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操作策略 » 2009年展望中国股票市场
2009年展望中国股票市场
www.91gupiao.com 2008-12-29 17:50  来源:未知  作者: 磐石 

篇者按:中国股票市场05年到08年经历了一个过山车式的大起大落,从05年的998点到最高的6124点再从高点一路跌到最低的1664点,最大涨幅超过600%,而最大跌幅也达到惊人的70%以上。经历了多灾的2008年,在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背景下,中国这个世界上尚存的发展动力最足的经济体能否独善其身?伤痕累累,问题多多的中国证券市场何去何从,能否改变颓势?

 

    分析预判2009年乃至未来几年的中国证券市场,关键点无非几个,国际金融形势能否回稳,全球性经济萧条会否继续蔓延,中国的经济发展能否在4万亿投资、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张的货币政策以拉动内需的情况下摆脱困境、中国A股的大小非问题的后遗症影响几何能否妥善解决以及现阶段市场点位和经济的定位是否处于合理的位置这几个方面。

 

    美国长期的以透支促进经济的策略终于在次贷这根导火线的引燃而彻底爆发金融危机,也由于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各国对霸主美国长期的依赖政策导致到危机的全球性蔓延。

 

    次贷危机其实是支付的危机、信用的危机,信用是金融体系赖以生存的支柱,信用危机的爆发导致金融机构陷入了流动性困境。美国“两房”被接管、雷曼银行破产以及美国五大投资银行相继成为历史,美国各大银行包括全球许多和美国金融有千丝万缕关系的商业银行也血本无归,损失惨重,一时间美国建立起来的金融大厦面临崩溃。神奇的格老(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用智慧的超前创新营造了一个抵御经济周期的不落帝国,现在终于才发现原来不过是一座海市蜃楼般的假象。

 

    危机的爆发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而当危机爆发之后,经济的复苏更是需要一段长时间的修复,而这止颓回稳的过程必将是痛苦而漫长的,一座大厦的崩塌只要一瞬,但要重建却需要很长的时间。

 

    美国金融的现状。形容美国金融的现状,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先生的一句话很透彻——现在的美国金融大厦只是坍塌了一半,现在美国面临着两个解决方案,一个是让大厦彻底倒塌,然后重建;一个是用支架撑住这坍塌到一半的大厦。

 

    用支架支撑的大厦是难以修复的,而美国现在所采取的经济猛药却正选择了这种方法,这实非良策,却也是无奈之举。

 

    美国不断地为面临危机的企业输血,这是一种相当危险的行为,这其实是一种不断印钞的行为,由于现阶段实际上是美元本位制,美元体系作为世界的核心并没出现崩溃,然而像韩元等却出现了巨幅的贬值,但由此可以清楚,一味地注资必然是个危险的行为,一旦注资在短期内难以实现经济的回暖,美元本位将遭受严重的威胁,届时将引发新一轮的崩溃甚至大规模战争的发生。

 

    失业率在增长,消费在急剧萎缩,企业囤货增长,研发资金匮乏,这就是美国以及大多数国家的现状,通货膨胀转化为通货恶性紧缩,经济进入萧条时期。

 

    对于未来几年美国以至全球的经济,实在难抱太大的期望,唯一的变数,这是一次全球性的危机,世界各国抱作一团,能否度过难关?

 

    可谓成也全球化,败也全球化。

 

    中国已经打开国门,逐渐融入了全球经济圈的大家庭,作为一个出口型主导国家,其他国家的经济萧条,消费能力下降对我国的出口势必会造成更大打击,中国要想独善其身是不太可能的事情,而这种蔓延的趋势正在实体经济中显现,09年的保8目标无论能否实现,中国经济的下滑几乎是勿容置疑的。

 

    说到中国经济,在漂亮数据的表象下,除却个别地区的经济仍然强势,除却奥运会巨大投资所带动的相关产业短暂的繁荣,是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尽显无遗的行业萧条,漂亮数据是由密集型的劳动和巨大的沉没成本堆积起来的,太多的企业在竞争中被淘汰,人民币的升值,出口型的行业遭遇重仓;落后的生产力水平导致了本土企业生产产品的廉价,在人民不断提高的需求水平矛盾下,人民更愿意选择比价并不高的进口产品,本土企业苟且偷生,苦不堪言。加之金融海啸突然席卷,外资撤离,订单锐减,企业利润进一步被压缩,企业每况愈下。

 

    看一看红极一时的华南新势力东莞的现状就知道了,去到东莞的汽车总站,每天人群汹涌,并非全国各地来寻梦的人,而是大包小包,携儿带眷一去不返的失意之人。东莞企业的倒闭潮不是什么秘密,而东莞的现状也仅仅是一个缩影。

 

    中国的经济实在难以给予乐观估计。

 

    为了维持经济的稳定发展,中国做出了及时积极的应对措施,4万亿的投资,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多箭齐发,维持经济稳定的决心非常坚定,以提振内需为核心,以自救为根本,立足于自身,面对中国这个巨大的本土市场,在外围不济的情况下,抓住了经济的重要命脉,将危机的波及降到了最低,将生存的机会把握在自己手里。厚积薄发,庆幸中国有这样高屋建瓴的管理层,在这样的管理层的领导下,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能够度过这个难关!

 

    中国证券市场一年之间产生了70%的巨大跌幅,投资者亏损惨重,怨声载道,将亏损的晦气发泄在对管理层的异议不在少数,但投资者们却忘了,自己的盲目和对金钱的冲动才是导致亏损的真正原因,6000点的产生也是在全民皆股的热潮下产生的,而管理层意识到了房市和股市的过热,也意识到外围市场的岌岌可危,很早的就针对流动性过剩和人民币价值的回归采取了通货紧缩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为市场降温,对已经形成逐渐放大的泡沫进行及时挤压,从短期看是市场的深幅调整,从长远看却是未雨绸缪,只是当时的投资者被巨大的利润冲昏了头脑,对管理层的措施视若无睹,才导致了今天的窘迫困境。

 

    把眼光放长,巨大的跌幅是否是对未来困境的一种提前透支呢?市场先行,一步到位,风险的释放是否提前释放了呢?对目前的点位,投资者应该有更冷静的思考,而不是一味地去寻找下跌的责任人,问题根本上出在投资者本身!

 

关于大小非的问题

 

    对于巨幅下跌的症结以及看淡后市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大小非的解禁问题。

 

    说到大小非,必须从05年牛市启动的导火索之一股权分置改革说起。股权分置改革是一个划时代意义的改革,是对中国现代证券市场早期历史遗留问题的一个解决。但从现在看来,当时的股权分置改革存在着许多隐忧,而这些隐忧被一个个化为今天的危机。在对中国式股权分置改革进行检讨之前,首先客观地为大小非解禁正个名。

 

    股权分置是指中国的上市公司中存在着非流通股与流通股二类股份,除了持股的成本的巨大差异和流通权不同之外,赋于每份股份其它的权利均相同。由于持股的成本有巨大差异,造成了二类股东之间的严重不公。股权分置改革如果不考虑非流通股与流通股的持股成本,不认承二类股东持股成本的差异,便失去了解决问题的逻辑基础,更谈不上保护社会公众投资者这个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和“三公”。

 

    股权分置改革就是改革我国股市股权结构不合理的状况,把国有股、法人股等不能上市流通的股票变为流通股,保证股票市场健康发展。

 

    股权分置改革得以实施的重要一环便是将非流通股转化为流通股的一个非流通股东补偿原则,也就是投资者所耳熟能详的“对价”。简单地说,对价便是非流通股东以支付现金股利、送股和一些对业绩的附加承诺及追加对价的形式来换取未来流通的权利。上市公司的股权分置方案的设计各不相同,但原则一致。

 

    举个例子,股权分置改革的三个试点上市公司之一的三一重工采取的股权分置方案是:
 
    三一重工非流通股东将向流通股股东支付1800万股公司股票和4800万元现金,如果股票部分按照每股16.95元的市价计算,则非流通股股东支付的流通权对价总价达到了35310万元。按照非流通股东送股之后剩余的16200万股计算,非流通股为获得流通权,每股支付了约2.18元的对价。

 

    也就是说,为了获得未来的流通权,非流通股东付出了每股约2.18元的代价。一旦股东大会投票通过,方案实施,流通股东获得相应的对价作为补偿,非流通股东获得在未来解禁的权利。

 

    单纯从投票的情况来看,股权分置改革的胜利实施是投资者认可对价的一个结果,既成事实,犹如合约,原非流通股东就有流通的权利,是否选择抛售,在哪个价位抛售是非流通股东支付了相应对价之后的权利。那是无可厚非的事情!而且,非流通股东的解禁有一个限售的时间规定,这在方案确定时是有明确的规定的,在整个过程中,中国股市经历了一次大幅的上扬,当时的投资者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当时为什么不考虑未来大小非的高位抛售行为?对于非流通股东的低成本应该有充分的预期才对,不过这不怪中小投资者,问题出在媒体对牛市的大肆渲染,对隐忧的规避。

 

    笔者甚至认为,对大小非解禁的限制和大小非的对解禁股权的自动锁定是不必要的行为,而且反而有不打自招的嫌疑。上市公司对自身公司的质量和估值应该心中有底,对解禁的意愿也要视其对公司的前景和目前股价的定位来作出决策,由市场来决定公司在二级市场的合理价格。试想一个连大股东都想减持甩卖圈钱脱身的上市公司还有什么价值和潜力可言?遭到市场的唾弃股价一落千丈是最合理的,一个这样的公司又有什么投资者会要?没人要的上市公司他想抛也抛不掉,因为没人去接盘。反过来,好的公司、好的发展前景,大股东为什么要选择减持?就算其急于套现也会有人去接盘,这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从这个角度看,要么就是中国的大部分上市公司确实不值什么钱,要么就是因为市场的环境变化,估值体系遭到摧毁,市场在这个阶段并不认可价值,才导致的股价阶段性大跌。也就是说,大小非解禁并非市场下跌的本质症结!只是大小非解禁无形之中扩大了市场的容量,证券市场上的股票供给陡增,在一个信心不足,资金流入意愿不强的市场环境下,供过于求所造成的价格下跌。毕竟在未来几年全流通的市场,流通股是现在的3倍,资金需求压力显然。

 

    虽然大小非解禁不能被归咎为罪魁祸首,但经验仍然是十分惨痛的!

 

股权分置改革的中国化检讨
3个质问!

 

    第一,股权分置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看上去毫无疑问的问题在实际上却变了味,令人唏嘘。股权分置改革究竟是要解决历史遗留的老大难问题让上市公司、证券市场能健康地发展,还是为了给上市公司提供一个套现圈钱的机会?根本原因还在于公司本身的质地问题,从股权分置改革初期到今天,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大部分上市公司非流通大股东对公司的根本利益重视程度不足,客观地说套现的吸引力远远超过长期致力经营所带来的利益,特别是在配合优质资产注入等或有题材进行炒作和市场环境的配合下,股价出现远离实际价值的涨升情况下,二级市场高价减持的短期暴利更是明显。

 

    股权分置的初衷是为了使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治理结构更加合理,使上市公司大股东和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捆绑在一起,这样看来市场是不应该对减持有任何担忧的。然而事实却让中小投资者看到大股东无情的抛售行为,这不得不让人重新审视股改的目的和意义。让人不禁要问一句“股改,你准备好了吗?”

 

    第二,中国的股改,监管层有能够实现“三个保证”吗?

 

    客观上实现不了。1、在推出股改的时候,监管层不能把握保证上市公司不会事先收购流通股。2、不能保证上市公司不会篡改选票,不会贿赂选民。3、不能保证上市公司不会在股改的时候宣布假消息,并高价套现离场坑害股民。

 

    这三点是郎咸平教授提出来的,第一点收购流通股,上市公司原非流通股东完全有动机有渠道去收购流通股,以保证足够的票数实现方案的顺利通过;第二点在股改进行的过程中就已经多次被曝光,通过券商这个媒介对持有上市公司股权的投资者进行现金或退点形式的赠送,以保证中小投资者投赞成票;第三点今天的事实更是给予了有力的证明。客观上监管层在股改时并没有做好充分准备以必要的措施来防范以上三点的发生。

 

    第三,大部分公司都实现了股改,不分好坏。

 

    有一个现实是,中国现阶段的上市公司真正优质的并不太多,其中参杂着太多不合格的企业。而不在少数的国有企业更是为了融资而上市,这些上市公司股改的目的和结果就是高位套现,这对于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无疑是莫大的伤害和欺骗。这类公司是不具备股改的条件的,而应该退市!

 

    其实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改并不是先例,英国所进行的股改就非常成功,英国股改分三步曲,第一步是在国有股权不变的结构之下由职业经理人进行。其次只有好的公司,好的国营企业才能进行股改。第三是英国政府对股改后的公司保有一股黄金股,所谓的黄金股就是影响国计民生的重大决策上,中央政府有否决权。当国民和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受到损坏的时候,中央政府以否决权否决股改公司任何股改措施。

 

    问题如此之多的股改,付出代价也就不足为奇了,只不过受苦受难的还是中小投资者。大小非解禁随着时间的推进仍将进行下去,这对A股市场的上行造成了巨大的威慑和实际的压力,同样也限制指数未来的向上发展。

 

    总体来说,09年的经济环境和市场条件都是不乐观的,这也应该是投资者看得清楚的,只是,指数不到2000点的水平是处于哪一个价值定位呢?是提前透支了恶劣的市场环境和经济因素的被“榨干了水分”的“纯净指数”还是仍然深不见底?从一个阶段性时间框架来看,08年的中国市场确实是熊气逼人,而熊市是个无底洞,指数跌破1500,跌到1000再打个折到500虽然听起来危言耸听,但却都是存在可能的,不可不防。

 

    但笔者始终还是抱有希望,70%以上的跌幅已经逼近了中国现代证券史的最大跌幅,绝对跌幅更是空前的,而这种跌幅相对于金融海啸的中心美国来说已经是非常大的,这里面有种提前效用,还有种中国的特殊性体现,相对来说,中国市场所面临的风险空间得到了压缩,而作为拥有巨大市场、现阶段世界范围内生命力最强经济体,对于本质属性是逐利的资本来说,无疑会是一个焦点,将中国寄托为资本的避风港并非仅仅大胆的设想,而且是完全存在可能的充分条件的。

 

    在无法乐观的客观背景下,总算是还有些令人欣慰的因素,投资者们不必太悲观,2008年可以说是整个世界的本命年,对于中国来说更是多灾多难艰难的一年,否极泰来,本命年过了,一切都会复苏,在2009这个中国农历的牛年,牛气冲天虽然难求,但至少向上的空间和概率都要比下跌的空间和概率来得大。但上涨也仅仅是属于反弹性质,只不过是规模幅度的问题。但2009年的震幅相较于其单边涨幅强度来得要大,投资者对股票还是不能有一种长持的心理,是否善于把握波动区间的获利机会将是投资者09年能否获得理想收益的关键!

 

    至于09年的看点,如果股指期货出台,那将会对证券市场造成微妙的影响,包括指数的定位将更复杂、游戏的玩法也更丰富。对于股指期货概念所对应的股票和板块,只适合投资者依靠敏锐的市场嗅觉结合消息面的变化进行周期较短的炒作,而不宜过度看好,从操作上来说,由于这类股票通常比较活跃,操作上还是比较容易把握的。

 

    创业板的推出在09年恐仍难实现,因为在一个恶劣的市场环境下,资本市场的基本融资功能已经缺失,在主板市场都没恢复原气的情况下推出创业板是没有意义的,也是不合常理的,因此对创投概念的炒作也需要多几分掂量,还是以短线炒作的思维去思考比较好。似乎现在并不是小企业异军突起的时候,而是完整地保住生命的时候!先生存,再谋求发展。

 

    医药行业和工程机械应该是主力较为热衷的两个区域,医药行业具有典型的周期防御性,是受到影响和冲击最小的区域之一,其特殊的地位凸显了其价值,这正符合基金等主力的口味。医药行业,至少在上半年都会是主力重点配置的品种。

 

    另一个就是工程机械,4万亿的投资目的在于促进消费,但这么庞大的基础建设却离不开工程机械的参与,特别是侧重于内销型的企业将会收到更多的订单,而行业内主营业务较独特的上市公司将很可能被酝酿成大黑马。

 

    另外,随着全流通进程在推进,这个市场会被划分为全流通和未全流通的股票,在不同的市场阶段表现都将会有所区别,但总体上看已经全流通的股票会更加安全一些,表现也将会相对更看好一些。至于处于风口浪尖的房地产行业,笔者认为在现在的房价水平如若不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房地产市场就难以修复正常的交投,房地产行业必须付出代价,2009年,不属于房地产。


    告别08,迎接09,生命翻开新的一页,但愿证券市场能赢得新生,祝福投资者们,一路走好。


顶一下
(1)
16.7%
踩一下
(5)
83.3%
一周热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