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下岗工人无息借款是从那年开始的?

吴晓波&:东北下岗工人的悲哀
[提要]1998年到2003年间,中央提出三年搞活国有企业,除了少数有资源垄断优势的大型企业之外,其余数以十万计的企业被关停并转,超过两千万的产业工人被要求下岗。在过去几十年里,他们自认是“工厂的主人翁”,从来没有培育自主谋生的技能。一旦失去工作,马上成了流氓无产者。就这样,生活无着的情况下,妻子被迫去洗浴场做皮肉生意,丈夫会因孩子的一双运动鞋而发愁轻生。他们是那个时代最好的产业工人,技能高超,可以用手工的方式打造出一台钢铸的钢琴,忠于职守,男人个性豪爽,女人温润体贴,他们没有犯过任何错误,却要承担这样完全不可能承受的改革代价。&
  陈桂林是东北一家大型国有企业铸造分厂的工人,40来岁那年,工厂难以为继,被“改革”了,他和同在厂里干活的妻子同时下岗。他会拉手风琴,便与几位同样下岗的老伙伴组成了一个草台班子,在人家出殡和商场搞促销时赚点辛苦钱。他有一个正在读小学、特别喜欢弹钢琴的女儿,因为买不起琴,他跟几位老伙计去偷琴,被抓进了派出所,他还用木板为女儿“画”了一架不会发出声音的“钢琴”。陈桂林的生活“一败涂地”。他的妻子离家出走,跟上了一个卖假药的老板。两人开始争夺女儿的抚养权。女儿倒也现实,提出谁能给她一架钢琴就跟谁。身无分文的陈桂林就回到败破不堪的废弃车间,跟几位老伙计一起他们现在的“身份”是大嫂级歌手、小偷、黑社会团伙的小头目、打麻将还耍赖的赌徒、杀猪专业户、退休老工程师,硬生生地“铸造”出了一台钢琴。
  这是一部正在国内院线放映的电影,名字叫《钢的琴》。上周,在只有四个观众的、空荡荡的影院里,我静静地看完了。
  根据我有限的知识,这个故事一定发生在1998年到2003年之间,当时,中央政府提出“三年搞活国有企业”,除了少数有资源垄断优势的大型企业之外,其余数以十万计的企业被“关停并转”,超过两千万的产业工人被要求下岗。当时还没有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实行的是工龄买断的办法,一年工龄在各省的价格不同,东北地区大约是2000元,江浙一带则是800元到1000元也就是说,一个工龄二十年的工人拿了几万元钱就被扔到了马路上。
  南方地区因为商品经济活跃,下岗工人投亲靠友,很快就能找到工作,而在一些老工业基地,往往一家两代人都在一个工厂,在过去几十年里,他们自认是“工厂的主人翁”,从来没有培育自主谋生的技能。一旦失去工作,马上成了流氓无产者。陈桂林和他的妻子、老伙计们正是这样一群,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突然抛弃的工人阶级。
  当时,下岗情况最严峻的正是《钢的琴》的故事发生地在计划经济年代有“国老大”之称的辽宁省。2002年,我曾到沈阳铁西区去做下岗工人情况调研,那里是中国最著名的机械装备业基地,从日据年代就开始建设,1940年代有“东方鲁尔”之称,新中国成立后,这里又是“一五规划”的重中之重,苏联援建的“156工程”中有三家建在铁西。这里还有全国最大的工人居住区。上世纪90年代末期之后,铁西区江河日下,成了下岗重灾区。我去调研一周,目睹情况之悲惨,触目惊心,其中听到的两则真实故事如下:
  当时铁西区很多工人家庭全家下岗,生活无着,妻子被迫去洗浴场做皮肉生意,傍晚时分,丈夫用破自行车驮她至场外,妻子入内,十几位大老爷们儿就在外面吸闷烟,午夜下班,再用车默默驮回。沈阳当地人称之“忍者神龟”。
  一户家庭夫妻下岗,生活艰辛,一日,读中学的儿子回家,说学校要开运动会,老师要求穿运动鞋。家里实在拿不出买鞋的钱,吃饭期间,妻子开始抱怨丈夫没有本事,丈夫埋头吃饭,一语不发,妻子抱怨不止,丈夫放下碗筷,默默走向阳台,一跃而下。
  我至今记得那些向我讲述这些故事的人们的面孔,他们静静的说,无悲无伤,苦难被深锁在细细的皱纹里。到今天,我常常在梦中遇到他们,浑身颤栗不已。
  他们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产业工人,技能高超否则不可能用手工的方式打造出一台钢铸的钢琴,忠于职守,男人个性豪爽,女人温润体贴,他们没有犯过任何错误,却要承担完全不可能承受的改革代价。
  在后来做改革史研究中,我还接触到下面这个史料:
  早在年间,由于国有企业的大面积亏损以及随之而被迫展开的产权改造运动,按官方的统计数据,下岗工人的总量已经达到1500万人,其后一直居高不下,这成了当时最可怕的“社会炸弹”。在1998年前后,世界银行和国务院体改办课题组分别对社保欠帐的数目进行过估算,一个比较接近的数目是2万亿元。
  一些经济学家和官员包括吴敬琏、周小川、林毅夫以及出任过财政部长的刘仲藜等人便提出,“这笔养老保险欠帐问题不解决,新的养老保险体系就无法正常运作,建立社会安全网、保持社会稳定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在后来的几年里,他们一再建言,解决国有企业老职工的社保欠帐问题和建立公正完善的社会保障基金,2000年初,国家体改办曾设计了一个计划,拟划拨近2万亿元国有资产存量“做实”老职工的社会保障个人帐户,然而,几经波折,这一计划最终还是流产。反对者的理由是“把国有资产变成了职工的私人资产,明摆着是国有资产的流失”。晚年吴敬琏在评论这一往事时,用了八个字:“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去年,在参加一个论坛时,我遇到一位当年反对2万亿划拨计划的著名智囊、经济学家,我问他,十年以降,对当年的主张有何反思。他一边吃饭,一边淡淡的回答我说,“不是都过去了嘛。”
  是的。都过去了。一地衰败的铁西区过去了,国有企业改革的难关过去了,两千万下岗工人的人生也都过去了。现在,只有很小很小的一点忧伤,留在一部叫做《钢的琴》的小成本电影里。历史常常做选择性的记忆,因而它是不真实的,甚或如卡尔.波普尔所说的,是“没有意义的。”
  这个时代若真有尊严,它从来在民间。
  在这篇与文艺无关的专栏里,我要向《钢的琴》的主创人员致意他们是导演张猛、男主角王千源以及不取报酬的东北籍女演员秦海璐,你们做了一份真实的工作,让那些企图在电影院里逃避现实的人们有了一次突然与当代中国直面相撞的机会。
  有可能的话,去看一下《钢的琴》吧。它被安排在“中国年度大片”《建党伟业》和“世界年度大片”《变形金刚3》之间上映,仅仅是一个“聊胜于无”的插曲。
已投稿到:下岗是那年开始的_百度知道我国的“下岗分流”是什么时候在什么背景下由谁提出的?_百度知道当年工人下岗是朱总理搞的还是李?具体是哪一年?_百度知道您(@)目前可用积分:2954030跟帖回复
共获得打赏:
凯迪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发现信息价值
微信扫一扫
分享此帖文
[转帖]下岗工人的悲剧故事
4417 次点击
0:24:41 发布在
&&&&首先老鼠药肉的两个:一,那我就先说两家(离我家不远,一家骑自行车十分钟就到,一家步行五分钟就到)先说第一家吧,这是三口之家,夫妻双方都下岗了,一下子找不到工作,儿子才八岁,上小学,平时他们生活是可想而知的。有一天他们儿子想吃肉,因为近两个月没买肉吃了,那男的就去买肉,当时他口袋里只有五元钱,他想买一点点肉给孩子解解馋,当他走到肉摊前时,肉摊主随手切了一块肉给他,并对他说:“不用付钱了,我知道你的情况”,其实摊主也是出于同情心,因为他们平时很熟悉的。可那男的却感到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把肉拿回去烧好了再掺入了老鼠药,一家三口吃了后一命归天。&&&&二,(非同一人讲述,这个网上应该是传最多的)有一对夫妇都在集体企业里工作,都下岗了,他们有一个10岁的女儿。父亲下岗后还可以领到100多元的下岗津贴,而母亲的单位破产了,一分钱也领不到。这个家庭也没有任何积蓄,3口人只能依靠这100多元月收入生活。父亲几乎天天跑去劳动局看有没有重新安排工作的机会,跑了半年也没有结果。母亲的身体本来就不好,现在生活这么艰难,心情压抑,更是连连生病,又没有钱去医院看病,只能硬撑着,身体越来越坏。女儿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本来家里的伙食还凑合,每个星期至少可以吃一回猪肉,一回鱼或鸡,这几个月却天天吃咸菜,或萝卜大白菜,偶尔才有一点豆腐青菜,几个月下来,馋的要死,天天跟爸爸妈妈嚷着要肉吃。br/她哪里知道,每月家里的收入只够买米买煤买油盐付水电费房租费,根本没有钱买菜吃,妈妈每天傍晚会拎着一只篮子到农贸市场去,拣一些别人不要的大白菜帮子,或以极便宜的价格,从急于回家的菜农手里买一些几乎没人肯买,被挑剩下的菜。父母正为她下学期的学费发愁,而且春节又快到了,面对可爱的女儿的要求,父亲只得敷衍说:"下个星期,乖女儿,下个星期,我一定会买肉给你吃。"br/那一天父亲领到了下岗津贴,便拿回家跟妻子商量怎么花,要不要给女儿买一点肉吃。却看见妻子正在独自流泪,忙问她发生了什么事?妻子哽咽着说她不想活了。"我15岁就被迫下放农村,干农活累了10几年,经常还没的吃,男知青还可以去偷东西吃。我们女知青为了填饱肚子,不得不向大队借粮,受尽了农村党员干部的欺负。好不容易回了城,又在工厂里三班倒,苦干了10几年。"唉,我把青春,把一切都献给了毛主席,献给了小平同志,献给了共产党,现在身体累垮了,浑身都是病,到头来却连吃饭的钱也不给了。我除了挡车又什么也不会,这个年龄改行,到哪里能找到工作?活下去只是家庭的一个负担,我想来想去,还是死了的好。"br/下岗工人想劝慰妻子,还没开口却也掉下泪来,想到自己的遭遇不也同样吗?就算再过几个月重新找到一份工作,也就是200多元,一家三口还是难过得很,累了大半辈子,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也没有任何财产,马上要实行房改了,哪有钱买房子?难道流落街头吗?还有什么希望?还有什么奔头?还有什么好说的?于是他不再开口,转身走了出门。想到自己一家人的悲惨遭遇,想到许许多多和自己境遇相似的下岗工人家庭,和这几个月来找工作的辛酸苦辣,他不禁泪流满面。他也不再在乎邻居和熟人看见他的眼泪了,这个社会如此残酷,这个世界如此凄凉,他还有什么可以在乎的呢?他暗暗下定了决心。br/女儿中午放学回家,看见桌子上一大盆热气腾腾的萝卜烧肉,高兴得惊叫起来。桌子上还有一瓶酒,父母都坐在桌子边在等她,慈爱地劝女儿吃个痛快。父亲一口就喝掉半茶杯酒,他已经几个月没有喝酒了,然后他亲自为妻子和女儿夹大块瘦肉,自己也大口的吃。妻子本来舍不得吃,想省下来让丈夫和女儿多吃几口,但是禁不住丈夫热情的一再的要求,只得含着泪也吃起来,她担忧地想,丈夫中了哪门子邪,买了这么多肉,以后不吃饭了?br/这家人几天不开门,邻居好奇怪,议论纷纷,最后居委会强行撬开了门,进去看到,一家人都死了。下岗工人一手紧紧地抱住住妻子,一手紧紧地抱住女儿。后来法医鉴定三人都是吃老鼠药中毒身亡,肉汤里残余着大量老鼠药,最后调查结论是:下岗工人不忍妻子女儿穷困,走投无路,全家自杀&&&&我在火车站见到的蹲在马路边上的辍学初中生,他的父母下岗了,没钱供他读书所以这个孩子就只好自己提早出来讨生活,而且还特会来事,我经过他旁边的时候,他一面招呼生意,一面看着我,问我:“姐,您家需要勤杂工不,我妈妈就在那边,我能干力工,您有什么需要就叫我。”我摇摇头说不用了,他看我好像不着急走就说,没事的,我啥都能干,我就笑着问他你能干什么啊?他就说我什么都能干,上高接线,修水管子砸墙,您要是看谁不爽,我还可以帮你揍他,就是价钱高点。我只是无可奈何的一笑,然后说,等以后真有这活的吧,然后就想走开。他还不肯放弃,就说,您帮我找点活干吧,我妈妈下岗了,爸爸早死了,你看看,我适合干点啥?我说,那你就帮我搬一下这个箱子,给你2块钱,他什么都没说直接冲过来就扛起箱子,等扛起来的时候才发现箱子并不沉,他很腼腆的一笑,说:姐姐你真向着我呀,然后就乐呵呵的帮我把箱子抬上车。接着对我说,我办事您放心,咱是靠力气吃饭的人,错不了。接着我给了他钱,他乐呵呵的向我道了谢就走了。唉!又一个可怜的孩子啊!但是真的很有骨气!&&&&昨天是期中考试前的最后一天,晚上到班级里的一个孩子家去帮她复习,结果到了她的家里的时候,我几乎被她家的室温难过的抽过去。 因为东北这个时候,气温已经基本上在零度左右徘徊了,于是这些破败的家庭,他们的住房温度都普遍不高,特别是住在解困楼里的这些人,有的都因为没有钱而缴不起供热费,于是在暖气系统改造的时候(说实话,就是为了把不交钱的给绕过去),他们的家就被单单的空出来,而暖气的管子就从墙外绕过去了。 到了她家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七点,这个时候太阳早就已经落下,阴森森的小屋里没有一点日光留下的暖意,而只有两个大活人靠她们的体温来为这个屋子创造室温了。我进屋的时候,屋子里那个破破的寒暑表显示的温度是9摄氏度,而且喘气的时候,哈气就会顺着灯光的方向慢慢的爬生,然后消散在屋子里冰冷的空气中。 我问她你在这个屋子里不觉得冷吗?她说:“不冷,最冷的时候屋子里只有3度呢,可是这不也挺过来啦,老师,我给你点电暖气吧,一般我们家都能够维持在16度的。”然后她打开电暖气,对我说:“没有暖气也好,点这个的话还可以省下一部分钱来呢。供热费太贵了,而且真的就算交了,他们也未必能够真的给烧热的。” 其实这我也知道的,因为久以前我家的情况也是差不多,最近因为我已经可以帮助家里负担了才变得好起来,并且还由于我和我家的那位的关系彻底的确立,于是才有了根本性的转变。 过了一会,她说:“以前爸爸的单位是管我们的,而妈妈的单位也多少的出一点,于是我们不用怎么花钱,可是现在爸爸妈妈都下岗了,所以我们也就没有办法,怎么节省怎么来呗。”我点点头,说:“其实咱们的家庭也差不多。”她很惊讶的说:“真的吗?老师?”我说对呀,因为我爸爸也下岗了嘛。 其实东北很多家庭现在都是这样的,希望大家能够看一下,关心一下,呼吁以下,只是这样。&&&&那天晚上4点多,妈妈在厨房做饭,突然传来了一阵敲门的声音,妈妈觉得奇怪,我呢,趴在猫眼看了半天,发现外边站着一个50岁左右的中年妇女,妈妈说谁呀,我说不认识,一个女的,于是妈妈就说开门问问啥事吧,咱俩人呢,不怕她。我就把门打开,那个阿姨很不好意思的站在门口,看到我妈妈的时候,她捋了捋她花白的头发,然后很腼腆的说:大妹子,我是楼下的,不好意思上来,求邻居们点事儿。 妈妈很惊讶,问,大姐有啥事呀?――因为这个女人虽然好像在印象中的确是见过的,但是现在的人嘛,特别是住楼房的,只要不是亲戚,一般都是老死不相往来的那种关系,妈妈平时都是很本分的上班,很本分的回家,所以当然就更不会和外人接触,更不会认识她了。 那个阿姨就说:“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就是,家里没米了,想来借一碗……我有工作能力的!我会还的!”她在说完讨米的事之后马上不停的解释自己是有能力的,只是现在实在没有钱了,家里也穷得揭不开锅。还使劲的摆手摇头的说我不是讨钱的,也不是要饭的,真的大妹子,就借一碗米把我家孩子的晚饭做了。 妈妈本身是个善良的女人,就算这个阿姨是骗人的,她也不忍心,因为一时的困难谁都会有,虽然妈妈从小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困难,但是吃不到饭挨饿的时候她也经历过,当然了,那是她拼命工作的时候没来得及吃饭……所以妈很不忍心看到这个老姐姐这样,所以就回头跟我说,珊子给你阿姨进屋装碗米去,我就回头进屋找了个大点的塑料袋给她装了小半袋,然后回头出来递给那个阿姨,她一看说哎呀这么多呀,小姑娘,不用这么多的,这多不好意思。妈就说,别这样大姐,咱都不富裕,多给你一点,你就可以问别人少要一次啊!再说吃饱了好有力气干活啊! 阿姨其实是个要强的人,但是在这样困难的生活面前不得不低头了,听完妈妈的话,她真的很感动,因为她在讨米的时候,那种羞涩的样子,真的是穷得没办法了。而现在有这样的好人给她米,还支持她工作,真的使她感到生活好像又有了希望似的,于是千恩万谢的走了。 后来好像是阿姨找了份清洁工的工作,虽然工资还是不高,但是至少有了一点点生活的保障了。&&&&原广西玉林罐头食品总厂的年轻职工刘东(男),35岁左右,由于其家庭困难,原广西玉林罐头食品总厂又由于长期享受“特困企业”“待遇”的“照顾”以及企业的改制,雪上加霜,原本身体健康的他,在其患小病的时候不能及时医治,拖累成大病之后亦无钱住院医治,最后在家含冤终生。他最后的遗言:“1、由于没能享受医疗保险;2、家庭困难;3、不想为了他的病再拖累家庭。” 原广西玉林罐头食品总厂的老职工梁玉阶,某一日,他突然“休克”,热心的职工替他拨打120,当120从原广西玉林罐头食品总厂把他拉去医院途中,由于路途颠簸,把他震醒。他睁开眼就说,这是哪里;护士告诉他,你在120的车上,现把你送去医院;听到去医院,他惊吓地坐起来,停车!停车!为什么?护士问;“我没有医疗保险,家里又没钱,到时我没钱给你们”。120只好又把他送回原广西玉林罐头食品总厂
用手机看帖文,请扫一扫。用微信/易信等扫描还可以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有启发就赞赏一下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0:37:27 &&
再说吃饱了好有力气干活啊!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0:56:04 &&
&&&&陈桂林是东北一家大型国有企业铸造分厂的工人,40来岁那年,工厂难以为继,被“改革”了,他和同在厂里干活的妻子同时下岗。他会拉手风琴,便与几位同样下岗的老伙伴组成了一个草台班子,在人家出殡和商场搞促销时赚点辛苦钱。他有一个正在读小学、特别喜欢弹钢琴的女儿,因为买不起琴,他跟几位老伙计去偷琴,被抓进了派出所,他还用木板为女儿“画”了一架不会发出声音的“钢琴”。陈桂林的生活“一败涂地”。他的妻子离家出走,跟上了一个卖假药的老板。两人开始争夺女儿的抚养权。女儿倒也现实,提出谁能给她一架钢琴就跟谁。身无分文的陈桂林就回到败破不堪的废弃车间,跟几位老伙计一起――他们现在的“身份”是大嫂级歌手、小偷、黑社会团伙的小头目、打麻将还耍赖的赌徒、杀猪专业户、退休老工程师,硬生生地“铸造”出了一台钢琴。&&&&这是一部正在国内院线放映的电影,名字叫《钢的琴》。上周,在只有四个观众的、空荡荡的影院里,我静静地看完了。&&&&根据我有限的知识,这个故事一定发生在1998年到2003年之间,当时,中央政府提出“三年搞活国有企业”,除了少数有资源垄断优势的大型企业之外,其余数以十万计的企业被“关停并转”,超过两千万的产业工人被要求下岗。当时还没有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实行的是工龄买断的办法,一年工龄在各省的价格不同,东北地区大约是2000元,江浙一带则是800元到1000元――也就是说,一个工龄二十年的工人拿了几万元钱就被扔到了马路上。&&&&南方地区因为商品经济活跃,下岗工人投亲靠友,很快就能找到工作,而在一些老工业基地,往往一家两代人都在一个工厂,在过去几十年里,他们自认是 “工厂的主人翁”,从来没有培育自主谋生的技能。一旦失去工作,马上成了流氓无产者。陈桂林和他的妻子、老伙计们正是这样一群,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突然抛弃的工人阶级。&&&&当时,下岗情况最严峻的正是《钢的琴》的故事发生地――在计划经济年代有“国老大”之称的辽宁省。2002年,我曾到沈阳铁西区去做下岗工人情况调研,那里是中国最著名的机械装备业基地,从日据年代就开始建设,1940年代有“东方鲁尔”之称,新中国成立后,这里又是“一五规划”的重中之重,苏联援建的“156工程”中有三家建在铁西。这里还有全国最大的工人居住区。上世纪90年代末期之后,铁西区江河日下,成了下岗重灾区。我去调研一周,目睹情况之悲惨,触目惊心,其中听到的两则真实故事如下:&&&&――当时铁西区很多工人家庭全家下岗,生活无着,妻子被迫去洗浴场做皮肉生意,傍晚时分,丈夫用破自行车驮她至场外,妻子入内,十几位大老爷们儿就在外面吸闷烟,午夜下班,再用车默默驮回。沈阳当地人称之“忍者神龟”。&&&&――一户家庭夫妻下岗,生活艰辛,一日,读中学的儿子回家,说学校要开运动会,老师要求穿运动鞋。家里实在拿不出买鞋的钱,吃饭期间,妻子开始抱怨丈夫没有本事,丈夫埋头吃饭,一语不发,妻子抱怨不止,丈夫放下碗筷,默默走向阳台,一跃而下。&&&&我至今记得那些向我讲述这些故事的人们的面孔,他们静静的说,无悲无伤,苦难被深锁在细细的皱纹里。到今天,我常常在梦中遇到他们,浑身颤栗不已。&&&&他们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产业工人,技能高超――否则不可能用手工的方式打造出一台钢铸的钢琴,忠于职守,男人个性豪爽,女人温润体贴,他们没有犯过任何错误,却要承担完全不可能承受的改革代价。&&&&在后来做改革史研究中,我还接触到下面这个史料:&&&&早在年间,由于国有企业的大面积亏损以及随之而被迫展开的产权改造运动,按官方的统计数据,下岗工人的总量已经达到1500万人,其后一直居高不下,这成了当时最可怕的“社会炸弹”。在1998年前后,世界银行和国务院体改办课题组分别对社保欠帐的数目进行过估算,一个比较接近的数目是2万亿元。&&&&一些经济学家和官员――包括吴敬琏、周小川、林毅夫以及出任过财政部长的刘仲藜等人便提出,“这笔养老保险欠帐问题不解决,新的养老保险体系就无法正常运作,建立社会安全网、保持社会稳定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在后来的几年里,他们一再建言,解决国有企业老职工的社保欠帐问题和建立公正完善的社会保障基金,2000年初,国家体改办曾设计了一个计划,拟划拨近2万亿元国有资产存量“做实”老职工的社会保障个人帐户,然而,几经波折,这一计划最终还是流产。反对者的理由是“把国有资产变成了职工的私人资产,明摆着是国有资产的流失”。晚年吴敬琏在评论这一往事时,用了八个字:“非不能也,是不为也”。&&&&去年,在参加一个论坛时,我遇到一位当年反对2万亿划拨计划的著名智囊、经济学家,我问他,十年以降,对当年的主张有何反思。他一边吃饭,一边淡淡的回答我说,“不是都过去了嘛。”&&&&是的。都过去了。一地衰败的铁西区过去了,国有企业改革的难关过去了,两千万下岗工人的人生也都过去了。现在,只有很小很小的一点忧伤,留在一部叫做《钢的琴》的小成本电影里。历史常常做选择性的记忆,因而它是不真实的,甚或如卡尔.波普尔所说的,是“没有意义的。”&&&&这个时代若真有尊严,它从来在民间。&&&&在这篇与文艺无关的专栏里,我要向《钢的琴》的主创人员致意――他们是导演张猛、男主角王千源以及不取报酬的东北籍女演员秦海璐,你们做了一份真实的工作,让那些企图在电影院里逃避现实的人们有了一次突然与当代中国直面相撞的机会。&&&&有可能的话,去看一下《钢的琴》吧。它被安排在“中国年度大片”《建党伟业》和“世界年度大片”《变形金刚3》之间上映,仅仅是一个“聊胜于无”的插曲。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49:54 &&
一家几口人同在一个厂的最惨。而且这样的工厂不可能盈利的。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30:31 &&
东北那旮瘩很多国企员工很惨的, 有亲戚就在那里, 还好其他的亲戚在南方富裕地区, 大家一起接济一下度过难关。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4:11:00 &&
尔等不下岗失地献血权贵土豪怎么先富起来呢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7:05:49 &&
这得感谢那个姓猪的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7:22:13 &&
楼主辛苦,多年前的段子了,早就辟谣了。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7:31:29 &&
我妹妹也是悲惨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8:43:20 &&
<img src="http://imgcdn.kdnet.net/UploadSmall//49967.jpg" alt="" border="0" / onclick="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100)&&!(this.height=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我15岁就被迫下放农村,干农活累了10几年,经常还没的吃,男知青还可以去偷东西吃。我们女知青为了填饱肚子,不得不向大队借粮,受尽了农村党员干部的欺负。好不容易回了城,又在工厂里三班倒,苦干了10几年。"唉,我把青春,把一切都献给了毛主席,献给了小平同志,献给了共产党,现在身体累垮了,浑身都是病,到头来却连吃饭的钱也不给了。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8:49:20 &&
7:05:49&&的原帖:这得感谢那个姓猪的小板凳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8:49:31 &&
去看看完整的(国际歌)歌词吧,从来就没有救世主,要靠我们下岗工人团结起来!!!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8:50:04 &&
伟大伟大伟大!中国女富商4200万元买下【澳洲】第一街!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8:56:58 &&
恩,抛开能力什么的不说,我以前的同事有2个40多岁就窝囊死了(秃发心脑病),真TM的悲剧啊
本版块主题总数:3151813 / 帖子总数:
今日论坛共发帖:25085 / 昨日发帖:24586 / 最高日发帖:75754
跳转论坛至:
╋猫论天下&&├猫眼看人&&├商业创富&&├时局深度&&├经济风云&&├文化散论&&├原创评论&&├中间地带&&├律师之窗&&├股市泛舟&&├会员阅读&&├舆情观察&&├史海钩沉╋生活资讯&&├杂货讨论&&├健康社会&&├家长里短&&├旅游时尚&&├职场生涯&&├咱们女人&&├家有宝宝&&├消费观察&&├房产家居&&├车友评车&&├猫眼鉴宝╋影音娱乐&&├图画人生&&├猫影无忌&&├影视评论&&├网络剧场&&├音乐之声&&├网友风采&&├猫兄鼠妹&&├笑话人生&&├游戏天地╋文化广场&&├菁菁校园&&├甜蜜旅程&&├心灵驿站&&├原创文学&&├原创小说&&├汉诗随笔&&├闲话国粹&&├体育观察&&├开心科普&&├IT 数码╋地方频道&&├会馆工作讨论区&&├凯迪华南&&├凯迪西南&&├海口会馆&&├凯迪广州&&├凯迪深圳&&├北京会馆&&├上海会馆&&├河南会馆&&├苏州会馆&&├贵州会馆&&├杭州会馆&&├香港会馆&&├台湾会馆&&├美洲会馆╋凯迪重庆╋站务&&├站务专区&&├企业家园&&├十大美帖&&├视频创作&&├商品发布
快速回复:[转帖]下岗工人的悲剧故事
本站声明:本站BBS互动社区的文章由网友自行帖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贴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管理员特别提醒】 发布信息时请注意首先阅读 ( 琼B2- ):
;。谢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下岗工人无息借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