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点读书什么时得到吴晓波 投资的投资 3月 接触吴晓波 投资

“十点读书”估值三千万:我们看重的不只是吴晓波的钱_传媒圈-爱微帮
&& &&& “十点读书”估值三千万:我们看重的不只是…
文 | 张恒 来源丨新榜(ID:newrankcn)8月18日,拥有250万粉丝的公号“十点读书”宣布获得300万天使投资,估值3000万,投资方来自吴晓波等联合成立的狮享家新媒体基金。“除了资金的进入,我觉得吴晓波老师的资源和经验还能给到我们更多帮助。”林少对新榜说。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十点读书”已经成为最大的读书类公号,在新榜的榜单上长期占据文化类榜首位置。林少说,很多广告主主动找上门寻求合作,“十点读书”目前营收良好。其实,早在8月5日,新榜就已经提前获知了这一消息,细心的读者应该已经发现那篇《自媒体迎来首波投资潮》的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其中一个闻名全国的阅读类大号也已签约,预计8月底正式宣布融资消息。”林少接受吴晓波投资的初衷在于广阔的合作空间。除了是国内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还有另外一个身份:蓝狮子财经出版中心的创始人,他名下还有一个微信大号“吴晓波频道”。最近,吴晓波书友会也做得有声有色。同样专注于阅读市场,同样都有自己的线下读书会,在内容、运营、广告等方面,林少的确可以从吴晓波那收获很多金钱之外的支持。“我们成为十点读书的投资人,相信在阅读市场上是能够帮助十点读书获得更多资源,更加地主流化。”吴晓波说。当我们谈“十点读书”的时候,我们在谈些什么如今的“十点读书”早已不局限在一个账号。通过内部孵化和外部合作,林少已经化身为集团军。“3000万估值也没有经过多么仔细严格的核算,大家心理价位到了就是了。”林少说。除了赖以起家的“十点读书”之外,林少目前已经建立起一个新媒体矩阵:专注女性阅读的公众号“她读”目前拥有35万粉丝;专注电影领域的公众号“十点电影”已拥有35万粉丝;同名微博粉丝也超过200万;开通1年之后,音频产品十点电台在喜马拉雅、荔枝上粉丝30万,每期播放量50万左右。在自家独立经营之外,林少还成立了分公司,运营另外两个公众号“十点读书会”和“小柚子童书”。同时,林少还通过入股,与动漫账号“疯狂鸟窝”、旅行账号“大块旅行西藏”达成合作。目前,“十点读书”不再只是一个大号,而是一个涉足电影、音频、动漫等领域的新媒体矩阵。“我们和疯狂鸟窝有很好的互补关系,他们有优质内容,我们有运营经验。”林少对自己的入股很有信心。“疯狂鸟窝”的创始人阿泳其实有自己的影视公司,这个以发布原创动漫、沙画等为主的账号只是一个尝试。现在通过“十点读书”的引流,“疯狂鸟窝”快速增长,双赢局面初现。所以,今天再谈论“十点读书”的时候,不仅是谈论一个阅读大号,而是一个涉足电影、音频、动漫等领域的新媒体矩阵。从夫妻店到小团队2014年5月份,林少辞去工作,全职投入“十点读书”的运营。在此之前,林少的太太已经辞职,成为“十点读书”第一个全职员工。林少的辞职,意味着公号成为二人的夫妻店,也成为事业的全部希望所在。林少主要负责公司的对外合作,内部日常管理的繁杂事务大都由太太玲子负责然而在当时,这是一次不折不扣的冒险。虽然前景很好,但是当时来自公号的收入并不能让他们自给自足。经过一年多的业余运营,坐拥五十多万粉丝的“十点读书”在商业变现上还处于探索期。“没想到辞职全身心投入之后,公号的发展非常快。”林少说。这一点也出乎林少最初的预期。辞职五个月之后,在去年十月接受新榜采访时,林少透露当时“十点读书”已经有七十多万粉丝,并且保持每天四五千的自然增长。在进入快速发展的节奏之后,林少开始扩张自己的团队,一步步从夫妻店变成拥有十个人的班子。但团队的招募都是来源于“十点读书”的粉丝,对公号的风格和定位有良好的理解和认同。拉来“十点电台”主播BoBo的过程是其中一个缩影。BoBo本来是厦门当地一家小有名气电台的主播。在产生做“十点电台”的想法后,林少找到BoBo,分析传统电台和网络电台的优劣。为了打动对方,林少承诺Bobo可以全权决定内容,喜欢什么就做什么,林少只负责运营。最终,BoBo的加入,让“十点电台”也成为林少整个平台中一个特色栏目,在荔枝FM和喜马拉雅电台上都有一批忠实粉丝。遇上了一个对的时代很少有人知道,“十点读书”这个文艺范十足的账号背后的负责人,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工科男。2002年,虽然第一波互联网泡沫已经在纳斯达克破裂,但是互联网在中国却备受追捧。当年的林少也受此影响,“大学本来想报考和互联网相关的专业,结果后来家里人说机械专业好找工作,于是我就成了集美大学机械专业的一个工科男。”但专业的选择并未断绝林少对互联网的向往。林少大学期间,博客刚刚兴起,林少也成了一个博主,博客主要内容就是收集很多自己喜欢的文章,但是他的博客并没能火起来。后来林少又成为深圳一个电脑维修论坛的“斑竹”,发帖、管理的工作让他乐在其中。正是在这些和专业无关的经历中,林少发现了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收集和分享。移动互联网时代来临之后,微信公号几乎完美契合了林少这两样最喜欢的东西。微信上每天海量内容中真正值得阅读的少之又少,所以一个通过人工过滤、聚合精美品质文章的阅读平台有很大的生存空间。更重要的是,社交媒体上分享带来的二次传播威力惊人。而且,用户在早期对是否原创并不在意。“十点读书”的成功就是一个人遇上了对的时代。我想有一所房子对于更具独立性的App,在纠结了两年之后,林少还是决定尝试一下。“App的开发外包给了一个团队,但是上线之后发现用户体验不好,后来放弃推广。所以估计大多数人根本都不知道“十点读书”还有App存在。”林少说,这次不成功的尝试让他开始重新审视自身的现状和各个平台的优劣。最终,林少还是决定先把重心放在公号上,因为有基础、有影响力,并且相对来说活跃度依然很高。电台也会继续坚持下去,每期50万的播放量已经吸引到广告主投放了。预计今年十月,由“十点读书”统筹策划的第一本书将会面世,书名和公号的风格很像——《疲惫生活中的英雄梦想》。在推了无数本别人的书之后,林少和他的团队现在很期待自己的孩子。“公众号出书已经成为一种风潮,而我们有优势。”林少并不担心书的销量。“拿到吴晓波老师的投资之后,有他的资源注入,‘十点读书’会有更好的发展。”林少对未来充满信心,“我想等公司发展得更好一点,让大家搬到海景房里办公,来年可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采访临近结束的时候,电话另一头的林少加快语速:“先别挂电话,我再说个困难。十点读书一直很缺人,新媒体主编、编辑,财务总监、运营总监,什么都缺。有合适的你推荐给我,待遇各方面保证都不差。”相关阅读:访谈丨社区、电台,十点读书的运营之道文丨xdnphb 来源丨新媒体排行榜(ID:xdnphb)【引言】在微信这块新江山,做读书账号,真心悠着点,因为队伍太强大,蛋糕太难分。是坚持自己的Style聚集小众读者目光?还是将热点作为方向标赚取大众眼球?策略千万种,用户是唯一。今日,榜妹对话“十点读书”,新媒体排行榜2014年9月中国微信500强文化类状元,从实际运营角度聊聊“用户那点事”,诸多细节干货,边看边get!受访者:林少,十点读书编辑。在厦门,85年的文艺青年一枚,喜欢读书,喜欢互联网。微信运营,坚持和细节把控格外重要1先恭喜你们啦!在新媒体排行榜(ID:xdnphb)9月份的“中国微信500强”排行榜中,“十点读书”总排名第九,文化类排名第一,发表一下获奖感言吧。十点读书:很荣幸能排在新媒体排行榜第九位,能跟很多我们喜欢的微信公众号、知名媒体一同出现在这个榜单中,挺高兴的。感谢互联网和微信平台,让我们不需要很高的技术门槛,就能做一些喜欢的事情,找到一群喜欢我们的读者,也感谢新媒体排行榜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展示的机会。2好的,言归正传。来跟小伙伴们讲讲你们的风雨之路吧。“十点读书”微信是从何时起家的?在什么时候达到一种飞跃,阅读点击量和粉丝进入高速增长阶段?现在有多少粉丝?都是真爱吗?十点读书:十点读书是2012年底开设的,粉丝增长呈一条上升的线状,到后来粉丝基数逐渐增大,阅读量和粉丝增长越来越快,在粉丝50万以后增长得更明显一些。现在是70万粉丝,每天增长四五千。不能说都是真爱,有一群关注了比较久,很喜欢我们的读者。在运营的过程中,我们也是慢慢摸索经验和技巧,以前自己琢磨,发展得比较慢,后来加入一些交流群,比如榜妹(madnnnn)主持的新媒体排行榜交流群、知名公众号移动互联网(sjydhlw)作者契约建的草根达人群,和一群优秀的公众号作者一起交流,学习到很多运营的经验,帮助挺大的。3据我们统计,你们九月份的总阅读量超过了1200万,很开心吧?受到这么多人喜爱的微信号,都是哪些人来做的呢?你们现在团队多少人,怎么分工?十点读书:文章能得到这么多读者的阅读分享,很开心也很感谢。目前团队有三个人,工作项目大概是分内容,技术,客服这三块,我们三人会一起做,没有特别具体的分工。随着粉丝的增加,工作强度越来越大,三个人基本是从早上8点忙到晚上11点,中间自己抽空休息一下,其实做这行还蛮累的,能坚持下来更多靠的是兴趣和热爱。另外有一些朋友、读者帮忙做电台,管理微社区等,也有不少读者给我们的每个栏目提建议,帮助我们成长,非常感谢。4以读书为名,你们栏目里有“书单”、“书店风景”、“写书评”,经常推出书摘、书讯,然后小店里还卖书立、书套,感觉和书有关的一切都被你们承包了呢。这些贴心服务都是谁的主意啊?还有,最近“青岛微书城”很火啊,你们会考虑卖书吗?十点读书:刚开始的主要栏目是推荐书、分享美文。随着运营时间增长,读者的需求越来越多,我们栏目也越来越多,有些需求是我们一起想的,有些需求是读者提出的,比如不少读者在后台留言,能投稿给你们吗?我们就在菜单和微社区中增加了投稿栏目,目前已经收到了上千篇投稿,我们一一阅读,从中选了部分优秀的文章放到投稿栏目中。“青岛微书城”是我们的合作伙伴,他们是微信书城中做得比较好的。虽然我们也很想开个网上书店,但是卖书运营难度和需要投入的人力成本太高了,我们做不来。或许未来我们更有能力了,会选择在厦门开一家安静的书吧、咖啡吧,能接待从全国各地来厦门旅行的读者,这是我们奋斗的目标之一。5今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布了,年年赔率第一的村上君继续陪跑,获奖的是榜妹没听说过的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榜妹读书少啊,恨)。怎么看待诺奖?这种热点会成为你们选题的一个切入口吗?十点读书:诺奖是文学领域最受关注的一个奖项,村上陪跑了几年没获奖我觉得有点遗憾,但是每年能看到他上一次诺奖头条也蛮好玩的,会有很多新的读者能关注、讨论他。我们平时也会关注文学领域的一些新闻和热点,第一时间分享相关的文章、报道,与读者交流。6你们的头条一般放的都是励志类的文章,也有一些情感类的暖文,阅读量都不错。榜妹经常看到有些微信号的头条阅读量比平均阅读量还低,你们能给他们支支招吗?十点读书:我们的栏目有几个,比如美文、荐书、电台、书单和书店风景等,发现喜欢阅读美文的人数最多,我们就把这个栏目放在了头条,方便读者阅读,久而久之,头条的打开率就越来越高,现在阅读量每天基本是10万+。文章顶部的选图也比较重要,得选和内容有关的,首先能打动我们自己的图片,有时我们可能会花半个小时找十几张图,然后挑其中最合适的一张,这两个经验可以供参考。社区和电台让内容更饱满7微社区是很多微信号的野心所在,但是你们的是榜妹所见中做得最好的。过千万的访问量,用户的积极参与,不断有新的话题更新,你们是怎么做到的?十点读书:我们微社区做得比较早,是第一批内测用户,在做的过程中和微社区团队和其他微社区的运营者一起交流,积累了一些经验。简单地说,公众号要积累一定的粉丝数,多引导粉丝进微社区交流;重视运营管理,社区活跃度提升,会有很多广告帖,我们征集了10位管理员,一起交流如何运营,管理社区,每天轮流删广告,把每个帖子分到合适的版块;多互动,给一些优质的帖子点赞评论,鼓励原创。这几点都做好,随着时间的积累,社区会越来越活跃的。有一些在社区玩了半年以上的深度用户发帖留言,说社区就是我们的家,看到这类帖子心里会挺感动的。除了十点读书微社区,我们还开通了一个解忧微社区。有段时间我们几十位读者一起读了东野圭吾的《解忧杂货店》,书中写一位老爷爷在自己的杂货店门口放了个信箱,谁有烦恼可以写信投到信箱中,老爷爷收到信就会回信投到信箱中,发生了很多温暖的故事。我们的小伙伴看完书就一起商量开设了解忧信箱和解忧微社区,每天解忧社区也新增很多求解忧的帖子,我们会一起和他们交流、解忧,当然我们的人生经验也不丰富,更多时候只是希望通过这个平台能让他们有个倾诉的地方。8主播BOBO姐姐的声音好好听啊,她是播音系科班出身吗?你们的电台内容也很赞,每一期广播都是怎么出炉的?还有,你怎么看待广播自身的衰落与其在移动互联网上的重生?十点读书:她不是播音系科班出身,是中文系的,从小喜欢播音,现在业余时间做一些跟播音有关的工作。她最开始也是我们的读者,偶然的机会聊着发现同在厦门,她有在一家电台做兼职主播,我就和她沟通看能否做这么一个节目,她很干脆地答应了。现在十点读书电台内容完全由她负责,包括选题,播音,后期制作。而我这边主要负责运营和推广。我们电台做了半年,目前每期播放量能达到10-20万次,电台一周更新两期,后台经常有听众留言求更新,近期我们在考虑加快更新的频率。说到传统广播的衰落,其实现在人手一台手机,电台能被听到的机会是更多了,就看传统广播是否愿意尽快地进入移动互联网打造“新媒体电台”,他们有很多优质的人才和内容,很有优势。9根据统计分析,晚上十点到十一点是仅次于下午五点到七点的发布时间段,大家都看准了这段饭后睡前的黄金时间,有很多微信号已经在行动做睡前阅读。你们算是比较早加入这批队伍的,以后我们是否会像以前等着七点看新闻联播一样,去在某一个时间点等着一个新媒体栏目的更新?你们是否能够每次都做到准时十点推送呢?十点读书:大家在睡觉前可能比较有时间看微信,读书,这个点打开率是比较高一些。我们目标是十点准时推送,大部分时候能做到,有时发送会耽误一会儿,十点后后台就会有不少粉丝问,怎么还没更新。平时后台有收到一些读者留言说已经每天习惯十点就打开手机看看你们的微信,看完才能睡觉。小店目前还处于好玩状态10小店里的工艺品真的是你们自己手工打造的吗?卖得最好的一款商品是什么?小店在你们的整个运营框架中占有什么地位?话说,你们赚到钱了吗or你们打算怎么赚钱?榜妹还打算去厦门让你们请客呢,嘻嘻。十点读书:有部分产品是我们手工做的,比如我们买了缝纫机,喜欢的布,做了一些书套围裙等。但是要想走得远,得有一些商业模式支撑,小店是其中一块,目前产品卖得不是很好,还处于好玩的一个状态。说到打算怎么赚钱,欢迎有广告主联系我们,做一些不降低读者体验、有品质的广告。榜妹来厦门,请客那是必须的,到时带你去吃有特色的大排档,好吃的海鲜、土笋冻。11从很多环节都可以看出“十点读书”和读者互动的诚意,你们会像凹凸先生那样认真处理每一条后台流言吗?客服人手够不,要不考虑下温柔贤惠无所不能的榜妹?十点读书:我们后台每条留言都会查看,也会尽量回复。有一些读者会以为我们后台是机器人,曾经有个姑娘晚上11点多在我们后台发信息,唱歌唱了半个小时,发了十几条语音过来,唱得不错,我给她留言,姑娘有点晚了,早点休息吧,结果把她给吓哭了,她说怎么会有真人回复……榜妹若是能抽空指导下我们,非常欢迎和感谢啊,到时来厦门给你加几道菜!12保留节目,都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让小伙伴们见识一下你们的团队成员吧?有木有气质爆棚的帅锅给榜妹介绍?十点读书:我们比较害羞,暂时没合照,还是保持神秘吧。13我们现在新推一个【喊话新媒体排行榜的下一个受访者】的环节,“十点读书”可以拟邀亲密朋友的“友情账号”,也可以霸气邀请“竞争对手账号”接受采访,前提一条:要有影响力、有口碑的账号!十点读书:想邀请“微杂志”,他们的微信号内容优质,做了很多有趣的读者互动的尝试。想听他们分享一些经验。-完-《传媒圈》微信自媒体平台,是一个领先的有关媒体、影视、广告、品牌、营销等相关领域的信息库和智慧库。每天受到近20万品质人士关注,年阅读量将超过五千万人次。喜欢就关注:传媒圈 chuanmeiquanzi。希望交流,请加传媒圈个人微信号:ggds360,将有机会参与线下活动。
点击展开全文
悄悄告诉你
更多同类文章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阅读原文和更多同类文章
可微信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后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全媒体、全流程、全产业链的传媒资讯与传媒评论公众平台!订阅者为各大电视台 、报纸、杂志,电台、各大网络媒体的台长、总编、CEO及高管,还有媒体记者、编辑、营销、广告、策划等人士。
您的【关注和订阅】是作者不断前行的动力
本站文章来自网友的提交收录,如需删除可进入
删除,或发送邮件到 bang@ 联系我们,
(C)2014&&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34吴晓波:运营社群取决于三个关键点
[摘要]社群会不断壮大。从一个群组生成另一个群组,而群组之间会信息同步、会有互动,从而打破信息孤岛。
财经作家吴晓波腾讯科技讯 8月6日,中国互联网移动社群大会在北京召开。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在大会上分享了他做社群运营的心得体会。“社群是互联网送来的最好的服务。”吴晓波谈及他运营微信公众账号“吴晓波频道”的一些心得体会。他认为做从一个公众号做到一个社群,最重要的是有价值观,以及双向交互的价值认同感。社群会不断壮大。从一个群组生成另一个群组,而群组之间会信息同步、会有互动,从而打破信息孤岛。随着QQ社群能力与体系的不断扩展,他总结出运营社群的三个关键点:第一、 做有态度的内容,聚集起人气与共鸣。第二、 要做圈层化互动,让社群产生大规模的互动,可以帮助创业者价值得到反馈。第三、 从共享中互利。每个人在社群中是一个获利者,也是一个贡献者。通过共享和互利,让这个社群变得更加长久。以下为吴晓波现场演讲实录:大家好!很高兴来北京,刚才演讲的Dowson(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汤道生)是2005年加入腾讯的,腾讯是2004年上市,那个时候腾讯还是以QQ为主的公司,然后他来了以后做了一个产品叫QQ空间。我过去两年在写一本书叫做《腾讯传》,到现在还没有写完,太复杂了。现在,我得到一个福利,有一个5位数的QQ号。我觉得社群是互联网送来的最好的服务。我们有了QQ以后,人开始摆脱真实的身份、地域的局限,可以在虚拟的世界里面重新构建你的朋友圈,重新设定你的身份,重新建立你的社交关系和商业关系,我觉得这是这些互联网公司在过去十几年里面带给中国一个最大的变化。我是一个非常传统的写作者, 1993年我开始成为一个财经类的专栏作家。长期以来,我有很多的读者,但是我从来不知道读者在哪里,我就给报纸写专栏,给杂志写专栏,给新闻门户写专栏,然后每年写书,但是我一直不知道我的读者在哪里,根本找不到他们。去年我想了很长时间,我觉得如果我还要写作,我必须改变一个战场,到一个新的世界去写作。所以从去年5月份开始,我开始做自己的公众号——吴晓波频道。我记得公众号的第一篇文章叫做《骑到新世界的背上》,我要告别原来的媒体生态,到一个新世界生态,但是新世界像一条恶龙一样,你不知道它会把你带到什么地方,你也不知道会不会从龙背上摔下来,但是没有办法,必须进到这样一个世界里面去了。然后我的公众号逐渐逐渐增加,每天大概新增两千左右,现在应该是91万,下个月应该是过百万的数据。这是最大的变化,我找到了将近100万的读者,他们会经常跟我有互动,每天的文章发出来,在后台看到他们的反应,他们喜欢还是不喜欢,给我带来很大的快乐,虽然也给我带来很多的苦恼,他们可能要看我穿什么牌子的情趣内衣。在这90多万的后台里面,一个让我很高兴的情况是,开始出现数据,我们开始用数据找到这些人在哪里,所谓的社群,现在是真实的。从后台看,这90多万人里面,有三个60%:60%是男生,关心财经的大部分是男生;第二个60%是80后和90后,这让我很高兴,因为长期以来,我的读者是50、60、70为主的,大量的读者是这部分,然后有了公众号以后,年轻人开始逐渐增加了,变得更加活跃;第三个是60%的人集中在北上广深这样的地区,像北京和上海,我的订户就超过了9万多人。然后公众号开到300天的时候,我写了一篇文章,开始确定我们这个社群的价值观是什么。我觉得蛮可怕的是:一个社群是乌合之众,大家不知道要干什么,不知道彼此是谁,你有怎么样的价值观,你认同怎么样的人和怎么样的事情。如果大家很茫然地跑到一起,我觉得这个社群是没有价值的。所以到了第300天的时候,我写了一篇文章:第一,我们认可商业之美,在这个公众号里面不会有别的东西,大部分是商业或者泛商业的东西;第二个叫做崇尚自我奋斗,我们都是一些个人主义者,都是相信民主、相信自由、相信市场力量的人,相信自我奋斗的人,我们不相信任何的集团,不相信任何的政党;第三,我们乐意奉献、共享,我觉得互联网就是一个共享经济,只有付出才能有得到,而且付出的快乐和得到的快乐是一样的;第四,我们叫做“反对屌丝经济”,写这句话的时候好纠结,我的团队跟我说,吴老师能不能不要写这句话,写这句话会得罪一堆人,我说还要写上去,因为我觉得中国要向上走,中国不能变成一个下流社会,所以我们要反对屌丝经济,屌丝不是一贫如洗,而是甘愿在社会的下层和边缘,并以此反对主流财富群体,这是堕落的表现,我觉得人一定要往上走,要有阳光的一面,所以我提出这个。这些文字提出来之后,会造成每天会有人离开,每天有五六百人取消我们的关注,但是每天有两千多人增加关注。我觉得这个挺好的,慢慢大家变成价值取向比较认同的部分,在这个意义来讲,所谓的社群才真正存在。有了这部分人以后,我们就在想,这部分人到底在哪里,是不是真实的。然后就在这些年轻的订户们的推动下,突然发生了一些很奇怪的变化。这些变化是我20年的财经专栏写作中完全没有遇到过的一件事情:我们5月份开出了订阅号,6月份的时候,北京社科院的一个物理系博士给我们后台留言说,能不能到北京搞一场签售会,虽然后来那个签售会没搞成,但后来通过他发起这个事情,很多人就聚在一起,于是在这个博士的带领下,我们出现了第一个地面组织,叫做“书友会”,然后逐渐逐渐开始增加。书友会一开始就是在QQ群里面的,QQ群到了500人以后,我说不行了,500人在里面就很混乱,发言、发广告那些东西,各种各样的东西都进来,我说要建立组织化。所以我们就开始在北京建立一个班委组织,然后我在网上先找到了第一份给他们的东西《罗伯特议事法则》,就是大家要学会开会,每一个地区的班委组建之后就是先学会怎么开会,然后选班长、班委,就开始这样做。到目前为止,全国有81个城市做了我们的书友会,有31个城市选了班委,北京有9个班委,他们组织各自的活动。班级的人员组织,大部分是在QQ群里面完成的,形成了一些很大的群,像北上广深、杭州等这些地方分别有四个两千人的社群,全国的QQ群数大概有3万多个。其中像上海、广州、成都、杭州都是比较活跃的,上海是从去年8月份成立,到今年过年的时候,我到上海参加了书友会的活动,说你们搞了多少场活动,他们半年竟然搞了两百场活动,他们有十几个兴趣小组,建立了QQ群,建立了微信群,他们有6个班委。到现在为止,十几个小组合并同类项,现在大的分成了五个小组,有创业的、理财的、户外的、旅行的、阅读的,今年做的活动应该超过300场,慢慢地他们变成一种自组织,因为吴晓波频道,这些陌生人聚在一起,然后他们通过QQ群的方式,通过增值的关系粘连,这些关系又因为兴趣的不同,成立了兴趣小组,兴趣小组又把兴趣爱好导流到地下。北京有一个群学萨缪尔森经济学,连续两个月学习,他们都是自发组织的。上海书友会有自己的订阅号,加了9万多的会员,他们自己做文章,建立小的社区。他们又开始跟一些商家合作,因为大家都是喜欢财经的人,财商都比较高一些,都比较相信商业的正当性,他们不排斥商业,他们会帮孟京辉卖戏票,帮文艺公司做推广活动等等,就变成了一个很有趣的群体。前两天,我们马上过一百万粉丝了,我到群里面问了一下,我们有多少人因为参加频道而结婚了,大概知道有40多对了,谈恋爱的有多少就不知道了。当各个小组建立完以后,我们又在想,其实90多万人在空中还是一个虚拟的东西,各个层次有了社群以后,有没有可能把兴趣的孤岛打通呢?兴趣孤岛建成一个高速公路,这是今年过年以后我们的一个实习生提出来的,一个92年的实习生,他提出这个观念,他是参加运营组的,说从后台来看,各个城市都有旅游小组,旅行小组会各地跑,现在他们都在当地,沈阳是沈阳的,西安是西安的,南京是南京的,有没有可能建立一个大组?后来在这个实习生的倡导下,我们开始建立一个大组,叫做旅行大组,一开始是八个城市参与,他们都有小组。八个城市的小组长拉了一个QQ群,开始选举大组长。到现在为止,十几个城市的旅行小组今天都在一起了,因为它是实名制的,需要有推荐进来,这个人的身份非常真实,爱好更加确定,建立了QQ群,有两千多人,然后他们开始自己搞活动,已经做完两场活动,一场活动就是一个苏州的企业家,他有一个房车,在群里面召集30多个人,一起去青海,完成了一次青海的旅行活动。另一个是最近跟一个旅行机构合作,我们拿到一个很低的价格,去泰国,我记得四晚还是五晚,六千多块钱,都是五星级酒店,我女儿都非常有兴趣去。这个群已经做好了,找了一个很帅的小伙子做导游,接下来要去土耳其和日本,这样开始玩起来。当这些信息孤岛被打通以后,我觉得会变得越来越有趣,旅行大群今年年底会超过一万个左右,一万个喜欢旅游的人,会在这个组里面建立起来。接下来会做理财大组,因为理财这个话题在公众号里面关注非常高。大家都很爱钱,很希望知道自己的财富怎么增加,所以我们今年下半年会成立理财大组。然后会成立创意大组,创意是现在中国最热的话题,中国的大学毕业生创业,毕业以后三年创业者的失败率大概是97%,,但是我们频道里面有很多的60后、70后的成功企业家、创业者,我们希望建立一个创业大组,把这些愿意创业的年轻人聚集起来,通过培训,通过点对点的辅导,能够帮助到他们。所以今年下半年会做这样的事情。我们过去一年多里面做了很多社群运营的事情。我认为,大家都说互联网是共享经济,但是我觉得互联网在共享的主题下面,其实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子目录,叫做求援。互联网最好的是,当我有什么困难的时候,我有什么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的时候,或者我有什么愿景的时候,我能够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在社群里面请大家帮助,这是互联网最伟大的事情,能够通过求援的方式,让社会的资源经过一次重新配置,而且人在付出的时候会很快乐,这是社群建立之前很难想象的事情。过去一年我们做了蛮多的事情,举四个例子。第一个,咖啡馆改造计划。我有一次去咖啡馆喝咖啡,我回来跟团队说,咖啡馆里面竟然没有书架,能不能在咖啡馆里面放一些书架进去。我们在公众号里面说,第一,有没有人愿意提供书架给我们,第二,有没有愿意咖啡馆愿意让我们的书架进去,第三个,我们也没有书。我们就是乞丐。联系我们,说愿意提供亚马逊的KINDLE,提供几部。另外咖啡馆也满足我们,另外掌阅说我们提供书架,结果这个事情就搞定了。我们全国只做了一百家咖啡馆,我们只敢在有班委会的地方去做这个东西,没有班委会,没有人管理这个事情。这个就是去年的咖啡馆计划。第二个,我们做了一个巴九灵创业公益金。我是从前年开始,把我每年写图书的版税捐出来的,每年大概有一百万的收入。原来我是捐给人家的,捐给别人的慈善机构。有了公众号以后,我说我们能不能做自己的慈善活动,我们就做了一个创业公益金,我们做了那么多年的财经写作,包括我们自己办企业,我们对年轻人有贡献的是,我们能够告诉他们在创业的什么时候会犯常识性的错误,因为创业就像小孩子一样,你扶着他往前走,他的成功概率会高很多。所以,去年开始,我把这部分费用拿出来切分成10份,帮助10个创业者,然后又在当地找两个企业家,每个月抽出48个小时帮助到他。第三个,我们做了一些众筹的事情。这个可能就比较多了,比如我们在过年的时候,我们要送给我们的用户一些礼物,问有没有企业愿意来提供的,然后我也不要你多,你每家只要50份就可以了,然后就有企业来提供。去年,我们还跟腾讯合作了电影票。我拍了一部纪录片,叫做《我的诗篇》,写的是中国当前一个非常隐秘的一件事情,中国现在大概有超过一万个工友,他们在工地上、车间里面、在生产一线,他们是中国的诗人,他们在写诗歌。中国的诗人,在整个大学知识分子里面已经死光了,只有真正的一线的工人、农民在写自己的诗歌。所以我拍了一个片子,叫做《我的诗篇》,在今年6月份的上海电影节里面得到了金爵奖。纪录片的过程当中,其实我们得到了很多的帮助,比如我们众筹了50多万资金进行拍摄,然后我们众筹帮助一个自杀的诗人出版了他最后一本诗集,我们做了很多跟互联网有关的一些事情。在上海得了奖以后,面临新的尴尬。中国几乎所有的纪录片,无论你拍得多好,影院都不愿意接受,我们通过电影票应用找到一些城市的影院,跟那些影院谈完之后,我花八千块钱、一万块钱包下你的影院。我们在全国找了52家企业,现在包了80场电影,在长三角的浙江、江苏和上海,从下个月开始一个城市一个城市放这些电影。我们会有一些社群,社群里面会有很多发布工作,如果你愿意到影院里面看这个电影的人,就可以跟你的朋友去看这个电影。所以,我们也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更多的人接触到中国的非常真实的一面,我们除了一个《捉妖记》以外,我们还有一些工人在写诗歌。这是社群的实验。上面讲的是比较大的群落,另外还有很小的一部分人是企业家。在我们社群里面有很多的企业家,他们会加入社群,但是他们从来不发言,因为他们都是50后、60后、70后为主的,他们不发言。怎么把这部分人抓取出来?因为我长期以来在全国做一些培训、讲课的工作,所以我就有一些学员,这部分学员,大部分人都是我们频道的一些订户,然后我们就建立一个学塾。现在有一个学塾群,一共有两千多人,两千多人里面,又把两千多人抓取出500个比较活跃的人,每100人成立一个班级,由班长建立起来,五个班级在QQ群里面建立一个独立群,他们可以去学习、交流,甚至去搞投资等等的。这部分就是在一个更加理性的财富人群中建立一个群落。所以这些是在过去一年多里面,互联网对像我这样一个特别传统的财经作家做的最大的改变:找到了我的读者,然后我的写作变得更加真实,这些读者之间又形成一个相互互动的关系。前两天,腾讯的人跟我说,QQ也要做公众号,我说好,然后我说非常支持这件事情,我愿意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因为QQ是中国最大的一个集群,它非常年轻,QQ可能比微信更加年轻、更加活跃,而且它的生态体系已经建立了十几年了,超过16年的一个生态体系建立,它的闭环可能会更加明显一点,甚至它在某种意义上的开放能力也更强一点,所以我们很愿意来做一个新的实验。关于社群,我有三个体会,我觉得一个好的社群大概应该有哪些特征。我们的频道是新生儿,一岁多一点,14个月的新生儿,但是在这14个月里面,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些社群运营的办法。有三点是我们工作到今天可以跟大家分享的一些体会。第一个,有态度的内容。好内容和坏内容很不容易区分,但是我们的内容必须有价值,这样才能把人聚合在一起的,人不是因为认识在一起,而是因为兴趣、因为认同感才在一起的。在这个情况下,我们写作的人会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我喜欢什么,反对什么,愿意跟什么人在一起。Pony也讲过两句话,未来腾讯做的是用内容连接一切,而这中间就是态度,就是认同感,把大家聚合在一起。 第二个,圈层化互动。如果这个社群还是在空中,很容易变成泡沫就消失了,如果这个社群在地面,那就是很真实的,就跟谈恋爱一样,可以帮助创业者,社群可以产生大规模的互动。第三个,共享中互利。每个人在社群中是一个获利者,也是一个贡献者。通过共享和互利,让这个社群变得更加长久。互联网正在改变中国的东西非常多,某种意义上这些改变刚刚开始,我们的商业关系在改变,我们的价值关系在改变,最终我们在互联网当中真的会看到一个新的东西。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shanyunliu]
您认为这篇文章与"新一网(08008.HK)"相关度高吗?
Copyright & 1998 - 2016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还能输入140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吴晓波 读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