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的经济在增长,GDP仍保持高速前进,但股市却表现的一塌糊涂?根本原因在于宏观思路的转变。
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说,去年国家将信心变成货币、变成经济回升。但马局长没有再说下去的是,当货币过多就变成了通胀、经济回升太急就变成了过热。经过两年政策宽松环境,今年政策回归“稳健”,已令不少经济环节感到吃不消,高呼紧日子难过。今年经济政策难度不逊于金融危机,能否将经济带回正轨,就要视中央有几大决心。
中央在金融危机期间,推出一系列刺激经济政策,“从紧”政策一下子松绑,各个经济领域都有如“甩绳马骝”。例如银行界,在09及10年,新增贷款共17.5万亿人民币,超过之前5年总和;又例如汽车销量,由08年的900多万辆,暴增至去年的1,800多万辆。
中国经济,从来都是“一放就乱”。当年中央未有管好货币信贷增长,结果令流动性过度泛滥,种下资产泡沫膨胀及通胀升温的祸根。如汽车政策,两年来不停催谷车市,未有理会内地城市的承受能力,结果今年又要限制汽车增长,叫当初看好车市而加大投资的车商如何是好?
回望中央在金融危机期间实施的政策,可见当时中央高估了危机的负面影响,低估了刺激政策的副作用。至于期间人民币长期紧盯美元汇率政策,不但令中国外贸摩擦增加,亦错失了透过汇率政策,调控物价和加快中国结构调整的过程。
今年中国面对的经济环境,比过去两年更严峻,外围经济差、流动性泛滥的格局不变;内部经济却走向过热、资产泡沫及通胀比过去两年都要严重。相对保增长,更好完成,毕竟只是统计局的数字统计,而实际通胀的调控更重要,所以政策的趋紧是大盘表现颓废的根本原因。
无论如何,在现行行情下,我们只有两点关注到,才能说抄底的实际到来。一是最好能够将下面的缺口回补,断绝市场莫名的担心,二是成交量萎缩在八百亿之下。两个条件符合后,我们才迎来短期见底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