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操作策略 » 中国股市步入“慢牛”须过三关
中国股市步入“慢牛”须过三关
www.91gupiao.com 2009-02-19 08:53  来源:未知  作者: 董登新 

中国股市步入“慢牛”须过三关

——“慢牛”是市场成熟与从容的外在体现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 董登新(教授)

  何为“慢牛”?何为“短熊”?中国A股市场要想步入“慢牛短熊”的格局,必须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慢牛的主要标志有两个:一是股价平均涨幅明显慢于每股收益平均增幅,因而股市平均市盈率(=股价/每股收益,分子变大慢于分母变大)总是处于相对低位。二是每一轮牛市涨得从容、有耐心,涨得持久而四平八稳,但累计涨幅却不会过大。这样的“慢牛”,市场泡沫一般不会太大,而且投资收益相对稳定。

  短熊的主要标志也有两个:一是熊市持续时间比较短;二是熊市累计跌幅不会太深。这样的“短熊”,具有较强的自我疗伤及自我恢复功能,它不会让投资者产生过于伤心、绝望的感觉。

  事实上,18年来,我国股市的牛熊交替基本上是以“快牛快熊”或“快牛慢熊”的格局来演绎的,在这一市场格局下,我们经常所能看到的便是“暴涨暴跌”、“大起大落”,一会儿“涨过头”,一会儿又“跌过头”。笔者认为,中国股市要想步入“慢牛短熊”的运行格局,在“股权分置改革”完成之后,至少还需迈过三道“坎”或三道“关”。

  (一)构建多层次的证券市场体系,为国民提供多元化的投资渠道

  实际上,中国证券市场目前只有两个品种:一个是国债,另一个是股票。其中,国债收益太低,而股票风险太大。在国债与股票之间缺乏最重要的过渡性品种——公司债,目前,中国的公司债(除了可转债)几乎仍是空白。

  与此同时,中国股市只有唯一的主板,既无创业板,更无融资融券及股指期货之类,中国股市除了单边做多,根本无法获利。因此,每逢牛市,投资者总是一哄而上,义无反顾,无人能挡;相反,每逢熊市,投资者则又是一哄而散,一盘散沙,不堪一击。

  然而,在发达而成熟的国外市场,公司债成为国债与股票之间最优秀的过渡性投资品种,因为公司债不仅可以根据信用评级分为信用级别不同的债券(包括风险/收益完全可以与股票相媲美的垃圾股),据此投资可以获得风险高低不等的收益,而且公司债还可以根据融资期长短分为短期融资券(如美国的CP)、中期公司债和长期公司债,投资者据此可以作出不同的投资组合选择与安排。

  此外,国外发达的衍生金融产品市场,可以让投资者拥有做多与做空的自由选择,投资者既可在牛市做空获利,也可以在熊市做多赚钱;投资者既可以通过对冲交易达到套期保值的目的,也可以通过单边投机来获取暴利。由于衍生产品市场具有“价格发现”功能,而且借助衍生产品与现货产品之间的套利或对冲机制,可以更好地制衡现货市场,抑制价格剧烈波动,从而稳定市场。

  很显然,对于普通的中国城乡居民而言,他们的投资渠道是极其狭窄的,居民的银行存款储蓄经常左右为难:买国债吧,收益太低,不如存银行省事;买股票吧,“取之于股市、还之于股市”,风险太大。因此,投资者的唯一选择就是:遇牛市就猛赌一把;遇熊市就大撤退、大转移。

  因此,中国急需构建一个多层次的证券市场体系,包括现货产品市场和衍生产品市场。在现货市场中,股票、债券及基金是三大支柱产品;在股市中,既应有主板,也应有创业板及场外市场(OTC);在债市中,既要有国债系列,更要有公司债系列(包括金融债券);在基市中,既要有股票基金,更要有债券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同样,在衍生产品市场上,从低级到高级,从低风险到高风险,我们既要有融资融券业务,也要有权证、股指期货、利率期货、股票期货及股票期权等产品。只有多层次的证券市场,才能为居民提供多样化的投资产品和多元化的投资渠道,从而分散人们的投资风险;只有多层次的证券市场,才能有效分流银行存款储蓄,进而形成储蓄—投资的畅通大道,降低过高的国民储蓄率。

  (二)推进股市的“市场化”改革,革除“政策市”的痼疾顽症

  发达股市大多都是历史悠久、成熟规范的国际投资市场,它们不仅有着一个股票供求相对均衡的市场,而且更有一个市场化的发行市场。因此,在“均衡市场”格局下,无论遇到牛市或熊市,它都表现得相对镇定从容,既不会涨过头,也不会跌过头。

  相反,中国股市是一个只有18年岁的新兴市场,并处在快速成长之中,然而,由于发行市场存在明显的非市场化行为,比方,上市指标的稀缺性与计划配给,以及新股发行价格的人为限制,如此等等,导致市场供求的长期失衡。

  正是由于中国股市尚未真正完全市场化,因此,政府不得不包办甚至过多地干预市场,这样,也就形成了中国特有的“政策市”(股市)。在股市节节攀升、疯狂暴涨时,股民个个开心、人人得意,机构与基金更是趁机浑水摸鱼,当政府苦口婆心、反复提醒“股市有泡沫、买者自负”的时候,人们丝毫不予理睬,而且投机往往更加疯狂;当股市泡沫大到无法容忍时,政府不得不出面调控打压,以期稳住市场。

  然而,一旦牛市走到尽头(即便是技术上的寿终正寝),熊市正式开始节节下滑,这时,即便不是政府的责任,机构和媒体都会立即以种种借口和“大帽子”要挟、绑架政府救市,股民更会哭爹喊娘,谩骂政府及相关监管部门,这一景象完全形同小孩赖皮、耍泼。于是,政府经不住舆论的“威胁与恐吓”,出于社会稳定与安定团结的考虑,政府又不得不施展一切手段“救市”,以期稳住市场,不让它过快下跌。

  18年的循环往复、周而复始,今天,我们终于下定决心要改变它。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完成,2010年,真正的全流通时代即将到来。为此,我们应该借助这一“股改”东风,继续将中国股市的“市场化”改革进行到底。

  中国股市的“市场化”改革,主要内容包括IPO审批制度、新股定价机制、股票退市制度、上市公司分配制度、再融资规则、中国股市国际化问题等等,除此之外,市场化还有一个十分重大而艰巨的任务,那就是要“依法治市”,即健全法制,加强监管,对金融违法犯罪行为施重刑、处重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树立“法治”的威严和威信,从而让政府自动退出股市,进而淡化中国特色的“政策市”。

  (三)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让国民真正“为养老而投资”

  目前,中国已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不高,尤其是人均GDP刚刚突破2000美元(排名世界第100多位),国民温饱问题只是基本解决,再加上东西部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城乡差别仍在加大,13亿人口,8亿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窄,保障程度也还有待提高,因此,我国居民消费后的节余仍不富足,家庭金融资产结构单一,在没有牛市的岁月,人们的家庭金融资产大多表现为银行存款,一旦大牛市来临,便有如饿虎扑食,转瞬之间,存户变股民,牛市疯涨,市盈率一步到位,全国股民个个希望抓住“牛毛”,用最短的时间、最快的方式赚够一辈子的钱,甚至想一夜暴富;一旦牛市终结、熊市来临,股民又会立马变存户,股市顿时人气涣散,一跌再跌。由此可见,在人均收入水平并不高的情况下,无论是自有资金炒股,抑或是借钱炒股,人们大多没有长远投资打算,因为炒股的钱或许就是他们的日常周转资金,这样的炒法,只有心急或恐惧,只有担惊或受怕,又哪来长期投资的从容与不迫呢?

  可以预见,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中国社会保障体系不仅会做到中央统筹、城乡统筹、行政事业单位职工与企业职工统筹,而且最终还要形成国家社保、企业年金及个人储蓄投资“三条腿”走路,到那时,中国投资者将会真正做到“为养老而投资”,只有这样的投资理念,才会让老百姓的投资更理性、更从容、更长远。


顶一下
(3)
75%
踩一下
(1)
25%
一周热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