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对教师劳动对象特殊性的学生认识的特殊性有事例

浅析教师劳动的特点--《四川教育》1988年04期
浅析教师劳动的特点
【摘要】:正 在评定教师的职务和对教师进行日常考核时,会碰到难以解决的定量方面的困难,而最根本的困难在于怎样量化教师劳动的特殊性或特点。这种特殊性至今并未认识清楚,粗略考察,有如下几点:第一,渗透性。在现代学校中,教师的个体劳动与集体劳动的过程是相互渗透的。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工作看起来是个人劳动,但又以集体影响为背景。承认教师的个人魅力,同时也要承认集体劳动的效益。反过来,教师集体也具有独特的教育功
【关键词】:
【正文快照】:
在评定教师的职务和对教师进行日常考核时,会碰到难以解决的定量方面的困难,而最根本的困难在于怎样量化教师劳动的特殊性或特点。这种特殊性至今并未认识清楚,粗略考察,有如下几点: 第一,渗透性。在现代学校中,教师的个体劳动与集体劳动的过程是相互渗透的。班主任和科任教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贾奉章;[J];教育与经济;1985年01期
孟冬青;;[J];焦作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郑万钟;;[J];人民教育;1984年05期
钱昭平;;[J];江苏教育;1990年01期
张裕迎;[J];教育导刊;1984年03期
杨兴香;[J];思想教育研究;2003年04期
赵明录;;[J];中小学教师培训;1999年C3期
陈华新;[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刘银花;刘胜花;;[J];职业时空;2005年20期
王枬;[J];教育科学;199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松慧;;[A];农业教育与农村改革发展——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李春华;陈永利;;[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姚芬;;[A];首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暨颁奖大会论文集[C];2002年
李水平;;[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杨文群;;[A];中国心理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及建会60周年学术会议(全国第四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上)[C];1981年
高秀娟;高爱华;;[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内蒙古卷)[C];2010年
杨应元;;[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王鹏;高峰强;;[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与测量学术年会暨第八届海峡两岸心理与教育测验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刘敏;;[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王玉崑;;[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农民之子;[N];工人日报;2011年
王桂玲;[N];中国现代企业报;2008年
通讯员 余慧芬 记者 严元俭;[N];浙江日报;2002年
张义;[N];光明日报;2001年
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名誉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叶澜;[N];中国教育报;2007年
本报记者;[N];山西日报;2003年
海门师范附属小学
唐伟华;[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5年
东华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导
贺善侃;[N];文汇报;2007年
淮安市楚州区教育局
于兆文;[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王 军;[N];中国教师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姜飞月;[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石雷山;[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张丹丹;[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郑涛;[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江诚;[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屈莹莹;[D];河南大学;2009年
陈春阳;[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崔景娜;[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姚庆;[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孟秀丽;[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左彩虹;[D];湖南大学;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结合自己从事教师这一职业以来的某一件事例,请您谈谈对教师这一职业的理解与认识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结合自己从事教师这一职业以来的某一件事例,请您谈谈对教师这一职业的理解与认识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论教师职业的劳动特征.pdf45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15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沈阳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论教师职业的劳动特征 姓名:于静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教育学原理 指导教师:周润智 座机电话号码 论教师职业的劳动特征 中文摘要 教师职业劳动作为教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对于学校乃至教师的发展都有重
大的意义和作用。本研究从教育现场(亲历的或者文献资料中所反映的学校教师职业
劳动以及课堂)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为线索,透视现实教师职业劳动现状,阐
述教师职业的历史发展、社会作用和地位,分析教师职业劳动对自身发展的意义。即
通过表层,探视教师职业劳动特征,并由此引发对教师职业发展的思考。 本研究采用了质的研究方法,质的研究提倡研究者对研究情境的参与,与研究对
象的共情,直面事实,参与过程,通过“深描”细节与事实,让事物的质,通过研究
者的移情做出“解释性”的理解并逐步地呈现现实原貌。 对教师职业劳动的研究,笔者立足于教师职业的大背景下,即通过对教师职业产
生和发展的探究;教师职业社会地位和作用的描述;教师职业劳动对自身发展意义的
解释;以往教师职业劳动特征研究的回顾,尝试对现代教师职业劳动特征进行新的分
析,并归纳为四点:(1)教师劳动的个体性;(2)教师劳动的封闭性;(3)教师劳动
的间接性;(4)脑体劳动双重特征。 对教师职业劳动特征的重新认识,引发了笔者对教师管理、发展、政策等方面的
思考,希望相关管理部门依据教师劳动的职业特征科学合理的管理教师,发展教师,
在教师自我提升的同时,最优的实现教育的效果。 教师职业的劳动特征是一个动态的、变化的发展过程,时代的发展推动着教师职
业劳动地不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一、道德的含义:
道德是一定时期一定社会靠舆论、习惯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用来调节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所有行为关系的总和。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具有阶级性;以善恶为评价标准来评价和规范人们的行为;靠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发挥自身的调节作用;是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得一种行为规范。 二、道德的一般本质和特殊本质 一般本质:指指道德作为同政治、法律、哲学、宗教、艺术等意识形态一样的一般的社会意识形态所具有的性质,受社会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的制约。经济关系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为:社会经济结构的性质直接决定道德体系的性质;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的利益直接决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经济关系的变化引起道德关系的变化。
特殊本质:指道德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特定的具体的意识形态所具有的不同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特殊性质。表现为:道德是特殊的规范调解方式即是非制度化的规范、非权力规范、内化的规范; 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是人类掌握世界的特殊方式,是人类完善发展自身的活动。
道德的特点
特殊的规范性;广泛的渗透性;独特的多层次性;更高的稳定性;强大的自律性
社会关系对道德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
1结构的性质会直接决定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2,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直接决定着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3,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发展必然会引起道德关系的变化发展 三、道德的类型:社会道德,
职业道德, 家庭道德 四、道德的基本功能
调节功能,论证功能,教育功能,导向功能
一、职业的道德意义
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从事的负有特定社会责任,具有专门业务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
二、职业道德的原则与规范
原则:为人民服务。它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新型人际关系;体现了新的劳动态度,是履行职责的精神动力;体现了衡量职业行为善恶是非的最高标准。 主要规范:爱岗敬业,勤于职守;尽职尽责,奉献社会;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文明竞争,友好协作;勤奋学习,熟悉业务。
三、职业道德的特点与作用
特征:职业道德调节的范围具有有限性;职业道德的规范内容具有职业性、稳定性、连续性;职业道德的具体要求具有层次性;职业道德的表现形式具有多样性;职业道德的作用方式具有一定的权力强制性。
作用:1、直接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是职业生存的条件;3、对从业人员道德品质的形成有重要影响;4、对社会道德风尚发挥着重要作用。
四、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容:
热爱祖国,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尊重自我,热爱学生;团结协作,开拓创新;严格自律,以身作则 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
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调节教师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学生等职业工作关系时所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一、教师职业:人类最古老的职业之一;是崇高而神圣的职业;
1、教师劳动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起着直接而重要的作用。教师是人类智能的积极开发者,对人类科学文化事业的进步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教师是一代新人的精心培育者,对提高新的一代及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教师是新知识、新技术的创造者,直接丰富人类文化宝库。
2、教师的劳动对社会物质文明建设起着间接而巨大的作用。
3、教师的劳动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主导作用。
二、教师劳动特点
1教师劳动劳动的目的与任务的特殊性
---教育劳动的目的是培养人; ----教育劳动产品具有社会性 2、教育劳动对象的特殊性
(1)劳动对象的复杂性;(2)劳动对象的向师性;(3)劳动对象的主客体的双重性。
3、教育劳动方式和工具的特殊性 劳动工具的特殊性;劳动方式的创造性;劳动过程的复杂性;劳动效果的特殊性。 教育劳动方式的创造性:(1)教师职业活动最富有创造性,教育活动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必须具有创造性(2)教师劳动过程的创造性不仅体现在规程、方式、方法上,在教育教学内容上也必须如此。教师还要根据知识的发展、对象的变换、条件的变化而重新安排、重新处理。(3)教育是一种艺术,而艺术的生命就在于创造。根据具体情况,因人、因时、因地来灵活地运用这些规律(4)培养创造性人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方法与从事创造性活动的能力,这是现代教育的突出特点。 4. 教育劳动人际关系的特殊性 (1)关系众多,组成复杂;(2)网络教育与新型师生关系。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形成: 教师职业规范产生于教育劳动实践; 由于人类社会分工和劳动分工,形成了纷繁复杂的职业。教师职业道德是在教育活动中产生,在教育劳动中形成的。在教育劳动中,主要有四种利益存在:教师的个人利益、学生的个人利益、教师集体的利益、社会教育事业利益。为了有效而顺利地进行教育活动,需要调节各种利益矛盾。教师职业道德正是由于调节教育劳动实践中的利益关系,保证教育劳动顺利开展的需要而产生和形成的。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比其他职业道德更高更全面;影响比其他职业道德更深远;调节方式更具自觉性。
教师职业道德的历史发展。
中国古代教师职业道德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大体上可分为先秦、汉唐、宋元明清三个 阶段。中国历史上的教师职业道德,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教育中的伦理关系。随着历史的发展,教师职业道德随之发生变化。教师职业道德具有历史的继承性,表现出历史继承的必然。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在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型、大学面临着从以知识传授为主向以培养能力为主方式的转变。
三、学习和实践教师职业道德的意义 (1)树立新型的人才观;(2)确立民主平等的教育理念;(3)教师培养与职业道德建设。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完成教师的崇高职责和历史使命的需要;是教育迎接21世纪挑战的需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一、大学精神的概念:是在大学发展过程中长期积淀而成,为大学人所普遍认同并追求的相对稳定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大学教师是大学精神的践履者、承载者、直接体现者、建设者。 二、大学精神的内涵:
(1)学术自由的精神、学术自由是大学精神的核心。 (2)独立自治的精神、 独立自治是在指大学作为一个法人团体不受国家、教会及任何其他势力的控制和干预,有自由、自主地决定和处理学校内部的所有事务(3)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就是在科学研究中凝练和提升出来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是人类认识自然的活动及其成果的升华。(4)开拓创新精神、是指向科学研究;指向人才的培养;指向 向社会发展(5)理性批判精神
学术自由的精神的阐述:
学术自由是大学精神的核心。学术自由是西方大学精神中最为经典的部分。它具体包括教师“教的自由”和学生“学的自由”两方面。“学术在本质上必然是独立的自由的,不能独立自由的学术,根本上不能算是学术”。
大学的开拓创新精神:1,是指向科学研究2,指向人才的培养3,是指向社会发展
三、大学精神的作用
1,定向与规范作用2,维系与凝聚作用3,激励与驱动作用4,感染与教育的作用
四、现代大学精神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
一、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职业责任观 二、权利与自由相统一的学术自由观 三、服务与引领相统一的社会责任观 四、崇高的学术追求与独立的学者人格
教师职业道德原则的地位和作用
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是教师职业道德体系的核心。
怎样理解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在教师职业道德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1、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具有基准性。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是教师在道德实践中进行道德教育、道德修养、道德选择和道德评价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教师道德市建活动的行为准则。此原则对教师
道德行为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和指导意义。2、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具有本质性。此原则是教师职业道德社会本质最直接、最集中的反映,是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各种不同类型道德的最根本、最显著的标志。3、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具有稳定性。此原则具有较强的抽象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相对具体性。4、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具有自身独特性。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是调节教师个人与他人,以及与社会间关系的根本的行为准则,集中反映了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具有与其他职业道德不同的独特性,且这种独特性或这种区别具有本质性。 确立教师职业道德原则的客观依据包括:1,反映教师职业活动的特点。2,符合一般社会道德原则的基本要求3,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中居主导地位 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在教师道德规范体系中起主导作用。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教书育人的原则;为人师表原则;教育公正原则;依法从教原则;教育人道主义原则
1、教书育人原则
教书育人原则确立的依据: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职责;是遵循教学规律的要求;是培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才的要求。
贯彻教书育人原则的要求:坚持对学生的全面培养;按教育规律教书育人;提高自身素质,探索教育规律。 2、为人师表
为人师表原则确立依据:实现教育根本任务的要求;体现教师职业劳动特点的要求;是整个社会对教师的要求。 贯彻为人师表原则的要求:坚持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坚持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坚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坚持以身立教,德识统一。 3、教育公正原则
依据:教育公正是社会公正总原则的要求;是贯彻为人师表原则的保证;是正确处理师生关系的要求。
要求:坚持真理;办事公道;一视同仁。 4、依法从教原则
依据:依法从教是依法治国原则在教育领域贯彻的要求;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教育公正和教育人道主义等原则的重要内容和贯彻保证;是正确处理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校、教师与家长,特别是教师与学生等各方面社会关系的要求;依法从教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要求:尊规守法;宣传法治思想,普及法律知识;积极参与法治社会建设 5、教育人道主义原则
基本内容:现代教育应体现尊重人权的精神,应努力促进个人全面发展, 教育人道主义确立的客观依据:教育人道主义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在教育领域、教育过程中的贯彻;是处理教育活动过程中特殊人际关系的要求;在教师职业道德体系中居于特殊地位。 贯彻教育人道主义原则的具体要求: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同不尊重、不关心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作斗争;
高校师生关系中的道德问题 第一节
师生关系的特点及其矛盾冲突的原因(已考)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
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 师生关系体系可以分为四个层次:伦理关系;教育管理关系是核心;心理关系是重点,法律关系是条件,人际关系是基础。
1、师生关系的特点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 层次上的差异性
情感,角色期待上的互动性 评价标准上的冲突性
2、高校师生关系矛盾冲突的原因 对专业或课程不同的理解与要求 教育教学方式运用不当 缺少必要的沟通
“代沟”和“心理差距”的存在 不能公平地对待学生 来自学生方面的不当行为
师生关系的道德调节要求 一、 确立学生主体的观念。在教育过
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教育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主体的主观能动性 2,在确立学生主体观念的同时,更应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 3,在教育管理过程中,要注意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学生是高等学校教育活动的承受者,也是学校管理活动的主要对象. 二、尊重学生,培养学生个性 1,尊重学生是教师有效实现教育教学的需要 2,友好、平等、信任、自制是尊重学生的基本要求 3,对学生的尊重,不仅表现为对学生的人格的尊重,还表现在对学生个性的尊重上,尊重学生的个性,是尊重学生的另一重要方面。它包括:一是尊重学生个性,二是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
三、关心学生、深入了解学生 1, 关心学生、深入了解学生是 教育学生的一种客观需要 2,教师应当理智地把握师生关系的密切程度,保持适当的距离。
四、严格教育,全面要求学生
严格教育的出发点是爱护学生。严格教育学生是一门学问。严格教育应遵循以下原则:(1),严而有理。(2),严而有度(3),严而有方(4),严而有恒
高校教师集体中的道德问题 第一节
教师集体中的人际关系分析 1、教师集体中人际关系的特点:教师劳动的集体性决定了成员的依赖性;教师集体中的个体具有独立性;教师集体中的个体具有价值目标与根本利益的一致性。
2、教师集体人际矛盾产生的原因 (1)由于教育劳动的分工所导致的矛盾;(2)教师之间由于存在着的个体差异,彼此之间容易产生矛盾冲突;(3)教师集体中的成员作为不同冲突的利益主体所导致的矛盾;(4)历史传统和当今社会生活的变化所导致的教师集体中的矛盾冲突
教师人际关系的道德调节 一、关心集体
(一)关心集体的重要意义(1)在各个教师努力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团结和谐的集体对教师个人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2)只有每个教师关心集体,教师集体所确立的价值目标才可能得以有效的实现(二)关心集体作为教师道德的具体
实现路径(1)一个关心集体的教师,应该遵守集体的纪律,爱护集体的荣誉(2)自觉维护集体的团结,正确对待集体的矛盾(3)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遇到矛盾冲突时,自觉地以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三)关心教师集体与集体主义道德原则(1)教师所关心的集体是一种真实的集体(2)教师集体应最大限度地保证教师个体利益的实现a,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以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b,要关注教师的身体健康c,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学习进修条件,帮助教师提高业务水平 二、尊重同事
(一)尊重同事的道德意义(1)尊重同事是要求尊重人的一般道德要求在教育劳动中的具体体现(2)尊重同事有利于良好的教师集体的形成(二)尊重同事道德规范的具体要求(1)尊重同一学科的教师(2)尊重不同学科的教师(3)尊重优秀的和暂时处于后进状态的同事(4)尊重持不同学术观点和教育思想的同事(是办好大学的必然要求;有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式科学事业发展的需要)(5)不同年龄教师之间的相互尊重(6)领导与教师的相互尊重a,服从正确领导,支持领导工作b,体谅领导,为领导分忧解难c,维护领导的威信
领导尊重教师:要尊重教师价值选择的权利、教师的个性、教师的事业心、教师的民主权利 三、团结协作
团结协作的意义: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事从学校和育人的大局出发,既能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和个性风格,又能相互交流、相互理解、互相配合、互相帮助,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互相促进、互相激励的教育人际关系,进而形成团结协作的良好氛围,最终形成育人合力。
团结协作的内涵:教师集体的团结协作意识,教师集体的团结协作行动,学校院系和教研室的团结协作传统,学校中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氛围等。具体地说,要形成教师之间团结协作的氛围,又应该处理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一是处理好教授同一年级以及同一班级的教师之间的关系;二是处理好从事同一学科和不同学科教学研究教师之间的关系;三是处理好不同年龄教师之间的关系;四是处理好优秀教师和一般教师之间的关系;五是处理好不同个性心理品质的教师之间的关系。
1,高校教师的团结协作表现为维持性团结协作和发展性团结协作
(1)维持性团结协作,主要是以保持有教育人际关系,不伤和气为目标和出发点。
(2)发展性团结协作,主要是以优化现有教育人际关系,促进发展为目标和出发嗲吧,表现为教师同齐之间为了促进发展、优化关系,主动沟通,有问题时,愿意、敢于和善于提出问题,有意见提出当前,“言者无罪,闻者足戒”,寻求和实现了充分的人际交流,不断达到新的理解,形成良性的竞争氛围,促发新的发展契机。在价值取向上,我们可以很明确地肯定和追求第二种意义上的团结协作
四、有益竞争
(一)在教师集体中开展竞争的必要性1,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2,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内在需要3,是促进教师个体奋发向上的内在动力(二)以道德的手段在教师集体中开展有益竞争1,竞争的手段必须符合道德2,应妥善处理好教师集体中竞争和协作的关系3,教师要有一种开拓进取、敢于创新的精神。
调节教师集体人际关系的道德之实现
教师良好的道德素质:教师集体道德实现的内在依据:1培养教师认识集体之必要性的道德理性;2形成教师对于集体高尚的道德情感;3提高教师在集体活动中自主选择道德行为的能力 社会规范和激励机制:教师集体道德实现的外在条件:这种激励机制大体分两个方面内容:一是主体的自我激励二是客观的外在激励
就内在依据而言,将教师集体道德实现的外在条件设定为规范和激励机制两个方面,是由道德本然意义上所具有的抑恶和扬善这两个方面的功能所要求,所决定的。换言之,就外在保证而言,教师集体道德的实现,既需要规范机制防范道德之恶,又要求激励机制褒扬道德之恶。
高校教学工作的道德问题 第一节
教学工作的道德意义
1、教学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 2、体现教师的道德水平教师通过教育教学劳动,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为社会造就有用的人才。教师对待教学的态度与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和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密切联系。教师严谨治学,善于钻研,勤于进取,学识渊博,热忱教学,精心施教,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 目前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有一些不尽如意的地方:(1)教师的业务素质跟不上越来越高的教学要求(2)积极的教学效果需要教师高度的自律精神支持(3)“浮躁”之风已成为高校教学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
3、做好教学工作是展现教师的良好素质 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活动有着直接的相关性。没有工作本领就不能做好工作,没有特定的专业素质就不可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学生素质发展水平的高低,最终由教师的业务素质所决定。离开了具体业务,教师道德就失去了载体,没有较高的业务水平,教学就会落入“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窘境。
教学工作中的具体道德要求 1、 确立科学的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的特征:(1)教学对象的主体性(2)教学目标的发展性(3)教学要求的全面性
2、 立合理的知识结构
(1)教师要有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2)教师要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素养(3)教师要掌握教育和心理科学知识(4)教师要学而不厌,锐意进取 3、提高教育专业能力 (1)语言表达能力
对教师语言表达的要求:一是科学性和准确性二是启发性三是形象性 (2)教材处理能力
把握教材的能力:一是养成认真钻研教材的习惯二是从整体性、准确性和教育性方面去把握教材三是把握教材要步步升华四是把握教材要善于利用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和教学资料 (3)教育教学组织能力
能力:一是对教材的组织加工能力二是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三是组织学生集体的能力
4、注重全面教学改革能力
教学改革的内容和要求是:一,确立主动性教学的价值追求二,建立整体性教学目标模式三,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为中心设计教学方法系统 5、进行合理的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含义:在教学过程中,这种主体意识和自觉能动性表现为对教学活动的目标、效果及过程的反复审视、不断改进,从而不断发现教学规律,实现教学或送的最佳效应
教学评价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二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
高校科学研究中的道德问题(案例分析)
科研道德的意义
1、有助于引导人类文明发展的健康方向 (1)从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看:高校教师如果没有良好的科研道德,他就不会主动地创造新文化,也就不可能成为新文化产生的创造者,作为他本职工作之一的科研工作也就没法完成(2)从人类历史的发展看:高校教师已成为进行科学研究、发展科学技术的重要力量。高校教师如果没有科研的热情,没有良好的科研道德,没有积极为社会服务的精神,他可能就会无所作为,对社会、对人类无任何贡献,充其量是个知识的“搬运工”
2、有助于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科学研究的成果运用于教学,反映在教学中,使教学内容更为丰富、有深度并具前瞻性。这种科研的道德也使教师不断开拓,促进教学方法的改革 3、 助于大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养成 高校教师的科研道德有助于大学生创造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具有良好科研道德的教师,他的自信心、他对研究的热情和兴趣、他的勇敢精神、他的意志品质、他的怀疑态度等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久而久之,大学生也就具有了这样的品质
4、 有助于高校教师取得科研成就 良好的科研道德会促进事业的成功。如果高校教师没有一种对科学的执着追求,总是计较个人的名利得失,处处为自己着想,斤斤计较,表现出极强的功利色彩,他的科研成果必然档次不高。 5、 有助于大学生科研素养的培养 大学生的科研素养直接影响着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和水平,也影响着今后的科研发展后劲。大学生的科研素养是在参与教
师的科研活动中逐步得到提高的。 第二节
科学研究的具体道德要求 一、 追求真理,勇于创新
科学研究在于追求真理、热爱真理、坚持真理。它要求高校教师具有对科学的强大热情,有为社会的进步、人类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浓厚情感。高
校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在思想上克服种种不利于自身科研发展的障碍。具体有几个方面:(1)打破科研的神秘感(2)克服自卑感(3)防止自满情绪(4)反对迷信权威(5)正确看待失败
二、实事求是,治学严谨
科学的态度就是实事求是。即根据事物的本来面目分析和处理问题,不带任何个人的主观臆测,不用感情好坏来歪曲事实,乱下结论。这样才能保证科学研究的严肃性、严格性和严密性。治学严谨指在科学研究中要老老实实,不带有半点虚伪和骄傲,坚持一丝不苟,确保研究数据准确,论据充分,逻辑严密。这样才能保证科学研究的客观性、科学性。
教师在科研中的实事求是、治学严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选择研究的课题要有科学研究(2)资料收集要客观、准确、全面(3)在研究过程中,要消除主观上的偏向,尊重事实,不要先入为主(4)反对学术腐败。目前在科学研究中存在着一些不良现象,如弄虚作假,治学不严谨,学风和研究风气浮夸,出现学术失范和学术腐败等。(5)建立学术规范。
三、 配合协作、优势互补
在科学研究中做到:(1)增强合作意识(2)分工协作(3)优势互补 四、 学术民主,提携后辈
(1)创造矿送的学术环境是学术民主的前提(2)开展学术讨论,争鸣是学术民主的关键(3)防止学术垄断是确保学术民主的保证(4)提携后辈
高校教师社会服务中的道德 第一节
社会服务及道德意义
社会服务的道德意义(1)履行社会赋予高校使命的必要形式(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客观需要(3)加快知识向生产力的直接转化,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实现知识增值的重要环节(4)有利于激发自身的职业潜能(5)有利于促进校际学术交流 特点:人格的示范性;评价的不确定性; 意义:完成社会赋予高校的使命;实现科技想生产力的转化,加快知识向生产力的转化;挖掘自身的职业潜能;促进学术交流。 第二节
社会服务中的道德要求
1、高校教师社会服务道德价值评价中不确定性的辨析
2、高校教师社会服务应当遵循的道德原则
诚信、公平竞争、效率、奉献 “诚信”是促进社会公德进步性的第一原则,也是高校交换司社会服务应当遵循的重要原则。“公平竞争”和“效率”也是社会服务中必须遵循的原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商品的等价交换为基础的劳动经济关系,人们之间的关系突出了自由、平等的意识,它所产生出来的道德规范必然应突出尊重合理的劳动与相应的利益、地位和作用。“奉献”也应作为高校教师社会服务的基本道德原则。高校教师的社会服务是“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
人”的高尚的文化行为,因此,必定会体现出道德上的奉献精神。 3、正确处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1)对权利追求要“应当” (2)履行应尽的道德义务 4、正确处理岗位主次关系 5、确立自觉的守法道德 尊重知识产权 处理好法理情的关系 处理好金钱和道德的关系 按章纳税
6、主动维护人与自然的道德关系 7、应具有人格示范的要求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第一节
道德修养的意义
意义:时代发展的年需要;完善自我的需要;实现现代化的需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
师德修养的必要性:是教师个体职业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的要求;是教育现代化对教师的要求;是社会对教师的要求 师德修养的过程或基本任务:提高师德认识;陶冶师德情感;磨练师德意志;坚定师德信念;培养师德行为和习惯 第二节 师德修养的方法和要求 方法:知行合一、自省慎独、好礼守节、 要求:一,学习与实践结合
1,大学教师要提高师德水平,必须加强理论学习―---要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学习马克思注意伦理学知识;学习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吸收社会生活中一切有用的养料;向具有高尚师德的优秀教师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能力。2,大学教师要提高师德水平,还必须注意深入实践-----积极投身教育实践;积极投身社会生活实践;开展有教育意义的道德实践活动 二,他律与自律结合
他律是指道德主体在接受道德的有关原则、规范和要求的过程中,处于被动、受动的位置,其意志受到外在因素的干扰和驱使,把追求道德之外的目的作为行为准则。他律是自律的前提和基础,自律是他律的发展和升华。大学教师师德修养坚持他律与自律的结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A、正确认识师德修养过程中他律与自律关系的意义。他律和自律的关系:1,他律是教师进行师德修养的外在动力2,自律是教师进行师德修养的内在动力3,师德修养重在自律;B、大学教师在师德修养过程中,要重视他律阶段的积定和发展。1、主动接受各种师德教育,提高大学教师师德修养认识;2、主动接受社会舆论的监督,自觉依靠各种制度、纪律等外在压力来规范自己,约束自己;3、积极主动参与营造教书育人的环境。C、大学教师加强师德修养要努力由他律向自律转化。要做到自觉内省;经常反省;努力做到慎独。D、在他律和自律的结合中,大学教师的师德修养还要突出师德实践环节。 三,品质修炼与仪表修饰结合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 第一节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前提 自由选择教育行为:开展创造性的教育教学工作;协调教育活动中的人际关系;
提高师德境界。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内涵、作用及形式 内涵:按照教师教育行为善恶评价的道德行为标准和心理标准,运用舆论、传统和内心信念等形式,对教师个体或集体中的行为进行的价值判断。 作用:是教师职业道德原则、规范实现的保证;是教育道德认知与行为实践的杠杆;是形成良好道德风尚的条件;能有效调节教师行为。 形式:社会舆论
教育传统 内心信念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目的性原则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主体性原则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标准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一般标准和最高标准
标准的社会性 标准的特殊性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依据 动机、实践态度、行为手段、效果的统一
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第一节
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背景、意义与基本原则
意义: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培养一代新人的需要;提高教师师德水平的需要
基本原则:引导性原则;内化性原则;认知与实践相结合原则;差异性原则;连贯性原则
职前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目标:在准教师中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确立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流教育价值的导向,灌输并陶冶热爱教育、热爱学生、为人师表等教师职业道德意识,以“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要求去培养未来教师队伍的教育素养。
教师应具备的教育素养: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对教育劳动的价值和教育劳动的特点有深刻的认识;对师德规范有较高的认同,并提前进入对教师角色的体验;从事教师职业的个性心理品质 职前教师职业教育目标确立的依据: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培养教师的教育目标;我国现行师德规范之蓝本;准教师们的实际;社会对教师提出的素质要求
职前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具体途径和方法
一,在教学过程中培养教师道德 二,在非教学或跨教学过程中培养教师道德
(1)校园环境和学校形象建设 (2)富有教师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 (3)强化准教师们的教师角色体验 (4)开展道德冲突方面的专题教育活动 第三节
在职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 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意义和目标 教师师德教育的内容:教师角色意识的强化(1)角色认知(2)角色体验
教师职业情感的培养
方法:改变培训方式,注重教师的主体发展
注意教师教育观念向行为的转化 采用榜样学习的方法 结合反面事例及时进行教育 在继续教育中强化师德教育 师德教育要与一般道德教育结合 注意教师的主体角色 要坚持长期性教育
《教师职业道德》复习参考题
1、道德的概念、本质、类型、功能 2、职业道德的意义、原则、规范 3、职业道德的特点与作用
4、教育劳动的特点及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基本内容
5、学习和实践教师职业道德的意义 6、大学精神的内涵
7、大学精神对教师道德修养的意义 8、如何理解教书育人的原则 9、如何理解为人师表的原则 10、如何理解教育公正的原则 11、如何理解教育人道主义原则 12、师生关系的特点及其矛盾冲突的原因
13、师生关系的道德调节
14、高校教师集体道德实现的内在根据和外在条件
15、教学工作的道德意义和教学工作中的具体道德要求
16、高校教师科研道德的意义和具体道德要求
17、高校教师社会服务的道德意义及具体道德要求
18、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和过程、要求和方法
19、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内涵、作用、形式(第139、140、141)
20、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第153、156)
21、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 22、在职教师师德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简述题:50分,每题10分,共5题
1、如何理解教育人道主义原则? 2、高校教师集体中如何进行人际关系调节?
3、如何理解高校教师劳动的特点? 4、高校教师怎样和学生建立好良好的关系?
5、高校教师社会服务中有哪些具体道德要求?
二、论述题:50分,每题25分,共2题
1、结合实际谈谈高校教师教学工作中的具体道德要求。
2、高校教师开展科研有哪些具体道德要求。}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认识自己的名人事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