父母都老了,小两口面临的将是不见尽头的养老压力。周玲说,是他们生了我,我没有理由抱怨,但有时会想,我宁愿他们不要生我,凭什么我就要过这样的机械性坚持、看不到希望的人生?
  过去数十年,农村社会保障缺失。大部分的农村&80后&的父母,过着飘摇的自生自灭的生活,社会保障对于他们而言几乎等同于外星词汇,他们唯一的希望就是子女。在子女成长起来之后,过往的体制性问题造成的历史空白,就自然而然传递到了子女的身上,必须由他们去填补和负担。
  社保的双轨制,目前还在遭受强烈的舆论质疑,然而人们似乎都忘记了那些根本与任何一条轨都搭不上边的老去的农民。
  罗峰也曾想过,攒下来一点钱,为父母补缴社保,回家一问,一开始每人只要一两万元,现在已经上涨到了8万元。补缴之后,父母每个月可领1000元左右。&一个是买不起了,另一个是,掐着指头一算,这个交易似乎也不合算。&
  相互撕裂的逻辑
  面对各种来自老家的经济索要,&老啃族&们大多是哑子吃黄连,有苦不能言。一个农村家庭,如果只有一个孩子在城市里工作,那么这个孩子一生都自动放弃了诉苦的权利。
  &诉苦,只能给父母更多心理压力,你必须表现得很坚强,就好像什么困难你都有办法对付。&罗峰说。
  被&城市化&了,成为了一个市民,这真是一种值得庆幸的结果吗?何东光反问自己。他说,成为一个城市人,真的是我自己想要的吗?我不过是试图通过努力读书改变命运,而在当时,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就是进入城市,在这个过程中我根本没得选择。
  对于罗峰、何东光他们而言,现在的&市民&身份,其实是一种伪存在。
  在历史欠账无法通过公共政策来弥补、清偿的条件下,率先被&城市化&意味着现实与心理上痛苦的撕裂。
  &老啃族&除了力尽所能地养着父母,还面对着许多乡村社会通过父母传递过来的额外负担。前述的筑路、修桥、建祠堂是一部分,此外还有农村的泛家族关系带来的人情负担。
  比如表弟上大学要赞助一点费用、姑舅新居入伙要赠送一台电视机、父亲的朋友做大寿要送个贺礼&&这些人情债,事实上是父母一代的人际关系产生的,也是以父母的名义送出,但最终还是一分一角都落实到子女身上,成为&养老负担&的一部分。
  &有时候真的觉得自己快扛不住了,但你没办法说不。&罗峰说,前年父亲打电话来,说他的&同年&(用某种简单仪式确定的关系很好的同龄朋友)新居入住,想给他送一套客厅沙发的时候,心里的确憋着一股气,想吵架。&我家也正要装修,我自己的沙发还没有着落呢。&
  罗峰感觉到,城市和农村,运行着两套完全不同的生活逻辑,彼此之间并不能互相理解,而自己恰巧卡在中间。
  长期缺乏保障,子女就是唯一的保障,这是许多农村&80后&的父母共同的现实。谁家有一个在城市里有一份像模像样的工作的子女,就是家里最大的骄傲,父母们就会热衷于夸耀他,就像在夸耀一只源源不断地下蛋的母鸡。
  &有时候回到家里,根本跟我没有关系的场合,父亲也要找机会来介绍我一番。&罗峰说,&七八千元收入,在他们眼里是一个高得离谱的数字。别人当然会附和几声,羡慕几眼。&
&但紧跟而来的就是各种麻烦,有人来向你借钱,或者找你办事。这时你怎么办?借吧,没钱,对方借了基本也不打算还;办吧,没那个能力,答应下来不见得办得成。你如果拒绝,在乡下就会迅速形成一个让家里人十分难受的负面舆论场。&
  在城市里,你会在物质上尽量低调,有时还会做一些必要的隐匿,然而在农村,是另一套令人头大的逻辑。城市里你常常可以说不,在农村几乎没有说不的机会。在城市的孩子努力去供给在农村的家庭,这几乎就是城市&反哺&农村的唯一形式,然而实质上,这还是农村的&自哺&。
  农村诚有不孝子。去年国庆节,71岁的老人杨李氏千里迢迢来到广州投靠儿子,一出火车站就被儿子送进了救助站。这种极端行为,内中当然主要是个人的伦理道德因素使然。
  然而在农村,一样存在着许多&80后&青年因为生活压力而对父母不管不顾的案例,这事实上也在从另一个侧面提示着&80后&农村子女及其父母的困境。
  &牢骚发过了,责任还在啊。&罗峰拿起手机,咬咬牙拨通了妻子的电话。
&责任编辑: 冯海娥
相关新闻 & & &
&&&融资上市并购重组事务部&&&&
&&&海耀法律顾问法务外包部&&&&
&&&海耀公司专项法律事务部&&&&
&&&海耀婚姻继承法律事务部&&&&
&&&海耀经济纠纷法律事务部&&&&
&&&海耀刑事辩护法律事务部&&&&
&&&海耀知识产权法律事务部&&&&
&&&海耀房地产与工程事务部&&&&
&&&海耀劳动关系管理事务部&&&&
&&&海耀人身损害赔偿事务部&&&&
&&&海耀涉外专项法律事务部&&&&
&&&海耀项目投资融资事务部&&&&
&&&海耀学校教育法律事务部&&&&
地址:上海市长宁区仙霞路345号东方世纪大厦7楼A-D座 邮编:200336 电话:021- 传真:021- 海耀热线:400-600-1705 邮箱:
&上海海耀律师事务所&& 版权所有&Copyright 年&&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政府类三十强)
> 有的地方新农村建设脱离农村实际
有的地方新农村建设脱离农村实际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全面推进农村各项建设,建设好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这几年有的地方在新农村建设中走了弯路,突出表现就是规划跟不上,照搬城镇住宅小区的设计,没有考虑农村的实际情况;或是眼睛盯着农民手中的宅基地,以‘建设新农村’的名义强制农民上楼,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说,因此,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特别强调“农村建设应保持农村的特点,有利于农民生产生活,保持田园风光和良好生态环境”。 乡村网
  这几年,我国农村面貌尽管有了很大改观,但与城市相比,农村公路等级低,缺乏投资、管护主体;农村饮水安全形势依旧严峻,还有大量农村人口喝不上“放心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长期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到农村。据了解,“十二五”中央对农村公路建设投资将逾2000亿元,超过“十一五”投资力度,补助标准也会提高;水利设施等投入力度将继续加大。 乡村网
  “这次会议还提出要下大力气改善农村办学条件,让农村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李国祥说,中央财政在农村义务教育上的投入一直在增加,以学生营养餐为例,今年在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率先启动了国家试点,每位学生每天补助3元,明年有望在全国推广。 http://www.
  “关于农村社会保障,中央的思路非常明确,那就是在现有框架的基础上,扩大覆盖面、提高水平、健全制度,同时加强资金监管、保障制度落实。”李国祥告诉记者,“目前可以说城里人有的,农村居民也有了,农民看病、养老等方面都有了保障。但与城里人相比,这些基本保障的水平太低,相差几倍甚至更多。今后要做的是稳步提高保障水平、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最终迈向城乡一体化。” 乡村网
------分隔线----------------------------
------分隔线----------------------------
相关阅读:
本站部分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中国三农信息发布平台·中农兴业工程指定网站&
中国新农村发展建设协会 主办
&版权所有&Copyright (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邮箱:&&联系电话:010--00—789—008业务洽谈:&&技术咨询:
客服QQ:&业务洽谈QQ:}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央军转安置13号文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