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作文,恶有恶报,是不是?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不是成语?
小威视角0395
不是.成语要求具有高度概括性.它是俗语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王景辉大夫本人发表
当前位置:
& 大夫个人网站
& 文章详情
景辉临床心理
如何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理解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转载)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一种迷信的说法。可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确能够看到它“应验”。也就是说,坏人最终得到了报应,而好人也得到了应有的回报。那么是否真地是冥冥之中超自然的力量显灵了?果真如此,超自然的力量在哪里呢?& &&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这种超自然的力量存在于一个人的心里。它是一个人的良心、是一个人人格的组成部分,“信则灵,不信则不灵”就是这个道理。&&& &从社会的角度来看,一个人如果心怀善意,那么必将多有善行,这类人往往家庭和睦、事业顺利、人际关系和谐,他也必定很少与人发生冲突和矛盾,很少碰到不顺心的事,即使碰上不顺心的事,也会比较容易得到亲人和朋友的支持,即心理学上所说的社会支持,因此他的心理也会经常处在一个平和、安宁的状态。而这种心态又有利于他处理生活中的不顺心,从而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从个体的角度来看,一个常有善行的人,由于做了善事,往往会有一种价值感、成就感,即,我是有用的,社会是需要我的,他人是需要我的。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一个人的需要包括生理的需要、安全地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这种被别人需要的感觉就是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这种感觉会使个体的自信心增强、进而提高一个人的自尊,而通过善行也把自己归到了好人这类群体中,同时满足了归属与爱的需要。这些高层次的需要的满足会使个体经常处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他们也往往是心理健康的。&&&&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我国传统医学认为“心身合一”,这一理论已经得到了证实,即心理和身体是相互影响的。保持心态的平和会有利于多种的治疗和预后。我们在电影里经常会看到某某人一气之下命丧黄泉,描述的就是这样一种现象。大家知道,、就是一类典型的心身疾病。一个经常处在紧张焦虑状态的人,他的心血管系统也会出现相应的变化,如血压升高,心脏负荷加重。试想,一个常做坏事的人,势必经常处在一种紧张焦虑的状态,罹患心身疾病的可能性将远远大于不做坏事或常做好事之人。常做坏事,身体长处在紧张的状态中,久而久之,报应就出现了。 读到这里,读者可能会说,既然这样,我做了坏事我不紧张焦虑,不就没事了吗? 没这么简单,“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后边还有一句叫做“不是不报,时机未到”,这也是有心理学依据的。 如果一个人常做坏事,这种坏肯定是他本性中的。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个本性指的是一个人的性格,心理学上也称为人格。一个人的人格是很稳定的,他指的是一种固有的稳定的认知、行为和情感模式,表现在生活得各个方面。所以,一个坏人他肯定不只会做一件坏事,他想改都很难改正过来,更何况他根本就不觉得他做的坏事是不对的。打个比方说,一个人对社会充满敌意,觉得这世界上没什么好人,别人对他好,心想“他干嘛要对我这么好呀?肯定是想要我什么,说不定看上我有钱了,不行,我得跟他保持距离。”可想而知,以这种心态跟别人交往的人是不可能有知心朋友的,这种人往往处处招人讨厌,这进一步强化了他的假设,即“看吧,这社会上就是没什么好人”,于是对别人不好便更加理所当然,同住一个小区,他的东西就得放在楼道里,“先下手为强,反正我不放,他们也会放的,再说了,我放我门口,你管得着吗”,结果出现火灾了,全家遭殃。正所谓常在河边走,没有不湿鞋的。常做坏事之人,总有一天会因为自己做的坏事而尝到恶果。所以没有什么超自然的力量,是他自己主宰了他自己的命运。对于好人,也一样。
与医生电话交流
网上免费问医生
看更多新文章>>
1.扫码下载好大夫App
2.在知识中添加您关注的疾病
3.添加成功后,最新的医生文章,每天推送给您。
发表于: 11:03
王景辉大夫的信息
王景辉大夫电话咨询
王景辉大夫已经开通电话咨询服务直接与大夫本人通话,方便!快捷!
网上咨询王景辉大夫
在此简单描述病情,向王景辉大夫提问
王景辉的咨询范围:
失眠、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恐惧症、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头痛、眩晕、癫痫等精神神经系统疾病,解决婚恋心理问题、亲子沟通、厌学等心理问题。接受精神分裂症、强迫症、抑郁症及其他心理问题,学生的心理咨询,家庭治疗。门诊或电话咨询过患者请详细说明自己现在情况。“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历史典故
||:||:||:|:|:|
QQ:2402995
微信号:kaiwunet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历史典故
作者:转帖&&&&转贴自:转帖&&&&点击数:1934&&&&更新时间:&&&&文章录入:
&&& 请大家一定要记住:善有善抱,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时辰一到,一定要报!一位老人给我讲了一个民间流传的名字叫“修桥补路双瞎眼”故事,细细回味,受益颇多,所以也想说给大家听听。故事说的是北宋年间包拯为相时发生在民间的一桩逸事。&&&&& 北宋年间,在一个村庄里住着一个十来岁、腿患残疾、父母双亡的孩子。这个孩子不但孤苦伶仃,而且生活十分困苦,甚至靠乡邻施舍或乞讨活命。这个村子的前面有一条河,往来村民和路人需涉水而过,特别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十分不便。每当河床涨水时更是无法通行。但年复一年,谁也没想改变它。只有这个孩子天天捡石头, 堆在河边。人们看到了,就问这个孩子为什么要捡石头堆在河边。孩子回答说,要修一座石桥,为乡邻行走方便。众人不以为然,认为孩子在说疯话,大多哈哈一笑了之。&&&&& 可是日积月累,年复一年,石头堆成了小山。乡邻开始改变认识,并为这个孩子的精神所感动,投入到了捡石、采石、修桥的行动中。&&&&& 乡邻请来了工匠,开始建造石桥。这个残疾孩子更是全身心投入其中。桥尚未建成,这孩子却在一次凿石头中崩瞎了双眼。人们痛惜、怨恨,怪老天不公,说哎呀,这么可伶的一个孩子,一心为大家,却招来这样的报应。可是这个孩子本人却毫无怨言,每天摸索着在修桥的现场上干着力所能及的活。&&&&& 在大家齐心合力下桥终于修成了。众人欢呼喜庆之余,无不将怜惜、赞叹的目光聚向那个孤苦伶仃的原本就一条腿残疾,现在又瞎了双眼的孩子身上。孩子虽然什么也看不到,但脸上露出了平生以来最欢乐的笑容。&&&&& 很快,一场不期而至的大雨似乎要为这座石桥洗去浮尘,壮壮行色。可是一声震耳欲聋的巨雷过后,众人发现孩子已被巨雷击中,倒地身亡了。众人惊呆了,随后压抑不住的情感喷泻而出,叹息孩子命苦,指责苍天不公……&&&&& 就在这个时候,恰巧民间称之为青天大老爷的包拯包相爷公干至此。百姓纷纷拦住官轿为孩子鸣不平讨公道。质问相爷:好人为何不得好报?今后好人何以做得?食人间烟火的包相爷被村民情绪所带动,挥毫疾书,写下了“宁行恶勿行善”六个字后拂袖而去。&&&&& 回到京城,老包将公干之事连同路上见闻奏明皇上,却隐去了自己题字一事。因为尽管心中为那孩子行善事得恶报之事十二分不解,但三思之后还是为题那样六个字觉得不妥。没想到皇上退朝后非要拉他到后宫说些私房话。原来前些天,皇上新添了一位龙子。小皇子十分招人喜爱,可就是整天啼哭。于是皇上特意让老包去看看。老包见那孩子肌肤如雪,嫩白的小手上有一行字。近前一看,正是自己写的那六个字“宁行恶勿行善”。脸一下子红到了脖子根, 赶忙伸手向字擦去。老包伸手这一擦不要紧,小皇子胳膊上的字迹瞬间变得踪迹全无!&&&&& 说来有趣,皇子手上的那六个字在包拯眼里是字,在别人眼里却只不过是块胎记。皇上见皇子手上的胎记被老包抹去,唯恐抹去了福根,便不依不饶的斥责包拯。包拯连忙跪下,口称“罪臣该死”,然后将自己在气头上题字一事的来龙去脉说了一遍。皇上甚觉蹊跷,命老包用阴阳枕到地府一探究竟。&&&&& 老包枕上阴阳枕到地府一游,真相尽显。原来那孩子上世做恶多端,罪业甚大。偿还那一世罪恶需三世恶报才能还清。阎王原来安排,第一世以残疾之身孤苦伶仃;第二世以双眼瞎了却残生;第三世遭雷击暴尸荒野。那孩子第一世转生穷困残疾,但痛改前非,只想为别人做好事。于是阎王就让他一世还两世的业。让他崩瞎了双眼。可孩子不怨天尤人,只是默默的为别人做好事。阎王就把他第三世的业力也拿过来一世还,所以雷击毙命。阎王爷问包拯,三世恶业一世还,你说是好还是不好?一世还了三世业,因为他专行善事,心里只是想到别人,毫不考虑自己,某些方面已达到“不修道已在道中”的境界,积德甚多,故而死后立即转生为当今太子,享受天子福份。&&&&& 这个民间流传的小故事。作为一个修道人来看,启示很多。很多听众朋友都知道中国有个成语,叫作“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说一件事的发生,是福还是祸,很难从表面上来断定。进一步说,一件事发生了,是好是坏,背后很多更深的内涵才是决定因素。&&&&& 我以前听说过人的福德和业力之间的关系,讲吃苦能消业、做好事做好人能积德守德,是让人长远幸福之路。《三字经》里也有“玉不琢,不成器”的教诲,意思是,一块璞玉如果不经过雕琢、磨砺,就不能成为有用之材。当然了,引申一步说,如果不是块玉材,只是一块顽石,那也就不值得去雕琢了。对人来说,吃苦、受累、付出,是消除业力、升华境界、让自己成为有用之材的必经之路;可是如果不把自己当成可造就之人,只是一味的随波逐流、贪图享受,那可能就会落到“少年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结局。因为享受前世积德带来的福报,就像使用银行存款一样,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如果今生只花费而不懂得继续积累,难免产生透支,乐极生悲。而且享乐还容易让人养成许多不好的品行,不但忘记积德受德的重要,还会变得贪图名利,从而种下人生的祸患。&&&&& 现在我们看到许多好人吃苦受穷甚至遭难,坏人却发达享受横行霸道,就不愿意再相信善恶有报的的天理。其实这样难免把问题看绝对了。我们都觉得好人是不应该一味的受苦遭难,坏人行恶应该及时遭到报应。但很多情况下,如果你不是一个大根基之人、可造就之人,老天可能还不会像对待一块璞玉那样对待你呢?前面故事中讲到的那个瞎眼孩子,也就不可能那么快转升为皇子、享受天子的福份了。修道人的一生看似平淡,把人生成败看成过眼烟云,没有人们所追求的大红大紫,可是一旦苦修成功,却能彻底跳出六道轮回,不再在福报和恶报之间沉浮,永远不再受老病死和七情六欲的折磨与烦扰,所以怎么能说不是好事呢?怎么能说做好人没用呢?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本网站刊登的“本站原创”资料均为开悟网版权所有。站长:admin
未经授权,严禁出版!转载请注明出处!
◎联系方式 QQ:2402995 或查看“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吗?_论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您可以上传图片描述问题
联系电话:
请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工作人员联系您,我们为您严格保密。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吗?
||暂无简介
中国最大最早的专业内容网站|
总评分0.0|
该文档仅有一页,您已阅读完毕,如需下载请购买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你信吗?
作为一个逻辑和理性的人,我是不信的,但至少不排斥。自从我的一个特善良的兄弟暴病去世后,我就再也不信了。而且很排斥了。然后我就发现了很多善无善报,恶无恶报的事情,而且这样的事情天天都在发生,每天都很多。至今,我只相信:大自然或历史就是无情的,没有任何道德和善意,充斥其中的是不确定性和无法掌控。(当然,人能自己掌控的部分,也是有的。)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当然是错误的。第一、大家所看到的那种“恶有恶报”,往往是肆无忌惮的、没有意义的、无聊的、持续性作恶。这种人不是“恶”,而是“傻”,这种人是因为“傻”才招致不好的下场。真正聪明的“作恶”,是在最关键的时候不要脸、不要良心,而在常态下不作恶,这种人混得很好的几率很大(唐太宗李世民、明太祖朱元璋,总是很多太祖太宗都是这样的)。第二、善有善报,当然也是错误的。善分两种,一种是善良,另一种是正直。善良,也许会给当事人带来一些麻烦,也可能带来一些回馈,各有一定的几率。举一个例子,老实巴交、从不伤害女性感情的男人,与一个伤害过女人感情的男人,谁能获得真爱?也许是前者,但也有可能是后者。甚至我们在生活中看见有些花花公子获得真爱若干次,最终走进幸福的婚姻;而有些老实巴交男一辈子都没有获得过女人的真爱,婚姻也不幸福。这显然不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诸位看看你周围的男性朋友,你敢说伤害女人最少的男人,婚姻就幸福么?你敢说伤害女人更多的男人,婚姻就不幸么?正直给当事人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我举个例子,假定一个人下决心一辈子不行贿不受贿,此人在政界与商界的前途就比较渺茫了。再举一个例子,极权社会的异议分子,会招致灭顶之灾。还举一个例子,外敌入侵,民族英雄往往先死。“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极为肤浅的想法。德行与福气不一致,是一个古老的哲学命题,我们来到人世间,就是面对着一个德行与福气不一致的社会。
还是有道理的
人做善事,会快乐,人做恶事,会忐忑,善人行善,有没有好结果,心中都会舒适恶人行善,有没有好结果,心中都会别扭善报,恶报都存于心,人心如果为善,对事都能坦然,即使夭寿,比起猥琐狭隘一世,也好得多。这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不信圣经中的约伯记已经说的够明白了,义人受苦也是世间常事。所以我们希望能够,通过人为的力量,让好人幸福,恶人受罚。我们举报贪官污吏,给得重病的孩子捐钱,因为我们对善恶不分的世间很不爽。当整个社会都很混乱时,就是杀人放火金腰带,修路铺桥无人埋。当社会变得文明,就是善恶到头终有报,举头三尺有神明。善恶在诸君之手
我信而且当你意识到自己成长为一个好人这个事实 比认识到自己是一个坏蛋要美好很多
善恶有报的说法出自佛家经典——《缨络经·有行无行品》:“又问目连:‘何者是行报耶?’目连白佛言:‘随其缘对,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缨珞经》,全名《菩萨璎珞本业经》。佛教律藏可粗分为大、小乘律;小乘律讲七众别解脱戒,大乘律则主张菩萨戒的重要。本经属大乘律典,内容为释迦佛说明凡夫修行到证佛果所有修证次第,分为菩萨五级五十二阶位的过程,以及菩萨戒的内容。总而言之,《璎珞经》是宣讲以十波罗夷为摄律仪戒这些内容的一部经书。十波罗夷,在经中又称为十无尽戒,即在此十条重戒的基础上修学一切善法,广度一切有情,即此十条禁戒而涵容了无尽的修学法门。《璎珞经》所出十条重戒是:一,杀戒;二,故妄语戒;三,故淫戒;四,故盗戒;五,酤酒 戒;六,说四众过戒;七,故悭戒;八,故戒;九,自赞毁他戒;十,谤三宝戒。为什么佛家要让人相信因果报应,因为不相信因果报应的社会很黄很暴力,到处都是戾气,民众幸福指数低,百姓家庭不和睦,政府腐败无能还内斗!《管子、牧民》中有“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题主你不懂宗教没关系,可没好好学过历史就是你的错了。善恶有报不是物理定律!善恶有报不是物理定律!善恶有报不是物理定律!这句话本来是一句信仰,所以它需要信徒的虔诚能实现(不是完全实现,是相对实现)。现在很多聪明人认识到善恶到头终有报是一句骗傻子的话,他们嘲笑那些耗费心力帮助弱者的人;他们冷漠的看待那些为冤屈者伸张正义的人;他们从不感谢那些无偿帮助过他们的人;那些他们因为不愿意得罪恶人而牺牲那些无辜的人;他们趋炎附势,一边感叹人心不古,一边绞尽脑汁寻找和领导共做一件坏事的机会;他们藐视一切道德、法律,认为只有权力和金钱才能保护那卑微的自我,他们——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也许是因为我们的祖辈真的曾为了一己私利相互屠杀、斗争,千百年来,那些被历史课本粉饰为光辉而伟大的事迹,虽然没有毁掉炎黄的血脉,但却毁掉华夏的灵魂。而我们——在这弱肉强食的世道下,能保证自己不会是下一个被恶人们生吞活剥的盘中餐么?如果一个人真的不相信恶有恶报,试问有什么事是他不敢干的?如果一个社会里绝大部分人真的连善有善报都不认同了,没有好人好事社会还有什么希望?刘备做了一辈子枭雄,一将功成万骨枯,临走时他告诉阿斗,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如果原力注定分为光明与黑暗,那我们还可以选择光明的那一面。我相信人性本恶,在我们的心中深处,理性、同情、宽恕、勇气和爱这些正能量,确实比胆怯、嫉妒、疯狂,私欲这些罪恶要弱小的多,我们必须像保存火种一样小心翼翼守护心中的这一点善意,保留对天地的这一份敬畏,否则最终‘恶’毁灭的是人类自身。这是两千多年前,古人都明白的道理,但唯物主义者不懂。
当然信,而且逻辑上也没问题。这句话又没说“善没有恶报,恶没有善报”
我还是比较相信的。从概率上来说,一个一直做好事的人和一个一直做坏事的人相比,活得更好的几率要大得多,坏事做多了总有人要找你的麻烦,还没听说过哪个人因为好事做太多被人找碴吧?
并且,善恶有报这种事情如果拿来做为自己行事的原则,那。。。。。
我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一种正常的因果,但是凡事都有偶然,你的特善良的兄弟的去世,便是一种偶然了。但是,善,并不意味着一味的温和、忍让,盲目的信任。善是一种做决定、行事时秉持的心态,是一种考虑到最大或者最广泛利害关系的状态。例如,最近发生的苯胺泄露事件,如果你是当地村民,你觉得怎么样才是“善”,怎样才算是“恶”?联合他人,将该企业告上法庭,迫使其整顿或者搬迁,这便是“善”,虽然,你这么做搅出很多事,貌似影响了当地的安定,还会使得当地失去一个可以贡献GDP的企业,甚至使得很多村民失业,不得不再去另谋出路。而很多人,以为不发声,帮忙清理污染,拿到赔偿后安安分分该干嘛干嘛是善。后者真的是善吗?会有善报吗?当然不是善,也不会有善报,污染的影响是长远的,且当地村民反映即使是本次泄露以前,河沟就已经被污染了,本地人都不从本地取水。他们知道那样的现状依然没有行动,以为是做了大大的良民,是善人。但是,污染对于土地、地下水的污染是不可逆的,难治理的,若再过几年,附近成了癌症村,附近的人得了其他慢性病,没有人赔偿,家庭变得病困潦倒,无辜的畸形儿出生增加,现在还是儿童的孩子们成长起来,承受上一代遗留的环境问题造成的苦痛,难道,不是一种恶报吗?难道,即使他们曾经良善,便不会产生对“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怀疑吗?所以,我始终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但是始终对于一些人所宣扬的“善”保持怀疑,也对“恶”保持怀疑。区分善恶,比思考是否扬善惩恶还更重要些些。
只有通过别人的眼睛,才能了解我们自己 我们生命的不朽性质在于我们的言语和行为的后果——云图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英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