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石蚌体内的钙腺特殊,钙腺中的钙质容易被人吸收。因此,能促进儿童骨骼生长。
宝宝知道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1933年韩宝善在北大
今年是自贡农工党员韩宝善百岁诞辰之年。55年前他申请加入中国农工民主党,省委会老领导易明昭作为介绍人对他这样评价:“工作细致肯钻研,能大胆提意见,在工作上没有本位主义,群众团结搞得较好,喜欢参加政治活动”。1957年6月他被批准加入中国农工民主党,成为自贡市最先加入中国农工民主党的元老之一。目前,韩老在成都居住,让我们一同来感知这位老农工党员非凡的政治情怀、学术素养和人生智慧。三十年代加入“左联”,为宣传马克思主义而被捕入狱
韩宝善,笔名韩白罗,1912年出生在天津海河边上的一个小村庄。1929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南开中学,与胡适之侄子胡思猷和当代著名作家端木蕻良等同班学习。那时中国***在南开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特别是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韩宝善和胡思猷、端木蕻良等一大批同学,就接触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目睹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国民党反动派推行屈辱投降政策,他们为此激发了抗日救国求生存的悲愤之情,并成为天津地下党领导下的学生运动积极分子。1931年,南开学生自发组织学生会,在成立大会上,韩宝善被选为7个执行委员之一。1931年底,思想激进的韩宝善参加了南开请愿团,从天津乘火车赴南京国民党政府请愿,要求国民党出兵收复东三省。回校后,韩宝善即被校方视为危险分子,但他没有停止革命活动,后与志同道合的同学端木蕻良一起,编辑出版《南开双周》校刊,在学生中宣传革命思想。
自南开中学毕业后,看到日寇横行东三省,韩宝善再也没有心思读大学了。1933年,他来到北平,一边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参加旁听,一边参加“左联”并在“北平左联”的领导下,与端木蕻良编辑创办了宣传革命思想的综合性文艺报刊《科学新闻》,端木蕻良任主编。
《科学新闻》最初的名称是《四万万报》,意思是代表全中国四万万劳苦大众说话。首期出版时正值马克思逝世五十周年,这一期发表了端木蕻良撰写的纪念文章,刊发了从日文书刊上转译介绍马克思的文章,韩宝善还从外文刊物上将马克思全身像制成锌版,刊在显要位置上。第一期报纸付印出来了,想到能用他们的力量和信仰唤起劳苦大众,以及报纸即将在社会上产生的影响,大家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果不其然,首期报纸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反响,也立即引起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注意。“左联”领导提醒要学会用隐藏的方式进行斗争,根据韩宝善的建议将报名改为《科学新闻》。在北平“左联”领导下,这些热血青年通过《科学新闻》向国统区人民宣传马克思主义,并与反动派的文化“围剿”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因而被敌人所忌恨。1933年8月5日,韩宝善到设在北大校园西斋的一成员宿舍的《科学新闻》编辑部,商谈编辑《科学新闻》稿件时,由于叛徒告密,被特务逮捕关进北平***局看守所达四十多天,后在“左联”及亲友的多方营救下,才被保释出狱。但这次挫折,并没有削弱韩宝善同反动派做顽强斗争的斗志。
令他终身难忘的事,为宣传新木刻艺术与鲁迅先生交往三次
在韩老一生中,最值得回忆的要数与有中国新文化运动先驱鲁迅先生的三次交往。
韩宝善从北平***局看守所出狱后,在北平难以待下去了。1933年冬,他随父亲来到山西太原修建同蒲铁路。后经朋友介绍进入当时的《山西党讯》负责编辑副刊“播种者”、“拉丁化”。《山西党讯》是阎锡山手下的所谓国民党机关报,表面上也作出“让步”的姿态,而韩宝善则又为有革命“阵地”自喜。那时当代中国著名木刻家力群还是杭州艺专的学生,因搞美术运动被捕入狱,出狱后回到太原老家,两位志同道合的青年,就在“播种者”上编发了介绍鲁迅先生所提倡的木刻运动的《木刻专页》。
韩老目前仍保存着由鲁迅先生主编的木刻精品《引玉集》和《死魂灵》。《引玉集》以高尔基《母亲》为主题,由苏联木刻家雕刻而成。1934年5月,《引玉集》出版的消息刊登在上海《申报》上。韩宝善非常高兴,因为其编辑副刊“播种者”及“木刻专页”急需购置一些有关木刻的书籍。1934年6月,韩宝善给鲁迅先生去了信,请鲁迅先生代购一本并汇款至内山书店。7月7日,鲁迅给韩老复信,并寄来了印量只有300本的《引玉集》一本。这件事在《鲁迅日记》1934年7月7日中记载:得韩白罗信即复。据韩老回忆,信的内容还有询问鲁迅先生:“丁先生是否还在人间?”因为此前韩宝善在天津《大公报》的“花边新闻”上看到“丁玲已被***决”的消息,对于丁玲的噩耗,韩宝善十分悲痛。鲁迅先生复信道:“丁先生看来已不在人间”。作为一名革命青年,得到鲁迅这位著名作家的帮助和指导,使韩宝善备受鼓舞,这是他跟鲁迅先生的第一次书信交往。
为了进一步办好《木刻专页》,韩老将苏联木刻家雕刻的“士敏土之图”晒翻后寄给鲁迅先生二本请求指教,并打算晒翻《引玉集》中苏联木刻家亚力克舍夫所刻的14幅“母亲”木刻插图,请鲁迅先生作序后发表。鲁迅先生很快就于1934年7月27日复信并寄来为“母亲”插图所作的序。《鲁迅日记》1934年7月25日记载:“得韩白罗并翻印士敏土之图二本”。《鲁迅日记》1934年7月27日记载:“复韩白罗信并寄'母亲'插图印本十四张”。很快韩宝善就收到了信、序和印本。
经过两个月的努力,韩宝善完成了“母亲”木刻画集翻印工作,为感谢鲁迅先生的帮助支持,他于1934年10月给鲁迅寄去一本该书。据《鲁迅日记》1934年10月10日记载:“上午得韩白罗信,并翻印《母亲》插图一本,午后复”。
对于这三封信的下落,韩老不无遗憾地告诉我们:第一、三封信因抗战爆发,在北平家中遗失,只有有幸保留了第二封信。第二封信的原件连同信封,在1936年《中流》杂志上获悉许广平先生征求鲁迅先生书信启事后,为缅怀鲁迅先生对自己关心厚爱,一同寄给了许广平先生。现在这封信的原件被完好地保存在鲁迅博物馆,手中只保存了这封信的影印件。此信后来被收入人民文学出版社1976年版《鲁迅书信集》上卷第606页。
韩老对与鲁迅先生三次书信交往仍然充满激情:“鲁迅先生对青年的关怀和鼓励,使我感到他的伟大,对于一个不相识的青年,犹如相处多年那样诚恳和爱护,使我终身难忘!”为了缅怀鲁迅先生对自己一生产生重大影响的中国现代文学奠基典人,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韩老将鲁迅写给他的第二封书信影印件装裱后挂在客厅里。
1936年,“左联”解散后韩宝善与地下党组织失去了联系,从此,他把精力投入到轰轰烈烈的建设中,为盐都自贡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1936年6月,韩宝善经人介绍,来到了江苏板蒲建坨委员会,担任测绘和盐场施工工作。抗日战争打响后,这位充满爱国热情的青年,于1938年2月来到四川自流井“川康盐务管理局”工程处,这位曾在南开大学土木工程系读过一年书的肄业生,先后参与了修建井内(自流井至内江)公路、向黄(威远向善场到黄荆沟)公路等重要工程。
为了打通自贡通往邓关富顺及川南各地市公路运输,加速食盐运销周转和支援抗日战争,1939年1月15日,川康盐务局设计修建了釜溪河大桥,即解放桥。作为当时直接参与建设,如今唯一健在的当事人、见证人的韩老告诉我们,这座桥由总工程师朱宝岑、郑厚平等勘测设计,他主要负责选购水泥。当时,由于正处战时,各地公路铁路基础建设都需要大量水泥等物资,因此,修建釜溪河大桥最缺乏的就是水泥。为保证工程按期完成,韩宝善被派往重庆坐催,好不容易才将几千吨水泥催齐,又花了15天时间才从水路运回自贡,保证了这座大桥在一年半后竣工建成,为抗日战争和自贡建设发展直到了很大的作用。
自贡解放后,韩宝善又以火热的干劲投入到新中国建设事业之中,为自贡盐化工产业骨干企业鸿化厂的建立和建设做出重要贡献。
新世纪以来,作为盐都年龄最大的农工党员,他还时刻关心国家大事,将每天国内国际发生的重大新闻以及科学知识等内容,剪报后集成专题,供自己和家人阅读和欣赏。他总说:“活到老,学到老,是我一生的追求”。韩老只要身在自贡,无论刮风下雨,他都要坚持参加支部的组织生活。一次外出散步,为了给一个小孩让路,韩老摔伤了手腕造成骨折,在这种情况下,他仍然让子女陪护带伤坚持参加组织生活。每一次组织生活他都认真学习相关资料和支部订阅的刊物,并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韩老仍然十分关心鸿化的发展,2009年9月20日,农工党鸿鹤支部在北环路杏林湾开展组织活动,97岁高龄的韩老不仅按时来到地点,还向支部捐赠了2本自己保存50年的书籍《联碱工艺学》技术书籍。
每年,市委会领导都给韩老送去《前进论坛》,并与其亲切交谈。市委会领导叮嘱我们:我们党有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党员应该感到非常的骄傲,我们要做好服务工作,把他的事迹宣传好,让自贡的农工党员都知晓. (作者系农工党自贡市委会机关干部)
注:此文得到了农工党鸿鹤支部副主委陈鸿,昊华鸿鹤公司质量处王典平的大力帮助。并摘录《四川工人日报》2001年11月2日《“左联”老人韩宝善的人生故事》等相关资料。
农工党中央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农工党中央”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农工党中央和农工党中央网站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如有需要链接转载或其它 方式调用者,请注明摘自“农工党中央网站”或相关字样。
②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农工党中央”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为提供更多信息和促进交流之目的,不代表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我们不作任何承诺保证,不承担任何的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农工党中央",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