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律背反是逻辑上的悖论吗?

二律背反是一个多义词,您可以选择查看以下义项(共2个义项):

}

米兰·昆德拉以其不同凡响的小说理论和创作实践对现代性世界中人的“存在”问题进行了执著而自觉的勘探。他受到二十世纪存在主义思潮的影响,从存在论层次思考当下人的存在,但无意于对“存在”做哲学的本质论判断,而是凭借小说特有的言说方式,叙说人在现代性条件下所遭遇的生命体验和价值判断的悖论,揭示人的真实存在状态,探讨人的丰富的可能性。本文试图对小说进行历史、时空、价值三个维度的梳理,呈现小说文本从人的日常状态导向存在论层次的思想走向,通过“政治与性、不朽与死、重与轻、必然性与偶然性这四组悖论的展开,探究作者对“存在”领域的新的发现与开拓,以期对沉沦于现代性世界中的人有些许唤起与去蔽的价值。 

近几年来,在国内伦理学界“道德悖论”一词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学者使用,如“市场经济的道德悖论”、“职业道德悖论”等,也有学者致力于“道德悖论”的基础理论研究与建设,在“道德悖论”的概念、“道德悖论”的现象分析,“道德悖论”的解悖之道,“道德悖论”的矛盾属性等方面都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而笔者认为,截止到目前为止,有关“道德悖论”概念的定义与使用还存在着问题。概念的清晰与正确是一个词语存在的基础与灵魂,对“道德悖论”概念的使用决不能马虎认可轻率使用。但在目前“道德悖论”研究领域内,对此概念的定义并不统一,至少有三种不同的意见存在:有学者认为“道德悖论”存在于道德实践的领域,存在于现实的道德生活中;有学者认为“道德悖论”有理论型与实践型之分;也有学者认为除了以上两种,还有道义悖论,即“道德悖论”总共分为三种。除此之外,对“道德悖论”定义的语词描述也欠严谨,甚至有同一位学者的论证出现前后矛盾的表达。从形式上说,“道德悖论”借用了逻辑悖论的... 

国内外对乔治·爱略特的研究缺乏对她的小说反映政治现代化悖论这个问题的探讨。本文选择乔治·爱略特后期《激进派弗利克斯·霍尔特》、《米德尔马契》、《丹尼尔·德隆达》这三部作品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这三部作品反映的英国政治现代化悖论问题。乔治·爱略特后期三部小说主要反映英国本土的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问题。从乔治·爱略特小说艺术发展过程的角度看,我们可以把这三部小说当作一个连续的整体进行解读。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借鉴文化理论,审视爱略特后期三部小说文本中反映的英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所经历的问题,分析各种难以解决的矛盾形成的悖论。本文试图指出,乔治·爱略特这三部小说折射了政治现代化悖论——满足权力欲望的过程是权力欲望落空的过程。乔治·爱略特以独特的政治洞察力,创造性地把英国现实生活中的政治现代化悖论与小说悖论语言叙述结构的艺术结合起来,在《弗利克斯·霍尔特》中描述激烈的暴动冲突式的政治现代化演进形式,在《米德尔马契》中描述竞选闹剧式的政... 

“人”一直是几千年来哲学史上经久不衰的话题,也是哲学历来研究和探索的主题和核心内容,而人的存在又是以一种悖论性的方式存在着,即从“人”诞生那一天起,人的存在就有了悖论的性质,悖论性存在如影随形,可以说,人的悖论性存在是对人之为人的真实概括。人的存在作为一种悖论性的存在,是一个多重矛盾汇集于一身的复杂统一体,它既是肉体的又是精神的,既是经验的又是超验的,既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既是自然的又是超自然的,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既“依赖”于现存的对象世界又不断“超越”这一对象世界等等。正是由于人的悖论性存在,使得人类是“唯一的一支能够与自然界相抗衡并对之施加作用的力量”,同时也造成人时刻遭受这些相互对立、彼此相反的二律背反式因素的困扰和束缚。在当今社会,社会矛盾层出不穷,人的矛盾性、多面性和差异性屡见不鲜,如何看待和理解人生存过程中的矛盾和悖论,使人们超越有限性的存在状态,是人获得自由发展的重要前提。本文立足于唯物史观的基本立场,从人的悖论... 

现代性批判已经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焦点性问题,而从文化层面反思现代性的危机也成为当代哲学、社会科学的主要研究路径。在众多理论流派之中,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因其独特的现实背景和批判视角,在20世纪的文化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成为不可小觑的力量。作为匈牙利布达佩斯学派的重要代表人,马尔库什在最近30年的时间里,将研究的视点主要集中到现代性文化的问题上,建立了逻辑清晰、思想鲜明、体系相对完整的现代性文化批判理论。从总体上说,马尔库什的现代性文化批判理论就是对现代性危机的一种独特审视。这一理论的根本宗旨就是为如何解决现代性文化危机提供另一种思路和方案。简要地说,马尔库什通过对两种现代性文化意义的区分以及对它们历史和逻辑根源的分析,指出了现代性文化从诞生之初起便是一种悖论的形式。由此,他认为“悖论”是现代性文化的根本特征,而这一特征充分体现了现代性的内在机制。现代性文化的悖论是现代性的一种特征表现,虽然给现代性的发展带来了困扰,但是悖论本身并不... 

费尔巴哈在《基督教的本质》一书中阐述了人的本质的无限性。人的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将这种无限性的本质对象化并反观之。艺术创作与宗教活动、人类劳动一样,是人的本质对象化的重要途径。作为物化结果,艺术作品的内容往往是具体的,但其形式却具有普遍性,所以艺术作品的形式——尤其是现代主义及以后的文学作品的形式——成了体现人的本质的无限性的重要对象,也正是由于此点,艺术形式才具有了独特的意味。引论部分,笔者将简略论述艺术形式的内涵以及将怪诞、悖论以及复调作为艺术形式的理由。在此前提下,笔者将以克莱夫·贝尔的“有意味的形式”理论为基本出发点,对卡夫卡的怪诞、悖论与复调这三种主要的艺术形式进行探讨,从人与自我的矛盾出发,对这三种艺术形式的意味加以解读。在此基础上,笔者将对卡夫卡研究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进行简要的回答,比如为什么在批评家心目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变形记》得不到卡夫卡自己的首肯?为什么卡夫卡的短篇小说里有如此多的死亡意象?为什么卡夫卡的作品往往...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帝悖论解决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