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官网所处时代背景怎样,乱吗?为什么庄子官网当了几个小官就什么官都不做

庄子为什么会远离仕途
决定于庄子对人生的态度和思想. 庄子直接继承了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他把道的理论引申到人生方面,多方面地思考了人所面临的生存困境.庄子认为,人的生命异常短促,在短促的生命过程中,又会受到各种社会事物的束缚和伤害.特别是在庄子生活的时代,残暴的统治者使人民大量地受刑和死亡:“今世殊死者相枕也,桁杨者相推也,刑戮者相望也”(《庄子·在宥》).他思考如何在苦难的现实中安顿这短促的人生,寻觅着一条通向精神解脱之路.为此,他提出了下列主张: 第一是提倡率情任性的自然人生. 所谓自然,是指天然而成,自在自为,不受外来干预的状态.庄子有时把自然又称作“天”,用来和代表人为的“人”相对立.《庄子·秋水》中说:“何谓人?何谓天?”答曰:“牛马四足,是谓天,穿牛鼻,落(络)马首是谓人.”他认为,牛马生而四足,是天然而成的,而给牛鼻穿上孔,给马戴上笼头,就是违反自然的人为的行为.庄子进而把这种观点贯彻到社会生活方面,他认为人类最理想的生活状态就是符合自然的状态: 彼民有常性,织而衣,耕而食,是谓同德;一而不党,命曰天放.故至德之世,其行填填,其视颠颠,当是时也,山无蹊隧,泽无舟梁;万物群生,连属其乡;禽兽成群,草木遂长.是故禽兽可系羁而游,鸟鹊之巢可攀援而窥.夫至德之世,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恶知乎小人君子.(《庄子·马蹄》) 庄子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人民淳朴自然,无知无识,人类与动物平等地生活在一起,互不妨害.在这样的社会里,没有国家制度,没有君臣等级,没有邪恶与争斗,当然也就不区分君子和小人.庄子赞美这样的社会,并非真的要人类回到文明尚未出现的蒙昧时代,而是提倡一种顺应人的本性的自然无为的生活.在这一点上,庄子和大力提倡仁义道德的儒家截然不同.他认为,仁义礼乐是对人的自然本性的束缚和戕害,它如同骈拇枝指、附赘悬疣,完全是多余的.他主张,人应当超越于社会规范之外,率情任性地去生活,“法天贵真,不拘于俗”(《庄子·渔父》). 第二是奉行全性保真的贵生主义. 珍惜个体生命,避免伤生害性是庄子人生哲学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庄子·骈拇》中指出: 自三代以下者,天下莫不以物易其性矣.小人以身殉利,士则以身殉名,大夫以身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故此数子者,事业不同,名声异号,其于伤性以身为殉,一也. 所谓“以物易其性”,就是为追逐外物而伤害自己的本性.庄子看到当时统治者贪欲无度、骄奢淫佚而亡国丧身,一些士为获取富贵利禄而损性伤身,因而极力反对这种“以物易其性”的现象.但他同时又把为承担社会责任而辛劳、为进步理想而献身的行为一概看作“以物易其性”而加以反对.他说: 天下尽殉也,彼其所殉仁义也,则俗谓之君子;其所殉货财也,则俗谓之小人.其殉一也,则有君子焉,有小人焉;若其残生损性,则盗跖亦伯夷矣,又恶取君子小人于其间哉!(同上) 不难看出,庄子并不关心一个人对社会产生什么影响,他考虑的只是保全个体生命不受伤害.为此,他主张屏除嗜欲,做到恬淡虚静,以保养精神,同时还有采取“以无用为用”的生活态度.《庄子·人间世》中说: 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这种“无用之用”,就是由于无客观使用价值而带来的自我保护的作用.对人来说,“以无用为用”就是去除各种功利追求,既不求对他人有益,也不求个人的功名富贵,一切以全身远害为宗旨.《庄子·逍遥游》中写尧想把天子的位置让给许由,许由不受,说:“偃鼠饮河,不过满腹;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庄子正是奉行这样一种人生准则,他只求在世上占据一个仅能容身的位置,没有更多的贪欲,也不想奉献于人.他不应楚王的礼聘,正是这种思想的体现.当然,庄子采取这样的态度,也是出于无奈.《列御寇》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人面见宋王,得到十乘车子的赏赐,在庄子面前炫耀.庄子说:“河边有一家靠编织芦苇生活的穷人,他家的儿子潜入水底,拾到价值千金的珍珠.父亲对儿子说:‘赶快用石块砸碎它!千金之珠,必在九重深渊骊龙的颔下,你能得到它,一定是骊龙睡着了,一旦它醒来,你还能留下什么呢?’如今宋国之深,不止九重之渊;宋王之暴,甚于骊龙;你能得车,一定是碰上他睡觉的时候,一旦他醒来,你就粉身碎骨了!”面对残暴的当权者和布满危险的现实环境,庄子只好采取以无用为用的办法来全身远害了. 第三是采取安命与齐物的人生态度. 庄子把现实中无法解释而又无法解脱的痛苦看作“命”.“不知吾所以然而然,命也.”(《庄子·达生》)面对人生的穷达祸福,庄子主张采取“安命”的态度:“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庄子·人间世》)这种一切听任命运安排的主张排除了任何主观的努力,使人在必然性面前无所作为.但它引导人们在明知灾祸不可抗拒的情况下采取泰然处之的态度,在遭遇不幸时主动从痛苦中解脱出来. 所谓齐物,就是否定和抹煞事物之间以及物我之间的差别,反对人为的价值判断,例如是非、美丑、大小、荣辱等.庄子首先从事物的相对性来否定它们的差别.他认为,事物的性质都是在一定条件下而存在的,离开了具体的条件和固定的观察角度与标准,其结论就会不同: 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以俗观之,贵贱不在己;以差观之,因其所大而大之,则万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则万物莫不小,知天地之为稊米也,知毫末之为丘山也,则差数覩矣.(《庄子·秋水》) 自其异者观之,则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观之,万物皆一也.(《庄子·德充符》) 据此,庄子就否定了价值判断的客观性,甚至认为是非美丑都是因人而异的.庄子这些相对主义的观点显然有其荒谬的一面,但同时也启发人们打破一成不变的认识角度与价值标准,不要拘于世俗的成见.庄子还用万物的同一性来否定它们之间的差别.他认为世间万物尽管千差万别,但又有着共同的总根源,这就是道.同时,万物又都统一于气,世间的一切包括人的生命都是气之聚散变化的结果.《庄子·知北游》中说: 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若死生为徒,吾又何患!故万物一也,是其所美者为神奇,其所恶者为臭腐;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故曰:“通天下一气耳”. 庄子实际上是把包括人在内的万物都看作变化无穷,生生不已的物质世界的一部分,他认为人的死亡只是具体的生命形式的结束,而构成这一生命形式的气又回到物质世界中,重新加入宇宙生命的无穷变化.在这个基础上,他提出“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在这种观点中,包含着对生命现象和万物变化的理性认识.它带来了对生死寿夭的达观态度. 第四是追求超脱与自由的精神境界. 庄子把这种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称之为“游”,例如:“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齐物论》),“乘物以游心”(《人间世》),“圣人将游于物之所不得遯而皆存”,“游夫遥荡恣睢转徙之途”,“与造物者为人,而游乎天地之一气”(《大宗师》),“乘夫莽眇之鸟,以出六极之外,而游无何有之乡,以处广垠之野”(《应帝王》).这种境界的实质就是摆脱各种局限,超越各种具体条件和现实关系,最终达到在精神上与至高无上的大道合一,从而体会到无所拘系的自由感.庄子主张通过“坐忘”、“心斋”等方式,在内心保持虚静的基础上逐渐忘礼乐、忘仁义、忘天下、忘万物,直至堕肢体,黜聪明,忘怀自身的存在,最终达到一种与大道冥合,与宇宙同在的境界.这种境界实际上只是庄子所追求的一种精神自由,它缥缈虚无,却又奇幻多彩.后代文人常常受它的启发,去追求身心的自由超脱,更是经常把它化作文学作品中绚丽缤纷的艺术境界. 庄子的人生态度中有强烈的愤世嫉俗的成份,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有深刻的批判意义,他崇尚自然、追求自由的思想也极大地影响了后代的文人.但庄子为了保全个人的生命和自由,主张完全放弃社会责任,放弃一切人为的努力,对一切都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这又是非常消极的.也有人认为庄子思想不仅具有进步性,而且其中蕴涵的"常因自然"的遵道贵和精神、"一而不傥"的人格独立精神、"不言之教"的以身作则精神、"美成在久"的严于律己精神,以及"应时而变"的创新精神、"物无贵贱"的平等精神、追求"心和"的宽容精神、"不以养伤身,不以利累行"的淡泊名利精神等进步思想,对于当今时代仍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庄子为何不当官:小官不屑干大官又不愿干
庄子为何不当官:小官不屑干大官又不愿干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庄子生活的时代背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