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要是假如日本人统治中国国,我们是否可以在文化上同化日本呢

日本侵华期间对中国的文化侵略论析--《山东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日本侵华期间对中国的文化侵略论析
【摘要】:
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包括经济侵略、军事侵略和文化侵略。其中文化侵略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它的威力不亚于核武器对敌对国人民的伤害。本文正是在此基础上,从文化的角度深入研讨日本侵华的问题。通过从历史、政治、宗教、教育等诸方面,对日本的对华文化侵略的罪恶行径进行阐述和透析。
纵观日本对华文化侵略的历史,主要有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学界和政界不断通过学术的方式,逐步提出侵华理论和方针,并为政府所接受;第二个阶段是全面入侵中国后,利用文化侵略的各种形式为侵华服务。为达到占有中国人的“心”的目的,日本制定了一系列侵略中国的文化事业方针,同时成立了对华文化侵略的各种组织,从制度上和组织机构上保证了对华文化侵略得以大规模实施,并产生了严重的危害。为牢固掌控中国人的思想,日本从控制新闻媒介和操纵舆论,对中国人民进行种种诱骗宣传,目的是为了在中国建立和巩固殖民统治秩序制造舆论;为更好地同化中国人,使中国人亲日、崇日和媚日,日本通过建立奴化教育体制,恢复整顿各级学校,撤换、更改教材,加强日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方式,不遗余力地对中国进行奴化教育。其中重点用日语教育来奴化中国人,特别是要使学生从思想上接受日本人的统治,安于做日本人希望的良民。日军所到之处,还伴随着对中国名胜古迹、文物珍宝、图书典籍、教育机构的摧毁和劫掠,使中华文化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宗教作为日本对华文化侵略的重要一翼,也沦为了文化侵略的武器。许多宗教派别离经叛道,大肆宣扬美化战争,表示支持侵华战争并参与了宗教侵略活动。
日本对华文化侵略旨在毁灭中华文化,扭曲中国人的意志,泯灭中国人的民族精神,使其永远成为日本侵略者的顺民,从而达到亡族灭种、统治中国的阴险目的。日本对华的文化侵略破坏了中国的民族文化成果,打乱了我国正常的教育体制,使教育事业遭到了极大的破坏,给中国人民及民族文化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危害。日本对华的文化侵略具有欺骗性、隐蔽性、强制性、野蛮性、疯狂性和渗透面广等特点,对中国文化的危害性不可小觑。
反思日本对华的文化侵略,有利于避免历史悲剧重演,有利于中日文化的友好交流。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08【分类号】:G129;K265【目录】:
ABSTRACT7-9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目的9-10
二、论文基本架构和思路10-11
三、选题学术史研究综述11-13
四、选题意义与创新之处13-15
第一章 日本对华文化侵略的理论基础及方针15-23
第一节 日本对华文化侵略的理论基础15-19
第二节 日本对华文化侵略的方针策划19-23
第二章 日本对华新闻媒介和文化市场的侵略23-31
第一节 操纵新闻报刊和舆论宣传23-27
第二节 监控与侵占中国文化市场27-31
第三章 日本在华实施奴化教育与日语教学31-55
第一节 对华实施奴化教育31-45
第二节 强制推行日语教育45-55
第四章 日本对中华文化的劫掠与摧残55-67
第一节 破坏名胜古迹与掠夺文物珍宝55-61
第二节 劫掠图书典籍与摧毁文教机构61-67
第五章 日本对华实施宗教文化侵略67-76
第一节 强制在中国推行日本的神道教67-69
第二节 妄图领导中国佛教等传统宗教69-76
第六章 对日实施文化侵略的反省与再认识76-99
第一节 日本对华文化侵略的特征解析76-88
第二节 对日本文化侵略的反省与认识88-99
参考文献99-108
致谢108-109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109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娜;[D];吉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于海波;[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杜娟;[D];复旦大学;2010年
陈晓晶;[D];辽宁大学;2013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杨琪;[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王向远;[J];北京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王文峰;[J];北方文物;2003年03期
隆志秀,文明;[J];今传媒;2005年08期
谢洁菱,周蒋浒;[J];巢湖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刘国华;李阵;;[J];长江论坛;2007年02期
彭春艳;唐纲;;[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谢嘉;[J];档案天地;2003年S1期
赵建民;[J];档案与史学;1997年02期
刘国华;李阵;;[J];东北亚论坛;2007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郭德宏;陈亚杰;胡尚元;;[J];安徽史学;2006年01期
李玉;;[J];安徽史学;2009年01期
沈世培;;[J];安徽史学;2011年03期
李慧娟;毕洪娜;;[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3期
陈嫣玲;;[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5期
张晓明;;[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阚有林;杨宝娟;;[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刘春玲;汪澎澜;;[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邹丹丹;;[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刘春玲;;[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昀京;;[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论坛暨第十八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魏正书;李立冰;;[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吴洪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2)——日本侵华教育史研究[C];2009年
袁彩楚;;[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2)——日本侵华教育史研究[C];2009年
石善涛;;[A];国史研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述评:第七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柴杰;;[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卢征良;朱佩禧;;[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仇华飞;;[A];近代中国(第七辑)[C];1997年
王翔;;[A];近代中国(第十九辑)[C];2009年
谢晓鹏;;[A];政党与近现代中国社会研究——“中国政党与近现代社会的变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迟君辉;[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何勇生;[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郭胜利;[D];兰州大学;2010年
刘佳;[D];南开大学;2010年
张志刚;[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王运明;[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程铭;[D];吉林大学;2011年
黄晓通;[D];吉林大学;2011年
孙岩;[D];南京大学;2011年
杨鹏;[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敏;[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胡博实;[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于海波;[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金丽雪;[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高原;[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常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孙珊珊;[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赵永;[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王维;[D];苏州大学;2010年
夏雪梅;[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单万里;[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李红梅,萨殊利;[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宋金玲,刘素范;[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孟宪梅;苏艳红;孟昕馨;;[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杨琪;[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王向远;[J];北京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刘慧宇,卢玉华;[J];北方文物;2001年03期
王文峰;[J];北方文物;2003年03期
范立君;;[J];北方文物;2007年03期
任其怿;[J];百科知识;2004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高翠莲;[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李彬;[D];吉林大学;2008年
傅羽弘;[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王洪;[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于海波;[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张雪松;[D];吉林大学;2011年
段妍;[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杨光;[D];延边大学;2005年
胡庆祝;[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郑伟;[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阎正礼;[D];吉林大学;2007年
张体;[D];西南大学;2007年
李俊颖;[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邓玥;[D];吉林大学;2008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秀丽;王晓东;;[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4年02期
焦宝;;[J];社会科学辑刊;2014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殷晓峰;[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祝力新;[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常佳怡;[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朱丽;[D];辽宁大学;2012年
宫晓丽;[D];辽宁大学;2012年
孙丽娟;[D];吉林建筑工程学院;2012年
陈晓晶;[D];辽宁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赵宝煦;[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王文峰;[J];北方文物;2003年03期
张理明,张静娴;[J];沧桑;2000年06期
谢嘉;[J];档案天地;2003年S1期
周武;[J];档案与史学;1995年04期
任李明;范国平;;[J];东北亚论坛;2006年01期
高平,刘福斌;[J];党史文汇;1995年04期
汪朝光;[J];电影艺术;1997年03期
程伟礼;;[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01期
官丽珍;[J];广东社会科学;2002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秋红;[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云风;;[J];希望月报(上半月);2007年09期
李群;;[J];军营文化天地;2005年09期
王雁;;[J];理论学刊;2010年08期
刘立军;;[J];当代社科视野;2009年03期
任其怿;[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郭海成;;[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7年03期
魏运亨;[J];记者观察;2005年08期
朱海燕;;[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陈洋;冶玉;冯春莉;;[J];东北史地;2009年04期
史云;[J];思想战线;198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段家成;;[A];热爱祖国 振兴中华[C];2007年
朱玉湘;;[A];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下卷)[C];2005年
高峻;;[A];抗日战争史及史料研究(一)——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周彦;赵丽娟;;[A];江桥抗战及近代中日关系研究(下)[C];2004年
黄顺力;;[A];台湾建省与抗日战争研究: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暨台湾建省1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李丹阳;;[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曹光乔;王彬;张宗毅;;[A];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任常毅;;[A];新中国对外关系60年 理论与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9年
曹志勃;;[A];江桥抗战及近代中日关系研究(下)[C];2004年
王珍仁;;[A];江桥抗战及近代中日关系研究(下)[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本栏目主持人
刘正军;[N];中国纪检监察报;2005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
温家宝;[N];人民日报;2007年
黄波;[N];中国教育报;2005年
本报记者 徐晓敬 赵建明;[N];辽宁日报;2006年
梁伯枢;[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莽九晨?范剑青
李文政;[N];人民日报;2008年
;[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何大章;[N];光明日报;2008年
毕方圆;[N];中国国防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洪杰;[D];吉林大学;2007年
仝利民;[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赵颖;[D];厦门大学;2009年
田爱丽;[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郑铭志;[D];暨南大学;2006年
智瑞芝;[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韩娜;[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林红;[D];西北大学;2007年
高宝安;[D];吉林大学;2008年
赵霞;[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清玉;[D];山东大学;2008年
陈建龙;[D];苏州科技学院;2008年
吴征;[D];西南大学;2009年
吴楠;[D];吉林大学;2006年
陈巧;[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李巧玲;[D];湘潭大学;2007年
仇松杏;[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谢俊才;[D];暨南大学;2008年
贾嘉;[D];山西大学;2008年
赵俊男;[D];吉林大学;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说日本人可以被中国人同化是笑话_历史研究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58,724贴子:
说日本人可以被中国人同化是笑话
有不少人认为就算当初不把日本人赶走.我们也可以同化他们.就像同化满清一样.可是大家忘了当初是汉人的文化强满清的文化弱.可是日本侵华的时候日本无论是军事还是文化日本都是强国.在东北的一些老人会说日语因为在的学校里禁止说中国话.台湾就更惨了,光复后竟没有几人会说中国话了.所以我们只能被奴化却不能同化日本人.
历史文献学考研,每天2.6小时,高效备考18考研,直播+录播,直达高分,更可免息分期付款!历史文献学考研新东方在线,87%考研在线市场占有率,犀利名师,倾情助阵!
这话是袁腾飞说的吧,呵呵
袁说的和我说的向反,他说谁统治了我们谁就变成了我们。
的确是笑话,说这话的人完全忽略了日本与游牧民族本质上的不同,也忘记了英国没被印度同化
袁腾飞的原话,“如果我们当初被日本灭了,只是多了一个大和民族,日本岛也开始说汉语了”哈哈,袁腾飞者们喜欢自欺欺人,了解很深
同化语言的源动力不在于文化强不强,而在于语言交际能力,在这方面人口数量是主要的。满清的军事文化就很强,否则能占领全国吗?他能让全国都留“金钱鼠尾”发型,留发不留头,但由于要治理国家,就要说话,你说满语我不懂,就非说汉语不可,满语灭绝了。如果日本人在中国,日语肯定被汉语同化,学校学日语也白搭。日本人总要上街买东西吧。据说日本队移居东北农垦的人( 名称我忘记了)回国时,家长里短的汉语都能说一点。您说台湾“光复后竟没有几人会说中国话了”,是否有资料支撑?
日本也可以留语不留头,留头不留语。日本真成功的占领中国全境,就像印度一样上层为英语,,广大下层说本土语言。
“不留头”是瞬间的事,“不留语”是几十年的事。还没能完成“不留语”,日本人就开始说中国话了。
现在美国还没入侵,大部份中国人都会英语了。
看到的情况是,白学。从小学到高中学了12年英语,一句话也不会说。出社会全忘,什么也不会!
考研历史学文都考研培训班次多样,全年营,复试营,暑假营,半年营,课程齐全,书籍高垒考研路,捍卫梦想靠文都.携手文都,直奔理想名校.
如果日本侵华胜利,学校里教的都是日语,日语不合格就毕不了业,毕不了业就没文凭,没文凭就没工作,没工作怎么生活?到那时电台波的都日语,政府机关说日语。各种说明书印的都是日语。50年后谁同化谁?
参考下世界上各个被殖民过的国家,有几个官方语为本土语言的.
入侵者的语言一经被确定为官方语推广到全国只是时间问题.
中国的语言个人认为同化能力没那么强,充其量只是融合,就比如我们现在说的国语,哪里还有当年纯正汉语的痕迹?
从日本移民来东北农垦的日本人,都会说几句汉语。而周围的中国人都不会日语。尽管当时学校教日语,远水不解近渴。人们立即就得交流,在生活中交流比在学校学要快艰几百倍。云南省的一位搞导游的中年妇女,社会人称“月亮妈妈”,一个大字不识,会9国外语。强制实行,也可能这个事真如11楼所说,汉语被日语同化了,可这只是一厢情愿。更可能是出现相反情况。流行示威,**高涨,社会动荡,最后不得不取消强制推行日语的政策。“留语不留头,留头不留语”的政策也实行不通。人们会说,我双手赞成日语取代汉语,我学,可我脑子笨,就是学不会,我今后一定更加努力,你还能把他杀了。杀的那可不是一个中国人,80% 以上的中国人都活不了了。真要是这样,日本圭子又走到头了。这个问题不是面壁空想就可以得出结果的。牵一发而动全身,你知道将会出现什么社会问题。
恩,但总的趋势呢 还是参考下印度这个国家吧 实行可以强制也可以循序渐进,就如同当年的满语先是在北京定点最后推广到全国,这点也可以参考印度这个国家.留语不留头,留头不留语”的政策也实行不通。人们会说,我双手赞成日语取代汉语,我学,可我脑子笨,就是学不会,我今后一定更加努力,你还能把他杀了。杀的那可不是一个中国人,80% 以上的中国人都活不了了。真要是这样,日本圭子又走到头了。......具体的翻翻世界地图,看下被当年的殖民地国家他的官方语言是本土的么? 他们当年的人民也是脑子笨学不会,但还是这样了.
你说“实行可以强制也可以循序渐进,就如同当年的满语先是在北京定点最后推广到全国”。这是误会,可能是你理解错了。北就从来没说过满诘,更没有推广到全国。满语被汉语同化了,北京的方言也确实受到满清的影响,形成今天的北京方言。两种语言交汇,如果没有强制因素的话,只能是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少数人的语言被多数人的语言同化。这有点像“劣币驱逐良币”的法则。你说“这点也可以参考印度这个国家”,就我所知,印度的官方语言是“印第语”和英语。印地语属于“印欧语系”·印度-伊朗语族·印度语支 ,是由古梵语发展而来的一种现代印度-雅利安语言。所以印度许并没有消失,也是官方语言。至于英语也是印度的官方语言,那就是强权的结果了。我再举一个例子:前几年,好像是2008年,在中央电视新闻中曾报导,大意是说,在西藏自治区可以用藏文诉讼。
我们说的普通话,主要是北京话。北京是六朝古都,其中要五朝是少数民族建立的。古时称这一带的语言为胡语。权力可以改变语言古今中外都是如此。
普通话是北方放为基础,以北京方言为标志的。在我国广大地区都是北方话,语言交流不成问题。如按你的说法,在五胡16国时期北京地区说“胡语”,后来这种“胡语”流传到我国广大地区,就成为北方话,似乎有点牵强!自从三皇五帝以来,我国北方人相互交流了数千年,才形成了北方语。这其中肯定也爱到少数民族语言的影响。就像满清入关后,北京言也受到满语的影响一样。这种影响只是在声调韵味上受到某些影响,也吸收了一部分满语和词汇。但基本词汇和基础发音并不受影响。
对不起上贴有一个字错了!“以北京方言为标志的”就是“以北京方言为标准音的”。
恩恩 毕竟当时日本的确在军事文化经济上都超过我们...
有点看不懂。日本在经济上确实超过我们,如果占领中国,可能会像印度一样,汉语和日语都是官方语言。可我们说的是同化,汉语是不会被日语同化的,原因就在于说汉语的人数太多,“胳膊扭不过大腿”。在经济上日本是大腿;在语言上,汉语是大腿,日语是小胳膊。
可是你看看东北和台湾,在日本的奴化教育下,不准老百姓说汉语,据说台湾的阿公阿婆都被叫到学校学习日语了
我就是东北人,而且是大连人,被日本圭子统治了40多年。听老人说,那时,会几句日本话是很吃香,学校也教,可又有几个会日语的,凤毛麟角。台湾也不会强多少。您说“据说台湾的阿公阿婆都被叫到学校学习日语了”,效果如样,是像有人说的台湾人全说日语了么?请拿出点证据来!
呵呵 效果自然是不明显 但是如果日本在台湾和东北统治更长久的话可就不一定了。
汉人同化了满清
同化个屁啊
反而把我们汉民族的传统文化给彻底毁了
日本没有大规模向中国迁移,如何同化
袁腾飞的认知有限
效果不明显,就证明LZ说在台湾“光复后竟没有几人会说中国话了”纯属无稽之谈。有查可查的就是,光复后在东北农垦的日本移民都会说几句中国话了,这是有据可查的。您说“统治更长久的话可就不一定了”。统治时间一长,只有两种模式:1、满族模式:就像东北的日本农垦移民一样,时间一长,全说中国话,把日语忘了。这与满语的消亡机理相同。这是语言演化的自然模式;2、印度模式:日本统治者规定,日语和汉语都是官方语言。这不是语言进化的自然模式,而是在强权干预之下的人为模式。但是,LZ所主的中国人全说日本话的情况决不可能出现。
您说的很对,但楼主说的是语言,而不是其它文化。
楼主所提问题是假设性的:如果日本占领中国,汉语会不会消亡?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日本关东军分化罪恶史
关东军的文化奴役政策
  第十二章关东军的法西斯文化专制
  第一节关东军的文化奴役政策
  伪满政权建立后,日本关东军一跃成为伪满政权的真正主宰者,成为伪满的太上皇。它依据日本内阁于1933年通过的《满洲国指导方针要纲》所规定的全方位对伪满的统治政策,在中国东北建立起法西斯殖民主义的极权统治,而思想文化统治则作为其殖民统治的一个侧面,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极其野蛮、残酷和不容忽视的;与军事、经济、政治等其他殖民地政策相互协调,相互配合,贯穿于日伪统治的始终。在伪满14年的殖民统治中,思想文化统治政策随着关东军的殖民统治的加强和军事侵略的升级而不断改变和进一步强化。在殖民统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甚至起到超乎于武力的作用。
  早在日伪统治初期,关东军就利用傀儡溥仪,在1932年发表的伪《建国宣言》中提出,在中国东北建一个“新国家”,实行“王道政治”,建设“王道乐土”。日伪统治者把“王道主义”作为满洲国的立国宗旨,美化其为“建国精神”,把伪满洲国标榜为“独立的王道国家”。在这一时期,日伪统治者利用所谓的“王道”,既利用中国旧有的封建意识形态,政治伦理道德思想,又利用儒家的道德礼教思想来欺骗、奴役、麻痹东北人民,腐蚀他们的民族意识和进步思想,对东北人民进行思想文化统治。日伪统治者借以消除东北人民的反日、抗日的仇恨心理,来达到使东北人民驯服于其殖民统治的罪恶目的。向东北人民极力灌输“建国精神”以及“王道乐土”、“民族协和”等殖民统治思想。同时着重宣扬日本乃是新国家――“满洲国”的友邦,伪满洲国的建立全仰仗“友邦”日本出兵援助的结果,进行欺世盗名的宣传。
  1934年3月,伪满政权改为君主制,溥仪称帝。于1935年4月在关东军的策划之下,溥仪首次访日,拜谒了日本裕仁天皇。溥仪归国后,随即发表《回銮训民诏书》《满洲国史》总论,第433页。,大肆吹捧日本天皇的统治体制和为日本制造伪满洲国歌功颂德。诏书中宣称:“朕与日本天皇精神如一体。”要求东北各族人民都要“仰体此意,与友邦一心一德,以奠定两国永久之基础,发扬东方道德之真义”。此后,日伪统治者大肆宣扬“日满亲善”、“一德一心”,将“日满一德一心不可分”作为伪满洲国精神的根本。日本统治者还胡编乱造将中国古代固有的道德说成是来自日本的“东方道德”,将中国的“王道”说成是日本的“皇道”,并用日本的“皇道”取代了初期的“王道”。1936年9月关东军则在《满洲国的根本理念和协和会的本质》《满洲国史》总论,第604~608页。一文中更加明确地提出,伪满洲国是日本建立“皇道联邦”大帝国的一员,日本是伪满洲国的“盟邦”。为此日伪统治者向东北人民灌输“日满不可分”、“民族协和”以及所谓的“东方道德”、“忠孝大义”等奴化思想,运用日本的传统的思想文化统治理念――皇道,来愚弄奴化东北人民,进行思想文化统治,使其成为效忠于伪皇帝,效忠于日本天皇的驯民。
  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以后,日本国内开始实行全面战时体制,伪满洲国作为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军事基地也逐渐向战时体制转变。此时,日满之间所谓的“一德一心”、“日满不可分”之关系也进一步升级为“日满一如”、“日满一体化”。虽然日本统治者在伪满迅速地实现了政治、经济、军事上的“日满一如”、“一体化”,可是要达到彻底兼并东北,将东北划归自己的版图之内,实现其真正意义上的一体化,还必须实现精神方面的一如、一体化。为此,日本关东军开始酝酿新的殖民文化统治政策,即借助于日本的神灵,统一日满精神信仰,用日本固有的宗教――神道来磨灭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精神,实行灭种亡族的思想文化统治政策。
  1940年恰逢日本纪元2600年,关东军以此为契机,在其一手安排策划之下,溥仪二次访日。归国时把日本的开国元神天照大神捧回,随即颁布了《国本奠定诏书》,该诏书的颁布标志着日本统治者在彻底兼并东北和奴化东北人民精神,进行思想文化统治方面又有重大升级。诏书中声称,伪满洲国“自建国以来,邦基益固,邦运日兴……莫不皆赖天照大神之神庥,天皇陛下之保佑”,故在“回銮之吉,敬立建国神庙,奉祀天照大神,尽厥崇敬,以身祷国民福祉,式为永典”且着重指出“庶几国本奠于惟神之道,国纲张于忠孝之教”要求所有东北人民要“克体朕意”、“力行弗懈”。
  该诏书明文规定,惟神之道为伪满的立国之本,把日满两国的立国之根本统一起来,即是基于“惟神之道”。声称,伪满的建国和发展,全是依赖日本天照大神和日本天皇的保佑,故把日本天照大神作为伪满洲国的“建国元神”来加以奉祀。日本的神道成为伪满的国教,统一了两国的宗教信仰。日满两国也由“一德一心不可分”之盟邦发展成为日满“一神一崇”之“亲邦”。日伪统治者据此诏书之神髓,进一步调整强化了其对东北殖民地的思想文化统治政策。在思想上向东北人民灌输以“惟神之道”为核心的所谓“建国精神”,实行的“尊皇敬神”、“报恩尽忠”为内容的愚民化思想统治,潜移默化地摧残和消融东北人民的民族意识。从精神上征服,使其皇民化,来达到其吞并东北,将东北划归为日本版图之内的最终目的。
  在文化统治上,日伪统治者根据战争时局的变化和日本基本国策的制定,以及诏书之精神,更深程度地加强了其文化统治政策。1941年3月伪国院弘报处制定并颁布了《艺文指导要纲》,将东北的文化事业完全纳入到战争的轨道。为其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和“大东亚圣战”而摇旗呐喊。《要纲》规定,文艺只能是“以建国精神为基础,是为八一宇精神之美的显现”。还规定,要以“日本艺文为经,原住民族固有之艺文为纬,取世界艺文之粹,而造成浑然独特之艺文为目标”。其实质即向伪满大量倾销日本文化,进行文化侵略,利用日本文化来同化和摧残中国的民族文化,形成一种与殖民统治相适应的殖民地文化,是彻头彻尾的典型殖民地文化统治政策。
  纵观关东军的思想文化统治政策,在“九?一八”事变之后,长达14年的时间里,在其法西斯殖民统治当中,始终是占据重要地位的。最为突出的是它是以日本政府既定的国策为轴心,有计划分步骤地进行的;随着军事侵略战争时局的变化而不断强化、演变的。运用欺骗、强制等手段,对东北人民进行野蛮的思想毒害,残酷的精神统治,恶毒的文化统治。使东北人民长期生活在政治上无权,经济上无财,精神上无助,文化上无知的苦难之中,蒙受了亡国灭种的欺凌和深重的民族灾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果日本统治中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