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嫌档案造假如何处分的人永远不能再提拔吗

档案造假提拔一路绿灯,撬档案库房,能“一路绿灯”吗?
河北北方学院征集意见不能引蛇出洞
阅读(116046)&回复(39)&&
22:57:09已赞(362)快速回复
河北北方学院群众路线教育活动进展到征求意见环节后,4月15日我向省委督导组和学院纪委实名书面反映档案馆需安装监控,部分档案丢失向馆长反映后没有回音。&
北方学院档案管理混乱,尤其是在王亚丽档案造假出现后,全省人事档案核查后学院在升职、调走、退休仍然出现档案不全并多次违规启用旧学院公章,按规定需要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学院2003年合并后启用新公章,同时废止使用旧公章。未经批准启用旧公章补盖财务、人事、学籍档案其危害甚大。做具体人事档案工作的人,其本人的人事档案,也由其本人管理,违反档案规章规定。在调出时出现档案不全启用旧公章补盖,不办理签字手续,都是当面或电话通知,会造成部分档案违背事实。销毁档案一直没有经过上级同意,没有销毁目录和手续,造成很多人事档案和其它档案缺失。另有人想借阅院里财务、资产、个人处分等档案,又不肯留下签字凭证均被我拒绝。另外非本档案库房的工作人员多次在我不同意的情况下强行进出本库房拿走档案,实物档案部分丢失,文书档案不详。反映给馆长要求查,去年12月档案馆搬家本人部分办公物品丢失,也反映给陈韶旭馆长,至今都没有回复。学校有监控,丢失的实物档案、物品体积大,应该有显示。对此本人多次提出,多次遭到打击报复。
在上周一(6月23日)馆长陈韶旭叫去换岗谈话。(本人是档案馆唯一专业对口文献专业毕业,符合档案法要求的人)并且不让办理交接手续。让把2个库房钥匙交给副馆长就行,类似这样的事以前也有。周五(27日)下午4点10分,副馆长张志金来电,馆长陈韶旭电话里要求,必须现在,马上交出档案库房钥匙,说是经过学院主要领导同意。本人回答:没有移交手续、没有详细清点档案,不能交钥匙。结果当天晚上19点59分,来短信告知结果:档案库房在学校领导同意、保卫处、纪检委监督下,换锁。请看部分视频和复印件。在我的档案库房里有学校部分学籍、人事、财务、资产档案。档案移交、档案管理人员更迭按照档案法及相关条例均有严格手续规定,不懂档案的人不能接触管理档案。一旦造成档案更改、毁灭、流失、扩散,对个人、单位、社会后果永远无法弥补。请看部分不涉及院里和馆外人的资料。
现新的事业单位管理办法出台,如果在此期间,因坚持原则被迫离开自己干了多年的岗位(图书、档案累计30多年),又该找谁?
录音和视频资料怎样添加,哪位教我
1、反映内容,张志金馆长翻看并复印了自己的档案原件,尹小云(人事档案科长)管着自己和全馆的人事档案。这均违背档案规章制度。
2、拍到的一次搬家前销毁几麻袋档案。销毁档案要有被销毁档案的目录、和相关部门、相关领导批复手续。对于被销毁档案要有备案。这样造成大量所谓无主档案毁灭。特别是人事档案学历、职称等相关证明材料,平时不整理,集中一销毁。很多当事人再难查到。
3、照片短信内容:王老师,经学校同意,在纪委保卫处的监督下,我们已更换你管理的两个库房门锁。张志金。
4、部分借阅登记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其他人在看啥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文章写作推荐1234567891011刚刚发布的文章深度阅读档案造假是用人问题重要源头【】【字体:
】【】稿件来源: 发布时间: 07:20:47  通过一系列档案造假的案例人们还发现,利益驱动下的造假行为不仅使造假者个人得利,而且经常伤及无辜
  □杜晓
  中央组织部12380举报网站近日通报了广东、河南查处3起弄虚作假用人案件的情况。案件分别涉及造假骗官、更改年龄、办理假招工手续等。
  综观这三起用人案件,有一个共同点就在于,都对人事档案进行了伪造和篡改,涉及的内容多方面,包括学历、工作履历、年龄等。这三起案件都发生在基层,与当前时而爆出的一些大要案相比,看似逊色几分,实则典型意义十分突出。某些人初次读到关于这三起案件的通报,或许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认为算不上太大的事。正因为如此,人们才需要加倍警惕,类似行为已经成为在用人问题上具有普遍意义的病症表现,如果任其蔓延,危害性将不亚于一些涉嫌严重腐败的用人案件。
  近年来,在档案造假方面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事件是河北王亚丽造假骗官案。王亚丽篡改年龄达9岁的事实固然令人惊讶,通过这一案件所暴露的现有档案体系的脆弱性和可信度同样发人深省。人事档案是我国人事管理制度的一项重要特色,也是个人身份、学历、资历等方面的证据,与个人许多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具有法律效力。如果人事档案容许肆意改动,那么一个人既可以抹煞自己的过去,也可以借此操纵自己的未来,这个社会将会充斥着相当一批带着假面具生活的人,他们的基本资料和人生履历都飘忽不定,甚至说不清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决不是一个法治健全的社会所能够容忍的现象。
  更为严重的是,通过一系列档案造假的案例人们还发现,利益驱动下的造假行为不仅使造假者个人得利,而且经常伤及无辜,比如被冒名顶替上大学的罗彩霞。档案造假已不仅是用人问题上的顽疾,而且成为严重损害社会公平正义的恶劣行径。
  通常情况下,要想修改档案伪造个人资料,从相关规章制度上来说都要经历多重环节,只要有一个环节不失守,造假者就无法得逞。但是,一些造假者往往能够一路畅通无阻,只是因为一些比较偶然的细节才被发现。因此,人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档案造假属于跨系统腐败行为,有可能涉及多个违法主体,并且存在窝案、共谋现象。
  实践中,档案造假行为在县级和县级以下的基层行政单位更容易发生,充分表明类似的跨系统腐败与基层权力生态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基层处于制度体系末梢,制度的刚性和约束有时会减弱,而人情网络的负面效力则不断增强。于是,在基层熟人社会中,一些权力拥有者夹带人情攻势对制度规章不断进行消解和侵入,甚至彼此之间大开方便之门,其后果就是造成档案造假行为一路绿灯、畅通无阻,直至见怪不怪、法不责众。
  当本质上属于以权谋私的档案造假与人情、潜规则混杂在一起之后,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就打开了用人问题上的潘多拉盒子,一系列在基层造成极为恶劣影响的选人用人闹剧都在档案造假的基础之上逐一出笼,比如大面积吃空饷、火箭式提拔干部等。
  中组部此次通报3起弄虚作假用人案件,其中涉及的档案造假现象击中了用人问题的一大要害。对于用人不正之风,不仅需要盯死买官卖官、跑官要官的突出行为,对于那些发生在基层,更具普遍性,对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造成严重影响的用人问题同样需要严惩不贷。通过通报典型案件,大刀阔斧地对档案造假进行整顿,进而彻底改造人情与制度混杂甚至人情主导制度的基层权力生态,无疑将收到十分良好的效果。(责任编辑:葛晓阳)
查看更多评论&
·····
········贝加耳:干部档案造假不止是个人问题
&&&&来源:&&&&
原标题:贝加耳:干部档案造假不止是个人问题  记者采访发现,在档案中修改年龄、增删履历,将背景材料整体“洗白”,成为一些地方干部人事管理的“潜规则”。在中纪委公布的2014年中央巡视组两轮巡视整改情况中,巡视涉及的20个省份中15个省份的整改通报提及整治干部档案造假,其中河北处理了11名身份造假的干部。(2月25 日《新华网》)   干部档案,是记载干部基本信息、政治思想、业务能力、工作表现、工作实绩等内容的文件材料,是历史、全面地考察干部的重要依据。如果档案被任意修改、造假,势必造成对干部的考察失之偏颇,为干部的提拔任用带来严重的问题。虽然在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中,明确指出把“不准涂改干部档案,或者在干部身份、年龄、工龄、党龄、学历、经历等方面弄虚作假”,列为“十不准”之一。但往往是你说你的,我做我的。   干部档案造假为何如此严重,为何即便明知有暴露和被查处的风险,却依然要冒险“洗档案”?无非“权”与“利”的诱惑。改档案的目的就是为了早日上位或推迟离位,争得“帽子”、占住“位子”,因为“帽子”、“位子”能够给自己带来利益。官职越大,待遇越高,在自己的官位上得到应有的合法的报酬,这无可厚非。但是这些想方设法改档案者,坐在他们的位子上,恐怕绝非仅仅为了合法的报酬,而是为了利用“位子”获取更多的非法利益。“升官发财”这句祝福语,形象地道出了这些人升官就是为了发财捞好处,当官不是为人民服务,而是为人民币服务。   干部档案造假屡屡得逞,造假成功后轻易得到认可,使造假者如愿以偿得“帽子”、占“位子”,涉及到更多更复杂的问题。档案管理的疏松,纠错机制的缺乏这些原因,诚然是干部档案造假的直接的重要原因。但是背后 “高人”的协助,不仅使造假“洗档案”成功,更使干部审查走过场,做样子,干部任用考核走样,变味;权力腐败、私利至上,权权交易、权钱交易盛行;干部的工作业绩考核不能公开、公正、公平,不能实行干部能上能下、优上劣下的用人机制等等深层次的问题更值得深刻反思和检讨。   “国之兴,长于政;政之兴,在得人。”干部档案造假的问题,就不仅仅是个人档案的虚假问题,它涉及到我们可能会用什么人的问题,“任贤则兴,有A则衰,得人者昌,失人者亡。”干部选拔任用,事关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发展、民族振兴和人民的幸福,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稿源:荆楚网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观点集粹|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干部档案造假处理原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