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增发货币每年在增发人民币吗?

5月29日,央行行长易纲在“2018金融街论坛年会”上发表演讲,他重申了中国金融业开放的三原则,其中第二个原则是金融对内对外开放、汇率形成机制和资本项目可兑换这三驾马车要共同推进。

虽然三驾马车的提法不算很新鲜,但其中的经济学含义仍然值得咱们小白们仔细揣摩!

易行长说:通过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改革,很多风险可以通过这个机制有效释放。

同时,资本项目可兑换也要同步进行,否则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就名不副实,只有实现资本项目基本可兑换,金融业实行双向的开放,汇率形成机制和整个的金融业才能有一个协调的发展。

在实践的过程中,金融业的开放、汇率形成机制、资本项目可兑换的进度可能有快有慢,但总体上必须是相协调的。在中国,这一个过程必须是渐进、稳步向前推进。

易行长把三个重大举措理解为三驾马车,而我的理解是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方向是促进资本项目可兑换,金融对内对外开放的基本要求是资本项目可兑换。也就是说这当中资本项目可兑换是必须要走的过程。

为什么中国最终选择资本项目可兑换呢?

咱们小白读财经的老读者应该知道(之前我有说过),经常学上存在一个蒙代尔的三元悖论,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资本的自由流动这三者不能同时存在,最多只能选择其中两个。

比如说中国香港实行的联系汇率制度,选择了汇率的稳定(7.80港元兑1美元的汇率)以及资本的自由流动,就失去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你看当美联储加息的时候香港往往会跟随加息。

而就中国大陆来说,货币政策肯定是要掌控在自己手中的,未来选择了资本的自由流动,也就失去了汇率的稳定性,说白了就是必须得允许人民币按照市场规律自由地升值和贬值。

说到这里有的人就开始担心了,如果到了资本自由流动的时候,那么人民币不是会快速贬值了?这个说法的理由主要来源于货币超发。

过去的十几年,中国的广义货币M2增速一直保持两位数以上,最高的在2009年货币增速接近30%,而同期GDP增长也才9.4%,太多的货币进入市场而实体经济却不能吸收就会导致货币超发,钱越来钱便宜,代表的指标是利率下降。

我在4月8日《房价涨跌背后的秘密,这两个词告诉你***!》一文当中说过(微信公众号:小白读财经,可查看):利率下降理论上意味着本质贬值,比如A国的利率是3%,B国的利率是5%,资金当然会选择收益更高的B国,导致A国本质贬值。

但是有意思的是过去10多年人民币总体不是贬值了,而是升值。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得益于汇率管制,我们来看下面两张表就知道了。

香港银行同业人民币拆息表,可以理解为在中国香港的人民币价格。

下面是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可以理解为在中国大陆的人民币价格。

我们可以发现,在香港一年期人民币利率是4.84%,而在中国大陆是4.38%。同样是人民币利率为什么香港的价格更高?主要原因是央行收紧了香港的人民币流动性。

人民币有两个价格,一个是在岸价,另一个是离岸价,一个是在大陆,一个是在香港。香港比较市场化,所以离岸价往往最能反映人民币价格,上面说过由于货币超发人民币有贬值的压力,为了防止离岸价下跌就要抽走香港的人民币流动性,人民币减少,让作空的机构丢失子弹,保持在岸价和离岸价的协调运行。

总之,如果中国实行了完全的资本流动,人民币确实有贬值压力,那么现在来了,央行为什么还要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呢?其实你还没看完,易行长同时也说了,金融业的开放、汇率形成机制、资本项目可兑换的进度可能有快有慢,但总体上必须是相协调的。在中国,这一个过程必须是渐进、稳步向前推进。

也就是说这个过程不会一步到位,前期还有很多事要做,那么要做什么事呢?当然是先提前防范资本项目可兑换可能带来的人民币汇率波动。那么怎么理解?

最主要的就是让过剩的人民币能够被消化,而要做的就是两点:

1、SDR:人民币加入SDR使它更受国际认可,让各国政府接纳它成为储备货币;

2、一路一带:通过一路一带贸易合作让周边国家的居民使用人民币。

前者可以使人民币稳定,很简单比如你英国持有了人民币,总不会希望他快速贬值吧?后者可以消化过剩的人民币,让存量人民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当这两点水到渠成的时候,资本完全的自由流动也就完成 ,这就是我理解的人民币汇率改革的途径。

如果你觉得文章很棒,对你有帮助,可以关注作者的微信公众号:小白读财经(ID:xiaobaiducaijing),订阅更多的优质原创推文!我们不追求高大上,只用普通老百姓都听得懂的大白话,让你学财经,懂理财,跟着小白读财经,财经从此so easy!

[摘要]2017年上半年,欧洲央行共增加等值5亿欧元的人民币外汇储备。这是欧洲央行首次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上述报告指出,新加坡、俄罗斯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将人民币纳入了外汇储备。

新京报讯 (记者宓迪)18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5991,较前一交易日下跌108个基点。新京报记者留意到,这项数据已经连续6个交易日位于“6.5-6.6”区间。

资料图:人民币 中新社记者 张云 摄

央行货币政策司发布《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7年,下称《报告》)指出,将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逐步增强汇率弹性,保持人民币在全球货币体系中的稳定地位。

而根据上述报告,越来越多的央行和货币当局把人民币作为其储备资产,人民币“入篮”满一年之际,已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

新加坡、俄罗斯、欧洲央行将人民币纳入外储

去年10月1日,人民币正式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成为继美元、日元、欧元和英镑之后的第五种入篮货币,而人民币也在国际上赢得了更多的认可。

10月16日,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发布报告称,9月人民币在国际支付货币中的份额为1.85%,排名第六。对此报告也指出,考虑到中国经济在世界GDP中的比重,可以预计人民币将在未来在国际支付上占据更多的份额。2016年,跨境人民币收付金额合计9.85万亿元,占同期本外币跨境收付金额的比重为25.2%,人民币已连续六年成为中国第二大跨境收付货币。截至2016年末,使用人民币进行跨境结算的境内企业约24万家。

随着人民币储备货币地位逐渐被认可,越来越多的央行和货币当局把人民币作为其储备资产。2017年上半年,欧洲央行共增加等值5亿欧元的人民币外汇储备。这是欧洲央行首次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

上述报告指出,新加坡、俄罗斯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将人民币纳入了外汇储备。

去年末境外机构持有境内股票资产6491.9亿元

此外,《报告》还指出,随着中国金融市场双向开放广度和深度的不断增强,金融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境外主体参与我国金融市场将更加便利,人民币跨境金融交易有望持续增长。

截至2016年末,非居民持有境内人民币金融资产余额为3.03万亿元,其中,境外机构持有的股票市值和债券托管余额分别为6491.9亿元和8526.2亿元,根据报告统计,分别增加8.44%和13.4%。

人民币在“一带一路”国家的使用将稳步扩大

在“趋势展望”中,《报告》指出,人民币支付货币功能将不断增强,投资货币功能将不断深化。

“中国经济稳中向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不断完善,跨境人民币业务政策框架不断优化,将有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接受人民币作为计价结算货币。”《报告》指出,“配合‘一带一路’倡议,人民币在‘一带一路’国家的使用也将稳步扩大。”

“在人民币国际化进一步推进的时候,特别是人民币被很多国家承认储备货币并且作为储备货币的时候,人民币在国际很多方面的支付上可能会更加便捷,特别是在亚洲,尤其是东南亚。”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研究员张瑜分析。

对美元中间价连续6日位于“6.5-6.6”区间

在去年经历一段贬值预期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近期保持稳健。来自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数据显示,18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5991,较前一交易日下跌108个基点——新京报记者留意到,这项数据已经连续6个交易日位于“6.5-6.6”区间。

据中国货币网,自今年1月3日以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已经升值了约5.05%。

“对老百姓而言,拿着人民币可能不再代表简单的亏损或者赚钱。”张瑜对新京报记者指出,未来,人民币更多的是扮演着跟随市场供求、双向波动、以外盘变动来维持一篮子货币稳定、有定价中枢的货币的角色。

在汇率走稳背后,不得不提的是此前的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报告》指出,2016年以来,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有序运行,“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进一步完善。在一番跌跌撞撞后,10月13日,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为95,已经回到了去年年末的水平。

下半年来看,张瑜分析,由于后续美元本身的支撑力可能不足,此外英镑、欧元伴随着这些国家货币政策的转向保持强势,因此人民币下半年有望趋稳,不排除有进一步升值的可能。

张瑜分析,对于美国的基本面,考虑到目前货币政策紧缩和特朗普政策的实际状况,后续美元本身的支撑力可能有限,此外英镑、欧元伴随着这些国家货币政策的转向保持强势,因此人民币下半年有望趋稳,不排除有进一步升值的可能。

  自己知道三种途径:
  1、M1央行发给商业银行,再由商业银行贷款给经济实体。M2是央行降底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可以以同样有货币供给创造出更多的信用。这个在我学经济的时候老师教的。
  但这就产生了另外一个问题,假设一个封闭的经济体,整体财富的增加一个跟货币总量有关系,一个跟货币的流通速度有关系,而货币的流通速度的增加很难改变。那相应的就得增加货币的投放量,而按照第一种货币投放方式,社会上新增加的财富都是银行贷出来的,简单的说社会上的经济个体除了银行整体的财富并没有变多,财富变多的同时欠银行的贷款也会更多。而且付了银行利息等各种费用之后应该是更少了。
  2,购买外汇。央行新发行的货币通过购买企业手中的外汇的方式进入流通领域。从80年到到现在中国外汇储备大约增加了4万亿,而社会财富的增加远远的大于这个数字。这个方式并非主要方式。
  3、还有一种大家都知道的,但谁都不愿意说出来的。央行印钱,直接给政府,政府投资到基建或者给工务员发工资,政府各部门的费用。注意是给,不是贷款,因为贷款是要政府用税收去偿还的。
  假如我考虑的是正确的,那么鉴于社会上有钱人确实是越来越多了,那么很明显第三种货币发行方式才得主要方式。
  于是就派生出来三个问题:
  1、大家骂铁公基,认为这些东西不符合经济规律,但实际上这恰恰是经济进行完整运行的规律呢?
  2、有人骂现在搞企业的不专心搞实业,而是以骗贷为主,那这种行为是不是也是一种货币进入流通领域的方式呢?
  3、这个比较无聊,原来***花的不是纳税人的钱。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

  本人不是科班出身 只能大致说说我的看法:

  你的第一条问题不大,这是比较正规的说法,但涉及到一个经济模式问题,比如自然经济转变为商品经济的过程,在自然经济条件下,社会财富并不以货币为载体,农民自己种粮食自己吃,自己盖房、自己织布等,这些基本都不需要商品交换,但也属于社会财富的部分。随着社会发展,这些活动会越来越多的以货币为媒介了,就是说更多比例的劳动成果变成了商品参与流通,也就需要更多地货币作为媒介了。类似的,当年国有企业为主的经济模式对货币的需求量也比较少,因为许多货物时直接划拨的,不属于商品,但属于社会财富流通。而货币发行量是以商品交易需求为目标,不是以社会财富总量为指标的。社会财富总量中存在剩余价值,就是说财富增加值。不知道你说的社会新增财富都是贷款怎么回事。

  还有就是外储增加量,(外储现在是三万亿刀,不知道你为何说是四万亿)这个不是四万亿,而是四万亿美元,应该按照加权平均计算对应的人民币,大概为八吧 我没具体算,如果按照八计算,则外汇兑换发行的就是三十多万亿人民币了,这个数字不能忽略。

  第三条完全错误,财政与金融不是凿通的,财政不能直接使用央行资金,唯一的可能性就是财政发行国债然后出售给商业银行、商业银行以国债抵押给央行再贷款,央行的钱不可能直接进入行政或者说财政领域。财政开支都是以财政收入和赤字(国债)为来源的。

  应该是zf没钱就发行国债,还不起了就印呗,市场上货币少了就回购国债

参考资料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